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接受能力
1
作者 王列生 《学术界》 CSSCI 1989年第5期59-63,94-1,共7页
王列生把文学欣赏主体的接受能力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文章认为,接受能力包括表层能力和深层能力两个层次,在恰当的结构关系中构成文学阅读的接受机制;它是接受主体感性与理性、生理与心理、经验与体验、灵性与悟... 王列生把文学欣赏主体的接受能力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文章认为,接受能力包括表层能力和深层能力两个层次,在恰当的结构关系中构成文学阅读的接受机制;它是接受主体感性与理性、生理与心理、经验与体验、灵性与悟性等诸多方面的有机集合生成。文章最后还对如何提高个体乃至整个民族的接受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接受 接受机制 欣赏主体 民族 生命体验 接受能 外部世界 知解力 阅读者 意象构成
下载PDF
审美判断力的启发性——康德美学思想之一
2
作者 张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66-72,共7页
德国近代哲学家和美学家,没有不受康德的影响的,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他的学说富有独创性和启发性,这主要表现在他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调和上。他的哲学和美学中,充满着矛盾,唯物论和辩证法,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都可以... 德国近代哲学家和美学家,没有不受康德的影响的,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他的学说富有独创性和启发性,这主要表现在他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调和上。他的哲学和美学中,充满着矛盾,唯物论和辩证法,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都可以在他的学说中得到启示。歌德和席勒、费尔巴哈和黑格尔都这样做了,就连马克思和恩格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判断 康德 美学思想 理性主义 鉴赏判断 美学体系 知解力 每个人 共通感 审美活动
下载PDF
康德的艺术天才学说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志荣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65-72,116,共9页
在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下,康德强调了艺术创造的天才问题。他扬弃了前人的神秘解说,认为天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现象,其根本心理基础是知解力约束下的想象力,而独创性和典范性则是其两大基本特征。康德还第一次将天才与鉴赏联系起... 在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下,康德强调了艺术创造的天才问题。他扬弃了前人的神秘解说,认为天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现象,其根本心理基础是知解力约束下的想象力,而独创性和典范性则是其两大基本特征。康德还第一次将天才与鉴赏联系起来,把鉴赏力视为天才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并以作品为中介,讨论天才与鉴赏力在主体心态上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天才 想象 知解力 鉴赏
下载PDF
柯尔律治美学思想探微
4
作者 郭福平 《武夷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2-36,共5页
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和评论家柯尔律治的美学思想独树一帜,但长期为人忽视。由于其拥有独特的哲学观,从而直接发展出以有机整体统一为原则的崭新的美学思想。论文从考察柯尔律治的哲学观入手,通过对理性和知解力的重视和认识,对西... 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和评论家柯尔律治的美学思想独树一帜,但长期为人忽视。由于其拥有独特的哲学观,从而直接发展出以有机整体统一为原则的崭新的美学思想。论文从考察柯尔律治的哲学观入手,通过对理性和知解力的重视和认识,对西方哲学特别是机械哲学的批判,探索其美学思想的起源与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律治 美学思想 哲学基础 理性和知解力 机械哲学
下载PDF
朱自冶:一个无价值的人如何转化为有价值的艺术形象——有关《美食家》的艺术随想 被引量:2
5
作者 蔡翔 《当代作家评论》 1984年第4期23-25,37,共4页
