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义“健康”:从“阴平阳秘”到“社会适应完好”——一项从古代中医健康观到现代健康观的知识考察
1
作者 周军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5-49,共5页
“健康”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健康”本身就具有独立的知识体系。以知识建构论的视角,对古代中医语境下的健康知识和现代医学语境下的健康知识进行了梳理,呈现了古代“健康”观与现代健康观的核心内涵。认为健康知识体系的演变是一... “健康”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健康”本身就具有独立的知识体系。以知识建构论的视角,对古代中医语境下的健康知识和现代医学语境下的健康知识进行了梳理,呈现了古代“健康”观与现代健康观的核心内涵。认为健康知识体系的演变是一个由个体单向维度向个体与社会双重维度转变的历史建构过程,它促进了人们对健康本质的正确认识,厘清了对健康责任主体的准确认知,优化了人们健康促进的行为模式。古今健康知识体系既有差异,又具有内在的延续性、发展性和互补性。只有融合二者,才能形成关于健康的完整知识,真正促进人们对健康的正确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平阳秘 社会适应完好 健康知识体系 知识考察
下载PDF
论大学英语完形填空之知识考察与对策
2
作者 肖莎 《海外英语》 2013年第4X期89-90,共2页
该文就英语完形填空中常见的词、短语考察和时态考点进行剖析,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通过实例进行进一步分析,提出其应对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英语完形填空 知识考察 对策
下载PDF
自然审美理论构建的知识论考察
3
作者 胡友峰 贾珊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5,F0003,共11页
自然审美源自人类主体的诗性思维与自然对象的物性特征相融交织,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美学体现,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为自然审美理论构建提供了知识论基础,其动态发展也使自然审美理论呈现出不同面貌。自人类产生之时,自然... 自然审美源自人类主体的诗性思维与自然对象的物性特征相融交织,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美学体现,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为自然审美理论构建提供了知识论基础,其动态发展也使自然审美理论呈现出不同面貌。自人类产生之时,自然便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本真的依存关系为自然审美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据,但原初性所带来的被动性与脆弱性也使这种依存关系难以推动自然审美持续深入发展。此后,人与自然逐步构建了二元模式主导的认识关系与工具理性支配的实践关系,自然成为了相对于人类主体的陌生“他者”,这也推动了自然审美对象模式与人化视角的形成。随着生态世界观的逐步建立,人类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然的本源性与自身的有限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生态重构,也为自然审美的当代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审美 人与自然的关系 知识考察 生态审美
下载PDF
“话语”:作为一种批评理论或社会实践——“话语”概念的知识学考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继林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81,共4页
"话语"是当下学界备受重视、使用频率极高的流行术语。"话语"在使用中,其能指与附加功能被无限放大,而所指与基本意涵却呈现出混沌的一面。因而,我们有必要对"话语"概念进行重新的梳理与考察,继而勾勒出&... "话语"是当下学界备受重视、使用频率极高的流行术语。"话语"在使用中,其能指与附加功能被无限放大,而所指与基本意涵却呈现出混沌的一面。因而,我们有必要对"话语"概念进行重新的梳理与考察,继而勾勒出"话语"概念的变化轨迹:即"话语"如何突破纯粹的"语言"范畴而进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并实现其在社会文化实践领域的批评功能指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语言 社会实践 知识考察
下载PDF
中共“一大”前党员的知识谱系学考察 被引量:4
5
作者 伍小涛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7-78,共12页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有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其中知识分子党员51人。从地域特征来看,这些知识分子党员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浙江、山东、直隶、广东和安徽等省份。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的地点,主要在思想开放、知识分子...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有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其中知识分子党员51人。从地域特征来看,这些知识分子党员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浙江、山东、直隶、广东和安徽等省份。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的地点,主要在思想开放、知识分子众多的城市,这些知识分子离开差序格局的乡土社会来到流动的都市空间,寻找新的凝结纽带,这就为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创造了条件。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中的身份分化,可以从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个人特质等方面来探寻解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一大” 党员 知识谱系学考察
下载PDF
依据素质考察 获取教学经验——小学阶段学科知识考察与分析策略
6
作者 马晨辉 《中华少年》 2017年第14期235-235,共1页
