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申报》与文学市场化的历史演进——兼论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1
作者 巫小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5,共9页
鲁迅论域中“上海文艺”“海派文学”与“清末文坛”可以共享一个“文学市场化”逻辑,溯其源头在《申报》。《上海文艺之一瞥》是鲁迅用文学化笔法、诗性语言写成的近世六十年微型文化史,是滥觞于《申报》的中国文学市场化历史演进的学... 鲁迅论域中“上海文艺”“海派文学”与“清末文坛”可以共享一个“文学市场化”逻辑,溯其源头在《申报》。《上海文艺之一瞥》是鲁迅用文学化笔法、诗性语言写成的近世六十年微型文化史,是滥觞于《申报》的中国文学市场化历史演进的学术观察与思考。若从文学传播的维度考察,《申报》首开中国报刊文学之先河,赋予中国文学公共性与社会性。个人创作登上报纸意味着文学进入大众传播时代。货币稿酬制诞生后,文学市场化迅速成熟,无缘仕途的文人士子转型为现代职业作家,读书人的身份和角色由此发生深刻变化。职业写手的卖文几乎与卖艺/卖手工产品无异,不过是谋生手段而已。欲以文学改造国民精神状态的鲁迅,对为钱而写的“小说家”表示轻蔑,杂文《上海文艺之一瞥》是其对文学市场化、写作职业化、小说家商人化的思想清理与历史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文学市场化 历史演进 《上海文艺之一 写作职业化
下载PDF
从浅阅读到瞥阅读——新媒体语境下阅读方式嬗变及解读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飞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4,45,共4页
由于互联网兴起,数字技术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出现了相应的嬗变。其中一个重要嬗变,就是由以前传统媒体时代深阅读方式转向了新媒体时代浅阅读方式。随着微博的发展,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新媒体的阅读方式出现了新的嬗变,... 由于互联网兴起,数字技术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出现了相应的嬗变。其中一个重要嬗变,就是由以前传统媒体时代深阅读方式转向了新媒体时代浅阅读方式。随着微博的发展,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新媒体的阅读方式出现了新的嬗变,由以前注重浅显、娱乐的浅阅读方式,转向了微博时代追求速度和碎片性的瞥阅读方式。微博瞥阅读方式的产生原因在于微博自身的因素、人们阅读心理的变化及社会和时空的碎片性。微博瞥阅读满足了人们追求简短的阅读心理,增加了人们阅读兴趣,促进了微博信息即时传播,对微博的叙述方式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浅阅读 阅读 嬗变
下载PDF
外国语言学研究70年之一瞥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寅 《语言教育》 2019年第4期30-35,共6页
本文取名"一瞥",意在强调仅扼要梳理建国70年来的外国(主要是英语)语言学的简史,概述20世纪发生在国外的三场语言学革命(索绪尔、乔姆斯基、雷科夫)及其对我国语言学界的影响。但笔者也发现了第三场革命之不足,主张将其本土化... 本文取名"一瞥",意在强调仅扼要梳理建国70年来的外国(主要是英语)语言学的简史,概述20世纪发生在国外的三场语言学革命(索绪尔、乔姆斯基、雷科夫)及其对我国语言学界的影响。但笔者也发现了第三场革命之不足,主张将其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突显从唯物论和人本观角度来全面分析语言各层面,从而开辟了语言研究的全新视野。笔者认为,我们在学科研究中当持"象豹观",才能实现"与时俱进、继承发展"之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研究70年 三场语言学革命 体认语言学
下载PDF
关于《促织》中的“瞥”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彤伟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促织》 ”字 训诂 文言文 《聊斋志异》
下载PDF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所释《说文》“■”“瞥”“眛”“眜”“眢”等疾病词考
5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289-1292,共4页
