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微光的重现:文人电影气韵与知识分子心灵谱系重塑
1
作者 杨蓥莹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3期34-41,共8页
扬·阿斯曼认为“传统的形成”“对过去的指涉”以及“政治认同或想象”这些关键词共同勾勒出了一个作用框架,文化记忆就是这个作用框架的上位概念。阿莱达·阿斯曼指出了文化意义上的时间建构和集体认同的建构或政治想象相互... 扬·阿斯曼认为“传统的形成”“对过去的指涉”以及“政治认同或想象”这些关键词共同勾勒出了一个作用框架,文化记忆就是这个作用框架的上位概念。阿莱达·阿斯曼指出了文化意义上的时间建构和集体认同的建构或政治想象相互关涉。《化城再来人》和《掬水月在手》这两部讲述诗人文学人生的影片,记录了近代历史与个人记忆的交织,形塑了现在与过去的关系,折射出中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心灵谱系。这一影像叙事潜移默化地增强了观众的归属感与国族认同感。以文人电影的代表作《小城之春》作为参照,可以看到以上两部电影在历史现实与集体记忆的交织中更新了文人电影表现人文情怀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电影 知识分子心灵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离散
下载PDF
让-弗朗索瓦·西里奈利的法国知识分子史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朱晓罕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139,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法国社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讨论和政治文化史学兴起的背景下,法国史学界诞生了一门新的史学分支学科———知识分子史,作为这门新兴学科的主要代表人物,让-弗朗索瓦·西里奈利运用“历程”、“社交性”和“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法国社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讨论和政治文化史学兴起的背景下,法国史学界诞生了一门新的史学分支学科———知识分子史,作为这门新兴学科的主要代表人物,让-弗朗索瓦·西里奈利运用“历程”、“社交性”和“代”三种独特概念方法,对法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成功地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弗朗索瓦·西里奈利 法国 知识分子史 政治文化 社会结构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知识分子的精神史家和市民社会的世相画家——巴金与老舍 被引量:3
3
作者 宋曰家 《东岳论丛》 2001年第1期123-127,共5页
巴金与老舍是并肩而立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各有其鲜明而独到的艺术特色。老舍以幽默胜 ,巴金以激情的倾诉为长 ;老舍以市民社会小说名世 ,巴金以家族系列小说而著称 ;老舍擅长描写市民社会的众生相 ,巴金则善于揭示家庭内外知识青... 巴金与老舍是并肩而立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各有其鲜明而独到的艺术特色。老舍以幽默胜 ,巴金以激情的倾诉为长 ;老舍以市民社会小说名世 ,巴金以家族系列小说而著称 ;老舍擅长描写市民社会的众生相 ,巴金则善于揭示家庭内外知识青年的精神世界。巴金与老舍尽管在创作上有种种明显的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老舍 幽默 激情 市民社会众生相 知识分子精神
下载PDF
不容青史尽成灰——评丁帆《先生素描》
4
作者 朱丽丽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52,共4页
本文以丁帆的《先生素描》为文本,在历史写作与知识分子心史写作的意义上剖析其对当代及历史的价值。丁帆的散文写作是史笔兼文笔,向我们呈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复杂而深刻的精神世界。先生系列写作,辉映的正是诗心记史的伟大传统。他以第... 本文以丁帆的《先生素描》为文本,在历史写作与知识分子心史写作的意义上剖析其对当代及历史的价值。丁帆的散文写作是史笔兼文笔,向我们呈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复杂而深刻的精神世界。先生系列写作,辉映的正是诗心记史的伟大传统。他以第一手的亲身经历入手,比起后人从史料获得的洞见,更多一份鲜活、真实与震撼的力度。而他在写作中幽发的知识分子主体性,更让人看到一种来自士人的硬正风骨与知识分子永恒的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帆 《先生素描》 知识分子 启蒙
下载PDF
论坂井洋史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5
作者 刘成才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2期79-84,共6页
坂井洋史从巴金研究入手,以安那其主义为出发点,贯通20世纪中国文学,警惕现代性暴力对人的精神伤害,以期建立与暴力性坚定抗衡的文学史研究主体,进而奠定中日知识分子对话基础,促进中日文化与文学交流与对话。
关键词 坂井洋 现代性暴力 知识分子精神 中日对话
下载PDF
是非谁定千秋史?