文学作为一种符号艺术而在我们面前变幻莫穷,呈现出它的纷繁多彩。我们总是力图穿过它表面的声音层而去把握其中内在的含义、价值和美学意蕴。应该承认,在这一过程中,知解力并非每次都能如愿以偿,而当我们踟蹰在艺术的街头,一筹莫展的... 文学作为一种符号艺术而在我们面前变幻莫穷,呈现出它的纷繁多彩。我们总是力图穿过它表面的声音层而去把握其中内在的含义、价值和美学意蕴。应该承认,在这一过程中,知解力并非每次都能如愿以偿,而当我们踟蹰在艺术的街头,一筹莫展的往往不在于艺术是“怎样”,而是“这样”。也许,艺术的魅力就在这里:它永远是“这一个”。层出不穷的“难题”总是容易激发起我们的想象力,而艺术也就在不断地被解释中拥有它充沛的美学活力。朱自冶就是这样一个“难题”。他口袋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解力 艺术价值 散点透视 美学原则 艺术作品 艺术形象 性格 艺术典型 美食家 艺术形式
下载PDF
《老井》 被引量:1
6
作者 顾国泉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1期61-62,共2页
很清楚,如果一个作家要想在自己的笔下诞生一部真正的当代佳作的话,那么就应当重新用蕴有历史知解力和穿透力的眼光来检视自己的创作基地。是厚实丰饶的,就掘透,是浅薄贫瘠的,就遗弃。山西青年作家郑义跋涉于太行山的纵深地带,很快地奉... 很清楚,如果一个作家要想在自己的笔下诞生一部真正的当代佳作的话,那么就应当重新用蕴有历史知解力和穿透力的眼光来检视自己的创作基地。是厚实丰饶的,就掘透,是浅薄贫瘠的,就遗弃。山西青年作家郑义跋涉于太行山的纵深地带,很快地奉献出精美之作《老井》。郑义在短短的几年中,完成了一段从“远村”到“冰河”再到“老井”的创作之途,《老井》无疑是一块创作新历程的路碑。 “老井”只不过是一处穷困的旱村,它嵌在太行山深处的小山坳里——淡泊而贫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井 作家 知解力 故土 山西青年 当代性 奉献出 太行山 新历 新用
下载PDF
西方近代“审美意象”论述评
7
作者 汪裕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60-168,共9页
西方近代美学关于审美意象的论述,是围绕它的基本特征展开的.审美意象的主要特征,就是它无关功利而普遍令人动情,无关概念而指向认识,这些特征主要是由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阐明的.这些特征与经验范围人人可以体味,并不难察觉.悲鸿... 西方近代美学关于审美意象的论述,是围绕它的基本特征展开的.审美意象的主要特征,就是它无关功利而普遍令人动情,无关概念而指向认识,这些特征主要是由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阐明的.这些特征与经验范围人人可以体味,并不难察觉.悲鸿之马不可骑,白石之虾不可食.但徐悲鸿的奔马,是那样令人精神骏爽,意气昂扬;齐白石的游虾,在不见水的水中游弋的那样自由自在,多么令人神往,这分感动,这种情怀,同骑着快马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康德 审美表象 山葵 克罗齐 西方近代 知解力 审美经验 欲望 审美情感
下载PDF
康德论美的鉴赏与创造的主体性
8
作者 张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3-17,共5页
一、“美的理想”——审美的主体性 问题缘起于著名的“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或“主观合目的性形式”的康德命题。 康德认为在审美判断中,主体在知觉对象时,表象中并不唤醒一个明确的目的概念,即不具有目的性,这表象不是自觉有意识的表... 一、“美的理想”——审美的主体性 问题缘起于著名的“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或“主观合目的性形式”的康德命题。 康德认为在审美判断中,主体在知觉对象时,表象中并不唤醒一个明确的目的概念,即不具有目的性,这表象不是自觉有意识的表象,而是油然而生的对象形式表象;但审美的对象形式又恰好唤起审美主体知觉中想象力与知解力的协调活动,对象形式恰好符合主体知觉中协调活动的目的图式,这不能不说似乎具有某种目的性。围绕这个命题,康德认为,审美判断与对象关系的规定根据在于,既不是逻辑认识,也不是道德体验,而是对象的形式感被主体觉知为某种愉悦的情绪,由此构成了审美判断。所以,审美判断不涉及概念,当然也没有主观或客观的目的性。如果审美判断受到一定概念制约,这个判断就不是纯粹的审美判断了。正是基于这种分析,康德提出了“自由美”和“附庸美”的重要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判断 康德 主体性 主体 协调活动 附庸美 道德体验 觉对象 自由美 知解力
下载PDF
论审美中的直觉
9
作者 张锡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51-57,共7页
直觉与功利的统一,也就是美感的两重性,是五十年代美学问题讨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见解.它从审美主体的心理状态出发,在更深的层次里,说明了审美意识的本质.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一见解没能充分展开.最近几年,随着形象思维讨论的深入,它... 直觉与功利的统一,也就是美感的两重性,是五十年代美学问题讨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见解.它从审美主体的心理状态出发,在更深的层次里,说明了审美意识的本质.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一见解没能充分展开.最近几年,随着形象思维讨论的深入,它愈益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和关注,但同时也遭到激烈的非议与诘难.持反对意见的同志把目标直接对准了直觉,认为用直觉解释美感现象,本身就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理性的,是有意散布神秘主义,把审美引入歧途,其实质在于重蹈克罗齐的“直觉即创造”的复辙,搞唯心主义,如此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直觉 审美活动 知解力 审美判断 艺术创作 形象思维 康德 艺术欣赏 艺术家 理性
