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思想
1
作者 刘超瑜 王逸菲 《时代人物》 2023年第11期0009-0011,共3页
关于孔子思想的内涵,历代研究始终围绕“仁”“礼”“中庸”等概念,“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礼”是秩序和规范,“中庸”讲究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作为一种道德评价成为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 关于孔子思想的内涵,历代研究始终围绕“仁”“礼”“中庸”等概念,“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礼”是秩序和规范,“中庸”讲究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作为一种道德评价成为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仁”“礼”“中庸”都是按孔子思想在道德层面上的表现而析分出来的,而使孔子遵循这种“仁”“礼”“中庸”的内心驱使,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思想,这是孔子思想真正的精髓,贯穿了孔子思想中所有的基本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儒家 精髓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下载PDF
孔子入世情怀与执著精神的现代价值——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波 赵丽 《社科纵横》 2014年第9期107-110,共4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入世情怀与执著精神的重要体现,存在着高扬道德理想主义的一面;但同时孔子还具有"知其可而为之"与"知其不可而不为"的灵活应对现实的另一面;所求在我、达人知命是其人格言行的内...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入世情怀与执著精神的重要体现,存在着高扬道德理想主义的一面;但同时孔子还具有"知其可而为之"与"知其不可而不为"的灵活应对现实的另一面;所求在我、达人知命是其人格言行的内在思想基础。孔子的入世情怀与执著精神对于当下社会风气的培养和国民品格的形塑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 入世情怀 执著精神
下载PDF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美学意蕴 被引量:1
3
作者 赫学颖 《晋阳学刊》 2002年第3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知其不可而为之" 悲剧 美学意蕴 中国古典文化 儒家
下载PDF
知其不可而为之
4
作者 郭坦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6期89-93,共5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儒家的精神骨干。本文从文字分析入手,揭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义理。首先,分析"为"字本意;其次,结合《论语》分析"为"的思想;最后,阐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儒家的精神骨干。本文从文字分析入手,揭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义理。首先,分析"为"字本意;其次,结合《论语》分析"为"的思想;最后,阐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本文认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虽是"晨门"之语,却反证了孔子高尚的精神和对社会发展的真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不为 知其不可而不为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下载PDF
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发微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海燕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6-101,共6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语,奏响着儒家入世精神的最强音。这一价值理念,不是择善固执的口号标榜,亦非"死马当做活马医"的自我安慰,而是由经史人文传统而来的应世智慧与终极关怀。人能弘道的经验理性,参赞天地的责任伦理...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语,奏响着儒家入世精神的最强音。这一价值理念,不是择善固执的口号标榜,亦非"死马当做活马医"的自我安慰,而是由经史人文传统而来的应世智慧与终极关怀。人能弘道的经验理性,参赞天地的责任伦理,忧患恻隐的不容已之情,事上磨练的生命试炼,分别从认识论、价值论、生存论和修养论四重意义上共同构筑起这一精神理念的思想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知其不可而为之 入世精神 人能弘道 忧患恻隐
下载PDF
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与墨家“利人乎即为”内涵探析——兼论儒墨行为动机的相通性
6
作者 吴晓欣 《职大学报》 2020年第3期12-18,共7页
《论语·宪问》中的晨门对孔子的评价为“知其不可而为之”,是说孔子虽知行为不可为,仍努力去做,而不关注行为是否产生效果。《墨子》中的“利人乎即为”强调行为所带来的物质利益。表面上看,孔子的行为源于内在的道德情感,墨子追... 《论语·宪问》中的晨门对孔子的评价为“知其不可而为之”,是说孔子虽知行为不可为,仍努力去做,而不关注行为是否产生效果。《墨子》中的“利人乎即为”强调行为所带来的物质利益。表面上看,孔子的行为源于内在的道德情感,墨子追求外在的利益,两者之间似乎存在明显分歧。实则,它们具有相通性。孔子虽不计较某种行为的成败或得失,但他的人生目标明确,即主张得到重用、国家得以治理。“知其不可而为之”弱化了孔子对具体行为结果的重视,但凸显了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墨家虽处处言“利”,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却未忽视个体内在的道德情感,对“义”与“兼爱”之道的秉持即为明证。至此,儒墨的行为动机得以相互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墨 行为动机 知其不可而为之 利人乎即为 相通
下载PDF
赏析“知其不可而为之”课堂实录
7
作者 王彩虹 《中学教学参考》 2016年第3期32-32,共1页
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先探讨"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内涵,继而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再翻转解读,让学生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知其不可而为之 翻转 担当精神
下载PDF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
8
作者 刘剑 束莉 +2 位作者 干春松 曾亦 陈壁生 《精神文明导刊》 2024年第3期52-54,共3页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后世尊孔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显示了孔子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而历史上,孔子一生既有“相夹谷”“堕三都”的丰功伟绩,又有周游列国,厄于陈、蔡的艰难时刻。孔子一方面...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后世尊孔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显示了孔子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而历史上,孔子一生既有“相夹谷”“堕三都”的丰功伟绩,又有周游列国,厄于陈、蔡的艰难时刻。孔子一方面切身体会到时代“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另一方面又“知其不可而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 周游列国 万世师表 至圣先师 儒家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
