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创作直接对象的表象性与想象性
1
作者 黄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6-91,共6页
作为文艺创作直接对象,创作主体的心造世界是创作主体在审美实践活动中与文艺创作客体交互作用,双向建构的主观世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渗透有主体因素的客观世界,其客观实在性实质上是经过主体意识过滤和改造,再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符... 作为文艺创作直接对象,创作主体的心造世界是创作主体在审美实践活动中与文艺创作客体交互作用,双向建构的主观世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渗透有主体因素的客观世界,其客观实在性实质上是经过主体意识过滤和改造,再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符号体系显示出来的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说文艺创作直接对象是创作主体的心造世界,并不等于说文艺创作家可以凭空臆造,而是说他以自己的心造世界为中介,间接地反映作为文艺创作客体(或间接对象)的客观世界,其中主要是人及其社会生活。在这个审美反映和艺术(语言符号性)创造过程中,文艺创作直接对象具有表象性和想象性。它以三种表象为感性存在形式,想象是它的本质,并且主要表现为创造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创作 直接对象 创造想象 想象表象 表象 想象性 间接对象 知觉表象 审美反映 客观世界
下载PDF
现代具象绘画的色彩形式知觉延伸
2
作者 李红军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2-24,共3页
现代具象绘画的历程是艺术家个性感觉与普遍情感互动相生的色彩形式延展的过程。支持现代具象绘画色彩变化的是人的色彩感觉再现进入时间引发的感觉变化、色彩感情表现渗入人的心理空间及整个色彩视知觉在绘画空间中形成的图像形式关系。
关键词 视觉表象 知觉表象 具象形式纯化 具象情感形式
下载PDF
以语言为媒介是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淼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情感教育 语言的交际功能 情感体验 知觉表象 情感表现 知觉 语言表现 表现情感 运用语言
下载PDF
美在创造中 被引量:8
4
作者 蒋孔阳 《文艺研究》 1986年第2期4-13,共10页
一有正必有反,有肯定必有否定。美学史上,许多美学家孜孜矻矻,探讨美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力求给美找出一个最恰当最完满的定义。然而,由于美太宽广了。
关键词 美学史 普遍规律 现代西方美学 非艺术品 科学美学 知觉表象 二十世纪 物质属性 美学思想 传统美学
下载PDF
审美的感性本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泽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27-32,共6页
美的本质问题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它不仅关涉到主体复杂的心理活动,而且还关涉到主体与客体的多种特征的多重联系。在这样一个由无穷的联系织成的网络中,寻找出一条容含其他各种联系在内的常在的联系来作为结论,实在不是件容易... 美的本质问题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它不仅关涉到主体复杂的心理活动,而且还关涉到主体与客体的多种特征的多重联系。在这样一个由无穷的联系织成的网络中,寻找出一条容含其他各种联系在内的常在的联系来作为结论,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很显然,只有在我们找到了这条常在的联系,即正确而透彻地理解了美的本质以后,我们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各种审美活动的实质,从而才能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审美感受力方面把美学推向前进。本乎此,本文愿从主体的角度或审美心理的角度就美的本质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能力 心理活动 审美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 审美感受力 本质问题 实践活动 主体 感性阶段 知觉表象
下载PDF
关于审美对象的思索
6
作者 单国华 《益阳师专学报》 2002年第5期22-24,共3页
审美对象并不是人们眼前的物理事物 ,而是以物理事物的知觉表象为基础 ,结合大量的社会内容与审美主体的情感重新组合而成的感性形象。这一规定能更好地对审美现象进行解释说明 。
关键词 审美对象 物理事物 知觉表象 感性形象
下载PDF
文艺审美的变形与完形
7
作者 吴功正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5-80,共6页
一个重要的理论、实践现象 审美的目标是最终形成知觉表象的完形化,即形成知觉完形、结构完形。 审美知觉有别于一般的感官知觉,当代符号学大师卡西尔说:“我们的审美知觉比起我们的普通的感官知觉来更为多样化,并且属于一个更为复杂的... 一个重要的理论、实践现象 审美的目标是最终形成知觉表象的完形化,即形成知觉完形、结构完形。 审美知觉有别于一般的感官知觉,当代符号学大师卡西尔说:“我们的审美知觉比起我们的普通的感官知觉来更为多样化,并且属于一个更为复杂的层次。在感官知觉中,我们总是满足于认识我们周围事物中的一些共同不变的特征。审美经验则是无可比拟地丰富:它孕育着在普通感觉经验中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无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变形 完形 文艺审美 审美接受 知觉表象 审美知觉 以丑为美 感官知觉 事象 变形化
下载PDF
美术教学中的艺术直觉与视觉思维
8
作者 周培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0-131,共2页
