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H-SiC同质外延材料中基矢面位错研究
1
作者 李佳 蔚翠 +3 位作者 刘庆彬 芦伟立 冯志红 杨霏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38-941,共4页
在偏向<11-20>晶向8°的半绝缘4H-SiC(0001)面衬底上生长了n型和p型SiC外延材料,在熔融KOH腐蚀液中对外延材料进行腐蚀,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腐蚀后的外延材料进行了测试表征,分析了基矢面位错在SiC外延材料中的... 在偏向<11-20>晶向8°的半绝缘4H-SiC(0001)面衬底上生长了n型和p型SiC外延材料,在熔融KOH腐蚀液中对外延材料进行腐蚀,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腐蚀后的外延材料进行了测试表征,分析了基矢面位错在SiC外延材料中的转化和延伸理论机制,并讨论了不同导电类型的SiC材料在熔融KOH腐蚀液中的腐蚀机制。结果表明基矢面位错在n型SiC外延材料中更容易得到延伸,而在p型SiC外延材料中转化为刃位错;n型SiC在熔融KOH中的腐蚀,是电化学腐蚀占主导、各向同性的腐蚀过程,而p型SiC表现出各向异性的腐蚀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KOH 外延 矢面位错(BPD) 腐蚀
下载PDF
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对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影响:肌肉数量和质量的评估
2
作者 宋汉林 胡天宇 +3 位作者 高浩然 史耀洲 高啸 冯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45-4451,共7页
背景: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为量化椎旁肌的标准参数,但是太过繁琐和费时,需要引入新的量化指标。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腰椎压痕值对矢状面平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峡... 背景: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为量化椎旁肌的标准参数,但是太过繁琐和费时,需要引入新的量化指标。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腰椎压痕值对矢状面平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患者87例,均为Meyerding分型Ⅱ度滑脱,男40例,女47例,平均年龄(51.4±9.1)岁。测量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矢状面轴向距离、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以及腰椎旁肌的总横截面积、功能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矢状面参数与椎旁肌测量值的相关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压痕值、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寻找腰椎压痕值的最佳截断点,评价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多裂肌总横截面积与腰椎前凸角(r=0.464,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306,P <0.01)显著相关;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与腰椎前凸角(r=0.367,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228,P <0.05)存在显著相关性;腰椎压痕值与矢状面轴向距离(r=-0.300,P <0.01)、腰椎前凸角(r=0.417,P <0.01)、胸椎后凸角(r=0.351,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319,P <0.01)有显著相关性;(2)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腰椎压痕值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以及矢状面轴向距离独立相关;腰椎压痕值≤11.5 mm的患者矢状面轴向距离≤50 mm发生率为55%(11/20),而腰椎压痕值> 11.5 mm的患者矢状面轴向距离≤50 mm发生率为96%(64/67);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1.5 mm的患者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0°的发生率为30%(6/20),而腰椎压痕值> 11.5 mm的患者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0°的发生率为66%(44/67);(3)提示多裂肌总横截面积和功能横截面积均与腰椎前凸角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显著相关;腰椎压痕值作为评价椎旁肌退变的新指标,与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独立相关,对术后矢状面矫正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脊柱-骨盆矢状面和椎旁肌退变的方法;椎旁肌的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横截 腰椎压痕值 脊柱-骨盆参数 椎旁肌 脂肪浸润
下载PDF
正常小鼠颞骨矢状面切片与内耳神经密度测定技术
3
作者 丁大连 石林 +5 位作者 邢雅智 李鹏 亓卫东 张建辉 蒋海燕 时海波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69-75,共7页
目的从颞骨矢状面切片的观察角度,建立定量观察内耳毛细胞、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的新方法。方法采用4只出生后45 d CBA/CaJ小鼠的颞骨,将2.5%戊二醛磷酸盐缓冲液灌入内耳腔并将颞骨浸泡固定6 h,再将颞骨浸入2%四氧化锇溶液中浸泡2 h。颞... 目的从颞骨矢状面切片的观察角度,建立定量观察内耳毛细胞、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的新方法。方法采用4只出生后45 d CBA/CaJ小鼠的颞骨,将2.5%戊二醛磷酸盐缓冲液灌入内耳腔并将颞骨浸泡固定6 h,再将颞骨浸入2%四氧化锇溶液中浸泡2 h。颞骨经脱钙、脱水及包埋后,沿着颞骨矢状面切取半薄切片(2μm)并用0.5%甲苯胺蓝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小视野范围内,对毛细胞、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定量观察。结果从平行颞骨内侧壁的平面切片开始收集与观察。当切开颞骨内侧壁进入耳蜗神经孔和前庭上神经孔时,即可得到对应神经束及前庭下神经束中枢端神经纤维的横断切片。当切到椭圆囊斑和上半规管壶腹嵴及外半规管壶腹嵴的横断截面时,获得上述结构所含毛细胞的横断面切片,同时也获得前庭上神经元细胞体及其两端神经纤维的横断面切片。当切到球囊斑和后半规管壶腹嵴的横断截面时,获得其中所含毛细胞的横断面切片,同时也获得前庭下神经元的细胞体及其两端神经纤维的横断面切片。切到耳蜗骨性螺旋板的横断截面时,获得螺旋神经节外周端神经纤维的横断面切片。在切到蜗轴的横断截面,可获得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的横断面切片。本实验发现正常小鼠各个前庭感觉上皮区的毛细胞平均密度为(18.67±1.88)/180μm。耳蜗底回中部单个疆孔内的螺旋神经节外周端神经纤维的数量为(57.83±9.09)根。耳蜗螺旋神经节和前庭上神经元及前庭下神经元的平均密度为(20.39±2.23)/0.0075 mm^(2)。耳蜗神经束和前庭下神经束及前庭上神经束的中枢端神经纤维的平均密度为(497.06±25.28)/0.0075 mm^(2)。结论颞骨矢状面切片的观察角度有利于对内耳神经系统做出全方位的细胞学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切片 耳蜗 前庭 神经
