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生智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英 吴敏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名句,一般理解为求知的诚实态度。但子路为人爽直率真,远不是一个虚妄的人。并且卓有才干子路也实在没有不懂装懂的必要。孔子教导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在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名句,一般理解为求知的诚实态度。但子路为人爽直率真,远不是一个虚妄的人。并且卓有才干子路也实在没有不懂装懂的必要。孔子教导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在告诫子路君子当具"知人、知言、知时"、"非时不见"的人生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人生智慧
下载PDF
知道自己不知道
2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第3期8-9,共2页
人不是生下来就明白道理的,而是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正如《论语》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踏实求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人生的最高智慧。换言之,不懂装懂是真正的愚蠢。
关键词 知之为知之 不懂装懂 明白道理 《论语》 获取知识
下载PDF
窦德玄“不知为不知”
3
作者 谭昊杰 《少儿国学》 2023年第14期2-5,共4页
《论语》云:“知之另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做到“知之为知之”简单,而做到“不知为不知”,就不那么容易了。既要承认自己的“不知”,还可能要面对别人的嘲笑、讽刺等,这... 《论语》云:“知之另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做到“知之为知之”简单,而做到“不知为不知”,就不那么容易了。既要承认自己的“不知”,还可能要面对别人的嘲笑、讽刺等,这需要非同一般的勇气和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之为知之 知之 《论语》
原文传递
窦德玄“不知为不知”
4
作者 谭昊杰 《少儿国学》 2023年第13期10-12,共3页
《论语》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i)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做到“知之为知之”简单,而做到“不知为不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既要承认自己的“不知”,还可能要承受别人的嘲笑、讽刺。
关键词 知之为知之 《论语》 嘲笑
原文传递
知之为知之,不知搜索之?
5
作者 陈湘涛 《月读》 2013年第1期74-76,共3页
曾经在某论坛看见一个题为'我这样多才多艺的人,天下无二矣.'的强帖。发帖人大言不惭地说:'世界上多才多艺者很多,但是像我这般全面的,恐怕难有第二人。'招来骂声一片。也有人现场出题考他,可是无论是文史方面还是理工... 曾经在某论坛看见一个题为'我这样多才多艺的人,天下无二矣.'的强帖。发帖人大言不惭地说:'世界上多才多艺者很多,但是像我这般全面的,恐怕难有第二人。'招来骂声一片。也有人现场出题考他,可是无论是文史方面还是理工及自然科学类的问题,他居然对答如流,感觉钱钟书不死,陈寅恪复生也不过如此。我自愧不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之为知之 《聊斋》
原文传递
知之为知之 不知搜索之——搜索引擎造就亿万“傻瓜”
6
作者 Nathan 《城色》 2009年第Z1期178-181,共4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搜索之",随着"搜索引擎"的市场群雄逐鹿,愈来愈多快捷的搜索引擎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有些人甚至"不搜索不出门,不搜索不成文",患上了"搜索引擎综合征"。据权威机构调... "知之为知之,不知搜索之",随着"搜索引擎"的市场群雄逐鹿,愈来愈多快捷的搜索引擎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有些人甚至"不搜索不出门,不搜索不成文",患上了"搜索引擎综合征"。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从2007年9月开始,中国网民每月的搜索请求超过100亿次。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经增长到1.72亿,而搜索引擎已经覆盖了超过96%的中国网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之为知之 上数 传播理论 散文作品 神经回路 思维中断 滑水板 深度阅读 网上搜索 表意字
原文传递
《论语》治学论(之十一) 被引量:1
7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49,共6页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十二) 被引量:1
8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45,共8页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一) 被引量:1
9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5,共7页
孔子治学思想是孔子认识论和教育思想的突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孔子世界观复杂矛盾的背景下,这一部分又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倾向,特别是其中的乐学观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一一解析《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治学思想,彰显其当代价... 孔子治学思想是孔子认识论和教育思想的突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孔子世界观复杂矛盾的背景下,这一部分又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倾向,特别是其中的乐学观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一一解析《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治学思想,彰显其当代价值,应是建构现代治学学的一件基础性准备工作,也有助于思考认识论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三) 被引量:1
10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8-44,共7页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十)
11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二)
12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39,共7页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六)
13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46-52,共7页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五)
14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6-42,共7页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七)
15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9-35,共7页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知之为知之
16
作者 《少儿国学》编辑部 《少儿国学》 2018年第24期22-25,共4页
学习药日积月累。庄子说过:“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未知的食物总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不知”。
关键词 知之为知之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精神教育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评《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被引量:3
17
作者 雷金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发展,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精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历史沉淀的精华,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息的美德故事,今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术风尚,传统文化被人们口口相传,更是...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发展,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精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历史沉淀的精华,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息的美德故事,今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术风尚,传统文化被人们口口相传,更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教育 传统文化精神 知之为知之 历史见证 孟母三迁 口口相传 历史沉淀 学术风尚
下载PDF
怀念我的老师—林几教授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炳蔚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4期239-240,共2页
1945~1950年我在南京大学(旧中央大学)医学院学习时,法医学是一门必修课。我被选为法医学的课代表。因此有幸与林几教授有较多的接触。医学院课程繁重,同学们对法医学都很感兴趣,希望多听一些案例,但又怕考试。我带着同学们的要求去见... 1945~1950年我在南京大学(旧中央大学)医学院学习时,法医学是一门必修课。我被选为法医学的课代表。因此有幸与林几教授有较多的接触。医学院课程繁重,同学们对法医学都很感兴趣,希望多听一些案例,但又怕考试。我带着同学们的要求去见林几教授,当时他是大学里有名的教授,我有些胆怯。但当我见到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使我消除了一切顾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在 中央大学 南京大学 毕业分配 对我说 学院课程 科学幻想 医学专业 知之为知之 一本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八)
19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35-41,共7页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 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四)
20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9-45,共7页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