原文传递
知其不可而为之
9
作者 赵彩玲 《教学考试》 2023年第1期39-47,共9页
写作试题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孔子周游列国,历经坎珂,长达十四年,向各国君主宣传自己重建社会秩序的主张,希望各国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但是没被采用。《论语·宪问》里评价孔子此举为“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人说,这是一... 写作试题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孔子周游列国,历经坎珂,长达十四年,向各国君主宣传自己重建社会秩序的主张,希望各国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但是没被采用。《论语·宪问》里评价孔子此举为“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人说,这是一种不畏艰险的坚定意志;有人说,这是一种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不讲科学的冒险蛮干……《论语·宪问》里对孔子的评价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题目 联系现实 春秋末期 知其不可而为之 周游列国 礼崩乐坏 永不言弃 宪问
原文传递
共读《论语》之“知其不可而为之” 儒家赤诚的入世精神
10
作者 涂英丽 陈金华 《十几岁》 2023年第8期26-30,共5页
《论语》精深广博,常读常新。《十几岁》杂志与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陈金华特级教师工作室共读《论语》。一期一主题,探寻《论语》的内涵;一期一真题,探索“整本书阅读”的真意。“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儒家入世精神的高度概括。孔... 《论语》精深广博,常读常新。《十几岁》杂志与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陈金华特级教师工作室共读《论语》。一期一主题,探寻《论语》的内涵;一期一真题,探索“整本书阅读”的真意。“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儒家入世精神的高度概括。孔子与“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何种关联呢?它又何以成为儒家的精神符号,令后代众多的仁人志士坚守不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室 整本书阅读 入世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 精神符号 儒家
原文传递
一种伟大的公共情怀——《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
11
作者 蒋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5年第7期24-27,共4页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主要传承其文化精髓,古为今用,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感受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力。今日之世界越来越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建设是决不能轻忽的,如何在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这是大...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主要传承其文化精髓,古为今用,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感受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力。今日之世界越来越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建设是决不能轻忽的,如何在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这是大家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当下,"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世风浮躁,急功近利,公共情怀似乎变得越来越稀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其不可而为之 历史进程 文化精髓 人的现代化 扫门 自信力 文化经典 深厉浅揭 阳虎 学习传统
原文传递
从“知其不可而为之”看孔子的理性精神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晓宇 《理论界》 2019年第2期27-33,共7页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天命论可被认为是其思考天人关系问题的基点。在孔子之前,天命的概念从殷商时期带有人格神意味的上帝之天转向了西周以后外在于人的客观力量的命运之天。而在孔子这里,除了对二者的批判继承之外,天命又增加了一层天...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天命论可被认为是其思考天人关系问题的基点。在孔子之前,天命的概念从殷商时期带有人格神意味的上帝之天转向了西周以后外在于人的客观力量的命运之天。而在孔子这里,除了对二者的批判继承之外,天命又增加了一层天赋道德使命的特殊含义。世人称孔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之所以明知不可为而强为,就在于他对天命的特殊理解。孔子的天命论,以主体主动之"知"为桥梁,从主体的理性意识出发,主动承担天赋道德使命,积极进行入世实践,并且对于结果无所挂碍,向上直契人与天地相参的道德理想之境。从"知其不可而为之",可见孔子之深刻的理性精神与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命论 知其不可而为之 理性意识
原文传递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与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鲍赛昂夫人与高里奥老头悲剧探微
13
作者 李赐林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在长篇小说《高老头》中,高里奥老头的惨死和鲍赛昂夫人的情场失意是两个典型的悲剧故事;从历史的角度看,是两个“时代落伍者”的悲剧;从道德角度看,是两个心灵纯洁、伟大的人物的悲剧;从悲剧审美角度看,鲍赛昂夫人的悲剧是知其... 在长篇小说《高老头》中,高里奥老头的惨死和鲍赛昂夫人的情场失意是两个典型的悲剧故事;从历史的角度看,是两个“时代落伍者”的悲剧;从道德角度看,是两个心灵纯洁、伟大的人物的悲剧;从悲剧审美角度看,鲍赛昂夫人的悲剧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高里奥老头的悲剧是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里奥老头 鲍赛昂夫人 悲剧 落伍者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下载PDF
知其不可而为之
14
作者 王杨 《少儿国学》 2022年第9期2-5,共4页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张岱《四书遇•石门章》。
关键词 知其不可而为之 张岱 知其不可而为之 子路 石门
原文传递
知其不可而为之
15
作者 王杨 《少儿国学》 2022年第10期2-5,共4页
《论语》里有一段话,写的是子路在石门住了一夜,早晨守门人问:“你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儿来。”守门人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意思是,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去做的人吧?
