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孔隙材料渗透率的瞬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晶 夏新林 +1 位作者 李东辉 周优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23-2026,共4页
介绍了一种自行设计的微纳孔隙材料的气体渗透过程瞬态实验测量装置,提出了一种测量微纳孔隙材料渗透率的方法,基于达西定律导出了材料渗透率的计算公式。以某种具有微纳孔隙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为对象,进行了气体渗透过程瞬态实验测量... 介绍了一种自行设计的微纳孔隙材料的气体渗透过程瞬态实验测量装置,提出了一种测量微纳孔隙材料渗透率的方法,基于达西定律导出了材料渗透率的计算公式。以某种具有微纳孔隙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为对象,进行了气体渗透过程瞬态实验测量,获得了渗透实验腔内的气体压力变化曲线。并以实验测量数据为依据,考虑滑动渗透效应对测量结果进行Klinkenberg修正,进一步得到了该材料的固有渗透率。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能够实现低渗透性微纳孔隙材料的渗透率测量,所测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样品的渗透率为(4.1±0.1)×10^(-16)m^2。该实验结果为该类材料的热质扩散性能分析提供了基础物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孔隙材料 渗透率 瞬态实验
原文传递
改进的瞬态实验方法对涡轮转子端壁换热的研究
2
作者 余鲲 罗翔 闻洁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75-1980,共6页
改进瞬态实验方法,使实验件的初始温度在上下表面间形成线性分布,降低了对实验设备和操作的要求.以此方法研究涡轮转子端壁的流动和换热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端壁表面的换热强度受来流雷诺数和端壁二次流结构的共同影响.来流雷诺数增加,... 改进瞬态实验方法,使实验件的初始温度在上下表面间形成线性分布,降低了对实验设备和操作的要求.以此方法研究涡轮转子端壁的流动和换热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端壁表面的换热强度受来流雷诺数和端壁二次流结构的共同影响.来流雷诺数增加,端壁整体换热增强;二次流的影响,导致端壁表面存在若干局部传热强化的区域,包括前缘马蹄涡形成的区域、马蹄涡分支覆盖的区域、靠近吸力面一侧通道涡生成的区域、以及角涡产生的位置.实验测得的结果符合对端壁二次流结构的现有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转子端壁 传热系数分布 瞬态实验 二次流 马蹄涡
原文传递
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自然循环特性瞬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郗昭 孙都成 +4 位作者 祝圆 谢峰 李勇 昝元峰 卓文彬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3,共4页
利用三代核电非能动余热排出实验装置(ESPRIT)对华龙1号反应堆的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S)的自然循环特性进行了瞬态实验研究。实验在原型工况、提升功率工况和提升阻力工况下开展。通过本试验研究,获得了华龙1号反应堆核电厂全厂... 利用三代核电非能动余热排出实验装置(ESPRIT)对华龙1号反应堆的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S)的自然循环特性进行了瞬态实验研究。实验在原型工况、提升功率工况和提升阻力工况下开展。通过本试验研究,获得了华龙1号反应堆核电厂全厂断电事故工况下,PRS系统的响应特性和运行能力。实验数据证实,PRS系统事故冷却水箱(水池)设计容积满足系统启动后72 h的排热要求。功率提升6%后,水池依然有足够的冷却能力。原型阻力提升50%后,系统压力始终高于原型阻力工况。试验过程中一直存在有效的自然循环,在水池作用下,系统温度和压力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余热排出实验装置(ESPRIT) 自然循环 PRS 华龙1号 瞬态实验
原文传递
基于一维假设的瞬态换热实验的误差修正
4
作者 王蕾 马庆辉 罗翔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94-101,共8页
使用热色液晶测量涡轮旋转盘腔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即利用一维半无限大平板的非稳态导热理论求出盘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然而,该理论忽略了盘面横向温度不均的影响。针对一维平板的假设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盘面温度分布而导致的横向热传导... 使用热色液晶测量涡轮旋转盘腔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即利用一维半无限大平板的非稳态导热理论求出盘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然而,该理论忽略了盘面横向温度不均的影响。针对一维平板的假设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盘面温度分布而导致的横向热传导所带来的误差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修正方法,在25℃下采用带宽为1℃的热色液晶进行实验,将一维平板假设计算得到的对流换热系数和修正后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盘面的量纲一过余温度在0.44~0.55的范围内时,使用窄幅液晶测量盘面量纲一半径为0.77~0.94的对流换热系数时,由于横向热传导而带来的误差可控制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色液晶 瞬态实验 旋转盘腔 横向热传导 误差
下载PDF
基于瞬态基准实验的CAACS程序验证
5
作者 于淼 刘国明 +3 位作者 霍小东 易璇 杨海峰 邵增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6-1070,共5页
核临界安全是核工业发展的特殊安全问题,其中临界事故的分析评价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值。CAACS程序是自主开发的圆柱形溶液系统临界事故分析程序,可以实现计算临界事故的裂变次数,裂变功率、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等功能。为了验证自... 核临界安全是核工业发展的特殊安全问题,其中临界事故的分析评价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值。CAACS程序是自主开发的圆柱形溶液系统临界事故分析程序,可以实现计算临界事故的裂变次数,裂变功率、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等功能。为了验证自主开发的CAACS程序,本文利用瞬态基准实验对程序进行验证,并于其他程序作了对比。结果表明:CAACS程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符合较好,与国外同类程序具有相当的技术水平和精度,可为后处理厂建设提供事故分析的技术手段,为后续的临界瞬态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ACS 溶液系统 临界事故 程序验证 基准实验
