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知德易象说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6,共14页
论文从易学起源、易学本质、象辞关系、象理关系论述了来知德以易象为核心的易学思想。来知德易学提出易起源于象、舍象不可以言易、立象系辞、假象寓理,确立了易象在易学研究中的地位,批判了王弼和宋明儒者重理不重象的倾向。来氏的&qu... 论文从易学起源、易学本质、象辞关系、象理关系论述了来知德以易象为核心的易学思想。来知德易学提出易起源于象、舍象不可以言易、立象系辞、假象寓理,确立了易象在易学研究中的地位,批判了王弼和宋明儒者重理不重象的倾向。来氏的"假象寓理",不仅有以象为本、无象则无理的意义,也内涵以象为工具、以彰显理为易学归宿的意蕴。"主宰者理",是言理主宰世界一切,易象只是理解和解释义理的工具而已,以此克服了汉儒将易学研究局限在易象层面的倾向。来知德从无象则无易到假象寓理、主宰者理,完成由象数到义理、由天道到人道的论证,阐发了以太极或理为本体、贯通天人的义理之学,从而与宋代程朱易学和明代以阐发程朱易学为宗旨的官学易学区别开来。来氏虽提出了许多不同于程朱易学的观点,但在许多方面仍未超越程朱易学。同时,来氏错综理论以至其整个易学,也吸收了汉儒互体之说、京房八宫说、虞翻卦变与旁通说、孔颖达非覆即变说等象数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德 易象 错综 假象寓理 主宰者理
下载PDF
来知德“舍象不可以言易”的易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棋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5-79,共5页
晚明易学家来知德继承并发展了朱熹易学,抉发并阐扬了以象解易的原则与方法,形成"舍象不可以言易"的易学思想。这一思想不仅表明《周易》的特点集中于易象,易象的实质是蕴示易理、彰显易学天人之学的底蕴,而且证明通过易象探... 晚明易学家来知德继承并发展了朱熹易学,抉发并阐扬了以象解易的原则与方法,形成"舍象不可以言易"的易学思想。这一思想不仅表明《周易》的特点集中于易象,易象的实质是蕴示易理、彰显易学天人之学的底蕴,而且证明通过易象探究易理是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来氏易学思想既纠正了明代易学偏重易理、疏忽易象的流弊,也深化了对易象和易理关系问题的哲学思考,对推动明代易学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德 易学 易理
下载PDF
试论来知德的像象观与错综说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体胜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7,共10页
像象观和错综说,是来氏易学中的两大创见。来知德所谓的易象内涵,包含"事理之彷佛近似"和"可以想像"两个层面。这一像象观,是对《系辞传》以来的模写说、特别是朱熹易象说的一个重大发展和推进,其实质是对易模写说... 像象观和错综说,是来氏易学中的两大创见。来知德所谓的易象内涵,包含"事理之彷佛近似"和"可以想像"两个层面。这一像象观,是对《系辞传》以来的模写说、特别是朱熹易象说的一个重大发展和推进,其实质是对易模写说如何可能和如何建构这一问题所作的覃思和论说。错,在形式上指的是爻性皆对整相反的两个卦。综的形式则有两种:一是四正之卦在别卦中或上或下的变化;二是四隅之卦或一别卦与其颠倒后所得之卦之间的关系。而综的第一种形式,似从未有学者注意到和发明过。错、综虽形式各异,但二者得以确立的形上学理据却都是阴阳之理:错实质上是阴阳的相互对待,综则是阴阳的上下流行。在来氏易学中,错综不仅是取象条例,而且是卦序的内在建构原则。来知德的像象观和错综说,在易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德 像象 错综
下载PDF
研究者由行德而知德——伦理审查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邓蕊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21,26,共3页
伦理审查作为一种实践的研究,其目的是"为善",使研究者的行为符合德性。然而,研究者不是先获得德性再做合德性的事,而是通过做合德性的事而成为有德性的人。"研究者行德"在伦理审查为善目的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伦理审查作为一种实践的研究,其目的是"为善",使研究者的行为符合德性。然而,研究者不是先获得德性再做合德性的事,而是通过做合德性的事而成为有德性的人。"研究者行德"在伦理审查为善目的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研究者知德"是伦理审查为善目的的理想目标,伦理审查为善目的的实践路径是"研究者由行德而知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审查 知德
下载PDF
探索“知德合一”的中国现代文化——张君劢的儒学复兴思想析论
5
作者 欧阳询 文碧方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130,共6页
张君劢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并非"中体西用"式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张君劢极力发掘儒学蕴含的民主与科学因子,并以现代西方哲学精神创新性诠释儒学的理性之自主、万物之有、致知穷理及形上形下相通等基本范畴,力图... 张君劢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并非"中体西用"式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张君劢极力发掘儒学蕴含的民主与科学因子,并以现代西方哲学精神创新性诠释儒学的理性之自主、万物之有、致知穷理及形上形下相通等基本范畴,力图融会中西文化于一体。探索"知德合一"的中国现代文化,是张君劢复兴儒学的目标,旨在使儒学复兴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种文化内驱力。张君劢的这些思想对于现今更好地利用和弘扬儒家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君劢 儒学复兴 知德合一 中国现代文化