下载PDF
连续两节段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点分析
4
作者 艾龙 开赛尔·艾里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两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30例连续两节段DLS患者、30例单节段DLS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人群,分别设为两节段组、单节段组以及对照组。所... 目的探讨连续两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30例连续两节段DLS患者、30例单节段DLS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人群,分别设为两节段组、单节段组以及对照组。所有受试人员均拍摄站立位侧位X线片,计算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偏移距离(SVA)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评价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分析两节段DL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VAS评分和OD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两节段组PI、SS、PT、SVA均显著高于单节段组以及对照组,单节段组PI、PT、SV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节段组TK、LL显著低于单节段组以及对照组(P<0.05),单节段组、对照组TK、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节段组ODI指数、VAS评分显著高于单节段组以及对照组,单节段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节段DLS患者PI、SS、PT、SVA与ODI指数、VAS评分成正相关,TK、LL与ODI指数、VAS评分成负相关(P<0.05)。结论两节段DLS相较于单节段DLS具有更明显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改变,且与临床症状及功能障碍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脊柱-骨盆参数 腰痛 功能障碍
下载PDF
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与颈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5
作者 修志刚 董官伟 朱丽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与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150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_(2~7)椎间盘节段的退变程度以及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C_(2~7)Cobb角、C_(0~7)Cobb角、C_(2~7)矢状面垂直距离(C_(2~7)SVA)、T_(1)... 目的探讨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与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150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_(2~7)椎间盘节段的退变程度以及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C_(2~7)Cobb角、C_(0~7)Cobb角、C_(2~7)矢状面垂直距离(C_(2~7)SVA)、T_(1)倾斜角(T_(1)S)及T_(1)S-C_(2~7)Cobb角],分析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性别、年龄及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相关性。根据C_(2~7)椎间盘退变程度分为A组(退变程度较轻,总评分<3分,56例)和B组(退变程度较重,总评分≥3分,94例),比较两组矢状面平衡参数的差异及组内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_(2~7)椎间盘退变程度总评分不同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颈椎曲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S与C_(2~7)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总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其余矢状面平衡参数与之无相关性(P>0.05)。T_(1)S B组高于A组(P<0.05);其余矢状面平衡参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C_(2~7)Cobb角与T_(1)S均呈正相关(P<0.01),与T_(1)S-C_(2~7)Cobb角均呈负相关(P<0.01);C_(2~7)SVA与T_(1)S-C_(2~7)Cobb角均呈正相关(P<0.01);A组内C_(2~7)Cobb角与C_(2~7)SVA呈负相关(P<0.01),而B组内两者无相关性(P>0.05);B组内T_(1)S与C_(2~7)SVA呈正相关(P<0.01),而A组内两者无相关性(P>0.05);两组内T_(1)S与T_(1)S-C_(2~7)Cobb角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与年龄密切相关;在常用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中,T_(1)S与颈椎间盘整体退变呈正相关,颈椎间盘退变程度较重的患者中T_(1)S与C_(2~7)SVA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序列 颈椎间盘退变 T1倾斜角