下载PDF
旋转状态下叶片前缘复合换热实验 被引量:3
6
作者 谷振鹏 邓宏武 +1 位作者 陶智 朱剑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04-1409,共6页
通过液晶示温瞬态实验方法,对旋转状态下涡轮叶片前缘带气膜出流的冲击冷却结构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哥氏力、离心力对复合换热效果的影响.实验参数:射流进口雷诺数Re=4000,旋转数Ro=0~0.139.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旋转数的升高,实... 通过液晶示温瞬态实验方法,对旋转状态下涡轮叶片前缘带气膜出流的冲击冷却结构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哥氏力、离心力对复合换热效果的影响.实验参数:射流进口雷诺数Re=4000,旋转数Ro=0~0.139.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旋转数的升高,实验模型的整体换热效果逐渐减弱,在旋转数为0.139时,与静止状态相比冲击面平均努塞尔数Nu下降了33%,压力面和吸力面分别下降了20.5%和7.5%;哥氏力的作用加速了射流的扩散,是造成旋转换热减弱的主要原因;哥氏力和离心力的共同影响使得吸力面的换热好于压力面;气膜孔的存在改变了流动结构,极大的增强了孔周边区域的换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 气膜 换热 瞬态实验
下载PDF
倾斜椭球凹陷阵列湍流强化传热实验与数值分析
7
作者 许超 张鹏 饶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2,共9页
为了提高涡轮叶片内部通道对流传热性能,本文基于瞬态液晶热像技术分别针对矩形通道表面排布的球形凹陷和斜椭球凹陷阵列的传热和压力损失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雷诺数为1×10^(4)~6×10^(4)内,与基准球形凹陷相比,平行排布和... 为了提高涡轮叶片内部通道对流传热性能,本文基于瞬态液晶热像技术分别针对矩形通道表面排布的球形凹陷和斜椭球凹陷阵列的传热和压力损失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雷诺数为1×10^(4)~6×10^(4)内,与基准球形凹陷相比,平行排布和V形排布的斜椭球凹陷总体传热分别增强了23.8%~33.8%和104%~121%,V形排布的斜椭球凹陷综合传热性能显著提高了25%~68.3%。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平行排布的斜椭球凹陷虽然可以诱发更强烈的二次流,但是平行的排布方式使下游凹陷受到来自上游凹陷升温后的流体冲刷,因此限制了传热的进一步增强。V形排布的斜椭球凹陷通过诱发大尺度的纵向涡对将来自主流的冷流体输运至壁面,冷流体直接冲击壁面并与近壁流体剪切,极大地增强了对流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冷却 斜椭球凹陷 传热 液晶热像实验 流动结构
下载PDF
自然循环分离效应实验装置介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炳德 程良成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87-89,共3页
一、引言自然对流(循环)普遍存在于各种热力现象中,并在石油、化工、能源等工业部门中大量地应用,如各种工业锅炉、石油开采与加工,太阳能加热或制冷系统等。在反应堆工程方面,自然循环实验研究是反应堆事故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 一、引言自然对流(循环)普遍存在于各种热力现象中,并在石油、化工、能源等工业部门中大量地应用,如各种工业锅炉、石油开采与加工,太阳能加热或制冷系统等。在反应堆工程方面,自然循环实验研究是反应堆事故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核电站反应堆在发生强迫循环能力丧失的情况下,自然循环是将停堆后堆芯衰变热带出一次系统的唯一方式。特别是为了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瞬态实验装置 分离效应
下载PDF
PROTEUS-MOC在TREAT试验堆稳态中子学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广春 刘杰 YANG Won Sik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0,共6页
TREAT(Transient Reactor Test Facility)是一种用于测试反应堆燃料和结构材料性能的实验堆。该堆结构复杂,采用气冷设计和石墨慢化,在径向和轴向上均具有很强的中子泄漏和非均匀性,对三维中子学的模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PROTEUS-MOC由... TREAT(Transient Reactor Test Facility)是一种用于测试反应堆燃料和结构材料性能的实验堆。该堆结构复杂,采用气冷设计和石墨慢化,在径向和轴向上均具有很强的中子泄漏和非均匀性,对三维中子学的模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PROTEUS-MOC由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和密歇根大学合作开发,采用二维特征线方法和一维间断伽辽金有限元方法分别处理角通量的径向和轴向分布。为测试PROTEUS-MOC的精度和效率,利用该程序对TREAT试验堆进行了稳态中子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PROTEUS-MOC程序的精度较高,能准确描述TREAT的轴向和径向的强中子泄漏。与Monte Carlo程序Serpent相比,特征值相对误差仅为0.12%。另外,PROTEUS-MOC所采用的加速方法 TLPCMFD(Two-Level pCMFD)可以将计算速度提高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实验装置 中子学计算 特征线方法 间断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短周期风洞叶栅瞬态换热实验数据处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惠人 成文娟 李红才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01-1309,共9页
对短周期风洞中叶栅瞬态换热实验的几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各方法的适用条件,对后续的实验具有指导意义.如果实验段流动建立稳态的时间同实验时间相比可以忽略,则传热系数可以按常数处理,否则应计算传热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 对短周期风洞中叶栅瞬态换热实验的几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各方法的适用条件,对后续的实验具有指导意义.如果实验段流动建立稳态的时间同实验时间相比可以忽略,则传热系数可以按常数处理,否则应计算传热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叶片导热满足一维半无限大假设的条件下,脉冲响应法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直接进行二维非稳态热分析的方法限制条件最少,可用来处理所有情况的换热实验数据和验证其他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周期风洞 换热实验 脉冲响应法 热分析 传热系数