6
作者 王毅 《社会科学论坛》 2000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公民社会 臣民社会 中国知识分子 启蒙运动 中的个人 反思郭沫若 知识分子史 费尔巴哈 宗教本质 文革
下载PDF
知识分子精神的自我救赎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思和 张新颖 王光东 《文艺争鸣》 CSSCI 1999年第5期57-59,共3页
90年代文学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就是作家的精神流向已不能被统一的时代“共名”主题所控制 ,呈现出多元化、个人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势之下 ,分析作家的个人精神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就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开辟了“小说与 90年代精神”这一栏... 90年代文学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就是作家的精神流向已不能被统一的时代“共名”主题所控制 ,呈现出多元化、个人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势之下 ,分析作家的个人精神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就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开辟了“小说与 90年代精神”这一栏目 ,对能够代表 90年代精神的重要作家作具体分析 ,每期编发两篇文章 ,一篇为陈思和、张新颖、王光东对作家整体创作状况的对话 ,一篇为对作家作品具体、深入的文本分析。希望这个栏目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并欢迎赐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精神 王安忆 《叔叔的故事》 自我救赎 知识分子群体 乌托邦诗篇 个人精神 90年代文学 人文精神 王安忆的小说
原文传递
谁在传承读书人的底气?
8
作者 启风 《国家人文历史》 2012年第17期116-116,共1页
看到谢志浩先生《那些有伤的读书人》的书名,让我联想起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和陈远《负伤的知识人》,这三本书不只在名字上有相同的因素,而且内容上也有内在的牵连——它们都与理想相关。陈远是谢志浩的学生,他那本书着重谈的是... 看到谢志浩先生《那些有伤的读书人》的书名,让我联想起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和陈远《负伤的知识人》,这三本书不只在名字上有相同的因素,而且内容上也有内在的牵连——它们都与理想相关。陈远是谢志浩的学生,他那本书着重谈的是民国老先生们的风骨,许知远说的是当代青年的梦想与追求,而谢志浩更多关注的则是如今活跃在公共知识界的读书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史 当代青年 中国学术 公共知识 知识 学人 人间关怀 任继愈 费孝通 陈寅恪
下载PDF
文学与人的境遇 被引量:14
9
作者 尤凤伟 何向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17,共14页
小说与历史何向阳进入二十一世纪已不足一年,对二十世纪的书写不免一种集体反思,“结账”旗下,总结本世纪可能是今年学界的一个大题,1999年,百年结语之外,另一层意义是:千年交会。反思是两方面的:一是对二十世纪本身即中国... 小说与历史何向阳进入二十一世纪已不足一年,对二十世纪的书写不免一种集体反思,“结账”旗下,总结本世纪可能是今年学界的一个大题,1999年,百年结语之外,另一层意义是:千年交会。反思是两方面的:一是对二十世纪本身即中国近现代史与思想的探索,二是对何以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凤伟 小说 知识分子精神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作品 现实主义 二十世纪 作家 向阳 世界文学
下载PDF
乾隆花园 皇帝的江湖 被引量:2
10
作者 祝勇 《紫禁城》 2004年第1期52-53,共2页
一缕清渠从山石间穿过。周围是名贵的树木。古木交柯,与山屏结合,有闲云野鹤的空灵感。明代紫禁城北部有一座御花园,当时名叫宫后苑,与整座宫城的布局相统一。宫后苑也采用了中轴对称结构,左右均齐,大小有序,四平八稳,僵滞呆板,与宫苑... 一缕清渠从山石间穿过。周围是名贵的树木。古木交柯,与山屏结合,有闲云野鹤的空灵感。明代紫禁城北部有一座御花园,当时名叫宫后苑,与整座宫城的布局相统一。宫后苑也采用了中轴对称结构,左右均齐,大小有序,四平八稳,僵滞呆板,与宫苑本身所应具有的灵动性相违背。 清代帝王显然对此不满。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用了6年时间改修宁寿宫,修建了宁寿宫花园,就是今天常说的乾隆花园。紫禁城营造在明清两朝五百年的时间内从未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江湖 花园 会稽 紫禁城 兰亭 后苑 宫苑 王羲之 知识分子精神
下载PDF
学人素描
11
《社会科学论坛》 2020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钱理群,北京大学教授。1939年生于重庆,196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贵州安顺从教18年,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中文系任教,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史、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已出版《心灵的探寻》《丰富的痛苦》《生命的... 钱理群,北京大学教授。1939年生于重庆,196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贵州安顺从教18年,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中文系任教,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史、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已出版《心灵的探寻》《丰富的痛苦》《生命的沉湖》《学魂重铸》《爝火不息》《我的精神自传》等数十种著作。曾在《社会科学论坛》发表《<新语文读本>: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未完成的过程》(2007年第3期);《走近真实的郭小川--<郭小川全集>出版座谈会纪实》(2000年第3期,与邵燕祥合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小川 邵燕祥 出版座谈会 精神自传 钱理群 丰富的痛苦 知识分子精神 贵州安顺
下载PDF
On the Ethics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12