下载PDF
志承往圣,以开来学——论来知德的治学思想
6
作者 金生杨 陈祎舒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10-16,共7页
明代学者来知德以"愿学孔子"为人生信条,认为"圣人可学,公卿难到",批判科举制度下学者重名利的现象,而自己始终乐道甘贫,重视将圣人之道付诸于实践。来氏认为读书当有所思,提出"识痛痒"的见解,强调个人体... 明代学者来知德以"愿学孔子"为人生信条,认为"圣人可学,公卿难到",批判科举制度下学者重名利的现象,而自己始终乐道甘贫,重视将圣人之道付诸于实践。来氏认为读书当有所思,提出"识痛痒"的见解,强调个人体悟,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来知德的治学思想体现了他在读书学习过程中的人格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德 治学 “识痛痒” 顿悟 环境
下载PDF
来知德万州诗文初论
7
作者 程地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明代理学家、易学家来知德客居万县(今万州)求溪山中,潜心钻研《易经》,在撰写《周易集注》之余,还创作了大量诗文。来氏万州诗文卓犖瑰奇,风格独异,表现了以山川风物为精神象征的求溪情结;标举以破进、退、富、贵、生、死、贫、贱"... 明代理学家、易学家来知德客居万县(今万州)求溪山中,潜心钻研《易经》,在撰写《周易集注》之余,还创作了大量诗文。来氏万州诗文卓犖瑰奇,风格独异,表现了以山川风物为精神象征的求溪情结;标举以破进、退、富、贵、生、死、贫、贱"八关"为目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张扬"与上帝同寿""与李白同祀"的"狂者"人格文魄;独创虚拟世界中的传奇故事和寓言体,表达其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文学与美学追求,显现其高视阔步、睥睨古今的文化品味和傲岸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德 万州 求溪 八关诗 狂者人格 买月传奇
下载PDF
巴渝诗人来知德诗歌之思想内容研究
8
作者 母忠华 徐涛 《消费导刊》 2008年第6期216-216,218,共2页
明代理学家来知德,终其一生从事于《易》学研究,取得卓越成绩。在《易》学研究之余,以诗歌充实生活、表达心志、寄情山水。《蜀诗》所选五十四首诗中,题材涉及酬赠、山水、咏物抒情。本文就来诗的思想内容题方面作粗浅研究。
关键词 知德 诗歌 思想内容
下载PDF
论来知德易学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官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77,87,共5页
晚明易学家来知德继承并发展了汉宋易学,阐扬了以象解易的原则与方法,形成"舍象不可以言易"的易学说。本文从研究来氏易学思想特色入手,分别从"象"、"错"、"综"、"变爻"及"中爻... 晚明易学家来知德继承并发展了汉宋易学,阐扬了以象解易的原则与方法,形成"舍象不可以言易"的易学说。本文从研究来氏易学思想特色入手,分别从"象"、"错"、"综"、"变爻"及"中爻"等五个方面来阐明其易象学思想,并阐述来氏象数与义理之间关系的观点,从而揭示来氏易学的哲学思想,并说明其易学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德 易学 象数 义理
下载PDF
来知德易学的伦理思想论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平 《武陵学刊》 2022年第4期1-6,共6页
来知德易学以错综为易例,由此勾画出一系列符示太极的易图。来知德在六十四卦体系之中通过“错”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差异,通过“综”来表示事物运动的统一,此即对待和流行。来氏易学把传统的理气象数融合起来,共同表达伦理本体,并结合象... 来知德易学以错综为易例,由此勾画出一系列符示太极的易图。来知德在六十四卦体系之中通过“错”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差异,通过“综”来表示事物运动的统一,此即对待和流行。来氏易学把传统的理气象数融合起来,共同表达伦理本体,并结合象数学对诸如心性命理的传统道德范畴作出了独特的解释。伦理关怀是来氏易学的落脚点,来知德将错综易例一以贯之,打开了“太极之理—男女之理—德我之理”的思路,最终强调了道德主体的切身性和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德 象数易学 错综 伦理思想
下载PDF
杜威“知德合一”的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11
作者 马靖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114-115,共2页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当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再局限于专业素养、知识面等硬性要求,而是更看重内在品质和道德,即"知德合一"。这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体现的培养"有用的好人"观念一致,"有用"即是指有...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当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再局限于专业素养、知识面等硬性要求,而是更看重内在品质和道德,即"知德合一"。这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体现的培养"有用的好人"观念一致,"有用"即是指有知识和能力;"好"即是指品德高尚。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现状,以"知德合一"为教育指导方向,探究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与教育 有用的好人 知德合一
