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矢状位骨折线角度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郑华
李建有
+3 位作者
王雍立
刘芷琪
李炜
李雄峰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矢状位骨折线角度与术后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矢状位骨折线角度将患者分为A组(<-30°,6例),B组(-10°~-30°,2...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矢状位骨折线角度与术后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矢状位骨折线角度将患者分为A组(<-30°,6例),B组(-10°~-30°,20例),C组(-10°~10°,30例),D组(10°~30°,24例),E组(>30°,14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肱骨前缘纵线与肱骨小头中心点距离以及Baumann角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稳定性的因素。结果 9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发生术后再移位的患儿共计7例,发生率为7.45%;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A组(<-30°)和E组(>30°)容易发生移位,E组(>30°)出现6例患儿术后再移位,占E组病人数的42.86%,占所有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6.38%。A组(<-30°)出现1例患儿术后再移位,占A组病例数的16.67%,占所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数的1.06%。所有发生术后再移位的患儿均为Gartland III型,男性占42.9%,女性占57.1%;与E组相比,B组、D组术后即刻Baumann角升高(P<0.05);与C组相比,B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个月Baumann角升高(P<0.05);与D组相比,C组术后即刻Baumann角升高(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移位与矢状位骨折线角度、Gartland分型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矢状位骨折线角度>30°(OR=4.494)、Gartland分型为Ⅲ型(OR=7.771)均为影响术后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矢状位骨折线角度>30°、Gartland分型为Ⅲ型是术后移位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
骨折
矢状位骨折线角度
术后稳定性
原文传递
题名
矢状位骨折线角度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郑华
李建有
王雍立
刘芷琪
李炜
李雄峰
机构
湖州市中心医院
出处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21KY1086)。
文摘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矢状位骨折线角度与术后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矢状位骨折线角度将患者分为A组(<-30°,6例),B组(-10°~-30°,20例),C组(-10°~10°,30例),D组(10°~30°,24例),E组(>30°,14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肱骨前缘纵线与肱骨小头中心点距离以及Baumann角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稳定性的因素。结果 9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发生术后再移位的患儿共计7例,发生率为7.45%;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A组(<-30°)和E组(>30°)容易发生移位,E组(>30°)出现6例患儿术后再移位,占E组病人数的42.86%,占所有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6.38%。A组(<-30°)出现1例患儿术后再移位,占A组病例数的16.67%,占所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数的1.06%。所有发生术后再移位的患儿均为Gartland III型,男性占42.9%,女性占57.1%;与E组相比,B组、D组术后即刻Baumann角升高(P<0.05);与C组相比,B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个月Baumann角升高(P<0.05);与D组相比,C组术后即刻Baumann角升高(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移位与矢状位骨折线角度、Gartland分型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矢状位骨折线角度>30°(OR=4.494)、Gartland分型为Ⅲ型(OR=7.771)均为影响术后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矢状位骨折线角度>30°、Gartland分型为Ⅲ型是术后移位发生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
骨折
矢状位骨折线角度
术后稳定性
分类号
R726.8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矢状位骨折线角度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郑华
李建有
王雍立
刘芷琪
李炜
李雄峰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