下载PDF
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腰骶矢状面参数改变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心愉 周红海 +6 位作者 姜宏 马智佳 苏少亭 林泽宏 田君明 陈龙豪 刘柏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0-1335,共6页
背景:以往有研究表明了腰骶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相关性,但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了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骶骨倾斜角等众多参数,且各参数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另外目前对具体某一节段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研... 背景:以往有研究表明了腰骶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相关性,但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了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骶骨倾斜角等众多参数,且各参数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另外目前对具体某一节段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研究尚少,测量数据也多从数字化X射线摄影或CT中获取,而从MRI中测量的腰骶矢状面参数与L_(5)/S_(1)椎间盘突出后发生重吸收的相关性报道则较少见。目的:观察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后腰椎矢状面参数的相应改变,筛选出椎间盘重吸收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腰骶矢状面参数。方法:选择具有完整MRI影像资料的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且单纯接受非手术治疗L_(5)/S_(1)突出节段发生重吸收现象。MRI测量冠状面上的最大突出层面的突出面积、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α)、L_(5)/S_(1)椎间盘角(β)、椎间隙高度、腰骶关节角、骶骨平台角、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将腰骶矢状面参数在R软件中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变量重要性排序,再将显著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各参数之间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共计57例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患者症状及影像学特征都在很大程度上较治疗前明显缓解;②治疗前的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分型为1级4例,2级29例,3级24例,经治疗后变为1级48例,2级9例;③随机森林模型提示椎间隙高度、腰椎曲线指数、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在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中变化显著,而其变化显著性排序为腰椎曲线指数>椎间隙高度>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④治疗后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骶骨平台角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椎间盘角、椎间隙高度、下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骶关节角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腰椎曲线指数是突出椎间盘重吸收中变化最显著的腰骶矢状面参数,而腰椎曲线指数、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是临床常用的描述腰椎曲度变化的参数,说明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与腰椎曲度变化存在相关性,提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可通过改善或恢复紊乱的腰椎曲度进而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重吸收 腰骶参数 腰椎曲度
下载PDF
脊柱矢状面平衡的代偿机制和矢状面失衡的运动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庆辉 王辉昊 俞仲翔 《中医正骨》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脊柱矢状面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直立状态和日常活动至关重要,且与目前高发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脊柱矢状面平衡可以通过脊柱和骨盆的参数来描述。脊柱矢状面失衡通常从腰椎前凸减小开始,主要通过骨盆后倾进行代偿,但多数情况下,脊... 脊柱矢状面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直立状态和日常活动至关重要,且与目前高发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脊柱矢状面平衡可以通过脊柱和骨盆的参数来描述。脊柱矢状面失衡通常从腰椎前凸减小开始,主要通过骨盆后倾进行代偿,但多数情况下,脊柱的其他部分及下肢也会参与代偿。基于这些代偿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锻炼,以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本文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的代偿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从传统功法训练和现代功能锻炼两个方面,对采用运动疗法防治脊柱矢状面失衡的可行性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盆 平衡 运动疗法 综述
下载PDF
顶椎位置对退变性脊柱后凸患者矢状面形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梁邦恒 李劼 +5 位作者 徐辉 范昌盛 蔡银琦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4-800,共7页
