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伦理的知行合一起点何处寻?——论“生生”伦理与哲学何以可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悦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176,共13页
“生生”具有创造性、过程性和生命性的三重基本内涵,但“生生”伦理与哲学试图以生生为本,就要直面三个相悖问题:首先,生生的“创造性”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即无而有”;其次,生生的“过程性”并非仅是过程,而与“存有”互生;再次,生生... “生生”具有创造性、过程性和生命性的三重基本内涵,但“生生”伦理与哲学试图以生生为本,就要直面三个相悖问题:首先,生生的“创造性”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即无而有”;其次,生生的“过程性”并非仅是过程,而与“存有”互生;再次,生生的“生命力”不只天成其性,而重“人文化成”。中国伦理与哲学有着与“生生”之途不同的知行合一的“创生”之路。中国人的伦理是“做”出来的,它既不是“思”出来的,也不是“觉”出来的,它既不是来自理性的“理思”,也不是来自感性的“心性”,超越了所谓“知什么”与“知如何”之争,由始到终皆归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生生伦理 中国伦理 行合一 知什么 如何 做不做
下载PDF
数学解题中的“读”“想”“用”“思”
2
作者 唐瑾怡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18年第3X期52-53,共2页
数学解题的步骤在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的描述中是这样呈现的:(1)弄清题意;(2)制定解题计划;(3)实施计划;(4)反思解题过程。这样的描述是解题'通法'的总结,笔者根据其解题理论进行阐释并小结得本文所要阐述的解题四步曲:读、想、用... 数学解题的步骤在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的描述中是这样呈现的:(1)弄清题意;(2)制定解题计划;(3)实施计划;(4)反思解题过程。这样的描述是解题'通法'的总结,笔者根据其解题理论进行阐释并小结得本文所要阐述的解题四步曲:读、想、用、思。一、读这里谈及的'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题,对题目的阅读与理解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解题的成功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的关键词语、数据、隐含信息等 (2)已什么 求(证、探)的又是什么?
下载PDF
从“一念发动处”解王阳明“知行合一”——兼论“意动”与“动行”的道德动机分殊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悦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48,69,共9页
道德之知,既非"知什么"(knowing that),也非"知如何"(knowing how),而其根本在于"如何做"(how to do)。本文从"比较哲学"的视角出发,以"一念发动处"入手,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q... 道德之知,既非"知什么"(knowing that),也非"知如何"(knowing how),而其根本在于"如何做"(how to do)。本文从"比较哲学"的视角出发,以"一念发动处"入手,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进行了新诠。"一念发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这才是王阳明将知行合而为一的本意。由此可见,王夫之所谓"销行以归知"的批判,乃是从实学透视心学的结果。当今西方二分法把道德动机细分为"意动"动机(motivations)与"动行"动机(motives)两种,王阳明的"一念之动"就是"动行"的而非"意动"的动机,因为这种本土化的道德动机本身就是诉诸于"行"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恰恰包含了道德之内所蕴含的三个基本要素:观念、意志与情感。所谓"一念发动",此一念即三要素中的"观念";"如何做",则靠意志,观念与意志结合遂成为"自由意志";观念与意志结合并表现为"直觉",也就是成为一种"情感"。就本质而言,"一念动处"即观念变直觉,但其中必然包含潜在的意志力量,否则就不能即知即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一念发动处 行合一 “意动”动机 “动行”动机 知什么 如何 如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