关键词 守门人 知其不可而为之 子路 《论语》
原文传递
不可能不写
16
作者 朱亚宁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卡夫卡 文化批判 道德评判 既得利益集团 思想言论自由 知其不可而为之 绝望的反抗 市场经济背景 性格
下载PDF
从孔子对弟子的评价看其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开泰 李超英 《贵州文史丛刊》 1988年第4期62-66,共5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更为论者所肯定。孔门弟子人数众多,出身不同,经历有别,秉性各异,若以一种方法教育他们,当然行不通。因材施教。
关键词 教育思想 子贡 孔门弟子 启发诱导 仲尼弟子列传 闻斯 颜渊 冉伯牛 知其不可而为之 公西赤
下载PDF
天职观念与范本教育——2004年2月11日在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演讲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克剑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4年第4期52-59,共8页
天职观念与对某种理想境地或理念状态的企慕或向往关联着。我说的理念与时下许多人说的理念的意趣不同,它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大约十年前,讲“理念”还是很犯忌讳的事,因为在不短的时间里,柏拉图学说是被中国学界的主流指摘为客观... 天职观念与对某种理想境地或理念状态的企慕或向往关联着。我说的理念与时下许多人说的理念的意趣不同,它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大约十年前,讲“理念”还是很犯忌讳的事,因为在不短的时间里,柏拉图学说是被中国学界的主流指摘为客观唯心主义的,而“理念”正是这被判为“唯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哲学家 人说 匹夫不可夺志 始基 哲学道理 宇宙万物 唐诗三百首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不得志 阿那克西曼德
下载PDF
一个人如何改变世界?
19
作者 蒋兴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98-99,共2页
影片《孔子》究竟演绎了一个失败的政客,还是一个成功的文化大师,对此见仁见智.现实中孔子无法改变他那个时代,却深深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一个人究竟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矛盾背后隐藏的主要原因有:孔子思想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精神辐射能量... 影片《孔子》究竟演绎了一个失败的政客,还是一个成功的文化大师,对此见仁见智.现实中孔子无法改变他那个时代,却深深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一个人究竟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矛盾背后隐藏的主要原因有:孔子思想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精神辐射能量是改变世界的法宝;"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践道精神和对人生苦难的超越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引领者;晚年的弘道--传道授业与著书立说奠定了孔子及儒家思想流传两千多年的传播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精神辐射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下载PDF
继承优秀传统 走向辉煌未来
20
作者 习文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14年第11期1-1,共1页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中国儒家文化奠基人孔子诞生。孔子出生整整2500年之后,公元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了。迄今,我们的共和国已有了65年辉煌历史!从孔子出生,到新中国的诞生,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中国儒家文化奠基人孔子诞生。孔子出生整整2500年之后,公元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了。迄今,我们的共和国已有了65年辉煌历史!从孔子出生,到新中国的诞生,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中华民国等诸朝各代。在此期间,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农耕文明,以1840年为时间上的标志,在外国列强坚船利炮携来的海洋文明的猛烈撞击下,以一种甚为屈辱的方式,开启了近代历史的进程。此后一百多年,伟大的中国人民经过"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的奋斗历程,以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为象征,开启了新的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家文化 海洋文明 近代历史 秦、汉 坚船利炮 知其不可而为之 教育科学研究所 泛爱众 儒学思想 曾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