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矛盾还原中品读《兰亭集序》
1
作者 禹慧玲 《汉字文化》 2021年第14期52-53,共2页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受到多元解读的古代散文文学文本,自1992年进入中学教材,一直稳占一席,现编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古代散文单元。本文基于前人学者对《兰亭集序》文本的分析解读,借助孙绍振还原法、比较法等文...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受到多元解读的古代散文文学文本,自1992年进入中学教材,一直稳占一席,现编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古代散文单元。本文基于前人学者对《兰亭集序》文本的分析解读,借助孙绍振还原法、比较法等文学文本解读理论,结合现有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在确立及解决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解读文本,追寻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集序》 矛盾还原 文本解读
原文传递
在解析矛盾中还原古诗文的隐性价值
2
作者 洪丽芬 《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22期67-68,共2页
研讨如何把教材选编的古诗文文本价值传递给学生,以及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古诗文的文本价值,并结合具体课例指出三种策略:一是“情感矛盾:景色切入,还原情境”;二是“人物矛盾:紧扣题眼,再现语境”;三... 研讨如何把教材选编的古诗文文本价值传递给学生,以及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古诗文的文本价值,并结合具体课例指出三种策略:一是“情感矛盾:景色切入,还原情境”;二是“人物矛盾:紧扣题眼,再现语境”;三是“形象矛盾:想象入境,还原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解读 隐性价值 矛盾还原
下载PDF
从对比中感受“出走”和“回归”
3
作者 华俊萍 闫利雪 《华夏教师》 2020年第13期80-80,共1页
本文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进行对比整合教学,以矛盾还原法切入文本,以语言活动品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从"出走"与"回归"中感受诗人高洁的品质与伟大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 对比整合法 矛盾还原 小学语文
下载PDF
对辩证法的分析性重塑——为博弈论马克思主义者埃尔斯特正名
4
作者 黄海 桂起权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1,共5页
不少人误以为分析派马克思主义者反对辩证法,其实所反对的只是模糊性的思维方式。埃尔斯特对辩证法的真意比其他分析派的人看得更为真切透彻,他很好地把握了马克思重视辩证法的逻辑合理性的思想。一般人感到难以理解的是“看起来矛盾的... 不少人误以为分析派马克思主义者反对辩证法,其实所反对的只是模糊性的思维方式。埃尔斯特对辩证法的真意比其他分析派的人看得更为真切透彻,他很好地把握了马克思重视辩证法的逻辑合理性的思想。一般人感到难以理解的是“看起来矛盾的东西,在逻辑上怎么能是合理的”?为此,埃尔斯特用现代逻辑工具为“现实矛盾”产生的合情性进行逻辑辩护,对辩证法进行“分析性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派马克思主义 博弈论 埃尔斯特 黑格尔的“逻辑-辩证还原”现实矛盾 模态逻辑
原文传递
丰厚·立体·深化——《孔乙己》解读三层次
5
作者 陆海君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2年第8期50-52,共3页
解读《孔乙己》,要尊重作者主体和文本主体的客观存在。从文本主体角度,要抓住文本焦点,体会留白意味,审视其虚实取舍意旨,同时揭示文本内在的矛盾性和人物情感的违背常理处,明辨假象,还原真实,从而切中意脉,领略深层意蕴。还要进一步... 解读《孔乙己》,要尊重作者主体和文本主体的客观存在。从文本主体角度,要抓住文本焦点,体会留白意味,审视其虚实取舍意旨,同时揭示文本内在的矛盾性和人物情感的违背常理处,明辨假象,还原真实,从而切中意脉,领略深层意蕴。还要进一步分析作者文体风格和艺术独创性,考究文本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从而深入文本思想内核,完成对经典文本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主体 聚焦与留白 还原矛盾 作者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