原文传递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透平叶栅端壁换热瞬态测量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洋 陈榴 +1 位作者 张发生 戴韧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91,共9页
详细介绍了透平叶栅端壁换热瞬态测量实验台及实验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经过一系列校准步骤,获得准确的端壁温度。使用半无限大平板瞬态导热理论并结合叠加原理,求解端壁换热系数。编写端壁区域组合、边界识别和... 详细介绍了透平叶栅端壁换热瞬态测量实验台及实验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经过一系列校准步骤,获得准确的端壁温度。使用半无限大平板瞬态导热理论并结合叠加原理,求解端壁换热系数。编写端壁区域组合、边界识别和剔除等算法程序获得完整端壁换热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能够获得可靠的透平端壁换热分布结果;对结果分析发现,在靠近端壁吸力面侧,存在明显的"狭长"换热低区,且端壁压力面侧换热程度剧烈,透平叶栅端壁后部承受着较大热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透平叶栅端壁 瞬态实验 换热系数 换热分布
原文传递
低密度聚乙烯熔体的非线性依时性流变特性及表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树新 鲁传敬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9-344,共6页
进行了一种低密度聚乙烯 (LDPE ,PE FSB 2 3D0 2 2 Q2 0 0 )熔体的触变环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LDPE的粘弹力学特性具有复杂的非线性依时特性 ;进一步的应力增长实验表明在定常剪切速率 5s- 1 下应力会随着剪切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 .... 进行了一种低密度聚乙烯 (LDPE ,PE FSB 2 3D0 2 2 Q2 0 0 )熔体的触变环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LDPE的粘弹力学特性具有复杂的非线性依时特性 ;进一步的应力增长实验表明在定常剪切速率 5s- 1 下应力会随着剪切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 .文中用一个变型的Huang方程表征了实验得到的触变环 ,模型计算与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但同时注意到模型的参数不具有通用性 ,没有全面反映LDPE(Q2 0 0 )熔体的粘弹力学特性 ,此外 ,变型Huang方程也无法预测材料在剪切之后的应力松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熔体 非线性依时性流变特性 触变环实验 粘弹性 触变性 剪切实验 本构方程
下载PDF
多孔铝对流换热系数的反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开 李乃哲 何德坪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4,共5页
建立了多孔铝的一维瞬态对流换热模型,采用反演分析方法求得了多孔铝的体积对流换热系数.给出了多孔铝对流换热的无量纲准则关联式,并在较宽的孔结构范围内(孔隙率为60.0%~95.0%、孔径为2.5~6.0 mm)研究了孔结构对多孔铝换热系... 建立了多孔铝的一维瞬态对流换热模型,采用反演分析方法求得了多孔铝的体积对流换热系数.给出了多孔铝对流换热的无量纲准则关联式,并在较宽的孔结构范围内(孔隙率为60.0%~95.0%、孔径为2.5~6.0 mm)研究了孔结构对多孔铝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铝的换热系数随着风速的增加而提高.在风速相同的条件下,换热系数随着孔径和孔隙率的减小而提高.在风机功率相同的条件下,换热系数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提高,在孔隙率约为85%时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多孔铝 体积对流换热系数 对流换热实验 反演分析
下载PDF
重庆科技成果转化基础薄弱在哪儿?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青川 《中国经济周刊》 2022年第7期94-96,共3页
身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重庆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并不低,2020年全年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526.79亿元。2021年又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投资283.6亿元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八大项目。但近几年孵化出... 身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重庆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并不低,2020年全年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526.79亿元。2021年又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投资283.6亿元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八大项目。但近几年孵化出的本土能走向资本市场的高科技型企业却并不多,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成为重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商业化应用 经济圈 研究与试验发展 成渝地区 瞬态实验 科学城 基础薄弱
下载PDF
船用螺旋桨流固耦合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娄本强 嵇春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4-161,共8页