对视知觉的研究发现,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即具备了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所谓认识无非是指积极地探索、选择,对本质的把握。同样,视知觉在这里也涉及对外物形态的简化和组织(抽象、分析、综合、补足、纠正、比较、结合、分离等)。... 对视知觉的研究发现,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即具备了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所谓认识无非是指积极地探索、选择,对本质的把握。同样,视知觉在这里也涉及对外物形态的简化和组织(抽象、分析、综合、补足、纠正、比较、结合、分离等)。形的生成与人的基本生存活动和从外界获取信息活动有关,视知觉对形的把握也是选择性的,有一个探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直觉 美术教学 视觉思维 知觉 创造性能力 知觉表象 审美意象 思维能力 视觉形式 情感因素
下载PDF
艺术创造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9
作者 朱辉军 《求索》 1986年第6期74-79,共6页
主体问题的提出和获得重视,反映了我国文艺理论和创作意识的进步。艺术创造必须是主客体的辩证结合,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参予艺术创造过程,那就是“形式”。统一的艺术创造过程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过程。我们如果要完整地认识艺术创造活动... 主体问题的提出和获得重视,反映了我国文艺理论和创作意识的进步。艺术创造必须是主客体的辩证结合,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参予艺术创造过程,那就是“形式”。统一的艺术创造过程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过程。我们如果要完整地认识艺术创造活动,就必须把主体连同客体和作为中介的“形式”一起来考察。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主体 艺术客体 实践客体 艺术创造 中介 艺术家 物质世界 非物质性 艺术领域 知觉表象
下载PDF
论龚自珍新体诗转变时代审美观念的价值
10
作者 周月亮 《河北学刊》 1987年第4期90-93,共4页
我认为中国的诗歌在龚自珍之前是“原始意象派”为正宗的时期,即以“立象尽意”为标准.龚后直到五四前为浪漫主义初期.激情加议论是其总的特征.从郭沫若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激情加想象的成熟浪漫主义阶段.三中全会以后新诗的美学... 我认为中国的诗歌在龚自珍之前是“原始意象派”为正宗的时期,即以“立象尽意”为标准.龚后直到五四前为浪漫主义初期.激情加议论是其总的特征.从郭沫若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激情加想象的成熟浪漫主义阶段.三中全会以后新诗的美学原则基本上是创作主体自由地表现感觉、直觉的“新意象派”.这里体现出一个正反合的过程(当然有交叉和重叠),每个过程的出现都是必然的.我不是根据社会学的分期来硬套,而是从意象组合原则这一形式结构的变迁来作如斯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新体诗 意胜 审美观念 意象组合 立象尽意 创作主体 正宗 知觉表象 审美诱导
下载PDF
贝克莱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
11
作者 赵乾 《社会科学研究》 1985年第3期40-43,共4页
各派哲学家,不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差不多都一直把贝克莱的哲学视为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但是,深入研究贝克莱的哲学著作,包括认真分析其中的基本概念的确切含义和内在联系,我们深感上述公认的评价是不恰当的。贝克莱哲学不是... 各派哲学家,不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差不多都一直把贝克莱的哲学视为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但是,深入研究贝克莱的哲学著作,包括认真分析其中的基本概念的确切含义和内在联系,我们深感上述公认的评价是不恰当的。贝克莱哲学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一套前后一贯的客观唯心主义。下面,我们将对几个关键性问题逐一进行考察。一要弄清楚“存在就是被感知”(Esse estpercipi.简写为E=P)究竟是什么意思,关键是必须明确此处的“存在”是指的什么存在。贝克莱说:“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人类知识原理》第20页,以下简称《原理》——着重号是引者加的)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想象所构成的观念,并不能离开心灵而存在。而在我看来,感官所印入的各种感觉或观念,不论如何组合,如何混杂(就是说不论它们组成怎样一个对象),除了在感知它们的心灵以内就不能存在,这一点同样是明显的。”(《原理》第21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莱 外部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 知觉表象 主观唯心主义 观念 哲学家 思维 关键性问题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下载PDF
艺术直觉与绘画创作
12
作者 孙平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7-68,共2页
艺术直觉在绘画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知觉是艺术直觉的初始阶段;画家必须注入浓烈的主观感情才能使知觉表象升华为审美意象,进入艺术直觉的第二阶段;最后阶段,将胸中意象表现于纸或布上时,通过对构图、色彩、线条及画面整体的高... 艺术直觉在绘画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知觉是艺术直觉的初始阶段;画家必须注入浓烈的主观感情才能使知觉表象升华为审美意象,进入艺术直觉的第二阶段;最后阶段,将胸中意象表现于纸或布上时,通过对构图、色彩、线条及画面整体的高超直觉的控制与把握,便产生出神采飞扬的杰作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直觉 审美意象 知觉表象 视觉艺术 绘画创作
