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网络知识冗余及知识增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施宏伟 李路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24-128,共5页
知识冗余会影响知识传播效率,降低异质知识流强度,进而影响创新节点知识增量的产生。从关系维度、结构维度以及时间维度分析知识冗余对知识流强度的约束,提出了基于知识冗余的区域知识增量模型,进而通过分析创新网络对知识冗余的影响,... 知识冗余会影响知识传播效率,降低异质知识流强度,进而影响创新节点知识增量的产生。从关系维度、结构维度以及时间维度分析知识冗余对知识流强度的约束,提出了基于知识冗余的区域知识增量模型,进而通过分析创新网络对知识冗余的影响,以提升异质知识流强度为导向,探讨了知识冗余削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增量 知识冗余 知识流强度
下载PDF
从知识增量的角度解读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一卷 被引量:3
2
作者 邹立君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0-154,共5页
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庞德主要是通过对19世纪法理学诸学派的批判而建构其社会学法理学的,该理论主要是为了克服此前学派只根据法律本身且从法律本身的方面出发建构法律科学的倾向而提出的。庞德以“社会控制”来统合三种意义上的法律观... 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庞德主要是通过对19世纪法理学诸学派的批判而建构其社会学法理学的,该理论主要是为了克服此前学派只根据法律本身且从法律本身的方面出发建构法律科学的倾向而提出的。庞德以“社会控制”来统合三种意义上的法律观念,并以“利益”来规定法律“社会控制”的任务,相对于此前学派来说这可谓是实现了一种知识上的增量。但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包容性的努力亦存在它自身固有的某些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增量 社会学法理学 社会控制
下载PDF
从“知识增量”向“知识升质”:以法学研究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聂长建 李国强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2年第3期62-69,共8页
"知识增量"作为一个有瑕疵的概念,没有反映出它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实质,对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具有误导性,应当正名为"知识升质"。"知识升质"就是研究者对学术材料赋予新的组合形式,从而实现知识在"质&qu... "知识增量"作为一个有瑕疵的概念,没有反映出它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实质,对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具有误导性,应当正名为"知识升质"。"知识升质"就是研究者对学术材料赋予新的组合形式,从而实现知识在"质"上的突破和创新。只有学术原创作品才配称得上"知识升质",它在本质上是天赋形式和经验内容的统一。我国法学研究的现状是"增量"胜于"升质",重"数量"而轻"质量"",体积"大而"密度"小,法学研究量多质差,大而不强,肥胖臃肿呈现病态。实现法学研究由"知识增量"向"知识升质"的转变,关键是改变学术评价体系和人才选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增量 知识升质 正名 学术原创
下载PDF
2011-2021年我国教育学教材主要知识增量的学术梳理
4
作者 李天凤 许金金 刘子榆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214-216,共3页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飞跃,各版本的教育学教材层出不穷、相关发文量持续增加。2011—2021年出版的教育学教材及相关发文分...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飞跃,各版本的教育学教材层出不穷、相关发文量持续增加。2011—2021年出版的教育学教材及相关发文分析显示,十年来教育学教材的知识增量是显著的、规律的、厚重的。梳理模块式的知识增量可以为把握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推动立足本土情怀兼具国际视野的教育学的建立,以及推动中国化教育学的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教材 知识增量 学术梳理
下载PDF
基于粒计算的增量式知识获取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清华 幸禹可 周玉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5-441,共7页
该文在研究粒计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粒计算的增量式知识获取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决策信息系统原始的知识粒树,对新增数据,在原始知识粒树中查找相匹配的知识粒,并依据决策值更新知识粒树,实现快速高效地处理动态信息系统。... 该文在研究粒计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粒计算的增量式知识获取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决策信息系统原始的知识粒树,对新增数据,在原始知识粒树中查找相匹配的知识粒,并依据决策值更新知识粒树,实现快速高效地处理动态信息系统。算法分析及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动态信息系统知识获取方面优于RGAGC和ID4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知识粒树 粒计算 动态信息系统 增量知识获取
下载PDF
知识产权对象中存量知识、增量知识的区分及其功能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坤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59,53,共7页