在船舶航行中,应避免激振力的频率与螺旋桨叶片固有频率接近而产生的共振,达到避振效果.分别使用直接耦合数值计算和瞬态激励实验方法,研究了某实桨叶片在空气中和浸入静水域中的固有流固耦合(FSI)振动特性.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实验结... 在船舶航行中,应避免激振力的频率与螺旋桨叶片固有频率接近而产生的共振,达到避振效果.分别使用直接耦合数值计算和瞬态激励实验方法,研究了某实桨叶片在空气中和浸入静水域中的固有流固耦合(FSI)振动特性.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直接耦合法具有精度高和收敛性好的优点.根据工程实际要求,提出了螺旋桨叶片首阶振动频率的经验公式,估算精度满足要求,具有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振动 流固耦合(FSI) 激励实验 直接耦合数值计算 经验公式法
下载PDF
Experiment of dynamic property and transient magnetic effects of coal during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被引量:3
16
作者 LI Cheng-wu WEI Shan-yang +2 位作者 WANG Xue-ying LIU Ji-kun LEI Dong-ji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2年第3期258-261,共4页
Combining separated SHPB test device of Ф50 mm with ZDKT-type 1 transient magnetic resonance test system, long drop bar of 400 mm was used to impact coal specimens at four different speeds: 1.275, 3.287, 6.251, and ... Combining separated SHPB test device of Ф50 mm with ZDKT-type 1 transient magnetic resonance test system, long drop bar of 400 mm was used to impact coal specimens at four different speeds: 1.275, 3.287, 6.251, and 7.404 m/s. The change in waveform, the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generated effect of transient field during the coal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under the loads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While magnetic signals during the coal fracture firstly needed EEMD, decomposition then had a FFT with Data Demon.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are the following: the main frequency of magnetic signals was between 220 and 450 kHz and the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during the damage of coal would have the instantaneous ju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B transient magnetic field coal deformation FRACTURE
下载PD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of starting transient flow field of the hydrostatic bearing based on dynamic mesh method
17
作者 张艳芹 Kong Xiangbin +3 位作者 Guo Lili Yu Xiaodong Dai Chunxi Shao Junpeng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7年第3期298-305,共8页
A new method is developed to assess and analyz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hydrostatic bearing oil film by using an amulets-layer dynamic mesh technique. It is implemented using C Language to compile the UDF program o... A new method is developed to assess and analyz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hydrostatic bearing oil film by using an amulets-layer dynamic mesh technique. It is implemented using C Language to compile the UDF program of a single oil film of the hydrostatic bearing. The effects of key lubrication parameters of the hydrostatic bearing a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under various working conditions,i.e. under no-load,a load of 40 t,a full load of 160 t,and the rotation speed of 1r/min,2r/min,4r/min,8r/min,16r/min,32r/min. The transient data of oil film bearing capacity under different load and rotation speed are acquired for a total of 18 working conditions during the oil film thickness changing. It allows the effective prediction of dynamic performance of large size hydrostatic bearing. Experiments on hydrostatic bearing oil film have been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were used to defin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validate the developed numeric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il film thickness became thinn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operating time of the hydrostatic bearing,both the oil film rigidity and the oil cavity press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increase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wa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cube of the change of the film thickness. Meanwhile,the effect of the load condition on carrying capacity of large size static bearing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peed condition. The error between the simulation value and the experimental value was 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static bearing dynamic mesh transient data oil pad UDF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Wind Noise Caused by Cowl Area on Volvo XC60