下载PDF
小学低年级绘画语言教学谈
13
作者 黄耀生 《湖北教育》 1995年第Z1期84-84,共1页
绘画语言指用体现绘画艺术构思的技术手法和造型表现手段。而绘画语言中的造型因素对于儿童来说,是进行美术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锻炼其审美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1—2年级)的儿童,一般刚脱离幼儿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和手臂力量的薄... 绘画语言指用体现绘画艺术构思的技术手法和造型表现手段。而绘画语言中的造型因素对于儿童来说,是进行美术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锻炼其审美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1—2年级)的儿童,一般刚脱离幼儿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和手臂力量的薄弱,绘画的操作能力处于基本的图式符号阶段。造型是图式平面的,物与物交待无遮挡可言,直观平面知觉表象成分占相当大的比重。三年级以后这种现象逐渐消失,并向知觉表象为主的具体形象性表达方式转化。画面图式符号逐步趋向于视觉效应,为常人所理解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语言 小学低年级 审美能力 图式符号 知觉表象 美术教学 表现手段 儿童 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入境激趣启思怡情
14
作者 张永波 周芸萍 《山东教育》 1999年第Z4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耳聋学生 电教手段的运用 电化教学 《小蝌蚪找妈妈》 课文内容 聋哑学生 怡情 课堂教学 知觉表象 聋哑学校
下载PDF
怀特海哲学后现代性探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大卫.格里芬 周邦宪 《唐都学刊》 2014年第3期57-64,共8页
怀特海的哲学被称为"后现代的",而且是"另类后现代的",据柯布说,主要有三大理由:第一,他的认识论认为感官感知并非是首位的;第二,他的本体论认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是实际事态,即点滴的经验,而不是如唯物论所说是... 怀特海的哲学被称为"后现代的",而且是"另类后现代的",据柯布说,主要有三大理由:第一,他的认识论认为感官感知并非是首位的;第二,他的本体论认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是实际事态,即点滴的经验,而不是如唯物论所说是无时间、无经验、无自由的基本粒子;第三,他的这些观点立足于坚实的现代科学基础,尤其是量子论。格里芬把怀特海的哲学称为广义经验论,并发展了该哲学,解决了哲学很多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诸如心-身关系、因果关系、上帝与世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 因果效验的知觉方式 直接表象方式的知觉 唯物论 广义经验论
下载PDF
The Blind Spot of the Sovereign Eye: On the Gaze in Merleau-Ponty and Lacan
16
作者 Lysane Fauvel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7期450-462,共13页
In this essay I will explicate the gaze (le regard) and the ways in which it exceeds or transcends what we know as vision, the objectifying or representational power of the eyes. Building critically on Sartre, the g... In this essay I will explicate the gaze (le regard) and the ways in which it exceeds or transcends what we know as vision, the objectifying or representational power of the eyes. Building critically on Sartre, the gaze in Lacan and Merleau-Ponty is part of the technical apparatus used to describe the foundation,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subject. I will begin by discussing the role of visual perception in subject-formation in their respective work,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the Merleau-Pontian notion of the "gaze of the world," i.e., the ways in which things cast their gaze upon us, and the Lacanian gaze a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scopic driv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anamorphosis I will show (1) how the gaze evades the spectator, (2) wha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gaze is to the object petit a as the object of the scopic drive, and (3) how both Merleau-Ponty and Lacan require a movement that precedes and destabilizes the subject of intentional conscious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MENOLOGY PSYCHOANALYSIS MERLEAU-PONTY Lacan GAZE Anamorphosis
