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身体意象的知觉测评和态度测评
被引量:16
- 1
-
-
作者
徐霞
张建新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
武汉体育学院
-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77-1985,共9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部"863"项目(2006AA02Z426)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80430578)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CDB134)
-
文摘
身体意象的测评工作有利于研究者在不同研究领域针对具体问题采用适当的测量身体意象功能的方法。目前研究者主要从知觉和态度两个成分对身体意象概念进行建构,并据此对身体意象测评方法做出分类。在知觉测评方法中主要介绍了身体形态大小估计测量法,而态度测评方法分为外显和内隐的测量方法,内隐测量法中特别介绍了人格化内隐联想测验的进展。此外,在同时测量身体意象的知觉和态度两个成分的工具中回顾了人物刺激问卷法,以及国外最近开发的数码图像和计算机技术。避免身体意象测评工具的误用和提高此类工具在人群中的适用性是今后研究应注意的方法学问题。
-
关键词
身体意象
方法学
身体知觉
身体态度
-
Keywords
body image
methodology
body perception
body attitude
-
分类号
B841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知觉教学:身体现象学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24
- 2
-
-
作者
杨晓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4-70,共7页
-
基金
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G201520)
-
文摘
变革理性对人发展具有优先性的大脑教育,在于唤醒教学中的身体知觉,使以人为本的教学更加确凿、实在并富有底气。重新捡拾历史印记中的知觉教学,用身体现象学思想改革当下积习已久的教学弊端就是要实施知觉教学,强调身体知觉是人认识事物的基点,它与情感和理性共在,引导学生将身体知觉表达成为思想,使学生的身体切实回到教学。知觉教学将师生变为行动者和思考者,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还给身体,使学生的身体、理智和精神进一步得到和谐发展。
-
关键词
身体知觉
身体现象学
知觉教学
教学哲学
-
Keywords
perception of body
body phenomenology
perception teaching
teaching philosophy
-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知觉现象学视域下的东北电影美学空间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韬
-
机构
世宗大学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7-81,共5页
-
文摘
梅洛-庞蒂将身体引入到知觉现象学中,本文借助知觉现象学空间理论来研究东北电影美学空间,可以划分为电影知觉身体空间、电影知觉主体性空间和电影知觉自然性空间。在东北电影知觉身体空间里,电影演员作为“身体”与镜头构成景深镜头并在导演的指导下构建场面调度;在东北电影知觉主体性空间里,主要以想象空间和幻觉空间为主;在东北电影知觉自然性空间则主要体现为东北特色的地域性空间以及东北特色的社会空间。
-
关键词
知觉现象学
东北电影
美学空间
知觉身体
-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少儿身体自我知觉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 4
-
-
作者
熊明生
-
机构
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
-
出处
《湖北体育科技》
2012年第2期181-182,214,共3页
-
文摘
以心理问卷为工具考察153名普通少儿的自我价值、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身体自我知觉变量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男少儿的身体自我知觉各变量对孤独感的回归效应非常显著,其中自我价值对孤独感存在负向直接的预测作用,运动技能对孤独感既存在负向直接的预测作用,又存在负向间接的预测作用,身体素质对孤独感只存在负向间接的预测作用,其他变量的作用不显著;女少儿的身体自我知觉各变量预测孤独感的回归方程也非常显著,其中自我价值负向直接预测孤独感,身体吸引力负向间接预测孤独感,其他变量的作用不显著。
-
关键词
少儿
身体自我知觉
孤独感
-
Keywords
children
physical self perception
loneliness
-
分类号
G804.83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技术与身体的辩证关系研究——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李亚强
陈桐军
-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
北京强声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出处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14期9-13,共5页
-
文摘
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唐·伊德的人—技关系理论和“三个身体”理论为基础,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对技术与身体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认为,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是以身体作为媒介,并通过对知觉的作用来构建虚拟世界,知觉对身体所营造的生理感受让使用者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与此同时,虚拟世界中的内容、使用领域及目的也决定着技术的好坏与否,即技术既有正面优势,也有负面影响,当我们利用技术时,既能借虚拟现实技术拓展身体的能力,又要意识到人们对其的依赖性,并相应承担技术所带来的后果。
