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儒学两个面相:信仰儒学与知识儒学 被引量:1
1
作者 成中英 《当代儒学》 2012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在世界范围内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儒学面临最好的发展时机,所以我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构思、发展儒学的精神。这次世界汉学大会上,大家对西方汉学有所批评,一些德国、法国汉学家也自我检讨,提出汉学与国学应相互为用、相互促进。
关键词 当代儒学 知识儒学
下载PDF
成中英对儒学知识论的现代诠释
2
作者 奚刘琴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51-754,共4页
成中英用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通过对孔子之"知"与朱子之"理"的分析,成中英认为,儒家认知之学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基础,儒家道德哲学又反过来促进了认知之学的开拓,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德性与知识... 成中英用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通过对孔子之"知"与朱子之"理"的分析,成中英认为,儒家认知之学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基础,儒家道德哲学又反过来促进了认知之学的开拓,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德性与知识的互存、知识与道德的互用,以及两者相互贯通发展的可能。通过强调知识与道德的互基互用,成中英把儒学知识论上升到了与儒家道德哲学同等重要的本体论的高度,赋予了儒家认知之学新的思想内涵,也代表了儒学在现时代发展的"道问学"趋向,体现了人文理想与知识理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知识 道德知识 现代诠释
下载PDF
当代儒学的扭向:从知识向生命回归——简介霍韬晦先生对当代儒学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尚华 《原道》 2006年第1期255-269,5,共16页
霍韬晦先生是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深知"知识儒学"的局限,儒学不死,必须向生命回归。"生命儒学"不仅是心性论或人生哲学,而是一方面具有时代针对性,一方面具有儒学精神根本普遍性的新的文化扭向,因此它表现为... 霍韬晦先生是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深知"知识儒学"的局限,儒学不死,必须向生命回归。"生命儒学"不仅是心性论或人生哲学,而是一方面具有时代针对性,一方面具有儒学精神根本普遍性的新的文化扭向,因此它表现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形态,它走出学院、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回到生命自身,而使一切文化的开新立根有地。霍韬晦先生对当代儒学的扭向与创造至今已经二十年,取得了具体而令人瞩目的成果,回顾近现代以来儒学的发展史似乎并未见过,是否可为儒学的开新创造出新模式诚可注视。本文对此作出引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儒学 生命儒学 生命成长 性情教育
原文传递
儒学知识化与现代学术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明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共7页
近年来,中文学术界不时出现一种声音,批判现代儒学知识化的趋势。不少人强调:传统儒学是一套关于生命的学问,而不只是一套知识系统;它是一套整体的学问,无法被纳入现代的学科分类之中。他们忧虑:在现代西方的学术体制中,传统儒学会被割... 近年来,中文学术界不时出现一种声音,批判现代儒学知识化的趋势。不少人强调:传统儒学是一套关于生命的学问,而不只是一套知识系统;它是一套整体的学问,无法被纳入现代的学科分类之中。他们忧虑:在现代西方的学术体制中,传统儒学会被割裂,因而丧失其主体性与生命力。在有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正当性)"之争论中,也不时冒出这类的声音。这种忧虑自有其道理,但亦有其盲点。因为传统学术的专业化不仅是中国传统,也是西方传统(如西方神学)所要面对的问题。现代学术体制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它固然有所遮蔽,亦有所开显。将传统儒学纳入现代学术体制而知识化,固然有所失,但亦有所得,因为这可以开启儒学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知识 现代学术 批判功能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儒学知识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杜维明 钱文忠 盛勤 《开放时代》 2000年第3期32-38,共7页
本文对儒家如识分子在古代中国的结构与功能作了分析。作者提供了轴心时代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现象描述,即儒家文化价值的制法,目的在于从总体上理解中国政治文化。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儒学知识分子 结构 功能 儒家意识
原文传递
从人文教化到知识研究——儒家教育在清末新学制中的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晓晶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6年第2期-,共14页
清末的学制改革不仅是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儒家走进现代学科体系中的关键步骤.这一时期的学制改革,虽然坚持了“中学为体”的原则,但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却促成了儒家由人文教化之学转向了以近代知识研究为目的... 清末的学制改革不仅是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儒家走进现代学科体系中的关键步骤.这一时期的学制改革,虽然坚持了“中学为体”的原则,但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却促成了儒家由人文教化之学转向了以近代知识研究为目的的伦理之学、知识之学.教育层面的制度转型背后,隐含着儒学在面对西学冲击时要求主动转型的尝试,同时也反映出“古今中心之争”中传统儒家人文化成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卯学制 道德化儒学 知识儒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