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物形状的知觉相似性对视觉隐喻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学平 孙继民 +2 位作者 曹蕊 姚温青 王美珠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7-620,共14页
视觉隐喻是众多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领域,当前多以物体简笔画、漫画及广告等方面的研究为主,但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的视觉隐喻研究甚少。因此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范式、李克特9点量表及语音生成等研究方法,在物体概念类型(概念相同、概念相... 视觉隐喻是众多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领域,当前多以物体简笔画、漫画及广告等方面的研究为主,但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的视觉隐喻研究甚少。因此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范式、李克特9点量表及语音生成等研究方法,在物体概念类型(概念相同、概念相异)及形状类型(形状相似、形状相异)条件下,针对实物图片的形状知觉相似性是否对视觉隐喻加工产生影响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无论物体概念是否相同,形状相似性对个体的物体识别具有"促进"作用,并有利于视觉隐喻加工;在物体识别中,当两个物体概念不同时,个体会试图建立一个特设类别来对形状相似的物体进行归类,从而实现了视觉隐喻的加工。因此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实物形状的知觉相似性有利于视觉隐喻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隐喻 形状 知觉相似性 物体识别 特设类别
下载PDF
大学生的气味词分类——基于语义相似性和知觉相似性的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娟 沈树华 张积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24-1137,共14页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大学生对60个气味词的基于语义相似性和基于知觉相似性的分类,并运用多维标度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在语义水平上,大学生根据发出气味的物体的功能(与食物有关/与食物无关)和语义性质(人造物/自然物...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大学生对60个气味词的基于语义相似性和基于知觉相似性的分类,并运用多维标度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在语义水平上,大学生根据发出气味的物体的功能(与食物有关/与食物无关)和语义性质(人造物/自然物)对气味词分类;(2)在表象水平上,大学生根据气味的感觉情调(气味的愉悦度)和强度(浓度)对气味词分类;(3)气味词具有粗略的语义特征,原型在气味词概念组织中具有重要作用;(4)男、女大学生对于气味词的分类基本一致,但在具体项目上存在着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气味词分类 语义相似性 知觉相似性
下载PDF
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彩娜 邹泓 张春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92-1495,共4页
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I),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北京和西安4所普通中学的1317名初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亲子间的家庭功能知觉存在中等程度的相似性,青少年与父亲和青少年与母亲间知觉的相似性无显著差异;(2)亲子间家... 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I),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北京和西安4所普通中学的1317名初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亲子间的家庭功能知觉存在中等程度的相似性,青少年与父亲和青少年与母亲间知觉的相似性无显著差异;(2)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女孩与父母间知觉的相似性高于男孩,高一年级与父母知觉的相似性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家庭功能不同维度知觉相似性的表现不同;(3)不同性别和不同知觉相似性水平的青少年自尊得分差异显著;低相似性组个体的自尊分数显著低于高相似性组和一般组;亲子间在整体家庭功能和父母关注维度的相似性可显著预测青少年自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功能 知觉相似性 自尊
下载PDF
幼儿归纳推理的依据:知觉相似性还是类别概念?
4
作者 曾继平 魏勇刚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0-73,共4页
归纳推理是人类思维的一个核心成分,也是幼儿早期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文章探讨了知觉相似性和类别概念在幼儿归纳推理中的作用。一般来讲,当幼儿缺乏关于推理对象的类别概念知识时,其归纳推理是以知觉相似性为基础的;当幼儿具备... 归纳推理是人类思维的一个核心成分,也是幼儿早期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文章探讨了知觉相似性和类别概念在幼儿归纳推理中的作用。一般来讲,当幼儿缺乏关于推理对象的类别概念知识时,其归纳推理是以知觉相似性为基础的;当幼儿具备了关于推理对象的类别概念知识时,其归纳推理则会综合两种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归纳推理 知觉相似性 类别概念
下载PDF
概念学说中基于知觉相似性与基于理论两条进路的尝试
5
作者 倪明红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2-28,共7页