目的:分析后凸顶椎(kyphotic apical vertebra,KAV)位置对退变性脊柱后凸(degenerative kyphosis,DK)患者矢状面特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68例DK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目的:分析后凸顶椎(kyphotic apical vertebra,KAV)位置对退变性脊柱后凸(degenerative kyphosis,DK)患者矢状面特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68例DK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性8例,女性60例,年龄46~76岁(60.6±6.5岁)。根据KAV位置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KAV位于L1及以上的38例患者纳入G1组;KAV位于L1以下的30例患者纳入G2组。在术前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T1骨盆角(T1-pelvic angle,TPA)、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计算PI-LL。采用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22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以及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矢状面参数和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矢状面参数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G1组GK、LL、TK、SVA、PI、PT、SS、TPA、PI-LL分别为61.3°±20.0°、26.9°±18.9°、32.3°±19.0°、53.5±48.1mm、40.4°±13.4°、24.8°±12.6°、17.0°±11.7°、23.0°±13.5°和21.6°±15.6°,G2组分别为38.8°±16.0°、14.4°±13.7、10.8±9.8°、96.5±67.8mm、44.8°±16.2°、30.1°±10.8°、14.7°±11.5°、32.6°±14.5°和33.8°±18.3°,G1组的GK、LL、TK显著性大于G2组(P<0.05),SVA、TPA、PI-LL显著性小于G2组(P<0.05);G1组VAS评分、ODI、SF-36生理功能总分(physical component score,PCS)、SF-36心理功能总分(mental component score,MCS)和SRS-22评分(功能情况、疼痛、自我形象、心理状况和亚总分)分别为4.2±1.6分、(37.9±15.2)%、45.8±11.3、48.6±12.7、(17.6±4.6、18.6±4.3、17.7±4.5、17.8±4.9、71.7±9.3),G2组分别为5.8±1.7分、(48.6±20.0)%、38.2±12.9、44.2±13.1、(15.6±4.5、16.0±3.6、16.6±4.9、17.1±4.3、65.4±11.1),G1组VAS评分、ODI显著性低于G2组(P<0.05);G1组SRS-22量表亚总分、疼痛评分、SF-36 PCS评分显著性高于G2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SVA与VAS评分和ODI均正相关(G1组r=0.437,P=0.006和r=0.356,P=0.028,G2组r=0.405,P=0.027和r=0.408,P=0.025),与SF-36 PCS评分均负相关(G1组r=-0.365,P=0.024,G2组r=-0.410,P=0.024);TPA与VAS评分均正相关(G1组r=0.343,P=0.035,G2组r=0.369,P=0.045)。G2组SVA与SRS-22量表亚总分负相关(r=-0.391,P=0.033),PI-LL与VAS评分正相关(r=0.390,P=0.033)。结论:KAV位置会显著影响DK患者的骨盆-脊柱矢状面形态,KAV位于L1以下的患者SVA、TPA、PL-LL明显大于KAV位于L1及以上的患者,且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显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 后凸顶椎 生活质量 形态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减压融合可影响脊柱矢状面的失衡
9
作者 史浩冉 关海山 +1 位作者 王悦勇 刘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6-1961,共6页
背景:腰椎减压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最有效的手术方式。近几年来脊柱矢状面平衡被广泛认为是调节脊柱手术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能够影响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因素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预后。目的:归纳并总结因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减压融合术... 背景:腰椎减压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最有效的手术方式。近几年来脊柱矢状面平衡被广泛认为是调节脊柱手术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能够影响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因素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预后。目的:归纳并总结因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减压融合术时可以影响脊柱矢状面平衡相关危险因素,对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方法:以“腰椎滑脱,脊柱矢状面平衡,手术治疗,危险因素”为中文检索词,以“lumbar spondylolisthesis,sagittal balance,risk factor”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ceDirect、万方、维普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主要为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同时纳入少数经典远期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中英文文献重复性研究、低质量期刊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纳入6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退行性腰椎滑脱是造成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产生下腰痛和间歇性跛行的主要病因。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切实有效的方法。(2)以往的减压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重点在于彻底神经根探查松解、滑脱椎体复位以及牢靠的内固定,而对于脊柱矢状面平衡关注较少。(3)随着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普及,因脊柱矢状面失衡造成的并发症逐渐增多,从而导致患者预后差,甚至二次手术风险增加。(4)以往的研究仅讨论腰椎矢状面参数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相关性,未深入研究造成脊柱矢状面失衡的相关因素。(5)文章结果表明,开放式腰椎固定融合、滑脱椎体完全复位、选用较粗的椎弓根螺钉、选用较大型号融合器以及自体骨移植是维持矢状面平衡的有利因素,而融合节段数越多、融合节段平面越高,是影响矢状面失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平衡 脊柱-骨盆状位失衡 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 融合固定 脊柱 内固定