下载PDF
行知德育体验课程的实践探索
12
作者 尚松梅 樊前声 《教育视界》 2020年第7期45-48,共4页
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引领下,积极开发并实施德育体验课程,将德育工作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现实生活道德问题的动态体验。学校以嫁接社会生活、模拟现实情... 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引领下,积极开发并实施德育体验课程,将德育工作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现实生活道德问题的动态体验。学校以嫁接社会生活、模拟现实情景的“行知村”为载体,依托多元化的活动、真实性的情境,将认知层面的道德知识转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行,促进道德情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德润儿童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德 体验课程 文化建设
下载PDF
清季署德庆知州赵承炳《笔纪》史料价值
13
作者 温爱民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3-68,共6页
《康州署篆笔纪》《圭山从事笔纪》两本笔纪文献,出自清末光绪年间署德庆知州赵承炳之手。笔纪对清末广东德庆的社会经济、衙门运作、司法审判、对外事务、创办新学、社会弊政、筹办保甲团练、城乡社会控制、风俗民情等有较详细的记录,... 《康州署篆笔纪》《圭山从事笔纪》两本笔纪文献,出自清末光绪年间署德庆知州赵承炳之手。笔纪对清末广东德庆的社会经济、衙门运作、司法审判、对外事务、创办新学、社会弊政、筹办保甲团练、城乡社会控制、风俗民情等有较详细的记录,是了解和研究晚清粤西城乡社会面貌的一手资料,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赵承炳 笔纪文献
下载PDF
来知德易学三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中国 《周易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33-42,共10页
来知德易学富于理论高度和体系性,论述来知德易学的基本架构、理论高度和重要观念来源,有利于深化理解来氏易学。来氏易学有三大组成部分:易图学、易象学和义理易学。易图学通过易图的形式表达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思考和总结;易象学目的在... 来知德易学富于理论高度和体系性,论述来知德易学的基本架构、理论高度和重要观念来源,有利于深化理解来氏易学。来氏易学有三大组成部分:易图学、易象学和义理易学。易图学通过易图的形式表达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思考和总结;易象学目的在于表现卦象及其关联结构所蕴含的规律;义理易学则是易罔学和易象学的落脚点,易图学之客观规律,易象学之卦象及其关联结构,都服务于具有指导儒者人生意义的天道人事之理的反复阐发;显然,三者有差异,但也有一致之处,其差异在于对象与内涵不同,其一致之处在于致力于天道和人事之理的呈现。来氏易学对于朱熹易学和邵雍先天学皆有继承有发展,且在人生哲学方面受到邵雍极大影响。进一步,在与清初易学大家胡煦的易学相比较的视野下,展现二者的相类处与不相类处,可以推动深入认知来知德易学,把握易学哲学的深层次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德 易象 朱熹 邵雍 胡煦
原文传递
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辨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薇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2期72-73,共2页
本文从德性的根据、德性认知的方法,实现德性的途径几个方面,简要阐释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典型地体现了在解决道德问题上的知识论思路。从当代呼吁世界伦理的背景来看,人类若想建立最基本的为所有人都能认同的... 本文从德性的根据、德性认知的方法,实现德性的途径几个方面,简要阐释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典型地体现了在解决道德问题上的知识论思路。从当代呼吁世界伦理的背景来看,人类若想建立最基本的为所有人都能认同的普遍的伦理行为规范,最有效的是通过理性考量的途径来实现。这一思想为认识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和当代社会的伦理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性即识” 伦理学 方法 知德同一 理性主义
下载PDF
知识与德性的生成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景平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4-15,共2页
关于知识在德性生成中的作用问题 ,一直是伦理学史上较为引人关注且争议又很大的问题 ,自从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知识即美德”的“知德合一”说后 ,关于二者的关系问题的争论就一直未曾停息过。回顾一下伦理思想史 ,不难看出 ... 关于知识在德性生成中的作用问题 ,一直是伦理学史上较为引人关注且争议又很大的问题 ,自从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知识即美德”的“知德合一”说后 ,关于二者的关系问题的争论就一直未曾停息过。回顾一下伦理思想史 ,不难看出 ,知识和德性分属不同的领域 ,二者既相互区别 ,又有着内在的联系 ,知识只是德性形成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不是唯一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品质 苏格拉底 知德合一” 经验论 唯理论
