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性瞬态涡流场定解问题中的法向边界条件与解的唯一性 被引量:25
1
作者 雷银照 熊华俊 王书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85,共5页
电磁场初边值问题包括场的约束方程和定解条件。目前,许多文献使用含有磁感应强度法向分量边界条件的 初边值问题来求解线性瞬态涡流场。对于涡流场的求解而言,这种初边值问题是否有唯一解,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该文使用反证法,利用... 电磁场初边值问题包括场的约束方程和定解条件。目前,许多文献使用含有磁感应强度法向分量边界条件的 初边值问题来求解线性瞬态涡流场。对于涡流场的求解而言,这种初边值问题是否有唯一解,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该文使用反证法,利用非涡流区中的标量位函数,构造了功率积分表达式和能量积分表达式,引入了一个在整个场域有连续一阶偏导数的新函数,在此基础上,证明了含有磁感应强度法向分量边界条件的涡流场初边值问题有唯一解。作为应用,该文针对通有单脉冲电流的单匝圆环线圈平行放置在半无限大导体上方的瞬态涡流问题,用拉普拉斯变换的方法求出了导体中涡流密度向量的解析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 线性瞬态涡流场 定解问题 法向边界条件 唯一性
下载PDF
三维瞬态涡流场的全 H 棱边有限元边界元耦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阮江军 陈贤珍 周克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5-48,25,共5页
提出了求解三维瞬态涡流场的一种新方法———全H棱边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法。即在涡流区以磁场强度H为求解变量用棱边有限元法离散,在非涡流区以H为求解变量用棱边边界元法离散,在这两个区域的交界面上进行耦合,充分发挥了有限元法... 提出了求解三维瞬态涡流场的一种新方法———全H棱边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法。即在涡流区以磁场强度H为求解变量用棱边有限元法离散,在非涡流区以H为求解变量用棱边边界元法离散,在这两个区域的交界面上进行耦合,充分发挥了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的各自优点。棱边元的应用使两种方法在交界面上的耦合显得很简单,最后用这种方法计算了TEAMWORKSHOP问题7,计算结果符合实测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边界元法 耦合算法 三维瞬态涡流场
下载PDF
边光滑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法计算二维瞬态涡流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洋洋 蒋兴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7-141,151,共6页
为了提高二维瞬态涡流场的计算精度与速度,结合边光滑有限元法计算精度高和边界元法占用计算机内存少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边光滑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ES⁃FEM⁃BEM)来计算二维瞬态涡流场.在相同网格划分密度下,相较于传... 为了提高二维瞬态涡流场的计算精度与速度,结合边光滑有限元法计算精度高和边界元法占用计算机内存少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边光滑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ES⁃FEM⁃BEM)来计算二维瞬态涡流场.在相同网格划分密度下,相较于传统的有限元-边界元耦合算法(FEM⁃BEM)而言,该混合算法具有明显提高计算精度的优点.同时建立了二维脉冲线圈-铝板模型,并对铝板表面的磁场强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网格划分密度相同的情况,ES⁃FEM⁃BEM的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只有3.4%,而FEM⁃BEM的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达到31.8%.基于边光滑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耦合的混合算法,可为瞬态开域涡流场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光滑有限元法 边界元法 瞬态涡流场 二维磁计算
下载PDF
用时域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法计算三维瞬态涡流场 被引量:10
4
作者 幸玲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31-134,共4页
文中首次应用时域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法(T-FEBEM) 研究了涡流检测中有限厚平板导体中含有窄裂缝时的瞬态涡流场。采用伽辽金加权余量法,推导出A-φ位函数的时域有限元-边界元耦合算法,讨论了确定时间步长的基本方法, 用不完全分解共轭梯... 文中首次应用时域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法(T-FEBEM) 研究了涡流检测中有限厚平板导体中含有窄裂缝时的瞬态涡流场。采用伽辽金加权余量法,推导出A-φ位函数的时域有限元-边界元耦合算法,讨论了确定时间步长的基本方法, 用不完全分解共轭梯度法(ICCG)求解线性方程组。研究了平板导体中不同深度裂缝的时域响应,并与频域有限元- 边界元耦合法(FEBEM)和付里叶变换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时域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法效率更高,是一种求解瞬态开域涡流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检测 瞬态涡流场 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法 付里叶变换方法
下载PDF
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三维瞬态涡流场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宇娇 秦威南 +1 位作者 董晓虎 郑永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429,共6页
对广州抽水蓄能B厂某发电电动机进行了三维涡流场有限元计算,建立了发电电动机的三维模型,分析了电流密度、磁密等场量的分布情况,获得了气隙径向磁密并进行了谐波分析。通过发电电动机的三维瞬态涡流场计算,可以更加准确地得到电机电... 对广州抽水蓄能B厂某发电电动机进行了三维涡流场有限元计算,建立了发电电动机的三维模型,分析了电流密度、磁密等场量的分布情况,获得了气隙径向磁密并进行了谐波分析。通过发电电动机的三维瞬态涡流场计算,可以更加准确地得到电机电磁场分布情况,运算结果能够为电机的设计、选型、国产化制造提供相应参考,在电机优化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发电电动机 有限元法 瞬态涡流场分析 三维计算
下载PDF
脉冲磁场激励下圆柱导体内瞬态涡流场的快速计算 被引量:1
6
作者 辛伟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建立了脉冲磁场激励下圆柱导体内瞬态涡流场的理论模型。实现了瞬态涡流场的快速计算。通过实例表明上述圆柱导体内瞬态涡流场的快速计算方法有效。
关键词 计量学 瞬态涡流场 脉冲磁 圆柱导体 时域响应
下载PDF
脉冲涡流检测瞬态涡流场的时域解析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范孟豹 曹丙花 杨雪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570-7574,共5页
应用Laplace反变换技术建立脉冲涡流检测瞬态涡流场的时域解析模型.首先,基于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理论,应用截断区域特征函数展开式法建立瞬态涡流场的复频域模型,然后通过求解模型极点及其留数应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求解复频域模型的Laplac... 应用Laplace反变换技术建立脉冲涡流检测瞬态涡流场的时域解析模型.首先,基于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理论,应用截断区域特征函数展开式法建立瞬态涡流场的复频域模型,然后通过求解模型极点及其留数应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求解复频域模型的Laplace反变换,从而建立阶跃型和指数型电流激励下瞬态涡流场的时域解析模型.所建模型具有实现简单、效率高、模型精度不受吉布斯效应影响等优点.最后应用基于Fourier反变换的探头瞬态感应电压模型对本文所建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检测 瞬态涡流场 时域解析模型 Laplace反变换
