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晕针案——特殊的晕针症状及瞑眩反应
1
作者 邵雯 顾兆军 熊嘉玮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1-15,共5页
晕针常被定义为针刺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危及生命,需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故晕针一般被归属于针刺的安全性范畴。然笔者经过在导师熊嘉玮主任门诊的临床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存在与现行教材阐述的晕针症状不同的案例,且晕针... 晕针常被定义为针刺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危及生命,需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故晕针一般被归属于针刺的安全性范畴。然笔者经过在导师熊嘉玮主任门诊的临床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存在与现行教材阐述的晕针症状不同的案例,且晕针也并不全然属于针刺的不良事件,有时晕针反而能够增加疗效甚至达到治愈的程度,类似疾病向愈的征兆,属“瞑眩反应”的范畴。故笔者选取在导师门诊观察到的2例不同的晕针病案,予以分述,并加以讨论分析,旨在更加全面客观地思考晕针的概念及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针 晕针症状 瞑眩反应 疗效 针刺安全
下载PDF
肺癌生物靶向治疗得效与中医瞑眩反应 被引量:6
2
作者 罗斌 刘海涛 +1 位作者 李和根 田建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519-2523,共5页
肺癌生物靶向治疗主要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免疫检查点阻滞剂、免疫细胞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各有差异,临床上常见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等。结合不良反应与疗效的关系以及中医“瞑眩反应”理... 肺癌生物靶向治疗主要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免疫检查点阻滞剂、免疫细胞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各有差异,临床上常见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等。结合不良反应与疗效的关系以及中医“瞑眩反应”理论,将治疗伴随的皮疹和腹泻建议定为“药疹”和“药泄”,充分利用“瞑眩反应”理论在中西医融合治疗肺癌中的指导价值,辨证地认识与处理生物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以丰富“瞑眩反应”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生物靶向 瞑眩反应 邪有出路 理论传承 学术创新 药疹 药泄
下载PDF
“瞑眩反应”浅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小磊 《河南中医》 2013年第10期1800-1801,共2页
瞑眩反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瞑眩反应是指在用药过程中,阳气渐充,将体内蓄积的寒邪、水饮、瘀血通过肠道、皮肤等渠道排出体外的反应。广义的瞑眩反应还包括了疾病自愈而出现的瞑眩反应以及服用保健品或食物而出现的瞑眩反应。
关键词 瞑眩反应 自愈 附子中毒
下载PDF
大剂量应用附子出现瞑眩反应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房更生 《国医论坛》 2014年第4期45-46,共2页
通过治疗一厥证病人时大剂量应用附子出现瞑眩反应的案例观察,认为瞑眩反应是药物发生治疗作用时的不适反应,反应多呈一过性。瞑眩反应是疾病痊愈的征兆,它的发生确实缩短了疾病疗程。此与过大剂量附子引起的中毒反应有别。
关键词 附子 瞑眩反应 体会
下载PDF
冯昌汉议柴胡类方致瞑眩反应
5
作者 刘睿 张国梁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7期527-529,共3页
冯昌汉,男,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载,有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擅长应用柴胡类方治疗情志疾病。冯老师临床发现在使用柴胡类方时,患者常出现战汗、眩晕、乏... 冯昌汉,男,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载,有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擅长应用柴胡类方治疗情志疾病。冯老师临床发现在使用柴胡类方时,患者常出现战汗、眩晕、乏力、发热、痤疮、呕吐、腹泻等症状,此类不适反应呈一过性,有一定的时限,且原有疾病也随之逐渐好转乃至痊愈,这一现象中医称之为“瞑眩”反应。冯老师对柴胡类方致“瞑眩”反应有独特理解。本文就柴胡类方致瞑眩的病机进行探讨,并分享门诊跟师医案二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类方 瞑眩反应 冯昌汉
下载PDF