知识产权对象由存量知识和增量知识两个部分构成。其中,存量知识不属于特定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而增量知识则是考量特定知识产权能否成立及其保护范围的首要因素。存量知识、增量知识的区分贯穿于知识产权授予和救济的全过程,广泛应用... 知识产权对象由存量知识和增量知识两个部分构成。其中,存量知识不属于特定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而增量知识则是考量特定知识产权能否成立及其保护范围的首要因素。存量知识、增量知识的区分贯穿于知识产权授予和救济的全过程,广泛应用于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领域中,发挥着全面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对象 存量知识 增量知识 区分原则
下载PDF
基于决策熵的增量式知识获取算法
7
作者 胡峰 周静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9-992,共4页
为了在知识约简中能够客观地反映决策规则的决策能力,提高约简的效率和识别率,针对动态知识获取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熵的增量式知识获取算法。该方法利用决策熵能够客观地衡量决策表的决策能力的特点,在现有规则集基础上实现知... 为了在知识约简中能够客观地反映决策规则的决策能力,提高约简的效率和识别率,针对动态知识获取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熵的增量式知识获取算法。该方法利用决策熵能够客观地衡量决策表的决策能力的特点,在现有规则集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动态更新,避免了重复计算从而提高了知识获取的识别率和效率。最后通过实验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熵 粗糙集 规则树 动态信息系统 增量知识获取 规则提取
下载PDF
集群内知识转移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8
作者 杨蕙馨 李贞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7,共6页
在企业知识观下,企业成长可以被界定为企业在已有知识存量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不断增加知识和提高知识质量的过程。因此,集群企业有意识地进行知识转移对企业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依据集群内知识转移主体的性质把集群内知识转... 在企业知识观下,企业成长可以被界定为企业在已有知识存量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不断增加知识和提高知识质量的过程。因此,集群企业有意识地进行知识转移对企业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依据集群内知识转移主体的性质把集群内知识转移分为集群和企业两个层次。集群内的显性知识主要通过集群层的支持性机构进行转移,而隐性知识主要通过集群内组织间和个体间的频繁接触进行转移。通过集群内知识转移情境分析得出结论:集群企业通过控制与知识转移主体间愿望差异、关系(类型、强度、持久度)和知识势差,可以实现知识转移对企业成长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内知识转移 知识增量 知识质量 集群企业成长
下载PDF
知识、制度、利益:理解中国改革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5
9
作者 胡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21,155,共13页
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但迄今为止,关于改革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改革的理解不一样。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深化理解的基础之上促使社会在改革问题上达成新的共识。不过,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改革... 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但迄今为止,关于改革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改革的理解不一样。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深化理解的基础之上促使社会在改革问题上达成新的共识。不过,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改革的理解越来越简单化,甚至仅仅用"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之类的概念来概括中国改革这一复杂的社会实践,结果在对中国改革的理解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中国的改革是一个革新性的制度变迁,这一过程涉及存量知识与增量知识的相互关系,制度创新的方式和有效性,以及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因而,我们也要从知识、制度和利益三个维度来理解中国的改革。当然,理解过去的改革并非仅仅是总结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要促使中国社会深刻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设置 制度创新 知识存量 知识增量 利益调整
下载PDF
集群企业对转移知识的整合分析
10
作者 杨蕙馨 李贞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79,共6页
在企业知识观下,企业成长就是在已有知识存量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不断增加知识和提高知识质量的过程。知识增量是从知识转移角度分析企业成长的关键变量,但却不是决定其成长的唯一要素。知识增量进入企业后,需要经过企业内... 在企业知识观下,企业成长就是在已有知识存量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不断增加知识和提高知识质量的过程。知识增量是从知识转移角度分析企业成长的关键变量,但却不是决定其成长的唯一要素。知识增量进入企业后,需要经过企业内部整合,知识质量得以提高,企业才能获得持续成长。同时,集群企业的知识整合过程直接决定了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程度,对集群内知识转移效果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集群企业对转移知识的整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转移 整合 集群企业 知识增量
下载PDF
从消费知识到知识再生:法律课堂教学互动的理念与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才凤敏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126-128,共3页
