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柏拉图在美德的统一性问题上的矛盾立场及其缘由
1
作者 黎良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4年第3期54-57,共4页
美德的统一性问题是希腊哲学所重点讨论的哲学问题。在柏拉图那里,个人的美德具有一种统一性关系,但公民的美德却体现出一种各阶层具有专属于自身的特定美德的倾向。在美德的统一性问题上,柏拉图在个人美德与公民美德之间体现出某种矛... 美德的统一性问题是希腊哲学所重点讨论的哲学问题。在柏拉图那里,个人的美德具有一种统一性关系,但公民的美德却体现出一种各阶层具有专属于自身的特定美德的倾向。在美德的统一性问题上,柏拉图在个人美德与公民美德之间体现出某种矛盾性立场,其中缘由在于柏拉图在哲学上的二元论立场所带来的实践上的二元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美德的统一性 矛盾立场 缘由
下载PDF
谁是女权主义者?——由《上海宝贝》和“身体写作”引发的对中国女权主义矛盾立场的思考(上) 被引量:2
2
作者 钟雪萍 冯芃芃 《励耘学刊》 2007年第2期44-63,共20页
本文围绕因小说《上海宝贝》所起的争论,检讨当代中国女性知识分子对"女权主义"的矛盾立场。本文通过回溯历史,检视在后毛泽东及后妇女解放时代,中国的女性与性别问题,因"文化转移"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认为,... 本文围绕因小说《上海宝贝》所起的争论,检讨当代中国女性知识分子对"女权主义"的矛盾立场。本文通过回溯历史,检视在后毛泽东及后妇女解放时代,中国的女性与性别问题,因"文化转移"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转移",既导致了当下女知识分子对于"女权主义"产生矛盾心态,同时,也意味着女权主义自身面临挑战。探讨这个现象,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个案对于"女权主义"既在其中又出乎其外的特殊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权主义 上海宝贝 女性知识分子 矛盾立场
下载PDF
赫鲁晓夫与苏联“解冻文学”思潮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51,共10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解冻文学"思潮之涨落起伏,与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有因果关系。推动"解冻文学"思潮兴起和再度兴起的是赫鲁晓夫;决定"刹车"并控制其发展的也是赫鲁晓夫。至于推动与刹车的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解冻文学"思潮之涨落起伏,与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有因果关系。推动"解冻文学"思潮兴起和再度兴起的是赫鲁晓夫;决定"刹车"并控制其发展的也是赫鲁晓夫。至于推动与刹车的时机,则完全取决于他在党内斗争中的地位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以上两种方法交替使用,不仅反映了当年苏共文艺政策的摇摆性,而且暴露了其政策的矛盾性。最终,赫鲁晓夫虽然以行政措施和警察手段阻挡住了"解冻"大潮"溢出苏联河床的堤岸",但是后者却由外溢转入地下,并与其他思潮汇合成为八十年代末冲垮苏联的潜(暗)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 赫鲁晓夫 “解冻文学” 矛盾立场
下载PDF
赫鲁晓夫与个人崇拜
4
作者 李华 《嘉兴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7-62,共6页
在个人崇拜问题上,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前期,他曾大力推动过对斯大林的造神运动;中期,他又出尔反尔地大肆抨击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后期,赫鲁晓夫竟然肆无忌惮地欣赏起了别人对自己的个人崇拜。上述自相矛盾的言行... 在个人崇拜问题上,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前期,他曾大力推动过对斯大林的造神运动;中期,他又出尔反尔地大肆抨击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后期,赫鲁晓夫竟然肆无忌惮地欣赏起了别人对自己的个人崇拜。上述自相矛盾的言行,折射出的是赫鲁晓夫的多重政治人格及其实用主义的政治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 赫鲁晓夫 个人崇拜 矛盾立场
下载PDF
来自新大陆的历史述说——加西拉索的印卡帝国文明史观念评析
5
作者 袁丽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8-121,共4页
印卡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具有殖民征服者和印卡帝国王室成员双重身份的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对16、17世纪西班牙征服南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过程有着独特的关照视角,并始终保持着对这场新旧文明冲突... 印卡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具有殖民征服者和印卡帝国王室成员双重身份的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对16、17世纪西班牙征服南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过程有着独特的关照视角,并始终保持着对这场新旧文明冲突的矛盾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身份 文明冲突 矛盾立场
下载PDF
美国钓鱼岛政策的缘起与演变
6
作者 郑保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9-94,共6页
美国的钓鱼岛政策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对钓鱼岛主权归属"不持立场";另一方面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它肇始于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对钓鱼岛的军事控制,根源于二战后美国全球霸权战略,随着战后美国东亚乃... 美国的钓鱼岛政策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对钓鱼岛主权归属"不持立场";另一方面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它肇始于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对钓鱼岛的军事控制,根源于二战后美国全球霸权战略,随着战后美国东亚乃至全球霸权战略的变化而逐渐演变而成。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炮制非法的《旧金山和约》,并通过片面援引该条约把其对钓鱼岛的占据"合法化",埋下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种子。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与日本签订非法的《归还冲绳协定》,把钓鱼岛的施政权一起交给日本,从而引发了中日钓鱼岛争端,同时以"中立"之名行偏袒日本之实。冷战后尤其是"重返亚洲"以来,美国把《美日安保条约》与中国钓鱼岛挂钩,从而加剧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美国不仅是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始作俑者,而且是近年来争端激化的"幕后黑手"。总之,美国的钓鱼岛政策违背法理,是美国一贯坚持的霸权逻辑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钓鱼岛争端 美国钓鱼岛政策 “中立” 矛盾立场 霸权逻辑
下载PDF
从文弃文:另一种民间岗位的潜隐
7
作者 唐永泽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1-46,共6页
沈从文建国后"弃文转行",外部原因主要是他作为"自由主义"作家的民间价值立场与作为主流文化的左翼文化阵营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内部原因主要是他自己无法解决"思"(文学的超政治、超党派、超商业的神圣与纯... 沈从文建国后"弃文转行",外部原因主要是他作为"自由主义"作家的民间价值立场与作为主流文化的左翼文化阵营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内部原因主要是他自己无法解决"思"(文学的超政治、超党派、超商业的神圣与纯洁)与未来新时代所要求的"信"(文学的社会教化与政治宣传功能)之间的矛盾。沈从文转入文物研究实际上另一种民间岗位的潜隐,在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比较薄弱的文化领域,自觉与主流文学、与政治保持相对疏离的人生姿态,有意识地把自己"边缘化",在寂寞澹泊之中保持了一份精神的自由与宁静,在文学之外的另一个文化空间里彰显生命价值,再造生命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研究 民间价值立场与主流文化的矛盾 “思”与“信”的矛盾 另一种民间岗位的潜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