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与私:中国行业协会的矛盾定位解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东民 雍洁 王海祥 《桂海论丛》 2010年第1期113-116,共4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协会作为一种同类企业间的联合互益组织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行业协会本身所蕴含的市场性以及我国对行业协会的特殊定位,其公益性与私益性的冲突成为制约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协会作为一种同类企业间的联合互益组织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行业协会本身所蕴含的市场性以及我国对行业协会的特殊定位,其公益性与私益性的冲突成为制约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探讨市场化的主流趋势与非营利化的新兴走向之间的异同,才能重新定义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协会 公益与私益 矛盾定位 市场化 非营利化
下载PDF
赖特“矛盾的阶级定位论”之二重性及启示
2
作者 田世锭 高翔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41-46,共6页
根据“矛盾的阶级定位论”,赖特一方面在主观上消解了无产阶级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却恰恰表明,要使无产阶级成为现实的主体,关键就在于激发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这就使“矛盾的阶级定位论”具有了消... 根据“矛盾的阶级定位论”,赖特一方面在主观上消解了无产阶级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却恰恰表明,要使无产阶级成为现实的主体,关键就在于激发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这就使“矛盾的阶级定位论”具有了消解与反证无产阶级阶级意识重要性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启示我们,激发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迄今依然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且依然十分艰难,而其根本出路在于宣传和教育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认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特 矛盾的阶级定位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 阶级意识
下载PDF
赖特的“新中间阶级”理论:辨析与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糜海波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6-121,共6页
赖特在修正罗默阶级与剥削理论基础上,以劳动力、生产资料、组织资产和技术资产四大生产要素为基础进行剥削和阶级分析,以占有和支配关系为标准将"新中间阶级"界定为"矛盾的阶级定位"。依据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基于... 赖特在修正罗默阶级与剥削理论基础上,以劳动力、生产资料、组织资产和技术资产四大生产要素为基础进行剥削和阶级分析,以占有和支配关系为标准将"新中间阶级"界定为"矛盾的阶级定位"。依据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基于技术资产的剥削范畴难以成立,以"支配"为标准的阶级分析也不充分。所谓的"新中间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受雇佣地位,其主体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当代发展和社会作用的提升。赖特以剥削为核心的阶级概念虽不够全面,但基于多元剥削的阶级分析方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对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特 新中间阶级 矛盾定位 辨析 启示
下载PDF
浅析赖特的中间阶级理论
4
作者 张群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3年第4期78-81,共4页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进程,资本主义的阶级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大批以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代表的"新兴的中间阶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加强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研究,形成了各种主张各异的...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进程,资本主义的阶级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大批以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代表的"新兴的中间阶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加强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研究,形成了各种主张各异的阶级理论流派,向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提出了挑战。埃里克·欧林·赖特积极回应这些挑战,提出新兴的中间阶级处于"阶级关系内的矛盾定位"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遭遇的困境作了富有洞见的分析。研究赖特的中间阶级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阶级 阶级关系内的矛盾定位 阶级理论
下载PDF
赖特对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拓展:借鉴与局限
5
作者 赵秀丽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8-55,共8页
劳资关系经由市场上的等价交换扎根于生产过程之中,并通过再生产得以强化。马克思从生产和再生产领域考察劳资关系时遵从了三个重要假设,并形成基本的两阶级劳资关系理论模型。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理论价值,是分析今天丰富而复杂的劳资... 劳资关系经由市场上的等价交换扎根于生产过程之中,并通过再生产得以强化。马克思从生产和再生产领域考察劳资关系时遵从了三个重要假设,并形成基本的两阶级劳资关系理论模型。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理论价值,是分析今天丰富而复杂的劳资关系的逻辑基点。但两阶级劳资关系模型在当代阶级分化和分层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拓展,赖特的阶级理论恰恰提供了某种借鉴。他提出的"矛盾的阶级定位"分析方法,对中间阶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经验验证,并提出确定阶级定位的依据和标准,丰富和扩展了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分析当代的劳资关系和中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均有重要的启示,但其理论上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关系 两阶级模型 矛盾的阶级定位 拓展与借鉴
下载PDF
试析赖特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分析
6
作者 罗大文 任惠 《西北人文科学评论》 2010年第1期174-181,共8页
赖特运用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发达国家阶级结构与剥削形式的变化:在对剥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阶级分析的一般框架;阐述了中间阶级的'矛盾的阶级定位',以及工人阶级总数在新形势的变化等。当代科技革命以知识和技能... 赖特运用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发达国家阶级结构与剥削形式的变化:在对剥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阶级分析的一般框架;阐述了中间阶级的'矛盾的阶级定位',以及工人阶级总数在新形势的变化等。当代科技革命以知识和技能为中介,通过技术和社会互动,对社会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变着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矛盾的阶级定位 工人阶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