下载PDF
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价值及对手术治疗指导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迪 季雨晴 秦绪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价值及对手术治疗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4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 目的分析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价值及对手术治疗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4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改善率将患者分为病情转归良好组(n=211,JOA改善率>50%)、不良组(n=38,JOA改善率≤50%)。比较两组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受累节段数量、脊髓水肿/变性、C2~7 Cobb角、C1~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C2~7 SVA、T1倾斜角(T1S)、椎间孔宽度、T1倾斜角与颈椎前凸角的差值(T1S-CL)、节段前凸(SL)],Pearson分析C2~7 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关系,偏相关性分析术后6个月JOA评分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术后病情转归价值。结果不良组脊髓水肿/变性患者占比、T1S、T1S-CL高于良好组,C2~7 Cobb角、椎间孔宽度低于良好组(P<0.05);T1S、T1S-CL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呈负相关,C2~7 Cobb角、椎间孔宽度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性分析显示,脊髓水肿/变性、C2~7 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均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相关(P<0.05);脊髓水肿/变性、C2~7 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预测病情转归AUC分别为0.647、0.797、0.802、0.767、0.750,各参数联合预测AUC为0.913,敏感度为94.74%,特异度为78.67%。结论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可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预测评估中,临床可通过其制定术前手术方案,以改善术后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颈椎参数 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病情转归 预测价值
下载PDF
PI-LL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11
作者 谭蓥滢 曾雪梅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0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0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截骨矫形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术后24个月)的脊柱和骨盆矢状面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术后PI-LL与末次随访时脊柱和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术后PI-LL的最佳截断值。结果患者术后4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矢状面躯干位移(SVA)分别为(9.2±4.4)cm和(8.6±5.0)cm,腰椎前凸角(LL)分别为(-33.8±15.8)°和(-32.0±16.8)°,均显著优于术前水平(P<0.001)。术后4周的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分别为(28.7±9.7)°和(20.7±11.0)°,末次随访时的PT和SS分别为(31.4±11.3)°和(15.7±11.4)°,均显著优于术前水平(P<0.001)。术后4周末次随访时的PI-LL分别为(14.8±4.5)°和(15.9±5.2)°,均优于术前水平(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PI-LL与末次随访时的SVA(r=0.627,P=0.001)和PT(r=0.688,P<0.001)存在显著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最佳PI-LL为≤10.7°。结论当PI-LL≤10.7°时可维持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在截骨矫形术后的矢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截骨矫形术 平衡 脊柱参数
下载PDF
