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中正中矢状定位线的评价 被引量:22
1
作者 贾绮林 黄金芳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84-87,共4页
后前位X线投影测量是颜面对称性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国内及国外学者曾采用这一手段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评价颅面结构对称与否,关键在于正中矢状定位线的选择。国内外文献中常常使用各种正中矢状定位线,但是每种方法的可靠性如何?对于... 后前位X线投影测量是颜面对称性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国内及国外学者曾采用这一手段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评价颅面结构对称与否,关键在于正中矢状定位线的选择。国内外文献中常常使用各种正中矢状定位线,但是每种方法的可靠性如何?对于这个问题,迄今尚未见到对比分析的研究报道。本文采用三个牙龄期的60张正常(牙合)人头颅后前位定位X线片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常用的四条正中矢状定位线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头影测量 定位线 正常He
下载PDF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面部轮廓的美学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黄伟 李祖兵 +1 位作者 东耀峻 杨学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下颌骨近心骨段横向位移的改变,探讨手术设计和操作对面部轮廓的美学考虑。方法:20例行SSRO后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1周(Tl)、术后1周(T2)和6月(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相关软... 目的:分析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下颌骨近心骨段横向位移的改变,探讨手术设计和操作对面部轮廓的美学考虑。方法:20例行SSRO后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1周(Tl)、术后1周(T2)和6月(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相关软硬组织变化进行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下颌升支上段间宽度改变不明显,升支外展角有所增大,1~3月内下颌角间距增加较明显(平均3.59mm),6~12月后恢复较大,总体上有一定增加(1.51mm);且增加量与下颌骨矢状截骨线在冠状面上所成角度负相关,与下颌后退量无关。结论:SSRO后退术对近心骨段和髁突造成一定移位,面下宽度有所增加,不规则的矢状截骨线会加大这种改变。手术操作应尽可能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并可结合患者的审美要求和容貌特征进行面部轮廓的手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截骨后退术 面下宽度 面部轮廓 截骨线 美学
下载PDF
矢状位骨折线角度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郑华 李建有 +3 位作者 王雍立 刘芷琪 李炜 李雄峰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矢状位骨折线角度与术后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矢状位骨折线角度将患者分为A组(<-30°,6例),B组(-10°~-30°,2...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矢状位骨折线角度与术后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矢状位骨折线角度将患者分为A组(<-30°,6例),B组(-10°~-30°,20例),C组(-10°~10°,30例),D组(10°~30°,24例),E组(>30°,14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肱骨前缘纵线与肱骨小头中心点距离以及Baumann角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稳定性的因素。结果 9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发生术后再移位的患儿共计7例,发生率为7.45%;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A组(<-30°)和E组(>30°)容易发生移位,E组(>30°)出现6例患儿术后再移位,占E组病人数的42.86%,占所有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6.38%。A组(<-30°)出现1例患儿术后再移位,占A组病例数的16.67%,占所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数的1.06%。所有发生术后再移位的患儿均为Gartland III型,男性占42.9%,女性占57.1%;与E组相比,B组、D组术后即刻Baumann角升高(P<0.05);与C组相比,B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个月Baumann角升高(P<0.05);与D组相比,C组术后即刻Baumann角升高(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移位与矢状位骨折线角度、Gartland分型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矢状位骨折线角度>30°(OR=4.494)、Gartland分型为Ⅲ型(OR=7.771)均为影响术后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矢状位骨折线角度>30°、Gartland分型为Ⅲ型是术后移位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位骨折线角度 术后稳定性
原文传递
先天性外耳道畸形X线分析
4
作者 瞿炳刚 覃智民 周辉娥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384-386,共3页
本文报道36例(39耳)先天性外耳道畸形、中耳畸形及伴随畸形和胆脂瘤X线表现。骨性外耳道闭锁板可分为致密型、松质型、气化型。测量75例颅底矢状线与骨性外耳道中轴线角度,其正常值为80°,高于此值为畸形异常。
关键词 外耳道畸形 闭锁板 矢状线
下载PDF
鼻窦瓦氏位投照定位架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春满 薛维华 +1 位作者 郭巍 宗艳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第5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用自制的定位架测量代替目测定位的鼻窦瓦氏位摄影方法。方法:应用自制的定位架进行投照。结果:经过各级技术人员的使用,照片位置准确、组织结构显示清晰、符合美学标准。结论:定位方法科学准确,操作简单方便,甲级片率高,费用... 目的:探讨用自制的定位架测量代替目测定位的鼻窦瓦氏位摄影方法。方法:应用自制的定位架进行投照。结果:经过各级技术人员的使用,照片位置准确、组织结构显示清晰、符合美学标准。结论:定位方法科学准确,操作简单方便,甲级片率高,费用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架 鼻窦瓦氏位 听眦线 正中矢状线
