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1
作者 张羚君 《微型计算机》 2024年第10期265-267,共3页
为有效提升法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构建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文章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设计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法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对学生的访谈得知,科学... 为有效提升法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构建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文章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设计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法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对学生的访谈得知,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法学专业知识素养。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法学理论知识形象化、可视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法学专业课程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教育理念 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教学方法 法学专业
下载PDF
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建构的思考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建华 张天雪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31,共5页
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方法的指导,方法不是单纯的技术,方法亦有自身的体系。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大体形成了并列式知识体系和逻辑式知识体系,但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方法体系建构还处于萌芽和争鸣阶段。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属... 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方法的指导,方法不是单纯的技术,方法亦有自身的体系。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大体形成了并列式知识体系和逻辑式知识体系,但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方法体系建构还处于萌芽和争鸣阶段。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属于科学方法体系的一部分,其自身有四个层次多种类别。而作为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也要因学习对象或学习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方法体系的层次和类别上进行不同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体系建构
下载PDF
中学化学教师要重视化学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麟生 《化学教学》 CAS 2006年第7期1-3,5,共4页
分析了由于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化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学化学课程改革而产生的化学知识更新问题,认为中学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化学专业知识的再学习。提出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化学史;化学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社会发展涉及... 分析了由于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化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学化学课程改革而产生的化学知识更新问题,认为中学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化学专业知识的再学习。提出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化学史;化学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社会发展涉及的化学知识;与化学有关的自然科学综合知识;化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专业知识更新:化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化学信息
下载PDF
应如何培养英语阅读能力
4
作者 申锦莲 《长春大学学报》 2007年第12期90-91,共2页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需要培养的重要技能之一,它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积累与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我们全面掌握语言,更是打开自主学习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 阅读能力 重要性 知识科学方法
下载PDF
心身护理在脑梗塞康复中的应用及体会
5
作者 林芳 林本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1996年第S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脑梗塞 心身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 语言障碍 肢体功能障碍 护患关系 语言功能 血液流变学 科学知识方法
下载PDF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动态与趋势分析
6
作者 杨洪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31-34,共4页
运用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对CNKI期刊发表的"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783篇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研究者分散现象非常严重,未... 运用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对CNKI期刊发表的"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783篇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研究者分散现象非常严重,未形成核心团队;研究机构分散现象较为严重,未形成科研共同体;期刊论文有关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但从长远来看,仍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主题热点的演进经历了酝酿阶段、兴起阶段、累积阶段和发展阶段。未来趋势将主要聚焦在科研共同体有待拓展、研究方法走向大数据研究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意识形态 文献计量法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The Manuscript Drafting Journey of a NNE Scientific Writer: An Ethnographic Case Study
7
作者 Yi-Huey Guo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2年第10期1580-1589,共10页
Given that there is a dramatic increase of the English manuscript submission rate of doctoral students, yet little research effort is devoted to this line,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the manuscript drafting strategies of... Given that there is a dramatic increase of the English manuscript submission rate of doctoral students, yet little research effort is devoted to this line,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the manuscript drafting strategies of one Taiwan Residents hydraulics major doctoral student, who was required by his department to have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for the qualifications for the degree. The study employs Ken Hyland's social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 to disciplinary writing and follows an ethnographic research method for the collection/analysis of th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ipating student,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professional persona for the heightening of manuscript acceptance possibility, followed some prescribed procedures such as citing higher potential journals, adhering to the expert model, and formulizing the research procedures/results. A conflicting rhetorical structure of literature review writing and the favor of doing applied research for publication purpose were also found in his writing. The author addresses the implicated meanings of these writing attempts and concludes that a "short-sighted operation" of writing attempts may undermine the value of a research.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mmunities' understanding of this group of writers' disciplinary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writing for pub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tific writing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writing for publ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