18
作者 Olga Roditcheva Par Harling +1 位作者 Dragos Moroianu Holger Bemhardsson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6年第3期109-117,共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aerodynamically produced noise which occurs due to turbulent structures created by the cowl cavity and side mirror.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V...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aerodynamically produced noise which occurs due to turbulent structures created by the cowl cavity and side mirror.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Volvo aerodynamical wind tunnel on a Volvo XC60 production model. The configurations considered here are: side mirror On/Off with the cowl cavity open/closed. The results of exterior sound source mapping (with the intensity probe placed in the flow stream)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measurements inside the car.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owl area to overall wind noise level is measured in terms of AI% (Articulation Index) inside the compartment. It was shown that increase in AI by 2%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cowl generated wind noise. Transient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turbulent flow around the car have been performed for all configurations.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s show similarity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give insight to the flow structures around the c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ally produced noise wind noise turbulent flow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for aeroacoustics sound sources ground vehicles.
下载PDF
一种测试蓄热型波纹板流动传热特性的实验方法
19
作者 黄风良 陈健 +1 位作者 孙志坚 胡亚才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9,共7页
通过实验方法准确而全面的测试得到蓄热型波纹板流动和传热性能,对于开发和设计紧凑换热器具有重要意义。瞬态实验方法可以求得蓄热型波纹板时间和空间上的平均传热系数,也即当量传热系数。单吹技术是一种应用单一流体的相对简单的瞬态... 通过实验方法准确而全面的测试得到蓄热型波纹板流动和传热性能,对于开发和设计紧凑换热器具有重要意义。瞬态实验方法可以求得蓄热型波纹板时间和空间上的平均传热系数,也即当量传热系数。单吹技术是一种应用单一流体的相对简单的瞬态实验方法,考虑蓄热型波纹板通道内波形板和定位板与空气层传热接触面积不同,拓展了单吹技术数学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将现有单吹实验装置中冷、热风进口分离开来,避免冷风流经加热装置,有效提高现有单吹实验装置的综合效率。测得DU-K(double corrugated-kaier,DU-K)波纹板的流动传热特性与Re拟合曲线,与文献中DU(double corrugated,DU)波纹板进行比较,在Re为1 000~11 000时,其传热特性平均比DU波纹板低17.41%,流动阻力平均比DU波纹板要低55.96%.针对DU-K与DU波纹板几何结构的不同,分析了DU-K综合特性较DU得以改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型波纹板 流动传热特性 瞬态实验方法 单吹技术
原文传递
涡轮叶片内部多通道微小扰流肋冷却流动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饶宇 王德强 李彦霖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21-2326,共6页
在涡轮叶片内冷多通道中布置微小扰流肋是一种高效的强化换热措施。本文开展了具有三个弯折通道的涡轮叶片内部冷却结构流动压力损失和传热实验,该冷却通道的单侧面和双侧面布置有W形微小肋。通过开展稳态流动传热实验,获得了雷诺数为85... 在涡轮叶片内冷多通道中布置微小扰流肋是一种高效的强化换热措施。本文开展了具有三个弯折通道的涡轮叶片内部冷却结构流动压力损失和传热实验,该冷却通道的单侧面和双侧面布置有W形微小肋。通过开展稳态流动传热实验,获得了雷诺数为8500~60000时的平均换热和沿程流阻特性.在单侧面肋化通道中,W肋在第一流程换热最差,而在第三流程换热最好;通道双侧面布置w肋时,通道内的换热能力都获得增强,三个流程分别比光滑通道提高了0.5~1.4倍、1.5~1.7倍和1.9~2.1倍,但流动阻力明显增大。通过开展瞬态液晶热像传热实验还表明,W微肋板表面在第二流程换热强度分布主要受气流转折作用的影响,气流因转折引起的剧烈掺混使湍动能更高,有效地强化了第二流程表面的对流换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 内部冷却 W型微肋 实验 液晶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