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政权与新闻自由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海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70,共3页
知政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新闻自由与知政权具有同源性和共同的终极追求。在我国存在一些公权力过度干预新闻自由现象,事关"知政权"的新闻自由立法缺失。应通过保障新闻采访权的适度实现,构建成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利用... 知政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新闻自由与知政权具有同源性和共同的终极追求。在我国存在一些公权力过度干预新闻自由现象,事关"知政权"的新闻自由立法缺失。应通过保障新闻采访权的适度实现,构建成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利用新闻自由保障公民知政权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政权 新闻自由 新闻采访权
下载PDF
我国知政权的法律保障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秀珍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知政权作为知情权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民主、法治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彰显其重要地位及价值。立足于当前我国行政法治之现状,分析了知政权保障存在的问题,结合域外行政公开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公民之知政权保障进行了理性的反思及建构。
关键词 知政权 情权 法律保障
下载PDF
中国公民知政权的实现困境及其消解
3
作者 张平 张先科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知政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政治权利,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体现。在实现中国公民知政权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知政权的相关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政府部门漠视公民的知政权以及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等困境,导致公民的知政权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实... 知政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政治权利,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体现。在实现中国公民知政权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知政权的相关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政府部门漠视公民的知政权以及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等困境,导致公民的知政权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实现。为此,应将知政权的理论与中国公民知政权的实践相结合,从构建和完善公民知政权的法律保障体系、转变政府部门的执政理念以及培养公民权利意识三个方面消解公民知政权的实现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政权 制度保证 执政理念 公民权利意识
下载PDF
保障知政权之法治求索
4
作者 卿红 《中国市场》 2009年第48期47-49,共3页
知政权作为公法领域的知情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和具体体现。知政权保护首要的是要让这项公众权利得到统一法律制度认可,还应通过规定相关主体的义务,实现公众知政权的全面保障。作为一项法律权利,知政权的救济也是构建知政权保障体... 知政权作为公法领域的知情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和具体体现。知政权保护首要的是要让这项公众权利得到统一法律制度认可,还应通过规定相关主体的义务,实现公众知政权的全面保障。作为一项法律权利,知政权的救济也是构建知政权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政权 权利 义务 救济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民知政权
5
作者 章舜钦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7-30,共4页
公民知政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并通过一定方式知悉、获取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种政治活动信息,而不受他人和社会组织非法干涉、侵犯和剥夺的权利。公民知政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保障公民知政权的民主制度... 公民知政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并通过一定方式知悉、获取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种政治活动信息,而不受他人和社会组织非法干涉、侵犯和剥夺的权利。公民知政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保障公民知政权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当通过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人民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和司法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知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公民知政权 民主保障 法治保障
下载PDF
认真对待知政权——论知政权的正当性与有用性
6
作者 卿红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3-75,共3页
知政权作为公法领域的知情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和具体体现。知政权的确认和实现,满足了民众了解国家事务、参与国家管理愿望的需要;知政权的保障有利于民众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从制度上根治腐败;有利于过渡转型社会的... 知政权作为公法领域的知情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和具体体现。知政权的确认和实现,满足了民众了解国家事务、参与国家管理愿望的需要;知政权的保障有利于民众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从制度上根治腐败;有利于过渡转型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政权 公开 价值
下载PDF
保障代表知情知政权 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
7
《江淮》 2010年第2期5-5,共1页
人大代表是一种职务,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主要渠道。支持、规范和保证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所在。
关键词 知政权 代表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 人大代表 人民群众 党和政府
原文传递
代表“知政权”问卷调查分析
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人民之声》 2004年第5期14-17,共4页
策划动机人大代表知政是一种权利,也是代表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之一。人大代表履职,离不开对政情的了解和把握,作为人大代表,只有主动去了解情况,才能耳聪目明,真正履行好职责。否则,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也就成为一句空谈。随着人大制度建... 策划动机人大代表知政是一种权利,也是代表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之一。人大代表履职,离不开对政情的了解和把握,作为人大代表,只有主动去了解情况,才能耳聪目明,真正履行好职责。否则,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也就成为一句空谈。随着人大制度建设的发展,对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的关注,正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公众视野和媒体舆论中的一个焦点。为了解我省各级人大代表的知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政权 制度建设 媒体舆论 提议案 问卷调查分析 地方组织法 行使国家权力 执行职务 九届人大