"■"应是眼睛的一种生理状态,本义指婴儿刚出生时眼睛尚未睁开的样子;"瞥"指用目光掠过迅速的看一眼,并没有指眼病的意义;"眛"指眼睛看不清楚;"眜"指眼睛不正视,今本《说文》中""&qu... "■"应是眼睛的一种生理状态,本义指婴儿刚出生时眼睛尚未睁开的样子;"瞥"指用目光掠过迅速的看一眼,并没有指眼病的意义;"眛"指眼睛看不清楚;"眜"指眼睛不正视,今本《说文》中""""两字的字序颠倒;"眢"本义指眼睛中没有眼珠而导致的失明,其亦可作为"葾"的通假字指枯萎、干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睘] 考释
下载PDF
回瞥与悲悯:沈从文的现代性体验
6
作者 唐喜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4-87,105,共5页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全面转型,沈从文身处其中,表现出的回瞥与悲悯体验是他对"传统"与"现代"的独特思考。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语境断裂与回瞥冲动,通过在乡村与都市,古典与现代的断裂层面来阐述其带有古典意...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全面转型,沈从文身处其中,表现出的回瞥与悲悯体验是他对"传统"与"现代"的独特思考。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语境断裂与回瞥冲动,通过在乡村与都市,古典与现代的断裂层面来阐述其带有古典意味的宇宙模式,价值观念和人生趣味。二、审美建构与桃园理想,揭示其作品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审美取向,以及寻求超脱于现实的思想寄托。三、挽歌气息与末世情绪,仔细阅读其创作,文本在渲染桃园乐境时萦绕着的哀惋感伤的悲悯情怀,正是对现代社会这一特定处境的生存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现代性 审美 悲悯
下载PDF
弗罗斯特《路边一瞥》中的生态危机
7
作者 王丹青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9-113,共5页
《路边一瞥》被广泛认为是罗伯特·弗罗斯特写给挚友雷吉利·托伦斯的一首赠诗。弗罗斯特在这首收录于《小河西流》诗集的诗歌中第一次使用了"火车"这一意象。作为对抗美国文学传统田园理想的意象,"火车"... 《路边一瞥》被广泛认为是罗伯特·弗罗斯特写给挚友雷吉利·托伦斯的一首赠诗。弗罗斯特在这首收录于《小河西流》诗集的诗歌中第一次使用了"火车"这一意象。作为对抗美国文学传统田园理想的意象,"火车"的出现揭示了弗罗斯特对于技术不断革新的生态反思。本文从生态整体论与反对技术栖居两个视角来解析弗罗斯特诗歌中蕴含的生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边一 罗伯特·弗罗斯特 火车 生态整体观 诗意栖居
下载PDF
《促织》中的“瞥”字之再辨析
8
作者 柳振华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21年第4期68-70,共3页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选入了蒲松龄的《促织》,其中“一鸡瞥来,径进以啄”的“瞥”字,有教师通过归纳推理出“瞥”应译为“突然,倏然”,但其归纳方法存在着逻辑不严密之嫌。细读《聊斋志异》中涉及“瞥”字的语段,结合《说文解字》...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选入了蒲松龄的《促织》,其中“一鸡瞥来,径进以啄”的“瞥”字,有教师通过归纳推理出“瞥”应译为“突然,倏然”,但其归纳方法存在着逻辑不严密之嫌。细读《聊斋志异》中涉及“瞥”字的语段,结合《说文解字》的释义,对《促织》篇中的“瞥”字进行多元思考和逻辑分析,在具体文本中运用语用疏义的方法解释“瞥”字,达到对文本的细读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织》 归纳 语境 语用疏义
下载PDF
七绝 五首——亚运一瞥
9
作者 高振源 《内蒙古财会》 2002年第12期64-64,共1页
(一)剑客之争(1)中韩击剑釜山中,犀利寒光耀眼明。六剑绝杀直取冠,为国赢誉榜留名。注:(1)“剑客之争”,中国击剑名将王海滨在与韩国击剑名将金永浩的击剑中,竟以六剑绝杀摘取首日第一块金牌,实属出手不凡。
关键词 亚运一 高振源 诗歌 文学作品
下载PDF
客观的学术研究与瑕瑜并举的爱乡立场——彭桂萼《双江一瞥》评析
10
作者 杨宝康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95-100,共6页
