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时测血流量技术在冠脉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苏丕雄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瞬时测血流量技术 冠脉外科 应用
原文传递
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中重建前降支血供前、后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杰 苏丕雄 +4 位作者 张希涛 刘岩 安向光 颜钧 顾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总结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重建前降支血供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预防围术期前心肌梗死,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2月,连续选择100例接受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OPCAB)的患者。全组共完成重建前降支(LAD)100支,均... 目的总结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重建前降支血供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预防围术期前心肌梗死,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2月,连续选择100例接受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OPCAB)的患者。全组共完成重建前降支(LAD)100支,均应用左乳内动脉(LIMA)。术中监测重建前降支血供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应用瞬时测血流量技术(TTFM)测量桥血管血流量,对比分析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结果吻合LAD远端时,除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左室做功指数(LVSWI)有变化外,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重建LAD血供后,测量100支桥血管血流,平均血流量为(13.5±11.4)ml/min,PI值为3.9±2.4,血流动力学指标:MAP、LVSWI、每搏输出指数(SI)、心排指数(CI)等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升高,均数增加分别为6.8%、9.2%和7.7%、9.4%,而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PCWP有所下降,均数下降分别为6.1%和5.9%。全组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死亡,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在OPCAB术中,开通前降支重建血供后,可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为暴露其他血管远端吻合提供保障,降低手术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流动力学 瞬时测血流量技术 心排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苏丕雄 高杰 +3 位作者 刘岩 颜均 张希涛 顾松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吻合口质量及心肌再血管化的程度。方法连续记录150例OPCAB及120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或!2检验,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PCAB与CABG...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吻合口质量及心肌再血管化的程度。方法连续记录150例OPCAB及120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或!2检验,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PCAB与CABG两组比较,术前合并症脑血管事件分别为(26例vs1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11例vs6例),OPCAB组较CABG组多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1±2.6)hvs12.5±8.4)h〕、ICU天数〔(1.9±0.5)dvs(2.3±0.8)d〕、住院天数〔(5±2)dvs(7±3)d〕,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均搭桥支数〔(3.1±0.7vs(3.4±0.8)〕、平均动脉桥支数〔(1.3±0.5)vs(1.5±0.7)〕、有质量问题桥血管数(6/465vs4/406)、桥血流波形图、桥血流量、PI值、死亡率(0.8%vs1.6%)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OPCAB能取得与CABG相同的血管桥吻合口质量和血管桥流量及相同的心肌再血管化及动脉化程度,但术前合并症OPCAB组较CABG组多,而术后并发症则少于CABG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瞬时测血流量技术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