原文传递
关于“知情权”的几点法理学思考
9
作者 董疆 邹效顺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1-56,共6页
“知情权”作为民主与法治发展的产物,与民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其在法律制度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基于法理学立场的思考,本文尝试对传统“知情权”的概念进行重组,提出知情权和知政权两项宪法性权利。进而,从知情权和知政权分... “知情权”作为民主与法治发展的产物,与民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其在法律制度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基于法理学立场的思考,本文尝试对传统“知情权”的概念进行重组,提出知情权和知政权两项宪法性权利。进而,从知情权和知政权分别与隐私权冲突的角度更进一步地讨论,试图相应地提出一些解决冲突的原则和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权 知政权 隐私权 权利冲突 法理学 隐私权
下载PDF
试论“知情权”的几个疑难问题
10
作者 董疆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2-58,共7页
“知情权”是民主与法治发展的产物,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我国的法律制度对“知情权”却存在着规范供给缺乏、理论支持乏力的重大缺陷。文章试对传统“知情权”的概念进行重组,并提出知情权和知政权两项宪法性权利。进而,从知情权和知政... “知情权”是民主与法治发展的产物,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我国的法律制度对“知情权”却存在着规范供给缺乏、理论支持乏力的重大缺陷。文章试对传统“知情权”的概念进行重组,并提出知情权和知政权两项宪法性权利。进而,从知情权和知政权与隐私权冲突的角度进一步讨论,相应的提出解决冲突的原则、办法以及有关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权 知政权 隐私权 权利冲突
下载PDF
公众的知情权与政务公开
11
作者 方跃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3-16,共4页
知情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享有知悉、获取官方情报和非官方情报的自由和权利,其核心内容是“知政权”。知情权不仅是一项人权.而且也应该是宪法权利。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就是要实现政务公开,实现政务公开的法制化。
关键词 情权 知政权 政务公开
下载PDF
“国家秘密”理念与“合法伤害权”消解
12
作者 陈堂发 肖艳艳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国家秘密界定的模糊性易导致公众知政权的"合法伤害",调整"国家秘密"理念有助于"合法伤害权"的消解。理性设立国家保密事项的合理界限应该确立两项基本原则:以信息的公开是否存在"明显而即刻的危险... 国家秘密界定的模糊性易导致公众知政权的"合法伤害",调整"国家秘密"理念有助于"合法伤害权"的消解。理性设立国家保密事项的合理界限应该确立两项基本原则:以信息的公开是否存在"明显而即刻的危险或损害"作为秘密事项判断的标准,且危险或损害的"明显"而"即刻"性预测是合理的;基于前一原则强调公民权利的满足而非政府权力的到位,对于不明显符合上述原则的那些信息,应以公开而非保密为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秘密 信息公开 知政权 情权 合法伤害权
下载PDF
新闻在民主参政和制衡中的作用
13
作者 沈俊法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1-41,共1页
新闻事业应直接参与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和民主化的实现与巩固。民主化的过程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即民主参与程度和制衡机构的完善程度。不论是民主参与,还是制衡机构完善,都和新闻事业分不开。因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新闻事业应直接参与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和民主化的实现与巩固。民主化的过程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即民主参与程度和制衡机构的完善程度。不论是民主参与,还是制衡机构完善,都和新闻事业分不开。因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既是群众参与政治的工具之一,同时又是监督与制约机构的重要部分。费孝通教授强调,除了国家司法、立法行政三大权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教授 新闻事业 社会主义民主 群众参与 国家司法 言论自由 了解权 知政权 外部监督机制 民主化过程
下载PDF
数百人冒雨集会上海社会科学院 十位人士演说 探讨新闻立法 报告会由民进上海市委所属组织和暇所闻记者编导沽注上发起 上海新闻法起草组成员向浙江新闻界报道情况
14
作者 贾亦凡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2-13,19,共3页
全国瞩目的新闻法将于今年年底提交全国人大讨论。不少人士越来越认识到,新闻法不仅是新闻工作的法,更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的法,新闻立法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2月24日上午,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党派理论研究所。
关键词 新闻法 新闻立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 新闻工作 新闻自由 理论研究所 采访权 法律责任 知政权 支部委员会
下载PDF
代表工作:处处发挥代表作用
15
《江淮法治》 2011年第5期16-17,共2页
进一步保障代表知情知政权,切实提高代表履行职责的水平和效能;进一步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处理工作.全面推进代表建议办理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进一步改进代表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切实增强代表闭会期间活动实效;
关键词 代表工作 代表作 履行职责 专题调研 代表建议 代表议案 闭会期间 知政权
下载PDF
鹿死谁手
16
《共产党员(河北)》 2015年第32期60-60,共1页
出自《晋书·石勒载记》,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鹿,猎取的对象,比喻争夺的政权。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关键词 鹿 知政权 比喻
下载PDF
Japanese Media Strategy: The Recognition of Economic Value Chains
17
作者 Seiko Yasumoto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2年第10期998-1011,共14页
This paper examines, as a case study, Japanese media production, remaking, and transferences of media content derived from the manga Janguru Taitei (Jungle Emperor) and contemporary Japanese government strategies to... This paper examines, as a case study, Japanese media production, remaking, and transferences of media content derived from the manga Janguru Taitei (Jungle Emperor) and contemporary Japanese government strategies to protect and promote Japanese cultural and economic value within the content business. The study utilizes methodological triangulation inclusive of textual, document, and value chain analysis.