《双江一瞥》是彭桂萼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不仅“开双江县史志作品之先河”,而且体现了彭桂萼“呈露出此地的自然、社会、民族等实况,以作实施政教的参考”的学术初心,还表现在其善于运用历史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来阐释边疆民... 《双江一瞥》是彭桂萼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不仅“开双江县史志作品之先河”,而且体现了彭桂萼“呈露出此地的自然、社会、民族等实况,以作实施政教的参考”的学术初心,还表现在其善于运用历史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来阐释边疆民族问题,是对边疆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真情关照,是边疆学人心系国家安危、民族命运的一幅缩影,也为新时代后辈学者的边疆史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照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桂萼 学术初心 《双江一 边疆问题 民族研究
下载PDF
《促织》“瞥”字之再辨析
11
作者 柳振华 《中学语文》 2021年第22期89-91,共3页
统编高中教材《语文》必修下册选入了蒲松龄《促织》,其中“一鸡瞥来,径进以啄”的“瞥”字,有老师通过归纳法推理出“瞥”应译为“忽然,倏然”,但归纳方法存在着逻辑倒置之嫌。本文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对“瞥”字进行多元... 统编高中教材《语文》必修下册选入了蒲松龄《促织》,其中“一鸡瞥来,径进以啄”的“瞥”字,有老师通过归纳法推理出“瞥”应译为“忽然,倏然”,但归纳方法存在着逻辑倒置之嫌。本文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对“瞥”字进行多元思考和逻辑分析,实现对“瞥”字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语用疏义,从而达到文本的真细读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织》 归纳 语境 语用疏义
下载PDF
惊鸿的一瞥
12
作者 林兮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第6期16-17,共2页
清代学者李渔曾为且停亭题过这样的匾:'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时代之骐骥日行千里,五千年的袅袅古香亦不过是南柯一梦,皆付笑谈中。时至今日,在'且停停否'的争鸣之中,有人只顾风雨兼程而义... 清代学者李渔曾为且停亭题过这样的匾:'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时代之骐骥日行千里,五千年的袅袅古香亦不过是南柯一梦,皆付笑谈中。时至今日,在'且停停否'的争鸣之中,有人只顾风雨兼程而义无反顾,有人却三步一回首,是停是行,甚是难断。或许恋旧是人类的本能,执一卷牛皮纸,红袖添香,油灯下映出文化长河中绚烂的华夏文明群像,品一口历久弥新的陈香酒酿。乐哉!快哉!只不过清幽雅致的古书阁里,有多少着青衫附庸风雅的“正人君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山 牛皮纸 油灯 长河 本能 骐骥 往者 亭题
下载PDF
世博一瞥
13
作者 祖渝生 《安徽林业》 2010年第3期80-80,共1页
黄浦江边世博园,东西两岸紧相连。客如潮涌天涯至.队似长龙秩井然。
关键词 《世博一 诗歌 祖渝生 文学
下载PDF
赏《惊鹫一瞥》石
14
作者 孙君 《花木盆景(下半月)》 2003年第4期44-44,共1页
灵璧石是我国传统名石之一,产于安徽灵璧县而得名,现上品已很难觅到了。
关键词 《惊鹫一 灵璧石 形态特征 石质 原产地
下载PDF
“丘八诗”一瞥
15
作者 鲁民 《花卉》 2011年第5期47-47,共1页
“兵”字上下拆开分成“丘”、“八”二字,“丘八诗”即兵所作的诗。最早提出“丘八诗”的是冯玉祥,他一生写诗1400首,自称“丘八诗人”,所写的诗为“丘八诗”。冯说:“我的诗,粗且俗,和雅人们的雅诗不敢相提并论,因此,只好叫... “兵”字上下拆开分成“丘”、“八”二字,“丘八诗”即兵所作的诗。最早提出“丘八诗”的是冯玉祥,他一生写诗1400首,自称“丘八诗人”,所写的诗为“丘八诗”。冯说:“我的诗,粗且俗,和雅人们的雅诗不敢相提并论,因此,只好叫作丘八诗”。周恩来曾对冯玉祥的丘八诗作了高度评价:“丘八诗体为先生所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八诗"一 杂谈 杂文 鲁民
下载PDF