小议《伤寒论》中瞑眩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阳宏伟 刘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947-4949,共3页
文章从瞑眩反应的源流以及名家实践经验得出一种临床捷效途径,重温《伤寒论》中诸多药后的瞑眩反应,分析其内在机制,探讨出其发生原因为表里脏腑经络气血瘀滞,而内在机制为阴阳失和,阳进阴退,其实治疗过程,即为阴阳调和的过程,最终达到... 文章从瞑眩反应的源流以及名家实践经验得出一种临床捷效途径,重温《伤寒论》中诸多药后的瞑眩反应,分析其内在机制,探讨出其发生原因为表里脏腑经络气血瘀滞,而内在机制为阴阳失和,阳进阴退,其实治疗过程,即为阴阳调和的过程,最终达到阴阳自和而病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瞑眩反应 内分泌 刘敏
原文传递
论瞑眩反应特点及其机制与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辉 王伶改 黄利兴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82-1985,共4页
瞑眩反应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它虽俨似病情的加重,但常预示着疾病的好转乃至痊愈。瞑眩反应形式多样,其发生具有突发性、一过性、多样性,常难以预测,但其发生也具有合理性。瞑眩反应的发生与疾病本身、干预手段及机体的状态有关,是... 瞑眩反应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它虽俨似病情的加重,但常预示着疾病的好转乃至痊愈。瞑眩反应形式多样,其发生具有突发性、一过性、多样性,常难以预测,但其发生也具有合理性。瞑眩反应的发生与疾病本身、干预手段及机体的状态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认识瞑眩反应,不仅能够促进医疗活动的继续进行、保证应有的疗效,还能为患者的诊疗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于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瞑眩反应 特点 机制 鉴别 意义
原文传递
“瞑眩”病机探讨及病案举隅 被引量:4
8
作者 赵俊波 张广中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3期254-255,共2页
"瞑眩"又称"好转反应",临床特点表现为突然发生、复杂、多样且短暂,反应过后原有病症迅速减轻乃至消失。其机理可能是:药物作用于人体,使紊乱的各个系统经过调节而达到平衡状态,是邪有出路的反应,是人体达到阴平阳... "瞑眩"又称"好转反应",临床特点表现为突然发生、复杂、多样且短暂,反应过后原有病症迅速减轻乃至消失。其机理可能是:药物作用于人体,使紊乱的各个系统经过调节而达到平衡状态,是邪有出路的反应,是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过程,是疾病向愈的佳兆。探讨瞑眩的病机并结合临床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指出瞑眩的临床表现不止一端,临证时需仔细体会方可判断治疗中新出现的症状是病情加重,还是治疗的不良反应,还是疾病向愈的"瞑眩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狂 机理 瞑眩反应 战汗 正邪交争
下载PDF
吕文良教授从“引阳入阴”论瞑眩 被引量:2
9
作者 汪青楠 吕文良 +3 位作者 刘明坤 李娟梅 倪瑶 胡伶姿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瞑眩反应是疾病趋愈的一种祛邪反应,古今医家对其发生机制的观点不一。文章收集、整理瞑眩反应相关文献,总结古、今对瞑眩反应成因的看法,介绍吕文良教授从引阳入阴论瞑眩的经验,以期为临床对其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吕文良教授认为久病... 瞑眩反应是疾病趋愈的一种祛邪反应,古今医家对其发生机制的观点不一。文章收集、整理瞑眩反应相关文献,总结古、今对瞑眩反应成因的看法,介绍吕文良教授从引阳入阴论瞑眩的经验,以期为临床对其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吕文良教授认为久病之体,宿邪内伏,湿热痰瘀交阻而脏腑经络不通,致卫阳独行于外,不得入阴,机体阴阳失交,而瞑眩反应是机体借助药物作用,引阳入阴,使阴阳复交、正气渐盛,疾病自去而成的一种佳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瞑眩反应 阴阳 名医经验 吕文良
下载PDF
小议《伤寒论》中疾病自愈而出现瞑眩的机理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勇 《河南中医》 2009年第12期1148-1149,共2页
《伤寒论》条文中疾病自愈而出现的瞑眩反应有十余条,分为邪有出路为主和正气得复为主两大类:邪有出路为主的自愈瞑眩就是邪有出路,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而出现的一系列瞑眩现象;正气得复为主的自愈瞑眩就是正气得以恢复,抵抗病邪,使疾病... 《伤寒论》条文中疾病自愈而出现的瞑眩反应有十余条,分为邪有出路为主和正气得复为主两大类:邪有出路为主的自愈瞑眩就是邪有出路,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而出现的一系列瞑眩现象;正气得复为主的自愈瞑眩就是正气得以恢复,抵抗病邪,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而出现的一系列瞑眩现象。医者要审察病机,勿失其宜,因势利导,促其阴阳自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疾病自愈 瞑眩反应 “邪有出路” “正气得复” 张仲景