作者 ZHANG Yun-yan HE Yan-me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2期1137-1145,共9页
This paper tries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a lack of ethics abou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current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Though this is a not a new angle and many papers... This paper tries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a lack of ethics abou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current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Though this is a not a new angle and many papers have given a more or less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about this, this paper will endeavor to give a more systematic account. Se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is mainly challenged by imbalance or deviation from four aspects: Firstly, from the aspect of political justice; secondly, from the aspect of a lack of civic awareness; thirdly, from the aspect of excessive nationalism; fourthly, from the aspect of silent intellect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ETHICS political justice civic awareness excessive nationalism publicintellectuals
下载PDF
精神的历史与思想的历史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照田 《书城》 2004年第3期57-59,共3页
想起来不免高兴,作为台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术思想史上焦点人物的殷海光,关于其最早的两部研究专著都是大陆学者写的。一部是复旦大学章清教授为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的"世界哲学家丛书"写的《殷海光》(1996年7月初版,听说不久... 想起来不免高兴,作为台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术思想史上焦点人物的殷海光,关于其最早的两部研究专著都是大陆学者写的。一部是复旦大学章清教授为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的"世界哲学家丛书"写的《殷海光》(1996年7月初版,听说不久要在大陆出增订版),一部是当年在河南省社科院、现在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工作的王中江研究员写的《万山不许一溪奔——殷海光评传》(台湾水牛图书公司1997年9月初版)。此两部书无疑对殷海光研究的推进有着标志性意义。盖在此前,关于殷海光的生平、学术思想虽然已不乏精彩论述,但限于篇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海光 学术思想 思想学术 五六十年代 知识分子精神 二十世纪 标志性 台湾 世界哲学
原文传递
革命叙事语境中的隐性书写——重读宗璞“十七年”小说创作
14
作者 秦法跃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5,154,共8页
宗璞“十七年”小说创作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隐性书写。具体而言包含两方面:从内容上讲,宗璞通过对知识分子心理的深度描写完成了对一代知识分子精神史和心灵史的书写,形成了革命时代的知识分子精神谱系;从形式上讲,宗璞的叙述形式可以... 宗璞“十七年”小说创作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隐性书写。具体而言包含两方面:从内容上讲,宗璞通过对知识分子心理的深度描写完成了对一代知识分子精神史和心灵史的书写,形成了革命时代的知识分子精神谱系;从形式上讲,宗璞的叙述形式可以命名为“局外人”叙述,背后体现的正是作家本人以及一代精英知识分子在革命语境中的心境,这种叙述形式以及背后的隐微心态可以追溯到早期宗璞的诗歌创作之中。通过对宗璞小说隐性书写内蕴的讨论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和认识宗璞小说,尤其是其知识分子书写所呈现出的不可或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璞 隐性书写 知识分子精神 局外人叙述
原文传递
“文学社群”的张力与“文化文本的文学研究”的意义——管窥杨洪承先生
15
作者 赵普光 《东吴学术》 2023年第5期14-20,共7页
在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杨洪承先生的治学和著述不仅是其个人志业的凝聚和体现,也是一个时代学术变迁的折射。杨洪承先生学术起步阶段对作家作品的寂寞开掘和边缘打捞,体现出他强烈的历史感;他最突出的“文学社群”研究,则是理论拓荒... 在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杨洪承先生的治学和著述不仅是其个人志业的凝聚和体现,也是一个时代学术变迁的折射。杨洪承先生学术起步阶段对作家作品的寂寞开掘和边缘打捞,体现出他强烈的历史感;他最突出的“文学社群”研究,则是理论拓荒和体系性建构的精彩呈现,具备了一个理论家应有的高度自觉;而近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探索及文学社群研究,则是他“文化文本的文学研究”理路的生动例证。管窥杨洪承先生的治学,如果说“文学社群”是他自觉建构和倾心投入,而“文化文本的文学研究”则是暗含的一贯思路。这两个重要学术贡献的张力和意义,仍有待来者进一步延展和拓深。在他那质朴严谨的学院化研究风格中,依然不乏生命的温度甚至激情,那被遮蔽的感性的爝火从未曾熄灭。他的为学一如为人,坚忍、克制源于他的诚笃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社群” 文学 知识分子精神 “文化文本的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海峡两岸女性自传性小说中的“中国形象”之比较——以《巨流河》与《东藏记》为例
16
作者 李雍 徐放鸣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77,共5页