小学学科知识考察与分析策略要重视全面分析,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下一阶段教学工作中的侧重点,为小学学科教学总结经验,提出必要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科知识考察工作,本文分析了小学学科知识考察依据,总结小学学科知识考察后的... 小学学科知识考察与分析策略要重视全面分析,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下一阶段教学工作中的侧重点,为小学学科教学总结经验,提出必要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科知识考察工作,本文分析了小学学科知识考察依据,总结小学学科知识考察后的分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学科 知识考察 分析策略
原文传递
全新司法环境下刑法学的知识论研讨
7
作者 彭婧嫣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年第3期38-39,共2页
回顾我国刑法学的发展可以发现,真正属于我国,糅合了本土特色的刑法学并没有产生,在整个刑法学的发展中,总是掺插着其他国家的刑法学风格,从日本到苏联等等。在这样的刑法学发展体系下,作为刑法学理论体系的律学自然也就无法体现出本土... 回顾我国刑法学的发展可以发现,真正属于我国,糅合了本土特色的刑法学并没有产生,在整个刑法学的发展中,总是掺插着其他国家的刑法学风格,从日本到苏联等等。在这样的刑法学发展体系下,作为刑法学理论体系的律学自然也就无法体现出本土的特色,又如何能够在全新的司法环境体系下对刑法学进行理论研究。本文将通过对刑法学的知识论的探讨,对如何运用大陆传统刑法学弥补我国刑法中学术积累的薄弱问题进行研究,希望探索出我国刑法转型与变革的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学 知识考察 学术积累 规范学
下载PDF
2003年高考理综考试(新课程卷)分析及其指导下的物理教学
8
作者 张德启 孙洲元 《物理通报》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2003年是全国高考实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第4年,考试结束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总体来说,考生及其家长对2003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还是比较肯定的,认为它继续坚持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保持了近年来高考改革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 2003年是全国高考实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第4年,考试结束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总体来说,考生及其家长对2003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还是比较肯定的,认为它继续坚持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保持了近年来高考改革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但是,多数考生反映试题偏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教育 物理教学 2003年 高考理综考试 试题分析 试卷结构 基础知识考察 能力考察
下载PDF
从2003年理综物理试题谈高三物理教学
9
作者 张利萍 《物理通报》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笔者连续两年参加江西省高考理综阅卷工作,下面根据高考理综试卷中的物理试题和评卷的情况统计作一些分析,以期和物理教育同仁共同探讨高三物理教学。 1 总体情况 2003年新课程的理科综合试卷的物理部分与2002年相比,从试卷形式上看。
关键词 高中教育 物理教学 理综物理试题 2003年 试题结构 试题特点 能力考察 基础知识考察 计算能力
下载PDF
主义论述、知识学考察与中国教育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君进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4,共11页
主义论述和知识学考察的分野是对当前中国教育学研究群体自身研究态度的一次考察。主义论述是指那些带有强烈价值论断的思想言论,而知识学考察则主要是指一种研究态度,其致力于抑制主义论述的主观表达性,并将情绪表达置换为知识陈述。... 主义论述和知识学考察的分野是对当前中国教育学研究群体自身研究态度的一次考察。主义论述是指那些带有强烈价值论断的思想言论,而知识学考察则主要是指一种研究态度,其致力于抑制主义论述的主观表达性,并将情绪表达置换为知识陈述。主义论述在为中国教育学研究带来表面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历史性后果。其主要表现为当前中国教育学研究显现出本质主义、体系主义、批判主义和实用主义这四种占支配性地位的论述范式。这四种论述范式由于缺乏一个深厚的知识学基础从而非常不利于教育学的知识积累,而激进的主义论述对于自由民主的政治秩序更是危险的。故21世纪的中国教育学研究必须深刻地批判和反思主义论述所产生的弊病,教育学研究群体更应克服主义论述的理论浮躁情绪和摆脱乌托邦色彩的启蒙者姿态,并树立起知识学考察的研究态度,致力于将各种主义论述的成果积淀为更严格的教育学知识谱系和思想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义论述 知识考察 教育学研究 论述范式 知识谱系和思想谱系
原文传递
文本阐释模式与意义生成的知识论考察
11
作者 付昌玲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4-154,共11页
文本的意义阐释问题是文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过度阐释”“反对阐释”与“强制阐释”构成了文本意义生成的三种形态。首先,阐释学的知识内涵可以划分为方法论和本体论双重层面,分别涉及符合论的真理观与存在论的真理观。其次,中... 文本的意义阐释问题是文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过度阐释”“反对阐释”与“强制阐释”构成了文本意义生成的三种形态。首先,阐释学的知识内涵可以划分为方法论和本体论双重层面,分别涉及符合论的真理观与存在论的真理观。其次,中国当代阐释学对文本意义的生成展开了积极反思和持续建构。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论”涵盖“本体阐释”“核心阐释”“阐释大循环”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概念范畴,实现了对阐释学方法论和本体论的融合,推动了当代阐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中国学者对场外征用与文本意义生成、主观预设与文本意义生成、批评的公正性和批评的伦理性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讨论,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阐释学话语体系。中国当代强制阐释论是阐释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文学研究与文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阐释模式 过度阐释 反对阐释 强制阐释 意义生成 知识考察