下载PDF
浅谈“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被引量:2
11
作者 施岚尔 吴志桂 +1 位作者 凌云 赵鸣芳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1期53-54,共2页
归纳《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简要阐释"瞑眩"反应机理及病案,意在说明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同道对"瞑眩"反应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药不 厥疾弗瘳” 反应 阴阳 正邪交争
下载PDF
乌梅丸服药反应机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巍 董新悦 +1 位作者 唐瑞 班光国 《河南中医》 2020年第9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病过程中服药反应的机理。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班光国老师运用乌梅丸治疗过程中出现服药反应,继续服用至疾病痊愈的验案100例,统计各种服药反应所占的比例,结合乌梅丸证病机分析服药反应产生的机理,并根据...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病过程中服药反应的机理。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班光国老师运用乌梅丸治疗过程中出现服药反应,继续服用至疾病痊愈的验案100例,统计各种服药反应所占的比例,结合乌梅丸证病机分析服药反应产生的机理,并根据机理对服药反应进行分类归纳。结果:乌梅丸服药反应有三种机理:①真阳减缓外越。②真阳加速外越。③阳药运行,阴寒散去。其中,真阳减缓外越占15%,真阳加速外越占59%,阳药运行,阴寒散去占35%。结论:服药反应分为瞑眩反应与不良反应两种。瞑眩反应临床并非少见,亦非不可预测,只要积累足够的病例,即可找到服药反应的规律性,然后根据规律对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服药反应进行甄别,使医患双方客观对待,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服药反应 瞑眩反应 真阳减缓外越 真阳加速外越 阳药运行 阴寒散去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从放化疗的毒副反应逆向思考中药治癌的剂量选择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安明 戎志斌 《医学争鸣》 CAS 2018年第5期38-41,共4页
放疗与化疗是当前治疗癌症的两种主要手段,当各自单独使用时对癌症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当联合使用时能够提高疗效,但毒副作用也相应增加。由此逆向思考,中药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如使用剂量过小,虽没有毒副作用但也没... 放疗与化疗是当前治疗癌症的两种主要手段,当各自单独使用时对癌症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当联合使用时能够提高疗效,但毒副作用也相应增加。由此逆向思考,中药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如使用剂量过小,虽没有毒副作用但也没有疗效,所以需要增大剂量,以提高疗效。但中药的本名是毒药,使用大剂量中药,就是用大毒治病。我们需要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足量、合理、安全地使用中药,"重剂起沉疴",充分发挥中药在癌症治疗中的主动作用,以显示中医在癌症治疗中的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化疗 癌症 毒副作用 瞑眩反应 疗效 中药剂量
下载PDF
对附子毒性的再认识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学习 彭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8,共2页
"药效"与"毒性"是有毒中药的双重属性。附子历来以其卓著疗效和明显的毒副作用而倍受争议,故恽铁樵云:"最有用而最难用者为附子"。故笔者认为应辨证地认识附子毒性,重新审视其毒性分级,重点把握其"... "药效"与"毒性"是有毒中药的双重属性。附子历来以其卓著疗效和明显的毒副作用而倍受争议,故恽铁樵云:"最有用而最难用者为附子"。故笔者认为应辨证地认识附子毒性,重新审视其毒性分级,重点把握其"减毒存效"与"增效减毒"研究,同时重视对附子"瞑眩反应"发生机制的研究,为今后附子的研究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中药毒性 瞑眩反应 辨证观
下载PDF
反馈效症学说的源流、概念及鉴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逸笛 梁昊 +1 位作者 周小青 刘旺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9-22,共4页
