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傩戏观照下白马藏族“池哥昼”中“知玛”的戏曲学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包建强 刘小刚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1-27,共7页
本文从"傩戏"的角度出发,将爬梳史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追溯"知玛"的文化源头,推究"知玛"产生的时间,进一步论证"知玛"在戏曲功能、表演法、审美特征、脸谱等方面为戏曲史所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 傩戏 知玛 文化源头 戏曲史价值
下载PDF
白马藏族“池哥昼”中“知玛”的丑角表演及文化渊源 被引量:9
2
作者 包建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63-69,共7页
以戏曲学的视角审视,白马藏族的"池哥昼"极具戏曲学价值。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系统论、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将"池哥昼"的文化特征与史料记载相结合,梳理、分析"知玛"的丑角表演,整理、甄辨民... 以戏曲学的视角审视,白马藏族的"池哥昼"极具戏曲学价值。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系统论、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将"池哥昼"的文化特征与史料记载相结合,梳理、分析"知玛"的丑角表演,整理、甄辨民间有关"知玛"来历的传说,并追踪"知玛"的文化层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池哥昼” 知玛 丑角
下载PDF
边缘理性的田野呈现:白马峪白马人池哥昼知玛角色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5
3
作者 权新宇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10,共9页
"知玛"作为文县白马峪白马人"池哥昼"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源自于历史又穿越了历史,传承至今,业已表明:"知玛"是白马人基于生存需要而对氐羌系部族文化传统重构的产物。在"池哥昼"所构筑的神圣与... "知玛"作为文县白马峪白马人"池哥昼"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源自于历史又穿越了历史,传承至今,业已表明:"知玛"是白马人基于生存需要而对氐羌系部族文化传统重构的产物。在"池哥昼"所构筑的神圣与世俗的场域中,"知玛"展现的浓浓的"人情世故"主题不仅张扬了"知玛"鲜明的世俗个性,同时也诠释了其自身存在的"边缘理性"。村落语境中,年年、代代白马人展演"恶意"丑化的"知玛",不只是为了娱神娱人,更为重要的是白马人借助于"知玛"的文化隐喻对内强化族人对族群内婚制的认知;对外构筑"我群"与"他群"的边界分野。从中可以窥知数百年来,在汉、藏边缘地带的白马人正是借助于"知玛"这一文化具象反复展现着"白马人之所以是白马人"的文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彝走廊 白马人 池哥昼 知玛 族内婚制 族群认同 边缘理性
下载PDF
丑角“知玛”的形成与“池哥昼”的戏剧化之路
4
作者 包建强 李君臣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21年第1期227-237,共11页
白马藏族的“池哥昼”本是春节期间举行的驱傩仪式,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孕生出三种角色的表演体制。丑角“知玛”是从拟兽行为中独立出来的一个角色。“知玛”角色化反过来也促进了“池哥昼”的演进。“知玛”的表演集丑角的功能、品性... 白马藏族的“池哥昼”本是春节期间举行的驱傩仪式,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孕生出三种角色的表演体制。丑角“知玛”是从拟兽行为中独立出来的一个角色。“知玛”角色化反过来也促进了“池哥昼”的演进。“知玛”的表演集丑角的功能、品性、气质于一体,促成故事、歌唱、舞蹈、乐器伴奏等要素的协调一致,将“池哥昼”推进到戏剧形态,成为初级傩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池哥昼” 丑角“知玛 戏剧化
原文传递
刍议文县白马藏族“池哥昼”的三种角色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小刚 包建强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5年第1期301-304,共4页
根据对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藏人年节祭祀所作的田野调查,我们在近距离审视当地民间"池哥昼"原生态表演的同时,对它的祭祀仪式、舞蹈动作、角色分工和伴奏音乐也作了基本描述,并对当前"池哥昼"角色分工的共时状态及... 根据对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藏人年节祭祀所作的田野调查,我们在近距离审视当地民间"池哥昼"原生态表演的同时,对它的祭祀仪式、舞蹈动作、角色分工和伴奏音乐也作了基本描述,并对当前"池哥昼"角色分工的共时状态及历史分化予以解释,提出"池哥"、"池母"和"知玛"的产生并非同一时间,应该属于戏剧角色不同层面历史堆积的结果 ,这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池哥昼"本身性质的理解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人 池哥昼 池哥 池母 知玛 戏剧角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