原文传递
三维瞬态涡流–电路–运动系统耦合问题的新解法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洋 白保东 谢德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9-144,共6页
提出一种分析瞬态三维电磁场–电路–运动系统耦合问题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外部电路、材料非线性、涡流影响以及运动等因素,适用于工程计算。对于三维瞬态涡流场与电路耦合问题,应用Crank-Nicholson法进行求解;对于运动问题,应用一种... 提出一种分析瞬态三维电磁场–电路–运动系统耦合问题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外部电路、材料非线性、涡流影响以及运动等因素,适用于工程计算。对于三维瞬态涡流场与电路耦合问题,应用Crank-Nicholson法进行求解;对于运动问题,应用一种非协调网格技术的插值运动边界法进行求解;三维电磁转矩的计算应用节点力法实现。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TeamWork问题10、24以及24的运动模型的分析与计算,得到的结果误差均小于2%且计算时间明显缩短,即该方法能较为高效准确地解决瞬态三维电磁场–电路–运动系统耦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涡流场 耦合 运动 电磁转矩 节点力法
下载PDF
单级感应线圈炮场路耦合运动时步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关晓存 雷彬 李治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8-143,150,共7页
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单级感应线圈炮的场路耦合运动时步分析方法,对于瞬态涡流场与电路耦合问题,应用了Crank-Nicholson法进行求解;对于运动问题,采用运动坐标系的方法进行求解;电磁力采用了节点力法求解;解决了单级感... 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单级感应线圈炮的场路耦合运动时步分析方法,对于瞬态涡流场与电路耦合问题,应用了Crank-Nicholson法进行求解;对于运动问题,采用运动坐标系的方法进行求解;电磁力采用了节点力法求解;解决了单级感应线圈炮在脉冲供电时场路耦合分析问题,建立了单级感应线圈炮电磁场-电路-运动系统二维耦合模型。应用上述模型对单级感应线圈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圈炮 路耦合 瞬态涡流场 节点力法
下载PDF
阻尼绕组对凸极同步发电机空载电势波形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槐树 李朗如 让余奇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7-271,共5页
采用二维瞬态涡流场有限元法,对装有阻尼绕组的凸极同步发电机的空载电势波形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阻尼绕组节距对空载电势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阻尼绕组可以削弱定子齿谐波分量,而对与阻尼绕组节距有关的谐波分量则有加强作用。
关键词 凸极同步发电机 空载电势波形 阻尼绕组 有限元法 二维瞬态涡流场
下载PDF
Physic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ransient cavitating flows 被引量:16
11
作者 HUANG Biao WANG GuoYu +1 位作者 ZHAO Yu WU Qi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207-2218,共12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ransient cavitating flows around a hydrofoil via combined physic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The aims are to 1) investigate the periodic formation, breakup, shedding, and co...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ransient cavitating flows around a hydrofoil via combined physic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The aims are to 1) investigate the periodic formation, breakup, shedding, and collapse of the sheet/cloud cavities, 2) provide a better insight in the physical mechanism that governs the dynamics and structures of the sheet/cloud cavitation, 3)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cavitation on the surrounding flow structures.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a Clark-Y hydrofoil fixed at an angle of attack of a=8° at a moderate Reynolds number, Re=7×105 , for sheet/cloud cavitating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a cavitation tunnel a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na.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by solving the incompressible, multiphase 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URANS) equations via the commercial code CFX using a transport equation-based cavitation model; a filter-based density corrected model (FBDCM) is used to regulate the turbulent eddy viscosity in both the cavitation regions near the foil and in the w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numerical predictions are capable of capturing the initiation of the cavity, growth toward the trailing edge, and subsequent shedd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quantitative features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 Regarding vapor shedding in the cavitating flow around the three-dimensional foil, it i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 of the re-entrant flow, which is formed due to the strong adverse pressure gradient. The results show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avity and vorticity structures, demonstrating that the inception, growth, shedding, and collapse of sheet/cloud cavities are important mechanisms for vorticity production and mod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s cavity shedding baroclinic torque vortex structur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