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言者-主体-观者三方的知情状态与“假装”的反叙实效应
被引量:
11
1
作者
唐正大
强星娜
《辞书研究》
2019年第1期60-68,120,121,共11页
文章认为"假装VP"中的谓词性补足语VP按照语义可以分为实质性谓词和现象性谓词。同时,"假装"是反叙实动词,对某个事件进行证伪的操作。假装行为作用于实质性谓词,则对该谓词本身表示的事件进行证伪;若作用于现象谓...
文章认为"假装VP"中的谓词性补足语VP按照语义可以分为实质性谓词和现象性谓词。同时,"假装"是反叙实动词,对某个事件进行证伪的操作。假装行为作用于实质性谓词,则对该谓词本身表示的事件进行证伪;若作用于现象谓词,则要么证伪该谓词内部的实质性语义部分(因事件或果事件),要么证伪该谓词表达的事件之外的事件。总之,"假装"均会证伪实质性语义,无论其编码为什么成分。另外,所有怀疑行为都同时存在言者、"假装"主体、观者三个角色。假装行为之所以几乎可用于所有谓词,正是因为假装行为和真诚行为、主体/言者和观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总是存在,故出现知情状态差距,即主体和观者之间的假装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装VP
言者-主体-观者
实质性谓词
现象性谓词
知情差距
反叙实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言者-主体-观者三方的知情状态与“假装”的反叙实效应
被引量:
11
1
作者
唐正大
强星娜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出处
《辞书研究》
2019年第1期60-68,120,121,共11页
基金
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7PT03)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文章认为"假装VP"中的谓词性补足语VP按照语义可以分为实质性谓词和现象性谓词。同时,"假装"是反叙实动词,对某个事件进行证伪的操作。假装行为作用于实质性谓词,则对该谓词本身表示的事件进行证伪;若作用于现象谓词,则要么证伪该谓词内部的实质性语义部分(因事件或果事件),要么证伪该谓词表达的事件之外的事件。总之,"假装"均会证伪实质性语义,无论其编码为什么成分。另外,所有怀疑行为都同时存在言者、"假装"主体、观者三个角色。假装行为之所以几乎可用于所有谓词,正是因为假装行为和真诚行为、主体/言者和观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总是存在,故出现知情状态差距,即主体和观者之间的假装空间。
关键词
假装VP
言者-主体-观者
实质性谓词
现象性谓词
知情差距
反叙实性
Keywords
jiazhuang-VF
speaker-agent-perceiver
predicates of noumenon
predicates of phenomenon
knowledge gap
counterfactual effect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言者-主体-观者三方的知情状态与“假装”的反叙实效应
唐正大
强星娜
《辞书研究》
2019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