作为自传性质的小说,台湾作家齐邦媛的《巨流河》与大陆作家宗璞的《东藏记》,在中国形象构建问题上表现出同一中的差异。两部作品都以知识分子为创作题材,通过书写知识分子心灵史的方式构建了中国形象的历史图景——20世纪苦难并奋争... 作为自传性质的小说,台湾作家齐邦媛的《巨流河》与大陆作家宗璞的《东藏记》,在中国形象构建问题上表现出同一中的差异。两部作品都以知识分子为创作题材,通过书写知识分子心灵史的方式构建了中国形象的历史图景——20世纪苦难并奋争着的中国形象,但二者在中国形象构建的叙事策略上表现出差异:一是个人型叙述声音与集体型叙述声音的差异,二是非权威性叙事姿态与边缘化叙事姿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性小说 《巨流河》 《东藏记》 知识分子心灵 中国形象
原文传递
上世纪20年代的教育改革
17
作者 格里德尔 《全国新书目》 2010年第17期57-57,共1页
格里德尔是美国著名中国研究学者费正清和史华慈的学生,其专长就是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史。主要著作有《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及《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等。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遗产;儒家批判;新文化运动;意识形态论战等。作者认为,... 格里德尔是美国著名中国研究学者费正清和史华慈的学生,其专长就是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史。主要著作有《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及《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等。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遗产;儒家批判;新文化运动;意识形态论战等。作者认为,不应该把中国现代史仅仅看成是我们所理解的"现代世界"背景中的一个外来的碎片,而应看作一种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史 现代中国 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 儒家 学校 年代 世纪 蒋梦麟 政治
原文传递
卷首语
18
作者 陈恬 杨鹏鑫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1年第6期2-3,共2页
今年是鲁迅小说《故乡》发表一百周年,知识分子与乡村的关系贯穿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由高子文编剧、吕效平导演、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制作的话剧《故乡》延续了先辈的思考,费米的剧评从它所描绘的当代... 今年是鲁迅小说《故乡》发表一百周年,知识分子与乡村的关系贯穿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由高子文编剧、吕效平导演、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制作的话剧《故乡》延续了先辈的思考,费米的剧评从它所描绘的当代乡村和当代知识青年,看到了与100年前相通的精神内核——一种将锋刃同时朝向自己的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故乡》 南京大学 卷首语 艺术硕士 精神内核 知识分子精神 批判精神
原文传递
藉着你的燃烧,我们看见光——钱理群先生访谈录
19
作者 文敏 《书城》 2008年第2期5-13,共9页
二○○二年八月,钱理群先生退休了,北大开始成了他记忆中的北大。离开大学课堂,他发愿有三:回归家中,从事新的研究和著述,同时尽享家庭之乐;回归他的第二故乡贵州,关注边远地区和社会底层。
关键词 钱理群 鲁迅 知识分子精神 二十世纪 文化重建 教育改革 学术研究 理想主义 燃烧 经验教训
原文传递
The Secret of "Secret Germany": An Unknown Story behind "Operation Valkyrie"
20
作者 Wu Yong-li Zhao Yi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年第2期128-142,共15页
Operation Valkyrie, a significant event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that almost changed the course of world history, is delineated in the best-seller Secret Germany, which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2011. In this book, ... Operation Valkyrie, a significant event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that almost changed the course of world history, is delineated in the best-seller Secret Germany, which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2011. In this book, much ink has been spilled over the cause and effects of the attempt to assassinate Adolf Hitler, but the title of the book seems out of place, considering that nowhere in the book has the author touched upon the conne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between Secret Germany and Operation Valkyrie. Drawing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this paper intends to dig into the spiritual inheritance passed down from Secret Germany and its founder, Stefan George, to Stauffen berg, the main operator of Operation Valkyrie, to examine the true motive behind Stauffenberg's self-sacrifice for the salvation of Germany and to reveal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Secret Germany, which shook the soul of 20th century German intelligent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ration Valkyrie Secret Germany Stefan George Stauffenber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