《上海文艺之一瞥》版本与译本考识——兼及译本引发的笔战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刚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鲁迅撰《上海文艺之一瞥》一文,肇始于1931年7月20日的同题讲演,笔者推断其完稿于同年8月底,而文章却直到收录此文的《二心集》于1932年10月出版之际才初次刊行。但在此之前,这篇文章已经引发了身在日本的郭沫若的激烈反应,促使他撰写... 鲁迅撰《上海文艺之一瞥》一文,肇始于1931年7月20日的同题讲演,笔者推断其完稿于同年8月底,而文章却直到收录此文的《二心集》于1932年10月出版之际才初次刊行。但在此之前,这篇文章已经引发了身在日本的郭沫若的激烈反应,促使他撰写《创造十年》一书来回击与辩驳。这是因为郭沫若在日本读到了先于中文稿发表的日译本。此译本由增田涉根据鲁迅的讲解翻译而成,并成为在日本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鲁迅的杂文。而且,此日译本中还暗藏着解开《上海文艺之一瞥》的待解之谜的关键之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上海文艺之一 增田涉 日译本 郭沫若
原文传递
由那偶然的一瞥引起的
17
作者 代洪霞 《江西教育(教学版)(B)》 2009年第10期44-44,共1页
刮风,风不是太狂。 下雨,雨不算太大。 秋雨在上课前就把孩子们和我赶进了教室。讲了一会儿课,我无意中向门外瞥了一眼,立刻惊得说不出话来,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门前空地上铺满了黄绿色的柳叶,叶子相互挤压着,在雨中闪闪... 刮风,风不是太狂。 下雨,雨不算太大。 秋雨在上课前就把孩子们和我赶进了教室。讲了一会儿课,我无意中向门外瞥了一眼,立刻惊得说不出话来,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门前空地上铺满了黄绿色的柳叶,叶子相互挤压着,在雨中闪闪发光。风刮过,柳条一顺儿飘舞,叶子随风打着旋儿飘向大地,与伙伴们拥在一起,是那样的迫不及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那偶然的一引起的》 代洪霞 散文 文学
原文传递
海上回瞥:世俗文学文化的百年沧桑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建华 《上海文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89,共22页
近数十年上海叙事风起云涌,单举几本跨中西学界的,如李欧梵的《上海摩登》(ShanghaiModem,1999)、叶凯蒂的《上海之爱》(ShanghaiLove,2006),和叶文心的《上海繁华》(Shanghai Splendor,2007),皆聚焦于民国时代的上海,首... 近数十年上海叙事风起云涌,单举几本跨中西学界的,如李欧梵的《上海摩登》(ShanghaiModem,1999)、叶凯蒂的《上海之爱》(ShanghaiLove,2006),和叶文心的《上海繁华》(Shanghai Splendor,2007),皆聚焦于民国时代的上海,首先在书题上无不争奇斗艳,如东方明珠上空璀璨之焰火,纷纷出自历史的透镜,极炫酷之能事。如这些书所描绘的,从19世纪末十里洋场的才子与妓女的浪漫传奇到摩天大楼、月份牌、霓虹广告到电影院、咖啡馆、跳舞厅、鸳鸯蝴蝶派、新感觉派小说,从中产阶级的“经济伦理”到“上海世界主义”,真可说:海上物象淋漓尽致,民国风情叹为观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上海摩登》 俗文学 文化 新感觉派小说 民国时代 19世纪末
原文传递
鲁迅辑校石刻之一瞥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农 《上海鲁迅研究》 2005年第3期106-123,共18页
(一)鲁迅对中国古代金石文字的兴趣,早在少年时代就相当浓烈,读过不少这一方面的书。据周作人在《关于鲁迅》(后收入《瓜豆集》)一文中回忆,鲁迅早年'新年出城拜岁,来回总要一整天,船中枯坐无聊,只好看书消遣,那时放在帽合中带去的... (一)鲁迅对中国古代金石文字的兴趣,早在少年时代就相当浓烈,读过不少这一方面的书。据周作人在《关于鲁迅》(后收入《瓜豆集》)一文中回忆,鲁迅早年'新年出城拜岁,来回总要一整天,船中枯坐无聊,只好看书消遣,那时放在帽合中带去的大抵是游记或《金石存》。'按《金石存》十六卷,清人吴玉搢编撰,有道光刻本,又《函海》本、闻妙香室刻本,后又有影原刻的石印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合 瓜豆 城拜 道光 刻本 文字 函海 石刻
原文传递
春日一瞥
20
作者 王建强 《诗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0-80,共1页
半河碧水自悠悠,几处浮桥一望收。不是东君携雨过,谁人摇绿柳梢头。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春日一 王建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