目的评价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5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青光眼阀组(22例)和冷冻组(30例)。青光眼阀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底激光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冷冻组患者采用睫状体联...目的评价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5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青光眼阀组(22例)和冷冻组(30例)。青光眼阀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底激光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冷冻组患者采用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术治疗,对比不同手术实施后两组患者眼压、视力、炎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青光眼阀组术后1周、2个月、6个月眼压水平分别为(8.0±1.5)、(12.3±4.7)、(17.3±8.7)mm Hg(1 mm Hg=0.133 k Pa);冷冻组术后1周、2个月、6个月眼压水平分别为(27.0±11.5)、(16.3±7.5)、(18.3±7.5)mm Hg;两组仅术后1周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阀组视力水平提高11例(50.0%)、无变化5例(22.7%)、下降6例(27.3),冷冻组视力水平:提高3例(10.0%)、无变化12例(40.0%)、下降15例(50.0%),青光眼阀组视力水平提高情况明显优于冷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阀组全部回退7例(31.8%),部分回退13例(59.1%),无回退2例(9.1%);冷冻组全部回退14例(46.7%)、部分回退12例(40.0%)、无回退4例(13.3%),对比两组术后新生血管回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底激光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以及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术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疾病,均有明显效果,其中前者更适宜应用于术前视功能良好,且具有良好经济能力的患者;后者是一种更为简单、经济的手术方法 ,适合经济水平困难的患者。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5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青光眼阀组(22例)和冷冻组(30例)。青光眼阀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底激光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冷冻组患者采用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术治疗,对比不同手术实施后两组患者眼压、视力、炎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青光眼阀组术后1周、2个月、6个月眼压水平分别为(8.0±1.5)、(12.3±4.7)、(17.3±8.7)mm Hg(1 mm Hg=0.133 k Pa);冷冻组术后1周、2个月、6个月眼压水平分别为(27.0±11.5)、(16.3±7.5)、(18.3±7.5)mm Hg;两组仅术后1周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阀组视力水平提高11例(50.0%)、无变化5例(22.7%)、下降6例(27.3),冷冻组视力水平:提高3例(10.0%)、无变化12例(40.0%)、下降15例(50.0%),青光眼阀组视力水平提高情况明显优于冷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阀组全部回退7例(31.8%),部分回退13例(59.1%),无回退2例(9.1%);冷冻组全部回退14例(46.7%)、部分回退12例(40.0%)、无回退4例(13.3%),对比两组术后新生血管回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底激光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以及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术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疾病,均有明显效果,其中前者更适宜应用于术前视功能良好,且具有良好经济能力的患者;后者是一种更为简单、经济的手术方法 ,适合经济水平困难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