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守玉 闵继康 +2 位作者 李海东 张强华 戴季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3±6.7)岁匹配的无症状人群为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节段性后凸角(segmental kyphosis,SK)或胸腰椎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以及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的匹配关系(PI-LL)。同时测量Kümmell病患者患椎椎体楔变角(wedge angle,WA),并分析WA、SK等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Kümmell病组TK、SK、PT、SVA、TPA、PI-LL均高于对照组(P<0.05),Kümmell病组LL、S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ümmell病组患椎WA为(30.8±5.9)°,并与SK、TK有相关性(r=0.366,0.597,P<0.05),SK与LL、SS有相关性(r=0.539,-0.591,P<0.05),LL与PI、SS、SVA、TPA、PI-LL有相关性(r=0.559,0.741,-0.273,-0.356,-0.882,P<0.05)。结论: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不仅存在节段性后凸畸形,而且整体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亦发生改变,包括腰椎前凸丢失、骨盆后旋、躯干前倾等。Kümmell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重视塌陷椎体高度的恢复,对于合并脊柱后凸患者还要着眼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脊柱后凸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辅助颅颌面三维正中矢状面确立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付亦蛟 陶乐然 于洪波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7-293,共7页
正中矢状面(midsagittal plane,MSP)是经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平面。MSP作为颅颌面三维结构中最主要的对称面之一,在面部对称性分析及恢复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确立正中矢状面的方法存在医师主观因素影响大、标点过程费时费力、标志... 正中矢状面(midsagittal plane,MSP)是经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平面。MSP作为颅颌面三维结构中最主要的对称面之一,在面部对称性分析及恢复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确立正中矢状面的方法存在医师主观因素影响大、标点过程费时费力、标志点组合选择无通用标准等问题,进而也催生了一系列基于数字化技术确立颅颌面MSP的研究,展现了数字化技术在颅颌面MSP确立中的巨大潜力。本文回顾数字化技术辅助确立颅颌面MSP的研究进展,着重对点构法、对称法、深度学习法确立颅颌面MSP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探讨数字化技术对颅颌面MSP建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 数字化技术 手术设计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在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14
作者 沙鑫 姬勇 +7 位作者 谭胜芝 田天 刘涛 崔凯 李源 汪东 李守刚 谭荣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通过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后螺钉在矢状面的夹角分析,提出一种全新的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3月2020年11月接受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的31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单节段固定16例,双节段固... 目的通过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后螺钉在矢状面的夹角分析,提出一种全新的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3月2020年11月接受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的31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单节段固定16例,双节段固定15例;其中L_(3-4)节段固定8例次,L_(4-5)节段23例次,L_(5)-S_(1)节段15例次。于手术后第4天下地后行平卧位腰椎CT平扫和重建,测量固定节段双侧相邻螺钉的矢状面夹角和套管长度,并据此提出新的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方法。结果术后CT重建上测得L_(3-4)节段右侧矢状面夹角平均(2.88±1.25)°,左侧平均(3.63±2.00)°,双侧平均(3.25±1.65)°;L_(4-5)节段右侧平均(7.65±3.32)°,左侧平均(8.65±4.93)°,双侧平均(8.15±4.19)°;L_(5)-S_(1)节段右侧(11.47±3.23)°,左侧平均(13.67±4.53)°,双侧平均(12.57±4.02)°。各节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上述测量结果,提出了新的术前螺钉矢状面植入角度设计方法。结论传统Dynesys系统手术后的同侧相邻螺钉矢状面上夹角差异大,新的术前设计可以将矢状面上同侧相邻螺钉植入夹角差异减少一半,更符合Dynesys系统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ESYS 椎弓根螺钉 术前设计 植入角度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螺钉矢状面方向与螺钉松动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占旭强 余海鑫 +2 位作者 西信 向卿志 于研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0-915,共6页
目的基于头尾周期性载荷及人工椎骨研究腰椎椎弓根螺钉矢状面方向与螺钉松动之间的相关性,为改善术中螺钉置入方向以减少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头倾、平行及尾倾3种方向将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人工椎骨内,并将其安装于... 目的基于头尾周期性载荷及人工椎骨研究腰椎椎弓根螺钉矢状面方向与螺钉松动之间的相关性,为改善术中螺钉置入方向以减少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头倾、平行及尾倾3种方向将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人工椎骨内,并将其安装于材料试验机中,而后予装置100 N预载荷和166 N循环载荷(循环周期为10000次)。在加载过程中记录相应位移并绘制循环位移曲线。加载完毕后旋出螺钉,并测量螺钉孔洞体积,计算螺钉孔洞体积比值(螺钉孔洞体积与螺钉置入椎骨内体积的比值)。结果循环位移曲线结果显示,头倾组中位移最大,其次是平行组,而尾倾组最小。螺钉孔洞体积比值结果显示,头倾组的比值最大,其次为平行组,最后是尾倾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螺钉矢状面方向与末端位移(第10000周期时对应的位移)(ρ=-0.897,P=0.02)和螺钉孔洞体积比值(ρ=-0.902,P=0.01)都存在负相关性。结论腰椎椎弓根螺钉矢状面方向与螺钉松动之间存在负相关,即当螺钉矢状面方向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由头倾朝平行及尾倾方向调整时,螺钉松动程度呈现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弓根螺钉 螺钉松动 头尾周期性载荷 方向 人工椎骨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C7倾斜角、C2-C7 SVA和颈椎曲度变化及其意义