“反馈效症”一词主要脱胎于《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无形中建立的一种异常精确的反馈体系。中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反应,对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性作出判断,根据系统的反馈,为临床提供决策。本文整理了其源流、基本概念和分类,... “反馈效症”一词主要脱胎于《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无形中建立的一种异常精确的反馈体系。中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反应,对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性作出判断,根据系统的反馈,为临床提供决策。本文整理了其源流、基本概念和分类,提出了具体应用方向,以期为正确治疗患者抢占先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药反应 排病反应 反馈效症 正反馈效症 负反馈效症 前反馈 瞑眩反应
下载PDF
浅议《伤寒论》中“脾家实,腐秽当去”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晓军 蒋小敏 《江西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23-25,共3页
“脾家实,腐秽当去”出自《伤寒论·太阴病篇》第287条,历代医家大都理解为脾阳恢复,清阳得升,浊阴得降,驱逐肠中腐败秽浊之邪外泄之意,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思想,其中“暴烦下利”的临床表现属于瞑眩反应。在此结合经典条... “脾家实,腐秽当去”出自《伤寒论·太阴病篇》第287条,历代医家大都理解为脾阳恢复,清阳得升,浊阴得降,驱逐肠中腐败秽浊之邪外泄之意,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思想,其中“暴烦下利”的临床表现属于瞑眩反应。在此结合经典条文浅议瞑眩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脾家实 腐秽当去 瞑眩反应
下载PDF
治乱安危谈“瞑眩”
17
作者 欧永胜 郑盼盼 薛鸾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031-5034,共4页
瞑眩反应作为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向愈反应,其发生常意味着疾病病理稳态的动摇,往往被称之为好转反应、整健反应、排病反应、排毒反应。其发生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无论在表现形式或发生机制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在临床实践中易被... 瞑眩反应作为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向愈反应,其发生常意味着疾病病理稳态的动摇,往往被称之为好转反应、整健反应、排病反应、排毒反应。其发生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无论在表现形式或发生机制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在临床实践中易被病家或医者误解为药物不良反应,因此,文章整理近期临床中所遇到的瞑眩反应案例,并附录关于瞑眩反应的相关思考,以探求其发生的机制,进而能够掌握其发生规律,以期在今后临床实践中能够准确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乱安危 瞑眩反应 伤寒论 理冲汤 脱肛 娄绍昆
原文传递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囊结石1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叶 欧阳钦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9期659-659,共1页
患者,男性,67岁。2017年9月13日初诊:自述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孩0诊:时有上腹部疼痛,以胀痛为主,胃纳欠佳,二便调,眠尚可。上腹部cT平扫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增大,壁稍厚毛糙,其内见高密度影);肝内及双肾多发囊肿可能... 患者,男性,67岁。2017年9月13日初诊:自述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孩0诊:时有上腹部疼痛,以胀痛为主,胃纳欠佳,二便调,眠尚可。上腹部cT平扫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增大,壁稍厚毛糙,其内见高密度影);肝内及双肾多发囊肿可能性大;轻度脂肪肝可能;双肾小结石。舌稍黯、苔薄白,脉弦。处方:鸡内金、威灵仙、赤芍、白芍、金钱草、生山楂各30g,青木香、炙甘草、川楝子各6g,枳壳、醋延胡索、柴胡、海金沙各15g,醋香附、滑石、醋姜黄各lOg。14剂。肾囊肿、肾结石及脂肪肝暂不予处理,故后续B超报告不作叙述。9月27日复诊:上腹疼痛发作次数减少,胃纳稍改善,二便调,眠尚可,无其他不适,舌黯、苔薄白,脉弦稍和缓。原方继服2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柴胡疏肝散 瞑眩反应 医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