学生吸取知识有量增值与质增值之分。质增值需要通过知识再生,也即知识创新来获得。而教学互动就是一种促使学生知识创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弥补传统法律教育方法的不足,并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互动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为主、相互... 学生吸取知识有量增值与质增值之分。质增值需要通过知识再生,也即知识创新来获得。而教学互动就是一种促使学生知识创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弥补传统法律教育方法的不足,并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互动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为主、相互能动和相互促动,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对接,使学生从消费知识的主体快速过渡到知识再生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互动 知识增值 知识增量 消费知识 知识再生
下载PDF
协同创新体系中医药类高校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及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章莹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4期15-17,共3页
科研团队协同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提升是衡量医药类高校协同创新体系有效性的核心指标,而科研团队知识增量则是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效率的关键。故构建一个有效且完善的知识服务平台来服务于科研团队的知识增量至关重要。该文在系统分析协同... 科研团队协同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提升是衡量医药类高校协同创新体系有效性的核心指标,而科研团队知识增量则是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效率的关键。故构建一个有效且完善的知识服务平台来服务于科研团队的知识增量至关重要。该文在系统分析协同创新体系中医药类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增量、知识服务平台的要素、关系、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服务于科研团队知识增量的知识服务平台模型,提出知识增量与知识服务平台总体服务质量呈正相关,并引入语言加权析取算子(LWD)和语言有序加权平均算子(LOWA)构造了知识服务平台有效性的评价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团队 协同创新 知识增量 知识服务平台
下载PDF
概念的生产:在理论与社会事实之间
13
作者 熊易寒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3,共3页
一、原创概念的收益与风险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原创概念是一个“致命的诱惑”。我们几乎可以说,不想发明概念的学者不是一个好学者。一个广为传播和使用的概念对学者而言是巨大的成就。然而,风险与利润总是对等的。学者们经常... 一、原创概念的收益与风险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原创概念是一个“致命的诱惑”。我们几乎可以说,不想发明概念的学者不是一个好学者。一个广为传播和使用的概念对学者而言是巨大的成就。然而,风险与利润总是对等的。学者们经常会为一个概念是否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展开论争。小部分概念被公认为经典之作,而更多的概念则在汗牛充栋的文献中湮没无闻,没有带来任何知识增量,也几乎没有任何他引,变成了一种“自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湮没无闻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收益与风险 知识增量 原创 现实意义 经典之作
下载PDF
法伦理学基本问题批判 被引量:2
14
作者 宁洁 胡旭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32,共6页
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的法伦理学,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其基础理论、内容框架仍处模糊状态。困境的根源在于径直将其打造为一门学科,错误地将研究对象、理论体系作为其成立与否的直接衡量指标,剥夺了其应有的成长空间和时间。法伦理学不是... 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的法伦理学,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其基础理论、内容框架仍处模糊状态。困境的根源在于径直将其打造为一门学科,错误地将研究对象、理论体系作为其成立与否的直接衡量指标,剥夺了其应有的成长空间和时间。法伦理学不是边缘学科构建大潮中无意识的产物,只有具备"知识增量"的新事物才具有存在的意义。在当前阶段,法伦理学的恰当身份是新时代场景下拥有独特立场的一种新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伦理学 法律 道德 知识增量
下载PDF
法律史解释:一种理解法律哲学历史发展的方式——读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 被引量:5
15
作者 姬小康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7,共6页
对法律哲学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解释是罗斯科.庞德在其著作中提出法律的社会工程学解释和建构其庞大的社会法学理论的前提性预设。而庞德本人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其在宏大叙事下的点滴努力。然而遗憾的是,这一方法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始终... 对法律哲学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解释是罗斯科.庞德在其著作中提出法律的社会工程学解释和建构其庞大的社会法学理论的前提性预设。而庞德本人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其在宏大叙事下的点滴努力。然而遗憾的是,这一方法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始终由于种种的原因而被研究者们所忽视。文中,作者采取一种思辨性的研究方法和一种批判性的研究进路来研究和审视一下庞德的这种历史解释方法以及其由此所考察的法律哲学的发展历程。写作目的不仅仅在于寻找和发现庞德法律哲学历史观的内在规律性和其理论脉络的转出以及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更在乎寻找出对其理论进行知识增量意义上发展的可能性路径并揭示出其理论内涵对于当下中国法治建设所具有的问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历史解释 社会法学 知识增量 理想图景