下载PDF
康德审美“共通感”探析
10
作者 张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38-44,共7页
康德在他的哲学认识论里,把要求具有普遍必然性的人类知识建立在“先天综合判断”的先验假设之上;同这个思想逻辑一致,在他的美学中也把审美判断所必须具有的普遍必然性建立在所谓人人具有的“共通感觉力”的先验假设之上。推原论始,康... 康德在他的哲学认识论里,把要求具有普遍必然性的人类知识建立在“先天综合判断”的先验假设之上;同这个思想逻辑一致,在他的美学中也把审美判断所必须具有的普遍必然性建立在所谓人人具有的“共通感觉力”的先验假设之上。推原论始,康德正是在这一思想里几乎接近了审美经验的真正本质而又远离了这一本质。总结康德在探索审美判断普遍必然性问题上的理论得失,找出其中的合理内核,对于我们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讨美的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审美判断 普遍必然性 “共通感” 知解力 审美活动 想象 自由活动 合规律性 《判断批判》
下载PDF
诗歌语言的美学效应
11
作者 王长俊 《高校教育管理》 1993年第2期39-43,共5页
诗歌语言的价值,可以通过语言自身的效应进行检验。任何语言都有一定的效应,只要它是在进行表达。当人们听懂这句或这段话时,它就产生了语言效应。与普通的日常语言不一样,诗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诗人惜墨为金,他们运用语言,总是要... 诗歌语言的价值,可以通过语言自身的效应进行检验。任何语言都有一定的效应,只要它是在进行表达。当人们听懂这句或这段话时,它就产生了语言效应。与普通的日常语言不一样,诗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诗人惜墨为金,他们运用语言,总是要制造出某种特殊的效果,让读者如醉如痴地沉缅于诗的境界中,享受着诗美,这就是诗歌语言的美学效应。诗歌语言是否能激起美学效应及其程度的高低,是衡量诗歌语言运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效应 诗歌语言 幻觉效应 虚象 诗的语言 战士 语言符号 语言效应 卡西尔 知解力
下载PDF
略论道德意志对审美情感作用的意义
12
作者 刘锋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1-23,共3页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对道德心理与审美心理进行了界定。他认为,人的心灵分为认识、快与不快的感情和愿望三个部分,也就是知、情、意三部分。适应这三部分,人有三种认识能力:知解力、判断力和理性。以知解力行使职能的现象界,它受自然...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对道德心理与审美心理进行了界定。他认为,人的心灵分为认识、快与不快的感情和愿望三个部分,也就是知、情、意三部分。适应这三部分,人有三种认识能力:知解力、判断力和理性。以知解力行使职能的现象界,它受自然的必然律支配;心理性行使职能的物自体,它不受必然律的支配,它是自由的。前者是自然,后者是道德;前者属于理论认识范围,后者属于意志信仰的范围。判断力是关于感情的一种认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感 道德心理结构 审美心理结构 道德意志 价值定向 论道 纤手 知解力 判断 康德
原文传递
关于艺术品的几种试想
13
作者 袁旦 《延安文学》 2003年第2期221-226,共6页
一永恒是一个充满无限原始内动力的整体,艺术品所要证明的正是这种动力最积极的意象,正是作为创造这种艺术品的人的最美善的生活回响。人承接的好像是经过在无限时空中长久过渡而处置于一种绝对距离中的生活与艺术。生活比艺术更古老。
关键词 艺术品 认识 真实性 生活中 抽象艺术 事物 生命精神 内动 知解力 必然性
原文传递
对朱光潜、宗白华关于康德《美的分析》诠释的比较分析
14
作者 宛小平 《朔方》 2000年第4期67-74,共8页
一、引言 作为学贯中西、驰名中外的中国当代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两先生,其相同的地方着实让人感到诧异:同年人,同在1897年生于安徽安庆地区;解放后又同在北京大学教书、研究,且两人一生以治美学为鹄,对收藏中国字画及古艺术品都有极... 一、引言 作为学贯中西、驰名中外的中国当代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两先生,其相同的地方着实让人感到诧异:同年人,同在1897年生于安徽安庆地区;解放后又同在北京大学教书、研究,且两人一生以治美学为鹄,对收藏中国字画及古艺术品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甚至,面对一幅画、一片风景、一件艺术品,两老都曾脱口说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美学 审美判断 宗白华 教育出版社 纯粹美 依存美 理想美 中国当代美学 形式主义美学 知解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