-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具身关系
离身关系
中性立场
身体知觉
透明性
-
分类号
G2
[文化科学]
-
-
题名台湾大学生身体意象知觉落差研究
- 6
-
-
作者
张琼心
吴京玲
-
机构
暨南国际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42-47,共6页
-
文摘
拥有正向的身体意象才易维持身心健康,对台湾大学生身体意象知觉落差的现状研究发现:四成的大学生存在身体意象知觉落差;性别、身心状况、学习满意度对大学生身体意象知觉落差有显著影响。身体意象是重要的公共与教育议题,了解影响大学生身体意象知觉落差因素,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自我正确认知,也有助于学校防治策略的制定。
-
关键词
身体意象知觉落差
自我评价
忧郁
学习满意度
-
Keywords
Body Image Mispereeption
Self-esteem
Depression
Learning Satisfaction
-
分类号
B8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身体的介入:当代艺术的知觉方式概述
- 7
-
-
作者
李曾臻
-
机构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
出处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8期91-92,共2页
-
文摘
艺术史不仅是风格的演变史,也是观看的历史.李格尔从观看出发,将观者的感知方式分为"触觉的"和"视觉的".如果说,远古时期是"触觉的"艺术,罗马晚期开始是"视觉的"艺术;那么到了当代,则呈现出一种重新回归"身体"知觉的艺术.因此,我们可以把美术史从古至今的发展看作从古代早期的"身体"感知(即"触觉的")到罗马晚期开始的"视觉"感知,又在当代视觉文化中回到更高层次的"身体"感知.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
关键词
身体知觉
梅洛庞蒂
当代艺术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及探因
被引量:10
- 8
-
-
作者
周璠
石岩
-
机构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太原大学学生处
-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
文摘
以女性身体图形评定量表PFRS(the female Photographic Figure Rating Scale)作为刺激材料,研究女大学生体重自我知觉与偏差,以及女大学生对他人的体重知觉与偏差,引入男性视角作为体重社会标准,研究女大学生体重社会知觉与偏差。研究中要求女大学生选择准确代表自己胖瘦的图像,选择自己理想胖瘦的图像,选择他人眼里最有吸引力的图像,估计PFRS真人照片图像体重值(假定图像中人物和自己身高相同),并报告自己的实际体重和理想体重。研究要求男大学生选择最有吸引力的图像。在此基础上提出3种模型假设:镜像模型、泛化模型和相关模型,进一步探索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的原因。研究表明:女大学生体重自我知觉高估了对应真人图像的BMI;女大学生对其他女性BMI知觉,倾向于高估体重正常和偏瘦女性的BMI,低估偏胖和肥胖女性的BMI;女大学生体重的主观社会压力高于体重的实际社会压力,对体重社会压力存在过度解读的倾向。女大学生对他人体重知觉偏差更有可能影响其体重自我知觉偏差;认知评价不是造成女大学生知觉偏差的重要因素,但两者关系需要进一步实证。
-
关键词
女大学生
身体意象
体重
身体意象知觉
身体意象知觉偏差
体重指数
-
Keyword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body image
body weight
perception of body image
perception ofdeviation of body image
and body mass index
-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C93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身体认知的符号化机制
被引量:6
- 9
-
-
作者
张之沧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8,238,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存在论与身体认知论"(项目号:10BZX01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就符号是人类实践及思维创造的一种最抽象和最丰富多彩的特殊实体而言,尽管人是创造符号和使用符号的唯一动物,但人的认知和符号化作用归根结底也是源自人的身体行为;是产生于身体活动获得的感觉、知觉和悟性;是作为认知和实践主体的身体对认知对象、作用对象、审美对象发出的认知意向以及由此获得的总体上的知觉、顿悟、灵感和想象力的结果;是人之身体所拥有的兴趣、欲求、目的和智能共同作用于认知活动的结果,不是单纯的大脑活动。尤其是技艺一类的认知、技巧、技能以及其中包含的智慧及其符号化、形式化、公式化和数学化过程,都主要是通过身体行为、身体实践和身体思维而获得的。没有人的特殊身体,就不会有现实中的人以及人的认知和整个世界;更不会有符号的产生、利用和整个符号化过程。
-
关键词
身体
符号化
身体行为
身体知觉
身体认知
-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研究
被引量:58
- 10
-
-
作者
谢琴
吴佑年
-
机构
襄樊学院体育系
-
出处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48,共3页
-
文摘
研究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关系。对男生和女生的身体自我知觉剖面、知觉重要性剖面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证实了身体自尊分量表的变化都会引起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同方向的变化。
