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苏轼论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思想发微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吴怀东
-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69,共10页
-
文摘
陶渊明其人其诗在宋代几乎被提到前代第一诗人的崇高地位,其中苏轼有关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中膏”说在陶诗认识史上甚至古典诗论史上影响极大,学术界将此说简称为“枯淡”说,或视同于“平淡”说,其实皆非苏轼本意。苏轼强调的是“质而实绮”——“质”“绮”相反相成。中唐以来,士大夫人生立场的变化导致他们逐渐认可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在南朝人看来质朴的田园生活及其诗风,在他们看来却极富诗意。苏轼的概括既揭示了陶诗本身所具有兼容“质”“绮”的审美品质,也反映了陶渊明的文学实践经过了从“绮”向“质”、由“质”返“绮”这两个层次进而达到第三层次即“质而实绮”的最高境界,揭示了作家创作艺术成熟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苏轼通过解读陶诗而建构了“质而实绮”“外枯中膏”、绚烂平淡的转化与结合之美,这种美学观和美学形态反映出中唐以来士大夫“兼济”与“独善”兼备的人生观,也体现了源自《易经》的矛盾两极相互依存、转化的认识与思维方式。
-
关键词
“质而实绮”
外枯中膏
矛盾两极
易学
思维方式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晚清农民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探微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姚芬
-
机构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4-97,共4页
-
文摘
晚清时期农民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呈现出两极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接受利用,一方面又盲目排斥、毁灭。这既与农民自身价值观有关,也与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阶级状况有关。深思这段历史,对今天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农民思想文化的建设不无借鉴作用。
-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农民
西方文化
态度
两极矛盾
借鉴作用
-
Keywords
peasant
the Western culture
attitude
the opposing extremes
reference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