下载PDF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易红蕾 许俊杰 +2 位作者 段明阳 陈兴捷 吴增晖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54-1758,共5页
[目的]评估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对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7年1月本科采用极外侧入路微创融合手术(XLIF)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38例(42个节段)。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间隙Cobb角、腰椎整体前凸Cob... [目的]评估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对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7年1月本科采用极外侧入路微创融合手术(XLIF)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38例(42个节段)。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间隙Cobb角、腰椎整体前凸Cobb角度、手术间隙高度(L1~S1)的变化。[结果]患者手术节段Cobb角由术前平均(11.54±7.67)°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2.58±8.06)°,腰椎整体前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37.42±15.25)°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39.46±11.86)°,但两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手术间隙前缘高度由术前(11.26±3.95)mm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4.42±7.37)mm(P<0.05),手术间隙后缘高度由术前平均(6.37±2.46)mm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8.29±2.89)mm(P<0.05)。带角度笼架组18个节段术前手术节段Cobb角为(13.96±7.22)°,末次随访平均为(18.67±4.51)°,有明显改善(P<0.05),但不带角度笼架组24个节段手术前Cobb角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腰椎(L1~S1)前凸Cobb角术前及末次随访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能明显增加椎间隙高度,实现椎管的间接减压,使用带角度笼架能明显增加手术节段前凸Cobb角,但是对腰椎整体的前凸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 腰椎前凸 面对线
原文传递
GE Definium 6000 X射线评估GartlandⅡ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肘关节屈曲功能丢失角度与其年龄关系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张凤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14期139-141,166,共4页
目的:探讨GE Definium 6000 X射线评估GartlandⅡ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肘关节屈曲功能丢失角度与其年龄关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61例不同年龄段的GartlandⅡ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行GE... 目的:探讨GE Definium 6000 X射线评估GartlandⅡ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肘关节屈曲功能丢失角度与其年龄关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61例不同年龄段的GartlandⅡ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行GE Definium 6000 X射线检查,对其不同骨折线角度时的屈肘功能丢失角度予以测量。结果:组内比较,1~3岁组丢失角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7~9岁组和10~14岁组丢失角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预后不良和良好组在屈肘功能丢失角度和骨折线矢状面倾斜角度方面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年龄与X射线评估GartlandⅡ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肘关节屈曲功能丢失角度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Ⅱ型 屈曲功能 丢失角度 骨折线面倾斜角度
下载PDF
非融合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仲凯 郝定均 +1 位作者 吴起宁 方向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9期778-780,共3页
目的评估应用非融合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后的稳定性,观察在矢状面排列情况和节段运动范围。方法对26例进行了非融合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在术后平均10.2个月时取出内固定,观察超过20个月。影像学上测量固定节段的矢状面排... 目的评估应用非融合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后的稳定性,观察在矢状面排列情况和节段运动范围。方法对26例进行了非融合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在术后平均10.2个月时取出内固定,观察超过20个月。影像学上测量固定节段的矢状面排列,骨折椎体高度,屈伸活动范围。结果本组获20~54个月,平均24.4个月的随访。在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高度维持良好。骨折时平均矢状面角度为17.5°的后凸,术后平均为2.9°前凸角,在内固定取出前平均为1.8°后凸角,内固定取出后后凸角为2.5°,在最终随访时平均后凸角度为5.9°。矢状面的平均活动范围14.2°。结论非融合手术在获得良好的矢状面排列及恢复固定节段活动上有一定效果,属于治疗胸腰椎骨折一种有效的方式,特别对年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非融合 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