16
作者 李祖昌 蒋继乐 +1 位作者 何达 刘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纳入行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并完成长期随访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4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测量中立位及动力位的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7S,C7 Slope)、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C2-C7 SVA)和颈椎曲度(CL,C2-C7 Cobb角)];对患者进行脊髓功能(JOA评分)、颈椎功能(NDI评分)评价。统计术后并发症(轴向症状、C5神经根麻痹、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根据颈椎X线片检查中测量的动力位矢状面参数值及手术前后变化值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高值组与低值组。比较高值组与低值组手术后JOA评分、NDI评分。结果 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颈椎中立位矢状面参数CL无明显变化,C2-C7 SVA数值与C4椎体前后径比值(r SVA)、C7S升高;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JOA评分升高,NDI评分降低(t分别为-8.124、-7.089,3.084、2.551,P均<0.05)。术后有22例(50%)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有5例(11.36%)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术前较小的过屈位CL、术前较大的过伸位CL、术前较小的过伸位r SVA、以及术后较大的过伸位CL和r SVA的患者,术后JOA评分更高,NDI评分更低(P均<0.05)。与术后未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比较,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术前中立位C7S、术前过伸位Cobb角及术前过伸位C7S均较小(P均<0.05)。结论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脊髓功能、颈椎功能的恢复以及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X线检查 颈椎参数 C7倾斜角 C2-C7轴向距离 颈椎曲度 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单髁置换股骨假体矢状面安装角度的有限元分析
17
作者 杨雨竹 郭媛 +3 位作者 王长江 张绪树 纪斌平 张凯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4-304,共1页
目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式,但假体安装位置是影响失效的因素之一,对于单髁假体矢状面安装角度的生物力学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建立膝关节和单髁假体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相应部件生物力学情况,判断单髁膝关节假... 目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式,但假体安装位置是影响失效的因素之一,对于单髁假体矢状面安装角度的生物力学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建立膝关节和单髁假体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相应部件生物力学情况,判断单髁膝关节假体在不同矢状面角度下生物力学状态,得到适合的矢状面安装角度。方法建立健康人体膝关节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应力和前抽屉方式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建立有限元单髁假体植入模型,将活动衬垫型单髁股骨假体从矢状面0°到屈曲15°之间每3°为间隔,并建立-2°和17°两个超出规定范围外的模型,观察各部件的生物力学变化。结果衬垫和对侧半月板矢状面安装角度为-2°时出现最大应力峰值,胫骨在矢状面17°时出现最大值,胫骨假体应力最大值出现在矢状面6°。当股骨假体矢状面角度增加,截骨距离向后侵入,截骨时会截掉更多骨质;前髓内钉顶端到截骨前端距离与矢状面截骨前后总长的比例在43.2%到44.6%之间。结论根据截骨量和各部件在静态站立状态下的应力峰值,股骨假体在矢状面的安装角度在9°~12°之间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假体 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假体 生物力学 安装角度 单髁置换 应力峰值
下载PDF
两种方式构建的正中矢状面在面部畸形患者中的准确性研究
18
作者 廖奕翔 金刘莉 +5 位作者 杜冰冉 胡飞 潘耀鹏 林媛 黎植文 张雪洋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9期702-708,共7页
目的探讨本体/镜像关联法和点构法所构建的三维头颅的正中矢状面(median sagittal plane,MSP)在面部畸形患者中的准确性,为颌面部对称性分析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30例面部畸形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以DICOM... 目的探讨本体/镜像关联法和点构法所构建的三维头颅的正中矢状面(median sagittal plane,MSP)在面部畸形患者中的准确性,为颌面部对称性分析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30例面部畸形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输出,在Mimics21.0下完成数据分割获取数字化三维头颅,将所生成数字化头颅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4中。分别使用本体/镜像关联法、点构法构建头颅的MSP。本体/镜像关联法对数字化头颅数据进行左右镜像后合并,获取对称特征平面即为所构建的MSP平面(S1)。