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概念观在概念研究中长期占统治地位,20世纪50年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家族类似"理论,70年代心理学家罗斯奇发起了概念革命,经典概念观遭遇严峻挑战。概念研究开始发生转向,相继出现两条研究进路:基于知觉... 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概念观在概念研究中长期占统治地位,20世纪50年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家族类似"理论,70年代心理学家罗斯奇发起了概念革命,经典概念观遭遇严峻挑战。概念研究开始发生转向,相继出现两条研究进路:基于知觉相似性和基于理论。两条进路都避免了经典观的困难,但自身也面临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整合两条进路,来避免它们各自遇到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相似性 范畴化 理论之理论
下载PDF
视觉运动知觉脑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6
作者 罗艳琳 罗跃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视觉研究是探索脑功能的一个重要研究途径。该文对视觉运动通路与色彩的关系、视觉运动知觉的产生、对于视觉信息的不同阶段的处理以及立体视觉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回顾与讨论,并概述了其中若干理论及其争论,提出了未来视觉研究可能存在的... 视觉研究是探索脑功能的一个重要研究途径。该文对视觉运动通路与色彩的关系、视觉运动知觉的产生、对于视觉信息的不同阶段的处理以及立体视觉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回顾与讨论,并概述了其中若干理论及其争论,提出了未来视觉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运动知觉 脑机制 实验范式 信息选择 主体视觉 视觉通路 知觉相似性 运动能量
下载PDF
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知觉、音系分析——以音译词中的流音(l、r)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于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7-93,共7页
借词是近年音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Steriade的"知觉映射假设"、LaCharite'与Paradis的纯音系模式及Iverson较为折衷的"音系知觉原则"在借词研究中均占一席之地。以流音(l、r)为例,在上述理论及优选论建构的... 借词是近年音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Steriade的"知觉映射假设"、LaCharite'与Paradis的纯音系模式及Iverson较为折衷的"音系知觉原则"在借词研究中均占一席之地。以流音(l、r)为例,在上述理论及优选论建构的基础上对汉语中英语来源的借词(音译词)进行音系分析,证明借词的研究不应局限于上述某一模式,词汇借用过程中知觉相似性、借入语的音系规则、原词相似性等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词 流音 知觉相似性 音系制约 知觉标识性 优选论
下载PDF
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数字水印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廖继旺 孙洪淋 《现代电子技术》 2006年第13期62-63,66,共3页
数字水印技术是将水印信号隐藏在数字图像、声音、文档、图书、视频等数字产品中,目前比较典型的图像和视频数字水印方法是利用人类视觉系统(HVS)的空间频率特性来折衷水印的知觉透明性和鲁棒性,利用HVS相关特性,可以构建数字水印理论框... 数字水印技术是将水印信号隐藏在数字图像、声音、文档、图书、视频等数字产品中,目前比较典型的图像和视频数字水印方法是利用人类视觉系统(HVS)的空间频率特性来折衷水印的知觉透明性和鲁棒性,利用HVS相关特性,可以构建数字水印理论框架,从而给出相应的定义,即利用水印嵌入算法E,将由水印生成算法G生成的水印W嵌入到多媒体数据X中,保证不引起X的质量下降,即保证水印化数据Xw和原始数据X具有知觉相似性。并且,利用提取算法D,能够从Xw中提取出水印W*,满足W*和W等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技术 人类视觉系统 知觉相似性 多媒体
下载PDF
儿童归纳推理基础研究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安涛 李红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0-53,共4页
婴幼儿归纳推理能力应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近二十年学术界对此问题基本上持有两种观点:基于表面知觉特征和基于概念特质,而且支持后一种观点的证据日渐增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概念 归纳推理能力 归纳模型 心理特征 知觉相似性
下载PDF
物体熟悉性对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
10
作者 刘会娟 李英霞 《萍乡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6-90,共5页
研究集中探讨了幼儿归纳推理是基于类别知识还是基于知觉相似性这一理论争议。研究假设物体熟悉性影响幼儿归纳推理的依据,同时也影响物体名称对归纳推理产生的影响。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证明了这些假设。实验1中4、5岁幼儿根据熟悉物体名... 研究集中探讨了幼儿归纳推理是基于类别知识还是基于知觉相似性这一理论争议。研究假设物体熟悉性影响幼儿归纳推理的依据,同时也影响物体名称对归纳推理产生的影响。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证明了这些假设。实验1中4、5岁幼儿根据熟悉物体名称和物体间知觉相似性归纳推理物体的属性。实验2中4、5岁幼儿根据不熟悉物体名称和物体间的知觉相似性归纳推理不熟悉物体的属性。结果显示对熟悉物体属性的归纳推理是以幼儿头脑中的类别知识为依据的,而对不熟悉物体属性的归纳推理则是以物体间知觉相似性为依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熟悉 类别知识 知觉相似性 归纳推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