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知识的地方性到技术的民族性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吴致远
吴同
梅其君
-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44-49,共6页
-
基金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国学单列课题“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研究”(18GZGX13)。
-
文摘
知识的地方性与技术的民族性是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被意识到的两个主题。“知识的地方性”至少体现在四个不同的维度上,即知识产生的情境性、知识内容的对象性、知识表达的形式性、知识应用的具体性;“技术的民族性”也可以体现在四个不同的维度上:技术知识的地方性、自然禀赋的先天性、需求的特色性、文化的约束性。知识的地方性与技术的民族性具有相互生成、相互转化、协同发展的关系,对两者内在关系的理解于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知识的地方性
技术的民族性
参与式发展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三价马蛔虫发现的优先权之争
- 2
-
-
作者
梁佳媛
-
机构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66,共11页
-
基金
2019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
-
文摘
20世纪30年代,遗传学者李汝祺与胚胎学者朱洗相继独立将所观察到的马蛔虫类群鉴定为三价新亚种,并就三价马蛔虫发现的优先权展开争夺。文章在梳理这一竞争脉络的基础上,分析了双方如何籍由各自的专业认知框架来理解自身发现所承载的学科价值,认为双方参与竞争的动力机制是个体通过对首创性发现意义的揭示来实现对自身学术能力的内在认同;后将竞争行为置于“胚胎学与遗传学认知对立”的学术情境下,考察了双方的学术理念受各自学科研究纲领的支配程度,认为对学科纲领兼容性的理解差异决定了竞争关系形成的必然性;文章依据不同维度的评判标准对优先发现权的归属做出了探讨,认为以现实的社会认同标准,发现的优先权彼时归朱洗所有,而以库恩对发现过程的理解,李汝祺是唯一的马蛔虫新亚种发现者。
-
关键词
研究纲领
社会认同
知识的地方性
-
Keywords
Research programme
Social identification
Situatedness of knowledge
-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Q36
[生物学—遗传学]
-
-
题名技术集聚发展的三重机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世闻
李志坤
-
机构
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思政部
淮阴工学院数理学院
-
出处
《前沿》
2016年第8期43-48,共6页
-
基金
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项目"技术集聚视阈下的珠海高新区提升对策研究"(20140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技术发展不均衡性的一种重要表现是某类技术的新发展,是在范围较小但相关技术活动紧密联系且密集开展的地理区域中持续取得的,这种现象可称为技术集聚。技术集聚发展的机制包括规模报酬递增、马歇尔外部性(人力资源的易获得性、关联产业的支持与知识溢出)、技术知识的地方性特征等三个方面。
-
关键词
技术
集聚发展
技术集聚
规模报酬递增
马歇尔外部性
技术知识的地方性
-
分类号
G322.0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