下载PDF
谈儿童美术教学问题
17
作者 宋征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97-104,共8页
五十年代初,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我在南京市大石桥、五台山两所幼儿园学习研究儿童画;以后逐步以力学小学、一中和宁海中学为基点,除了解美术教育外,便在教养员和老师帮助下大量收集儿童画。另外我从两个儿子的成长过程,从纵的方面注意... 五十年代初,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我在南京市大石桥、五台山两所幼儿园学习研究儿童画;以后逐步以力学小学、一中和宁海中学为基点,除了解美术教育外,便在教养员和老师帮助下大量收集儿童画。另外我从两个儿子的成长过程,从纵的方面注意观察研究儿童绘画的发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研究儿童视觉形象的发展和绘画教学的内容、方法,探索幼儿和少年美术教学在新形势下的任务、作用。以下谈谈儿童画教学的几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画 成长过程 兴趣 中小学 日常生活 少年 成年人 成人 知觉表象 视觉表象
下载PDF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8
作者 黄杰 《湖南教育(上旬)(A)》 1994年第4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儿童通过观察获得客观世界的第一手材料 生动知觉通过大脑的功能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 作文时 当时情景 历历在目 如看电影一样 一幕幕地在脑海里浮现 再将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 写出来的文章就有可能具体生动了 对小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年纪小 缺乏经验 头脑里积累的感性材料不多
下载PDF
现象的分析
19
作者 杨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6-36,共11页
多年来,目,内哲学工作者注重探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并以主客体统一的原则分析哲学的诸多理论问题。开始,主要是以主客体关系重新探讨哲学认识论,之后,有的以主客体的关系建构新的哲学体系,有的将主客体的关系命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多年来,目,内哲学工作者注重探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并以主客体统一的原则分析哲学的诸多理论问题。开始,主要是以主客体关系重新探讨哲学认识论,之后,有的以主客体的关系建构新的哲学体系,有的将主客体的关系命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有的用主客体的关系分析唯物史观,有的以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来规定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这其中不乏有益的探索。本期发表的杨河同志《现象的分析》一文,从主客体在认识和实践中的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现象和本质的范畴,认为现象具有主观和客观两重属性,它既在主体之中又在主体之外,在客观物质世界中并没有与主体认识的现象和本质相对应的物质原型。还认为,主体意识与客观存在的绝对分明的界限正在消融,代之而起的是以主体性为主导的两极渗透。杨河的探讨不失为一个新的角度,很值得作进一步研究。例如,该文从主客体相互作用角度对色、声、味和时空等现象作了分析,那么对复杂的自然、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如何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上去界说?如果对现象和本质可以作这种分析,那么是否可以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辩证法的规律及其它范畴?怎样使这种探讨有更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如何在探讨中达到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科学统一?等等。探讨这些问题,无疑将会对哲学的根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有所推进。我们期待更多的、有新意的研究文章参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相互作用 客观存在 知觉表象 感性能力 理论基础 感觉系统 形成过程 关系问题 康德 客观事物
原文传递
现代综合哲学——系统哲学
20
作者 E.拉兹洛 钱兆华 《世界哲学》 1991年第6期69-73,共5页
《系统哲学引论》中文版前言对我的主要哲学著作能新增一个中文版,我感到特别愉快和荣幸。从1967年投入积极的研究,到1972年本书的英文版问世,我在这本书中论述了我们对有关实在属性的知识进行思考的基本原理;至今这一原理丝毫没有显出... 《系统哲学引论》中文版前言对我的主要哲学著作能新增一个中文版,我感到特别愉快和荣幸。从1967年投入积极的研究,到1972年本书的英文版问世,我在这本书中论述了我们对有关实在属性的知识进行思考的基本原理;至今这一原理丝毫没有显出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相反,我们实际上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更中肯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哲学 认知系统 表象模式 建构 外部分析 观察者 自然系统 概念 知觉表象 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