下载PDF
巴蜀隐士来知德以象解《易》述论
17
作者 杨效雷 《历史文献研究》 2009年第1期132-138,共7页
来知德以象解《易》,有助于《周易》文本的校勘、训诂。他以象解《易》,往往能对《周易》卦爻辞做出崭新而妥贴的诠释,其注《易》的用心是纠忽视象数的时代之弊,而不是从整体上疏解六十四卦之义,因而虽在以象解《易》方面,来氏做出了超... 来知德以象解《易》,有助于《周易》文本的校勘、训诂。他以象解《易》,往往能对《周易》卦爻辞做出崭新而妥贴的诠释,其注《易》的用心是纠忽视象数的时代之弊,而不是从整体上疏解六十四卦之义,因而虽在以象解《易》方面,来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突出贡献。但对一些卦爻辞的义理阐发,却不到位,甚至于不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德 《周易集注》 以象解《易》
原文传递
“德性之知”的认知思想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四光 郭斯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3,共4页
"德性之知"是张载提出的重要概念,其内涵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张载试图用德性之知来论证儒家伦理的合理性。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别用格物致知和涵养本心的修养工夫来实现德性之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 "德性之知"是张载提出的重要概念,其内涵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张载试图用德性之知来论证儒家伦理的合理性。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别用格物致知和涵养本心的修养工夫来实现德性之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程朱与陆王的工夫论,可知其内在机制与宗教信仰相似。它通过强化人们对天理的信念,最终达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德性之知具有如下认知特点:首先,它是一种为理学思想服务的认知,其次,其内在机制与宗教心理相类似,最后,它的实现需要体和悟两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之 格物致 涵养本心
下载PDF
论来知德学术根柢是太极之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中国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13-24,共12页
长期以来,学界较多注意到了来知德的易学贡献,却少有人关注和阐发来知德的儒学思想,遑论来氏学术的整体逻辑。事实上,来知德首先是一个儒学理论上颇有自得之处的大儒,其次才是卓有建树的易学大家,而贯穿其儒学和易学的理论基础则是太极... 长期以来,学界较多注意到了来知德的易学贡献,却少有人关注和阐发来知德的儒学思想,遑论来氏学术的整体逻辑。事实上,来知德首先是一个儒学理论上颇有自得之处的大儒,其次才是卓有建树的易学大家,而贯穿其儒学和易学的理论基础则是太极之学。来氏太极之学以理、气、数三概念为基础展开哲学建构,简言之,理为本体,理不离气,有气则有数,理气数结构是宇宙万物的存在方式。太极之学进入来氏儒学论域,既以理、气、数解释宇宙、社会和人生,又以理气存在论为基础展开理欲之辨,进一步提出格物克己、躬行明德的修养方法,并指出天理流行境界为修养归宿。太极之学进入以来氏易图学、来氏易象学和来氏义理易学为基本构成的来氏易学论域,太极之理成为来氏义理易学的目标和归宿,太极之气成为来氏易图学、来氏易象学的基础,太极之数(象数)成为来氏易象学的建构基础和基本内容。而从思想渊源看,来氏太极之学整合并发展了邵雍太极观和朱熹太极观,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德 太极 儒学 易学 邵雍 朱熹
原文传递
从"创造实干"到"德""知""行"合一--南京大学新闻传播本科实践教育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反思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红军 朱江丽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5-21,共7页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办好传媒教育,已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科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回顾南京大学前身之一——金陵大学创办影音传播教育的历史经验,梳理近年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本科实践教育的现实进展,在回望与反思中提炼出发展实践教育的...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办好传媒教育,已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科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回顾南京大学前身之一——金陵大学创办影音传播教育的历史经验,梳理近年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本科实践教育的现实进展,在回望与反思中提炼出发展实践教育的应对之策.实践教育以师生共同成长的"干中学"与"干中教"双循环模式为内生机制,以"德""知""行"合一全面育人为追求目标,以服务社会、担当时代使命为根本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音传播教育 实践教育 """""行"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