-
关键词
大学生
身体自尊
体育锻炼
身体自我价值感
身体自我知觉
运动心理学
-
Keywords
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articipation of exercise
university students
-
分类号
G804.8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身体现象学视野下的礼乐文化
被引量:4
- 11
-
-
作者
张晓虎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31-37,共7页
-
文摘
华夏民族早期聚族而居的农耕生活方式促使了礼文化的产生。礼是身体生命活动的模式化。礼包括了习俗信仰、人生教育、制度规范等丰富的含义。实际上,人在进行思维、意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前必须有品尝、触摸、嗅闻等一系列身体感知,而礼则是对身体活动的整合。礼强调切身体验和具象思维。与传统西方文明灵肉区分导致的意识哲学不同,礼乐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哲学以灵肉、天人的合一为特征。这种灵肉合一的行动思维与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开始的身体现象学非常吻合。借鉴身体现象学方法考察礼仪所蕴含的身体思维特征,意在发现传统思维所具有的现代价值。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以来显示的动态、整体、辩证的身体思维方式在今天对全人类都有参考、借鉴的价值。
-
关键词
身体思维
礼文化
身体现象学
知觉的身体场
-
Keywords
body thinking
culture of rites and music
body phenomenology
body field of perception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试论课堂教学中的身体现象学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王倩雯
张伟平
-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17,共3页
-
文摘
哲学史中的身体是受到忽视和贬低的,在身心二元论的主流身体观影响下,肉体更为灵魂承受了痛楚与责难。近代以来,身体才渐渐受到关注,成为体验世界的主体。身体现象学是"身心合一"的视角,强调回到事物本身,强调体验的理论与现代教育的发展不谋而合。本文在身体现象学视域下,分析课堂教学中的身体"知觉",试图解放学生的身体,还学生以生命的灵气。
-
关键词
身体现象学
身体“知觉”
教育现象学
课堂
-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健美操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
- 13
-
-
作者
张群
刘璐
-
机构
武汉体育学院
-
出处
《金融教育研究》
2006年第S2期313-315,共3页
-
文摘
通过自然实验法和心理测量方法,对参加健美操锻炼8周的大学生的身体自尊进行研究,实验前后测试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健美操锻炼能改善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并且在身体自尊量表的部分维度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
-
关键词
身体自尊
身体自我知觉
健美操
大学生
-
分类号
G831.3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中国当代青春电影中的青年形象建构与叙事研究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李韬
-
机构
世宗大学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85-88,共4页
-
文摘
中国当代青春电影聚焦于观众的怀旧情结和青春回忆,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角色,通过基于现实写照的青春叙事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引入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理论,首先分析了“身体书写”下的青年形象,包括审美化的身体、欲望化的身体、被规训的身体和创伤性的身体。然后从知觉时间和知觉空间两方面探析了青春电影的叙事,电影知觉时间分为“看见的”和“听见的”两种表现类型,电影知觉空间包含身体主体的体验性空间和主观化自然空间两种方式。
-
关键词
青春电影
知觉身体
知觉时间
知觉空间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教学中“身体”的缺席及回归
- 15
-
-
作者
董晶
高怡婷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143-144,共2页
-
文摘
本文以当前我国教学活动中常见的"塑心抑身"现象为出发点,从对身体的认识误区和"储存教育"对"教学"理解的局限两方面,对教学中身体"缺席"的原因进行了剖析。通过分析,认为身体知觉是教学开始的起点、教学发展的关键、教学完成的保障,并以此提出诗性教学、研学旅行这两种实现身体"回归"的途径。
-
关键词
身体缺席
身体知觉
知觉教学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论梅洛-庞蒂绘画透视观的发展历程及得失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张晓东
-