点构法通过Mimics21.0在数字化头颅数据中选取鼻根点(nasion,N)、鸡冠点(crista galli,CG)、蝶鞍点(sella,S)、颅底点(basion,Ba)、梨骨点(vomer,V)、后鼻棘点(posterior nasal spine,PNS)、切牙孔点(incisive foramen,IF)、前鼻棘点(anterior nasal spine,ANS);一并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4中,获取的最佳拟合平面即为所构建的MSP平面(S2)。由5位颌面外科高年资医生,采用单盲法对两种方法构建的S1、S2结果进行主观评分,对两组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再次重复实验评分,对5位颌面外科高年资医生的前后两次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验证专家评价法的可重复性。结果本体/镜像关联法构建S1平均得分为65.73,点构法构建S2平均得分为75.90。S1、S2组配对t检验得出点构法得分高于本体/镜像关联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致性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专家评分具有可重复性及一致性。结论在面部畸形患者中,点构法所构建的MSP优于本体/镜像关联法所构建的MSP,可为颌面部对称性分析提供依据,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 本体/镜像关联法 点构法 迭代最近点算法 数字头颅模型 逆向工程软件 部畸形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继发邻椎骨折的影响
19
作者 张弛 吴海龙 张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42-645,共4页
目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继发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VP组[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和PKP组(PKP治疗),每组各56例。比... 目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继发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VP组[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和PKP组(PKP治疗),每组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骨水泥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功能障碍[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影像学参数[胸椎后凸角(TK)、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脊柱骶骨角(SSA)]及继发骨折情况。结果:PKP组患者使用骨水泥量、手术时间高于PVP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术后7 d PKP组低于PVP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TK均降低(P<0.05),LL、PT、SSA均升高(P<0.05),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TK、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继发骨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VP,PKP治疗OVCF手术时间较长,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日常活动功能障碍,有利于改善脊柱矢状面平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盆 继发骨折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胸腰段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与PVP术后椎体再塌陷的相关性
20
作者 蔡金生 路鑫铭 +4 位作者 吴华荣 张连锁 徐伟坤 王会旺 宁胜华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13-416,422,共5页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SI)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塌陷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PVP治疗的167例OVCF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PVP术后是否再塌陷,将患者分为塌陷组...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SI)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塌陷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PVP治疗的167例OVCF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PVP术后是否再塌陷,将患者分为塌陷组和未塌陷组。观察患者术前SI发生率及SI对PVP术后再塌陷的独立影响,观察是否SI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胸腰椎后凸角(TKA)和矢状垂直轴(SVA)值变化。结果 167例患者随访至12个月时,共有38例符合再塌陷的定义标准,纳入再塌陷组;剩余129例患者纳入未塌陷组。再塌陷组患者术前SVA、术前SI均显著高于未塌陷组(P<0.05)。再塌陷和未再塌陷组患者的骨密度、既往OVCF史、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团块样形态、骨折区骨水泥弥散不足、动态活动度、胸腰椎后凸角等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SI是骨水泥强化椎体再塌陷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P<0.05)。SI组和非SI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TKA和SVA均呈进展趋势,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48.072、36.492、11.457、9.122,P均<0.05);与非SI组比较,SI组随访1年TKA和SVA的差值均高于非SI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82、4.377,P<0.05)。结论 SI、骨密度、动态活动度、骨水泥团块状分布、骨折区骨水泥弥散不足等是胸腰椎OVCF患者PVP术后椎体再塌陷的风险因素,SI与术后矢状位进展相关,对潜在的SI患者应给予严格管理以减少术后椎体再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失衡 经皮椎体成形术 再塌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