下载PDF
流动的法律——读《法律史解释》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晓川 李栋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9-92,共4页
罗斯科.庞德在其《法律史解释》中,运用方法为我们解释了法律,并提出了"社会工程学解释"的知识增量。通过对其知识增量的解读,可以发现并不存在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去应对和解释不断变化中的社会。任何一时期的法律都有其存在... 罗斯科.庞德在其《法律史解释》中,运用方法为我们解释了法律,并提出了"社会工程学解释"的知识增量。通过对其知识增量的解读,可以发现并不存在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去应对和解释不断变化中的社会。任何一时期的法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消亡的必然性,法律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流动中得到永恒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史解释 知识增量 流动的法律 庞德
下载PDF
近代法律史研究的新视界——里赞《晚清州县诉讼中的审断问题》读后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昕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4-195,共2页
关键词 法律史研究 诉讼 州县 晚清 近代 视界 中国法律 知识增量
下载PDF
《李景鹏文集》:对近30年中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独特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6,共7页
《李景鹏文集》对中国近30年经济政治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解读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文集作者提倡并身体力行:把政治生活看成"力的作用场所"加以考察,使政治学研究能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的学科打通,把"应然&qu... 《李景鹏文集》对中国近30年经济政治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解读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文集作者提倡并身体力行:把政治生活看成"力的作用场所"加以考察,使政治学研究能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的学科打通,把"应然"的研究和"实然"的研究、思辨的研究和实证的研究、静态的研究和动态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吸收市场经济新观念以优化我国政治学研究工作,等等,很值得年轻的政治学研究者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景鹏文集》 转型研究 知识增量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如何解读近30年中国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从《李景鹏文集》得到的启迪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翰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2期43-48,共6页
当每一位政治学研究者都努力使自己的研究能对政治知识有所贡献,或者说产生学术增量的时候,政治学自然就不断向前发展了。可是,如果我们不善于盘活"知识存量",譬如对走在我们前头的学者的知识贡献不甚了解,我们就有可能进行... 当每一位政治学研究者都努力使自己的研究能对政治知识有所贡献,或者说产生学术增量的时候,政治学自然就不断向前发展了。可是,如果我们不善于盘活"知识存量",譬如对走在我们前头的学者的知识贡献不甚了解,我们就有可能进行重复的难以形成学术增量的研究。《李景鹏文集》对中国近30年经济政治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解读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文集作者提倡并身体力行:把政治生活看成"力的作用场所"加以考察,使政治学研究能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的学科打通,把"应然"的研究和"实然"的研究、思辨的研究和实证的研究、静态的研究和动态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吸收市场经济新观念以优化我国政治学研究工作,等等,很值得年轻的政治学研究者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景鹏文集 转型研究 知识增量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呼唤中国思想巨人之四(上) 生存性智慧:元社会科学与全球理性的双重变异转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励生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第5期103-122,共20页
无须讳言,我是所有评论和研究邓正来理论者中最关注邓氏的论辩方式的,除了邓氏知识论辩本身特有的知识社会学品格和魅力之外,显然有这样几大原因:邓氏的论辩方式首先是从大师的知识发展脉络中追究出来的,这如所周知涉及到知识增量... 无须讳言,我是所有评论和研究邓正来理论者中最关注邓氏的论辩方式的,除了邓氏知识论辩本身特有的知识社会学品格和魅力之外,显然有这样几大原因:邓氏的论辩方式首先是从大师的知识发展脉络中追究出来的,这如所周知涉及到知识增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知识社会学 变异 理性 智慧 知识发展 知识增量 邓正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