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法利夫人》中的知识形塑与主体身份探析
1
作者 彭采玥 《新纪实》 2021年第4期49-55,共7页
本文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指导,从知识型原则入手,分析十九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经典之作《包法利夫人》中的知识形塑和主体身份解构,探索权力话语范畴下知识对爱玛主体的形塑作用。在具体知识形态的影响下,爱玛身上混合了古代时期和... 本文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指导,从知识型原则入手,分析十九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经典之作《包法利夫人》中的知识形塑和主体身份解构,探索权力话语范畴下知识对爱玛主体的形塑作用。在具体知识形态的影响下,爱玛身上混合了古代时期和现代时期两种知识型,并借助相似性原则构建着主体的贵妇身份和信徒身份。作为被知识所形塑而成的个体,爱玛面临外在作用力变动或消失时也随之转变或消亡,知识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词与物分离,古代时期的相似性原则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因而在此先验条件下构建的爱玛主体身份也随之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法利夫人》 爱玛 知识形塑 主体身份解构 权力话语
下载PDF
为“统一”立法,为“多元”阐释——近代中国边政学兴起背景下的“新疆”观念及其知识形塑
2
作者 龙其鑫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9,M0006,M0007,共15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边政研究兴起,为当时国人普及了新疆作为中国内陆边疆的史地和地缘知识,以往对于新疆的“边地”“塞外之塞外”的印象逐渐得以破除,而“亚欧大陆枢纽”“国防大后方”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交通线”等形象较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边政研究兴起,为当时国人普及了新疆作为中国内陆边疆的史地和地缘知识,以往对于新疆的“边地”“塞外之塞外”的印象逐渐得以破除,而“亚欧大陆枢纽”“国防大后方”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交通线”等形象较成功地实现了对“新疆”观念的知识性重构。此外,研究者及时应对了对于新疆主权归属的政治挑战,并通过报刊传播巩固了新疆作为中国领土的知识观念。这是一个为“统一”立法的政治行动,坚持了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治学立场。最后,研究者对新疆多民族共存的历史和现实的考述,动态地展示了各民族在天山南北共存与交融的发展历程,以及新疆作为各族人民共有家园的历史景象和现实意义。这是一个为“多元”阐释的知识行动,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属性构筑了蕴含新疆地方经验的观念基础,代表着民族团结的进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边政学 “新疆”观念 知识形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