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progressively appreciated the intrinsic value of the media content from both a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loss of value in unregulated segments of the regional market. In 2003, they established 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Group to support and promote the Japanese media content business. There has been a continuum of policy development since then to protect and amplify the financial value of Japanese media products. All of the developments in media industry are fuelled not only by government regulations, the imagination of talented artists and writers, and the growing region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industry but also the "bottom line" emerging from the value cha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need for sustaining profit growth to continue the viability of original and remade content in Japan is paramount for Ja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media strategy economic value chains ADAPTATION
下载PDF
The Demis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Executive Leadership: An Empirical Study of Leading Companies That Have Changed Their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18
作者 Harold Dennis Harlow 《Management Studies》 2016年第5期227-236,共10页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increasingly under attack to show returns on investments and profitable business outcomes. While many companies retain their executive leadership as chief knowledge officers (CKOs) and vice p...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increasingly under attack to show returns on investments and profitable business outcomes. While many companies retain their executive leadership as chief knowledge officers (CKOs) and vice presiden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trend toward appointing CKOs that developed in the late 1990's has been reversed at many companies and a new trend is to assign the strategic function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the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CIO). This new strategic approach has many ramifications that determine if the firm will be able to meet not only short-term objectives but firm mission strategic outcomes as well. This paper researches over 100 knowledge management executives respondents in a broad cross-section of medium and large US industries and organizations to question why the shift is occurring and what the strategic basis is for this shif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learly show that there are pros and cons to make this strategic shift and that many firms are doing so with little actual factual knowledge of the strategic effects on performance or intellectual capital formation. This paper and empirical ftrm performance and patent research is designed to give that top manager (CEO) the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to make rational decisions based on facts when considering eliminating or consolidation of CKO into the CIO function. Decisions on CLO and CKO position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u'm related performance in both measurabl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financial results.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statistical methodology of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on are u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executive knowledge leadership
下载PDF
宁波市努力拓展代表知情渠道
19
作者 徐杏先 《浙江人大》 2002年第11期46-46,共1页
近年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以代表法为依据,在拓展代表知政空间、扩大代表知情渠道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了让代表拥有更多的知政权,该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向代表通报情况重要情况的制度。规定常委会每年向市人大代表通报不少于两... 近年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以代表法为依据,在拓展代表知政空间、扩大代表知情渠道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了让代表拥有更多的知政权,该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向代表通报情况重要情况的制度。规定常委会每年向市人大代表通报不少于两次(一般安排在年中、年底),并把它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三年来,常委会和市政府一起,先后向代表们通报了粮食体制、教育体制、住房体制、医疗制度等改革的具体内容和进展情况,司法评议整改落实情况,重大经济案件查处情况,宁波城市化进程及中心城区规划建设、违章建筑拆迁情况,代表反响良好,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1998年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政权 住房体制 违章建筑 城区规划 医疗制度 查处情况 工作要点 视察工作 教育体制 社会不安
原文传递
由省级人大常委会统一明确规定
20
作者 黎启海 《新疆人大》 2013年第4期36-36,共1页
笔者认为,撤乡设镇经批准后,关于乡级地方国家机关更名等有关问题,应当由省级人大常委会统一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乡改镇后,乡级地方国家机关更名需履行程序性的法律手续。依照宪法、法律以及国务院有关规定,在实践中撤乡设镇的呈报和... 笔者认为,撤乡设镇经批准后,关于乡级地方国家机关更名等有关问题,应当由省级人大常委会统一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乡改镇后,乡级地方国家机关更名需履行程序性的法律手续。依照宪法、法律以及国务院有关规定,在实践中撤乡设镇的呈报和审批程序,一般由县级人民政府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再逐级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复。县级人大常委会关于同意撤乡设镇的决定、省级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乡设镇的批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国家机关 法律手续 人大会议 地方组织法 省级人大 人大主席 法律用语 知政权 副主席 预备会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