机构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21,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梅洛庞蒂绘画哲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2FZWB06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现代绘画兴起以来,线性透视和透视绘画再现真实的功能和意义备受质疑。在早期,梅洛-庞蒂从身体的自由知觉出发,认为线性透视是客观思维的产物,切断了身体主体与被感知世界之间的意向之线,把鲜活呈现的物体凝固为实体。在中期探究身体表达的过程中,梅洛-庞蒂逐渐认识到线性透视并不意味着对被感知事物进行机械的复制和再现,透视绘画的本质在于世界在身体知觉中的隐秘变形。虽然透视知觉存在诸多缺陷,但透视绘画通过建立等价系统实现了对被感知世界的真实表达。在后期,梅洛-庞蒂从肉身本体论层面进一步确立了透视法和透视绘画对世界表达的真实性,将其纳入“存在-表达”体系中,认可透视绘画是对存在的表达的一种特例、一个阶段,但是透视法依然无法真实地表达存在的深度。梅洛-庞蒂的透视观从身体知觉层面论证了透视法和透视绘画的真实性,捋顺了透视绘画与现代绘画的关系,但也存在过于强调绘画的现象学旨趣,对绘画创作的技术维度重视不足等局限。
-
关键词
线性透视
客观思维
身体知觉
“肉”
深度
-
Keywords
linear perspective
objective thinking
body perception
flesh
depth of Being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神鱼现象”:藏族原生态文化解释的一种机制隐喻
被引量:12
- 17
-
-
作者
赵国栋
-
机构
西藏民族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
出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2-13,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西藏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布局、整合与发展策略——基于优化生态资源视角”(项目编号:71563045)
-
文摘
对藏族原生态文化的解读主要存在三个视角,进而形成一种地理环境因素、宗教因素、人、行动方式和选择结合的作用机制。通过“神鱼现象”的分析,认为西藏牧区的生活世界具有一种基于身体知觉的朴素的生灵观,这种观念在当地生活的集体表象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朴素的身体知觉和生灵观念,进一步形成了一种“藏族朴素的基于身体知觉的天人生灵合一生态伦理”,这一伦理在某种程度上柔化了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并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直接因素。通过这样的因素,有助于处理与异文化、异逻辑的关系,为筑牢中华民族和谐共荣关系提供一种可行的途径和手段。
-
关键词
“神鱼”
藏族
宗教
生态文化
身体知觉
-
Keywords
“Shenyu”
Tibetan
religion
ecological culture
body perception
-
分类号
C958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玛丽安·摩尔诗歌中的视觉与意义
- 18
-
-
作者
祁丽君
-
机构
大连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53-156,共4页
-
文摘
玛丽安·摩尔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女性诗人,诗歌以简约的形式以及整体性思维著称。摩尔擅长对具体的客观意象进行精准呈现,通过挖掘事物的现实指向性,展现蕴含其中的对生命的追寻以及人生本质的思考。通过立足梅洛-庞蒂身体-知觉基本理论,分析《精神是一种迷人的东西》中看不见的指向性,从而剖析诗人所要追寻的可见世界中不可见的本质与自由以及在自我与他者交融世界中意义的探寻。
-
关键词
玛丽安·摩尔
《精神是一种迷人的东西》
身体-知觉
本质
自由
-
分类号
I712.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论《去吧,摩西》中艾萨克的成长
被引量:3
- 19
-
-
作者
黄江霞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马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9期97-98,共2页
-
文摘
《去吧,摩西》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艾萨克正是在荒野与打猎中成长与认清自己。艾萨克的生长与'无情'的荒野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在《熊》这一部分中有深刻的体现。一方面荒野的'无情'造就了艾萨克的'有情',另一方面荒野也在人类文明的照耀下而闪现出精神的光芒,让人类理解存在的尊严而产生出对生命真正的悲悯之心。
-
关键词
《去吧
摩西》
艾萨克
荒野
生态美学
身体知觉现象学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显微镜制造的是“公共幻像”还是“实在性”?
- 20
-
-
作者
邵艳梅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38,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实践哲学与地方性知识研究”(项目编号:13&ZD068)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现象学视角重审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项目编号:19FZXB013)。
-
文摘
显微镜成像问题涉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经验建构论认为显微镜是制造公共幻像的引擎,显微镜成像是否表征微观事物结构应在"经验适当性"原则下持不可知论。实验实在论认为仪器是获得"实体"现存性的重要物质条件,仪器输出的科学事物满足"操作"和"干预"原则,具有实在性。我们尝试以身体知觉为纽结使"实在性"在身体、仪器与世界的动态互构中得以显现,希冀这种"感知—实践"模式能够为"实在性"在存在论意义上提供一种认识论基础。
-
关键词
显微镜
实在
现象学
身体知觉
-
Keywords
Microscope
Reality
Phenomenology
Awareness
-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