原文传递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Educational Impact of Steve Fuller's Social Epistemology
12
作者 Koichiro Misaw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9期867-879,共13页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Steve Fuller's "sociological" social epistemology that must be distinguished from its "philosophical" counterpart. Fuller's sociological social epistemology can prompt deep philosophical...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Steve Fuller's "sociological" social epistemology that must be distinguished from its "philosophical" counterpart. Fuller's sociological social epistemology can prompt deep philosophical analyses of the conditions for knowledge that themselves bear on what should count as knowledge. That is, it can be a vital prelude to develop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educational issues.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three features that form an integral part of Fuller's social epistemology, which is partly elucidatory and partly critical: naturalistic, normative, and organizational aspects. It goes on to explore whether and to what extent Fuller's criticism of an "always already" thesis in philosophy and his idea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fford a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knowledge in particular and human development in general. 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an observation that Fuller's social epistemology is flawed in some respects but nonetheless is of relevance to the philosophical study of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ological social epistemology Steve Fuller analytic social epistemology the naturalistic aspect ofknowledge the normative aspect of knowledge the organizational aspect of knowledge the "always-already"thesis in philosophy implications for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下载PDF
高中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斌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 2013年第8期47-47,共1页
高中化学考试的题型越来越丰富,考查的内容也越来越灵活.从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不难发现,高中化学试题在注重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推断题就是其中一种突出学生知识面、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考察的试... 高中化学考试的题型越来越丰富,考查的内容也越来越灵活.从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不难发现,高中化学试题在注重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推断题就是其中一种突出学生知识面、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考察的试题,这种题型难度系数较大,灵活性较大,考察的知识面较广,考生失分率较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相关的案例着重分析了高中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推断题 解题策略 高中 学生综合能力 基础知识考察 逻辑思维能力 高考试题 化学考试
原文传递
高考复习热点——二氧化硫教学改进与创新
14
作者 吴丽君 《才智》 2010年第34期104-104,共1页
在诸多高考化学考察的知识点中,二氧化硫的性质是复习的热点,是无机部分有关环保、应用题的突破口,它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许多异同点。强化课堂讲解、讨论、启发、归纳、应用功能,为学生排忧解难,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 二氧化硫 是高考化学考察的重要知识点和考试热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