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下知识耦合如何重构组织边界——基于创业警觉的认知逻辑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琳 陈志军 崔子钰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6,I0003,I0004,共13页
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企业的边界重构是知识的动态交互联接,从此视角打开组织边界重构的过程机制,对提升企业敏捷性、共生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归纳式单案例研究,通过对制造企业多个层次的深入研究,探讨了数字化转型下企业通过知识耦合... 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企业的边界重构是知识的动态交互联接,从此视角打开组织边界重构的过程机制,对提升企业敏捷性、共生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归纳式单案例研究,通过对制造企业多个层次的深入研究,探讨了数字化转型下企业通过知识耦合进行组织边界重构的机制。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企业运用知识重组(关键点识别、资源编排、匹配)、知识整合(数据挖掘、知识验证、跨界融合)、知识解耦(主动遗忘、流程调优、技术替代)三种知识耦合过程机制来重构组织边界。同时,研究发现创业警觉是潜在的边界重构认知逻辑,制造企业依靠创业警觉认知能力,从不同的行动领域设计边界重构决策。本文研究结论展现了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企业如何通过知识的交互联接重塑组织边界,以彰显、获取知识权力;为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企业的组织边界重构提供了新的、系统化的见解;对企业维持与发展知识权力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重构 知识耦合 创业警觉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知识耦合与企业知识流动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勇志 诸葛凯 +1 位作者 何会涛 张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177,共6页
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企业的知识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知识基础观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知识耦合对企业知识流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知识的流动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 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企业的知识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知识基础观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知识耦合对企业知识流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知识的流动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显著效果依然存在;知识耦合在数字化转型与知识流动的关系中具有传导效应,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与企业知识流动呈“U”型关系,而新旧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与企业知识流动具有正相关关系;数字化转型对知识耦合具有显著作用,其显著性受到时间窗口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知识耦合 知识流动 传导效应
下载PDF
数字化能力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关系强度与知识耦合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群 胡勇浩 李梦晓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7-96,共10页
数字化能力是数字价值释放的关键,也是企业运用数字技术整合价值网络中各种资源以推动系统性数字变革,进而实现数字价值创造的能力,但现有文献对数字化能力与绿色创新关系的探讨有限。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引入关系强度与知识耦合作为有因... 数字化能力是数字价值释放的关键,也是企业运用数字技术整合价值网络中各种资源以推动系统性数字变革,进而实现数字价值创造的能力,但现有文献对数字化能力与绿色创新关系的探讨有限。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引入关系强度与知识耦合作为有因果的双中介变量,构建数字化能力通过关系强度、知识耦合作用于绿色创新的链式中介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对409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能力正向影响制造企业绿色创新;关系强度与知识耦合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化能力通过关系强度、知识耦合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绿色创新。结论可揭示数字化能力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为制造企业提高绿色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能力 绿色创新 关系强度 知识耦合
下载PDF
知识耦合视阈下大数据能力对新创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4
作者 袁勇志 诸葛凯 +1 位作者 张勇 林炜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116,共11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依托大数据能力优化知识能级并实现创业生存与成长目标成为新创企业“新创弱性”研究的关键问题。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与知识基础观,将知识耦合引入大数据能力与新创企业创业绩效关系框架...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依托大数据能力优化知识能级并实现创业生存与成长目标成为新创企业“新创弱性”研究的关键问题。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与知识基础观,将知识耦合引入大数据能力与新创企业创业绩效关系框架,构建以互补性知识耦合、替代性知识耦合为中介的研究模型,并基于212家新创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数据能力对知识耦合与新创企业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大数据能力通过知识耦合影响新创企业创业绩效;互补性知识耦合与创业生存绩效呈倒U型关系,替代性知识耦合与创业成长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IT-业务战略匹配正向调节大数据能力与知识耦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能力 知识耦合 新创企业 创业绩效 IT-业务战略匹配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知识耦合测度研究: 基于互补与替代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嘉杰 李天逸 +2 位作者 孙建军 吴洁 刘鑫慧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75,共13页
[目的/意义]识别和量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知识耦合,是理解其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产业融合与升级的关键任务。[方法/过程]基于知识互补性与替代性,文章提出一种在知识网络层面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知识耦合的方... [目的/意义]识别和量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知识耦合,是理解其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产业融合与升级的关键任务。[方法/过程]基于知识互补性与替代性,文章提出一种在知识网络层面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知识耦合的方法,并通过隐马尔可夫模型发现两种知识耦合模式:融合式知识耦合与替代式知识耦合。选取2000—2020年间的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融合式知识耦合同时具有较高的产业间知识互补和知识替代,而替代式知识耦合表现为低知识互补和高知识替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之间的替代式知识耦合模式呈现出从减弱到稳定,再从稳定到加强的演化趋势。[局限]产业创新知识网络使用专利分类号的共现数据进行构建,缺少对耦合知识的语义层面的深入解读。未来可以进一步融合专利的语义信息,以更全面地反映产业间知识耦合模式以及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 知识耦合 隐马尔可夫模型
下载PDF
知识耦合流动对价值共创的影响——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海峰 张芙榕 辛冲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2,共11页
企业价值创造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更多企业通过参与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价值共创。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以332家参与创新生态系统的高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创新生态系统中知识耦合流动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以及讨论了... 企业价值创造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更多企业通过参与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价值共创。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以332家参与创新生态系统的高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创新生态系统中知识耦合流动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以及讨论了知识存量与创新生态系统规范性在该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耦合流动对价值共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正向调节知识耦合流动与价值共创的关系;创新生态系统规范性正向调节知识耦合流动与价值共创的关系。研究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角度剖析价值共创影响机制,丰富了知识流动相关理论研究,为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价值共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知识耦合流动 创新生态系统规范性 知识存量 价值共创
下载PDF
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如何提升组织双元学习?
7
作者 王萧萧 蔡伟 +1 位作者 朱桂龙 张丽丽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基于知识耦合视角,考察了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组织双元学习的作用机制,试图揭示两者关系中的关键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基于226份产学研合作配对数据,通过层次回归法等方法验证了提出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能够... 基于知识耦合视角,考察了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组织双元学习的作用机制,试图揭示两者关系中的关键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基于226份产学研合作配对数据,通过层次回归法等方法验证了提出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能够显著提升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从影响机制来看,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可以通过促进认知信任,显著提升利用式学习。此外,知识守门人水平正向调节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组织双元学习的影响,并且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与利用式学习间的关系影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耦合 组织间信任 知识守门人 探索式学习 利用式学习
下载PDF
跨学科教学中知识耦合的逻辑、困境与纾解
8
作者 王欣瑜 《文教资料》 2024年第5期154-156,共3页
跨学科教学中的知识耦合容易流于表面化,困于拼盘化。本文阐明了跨学科教学的底层逻辑,针对异质性知识、学生认知多样化及教师素养局限的困境,提出构建跨学科知识整体、优化跨学科知识建构拓展思维局限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等路径改... 跨学科教学中的知识耦合容易流于表面化,困于拼盘化。本文阐明了跨学科教学的底层逻辑,针对异质性知识、学生认知多样化及教师素养局限的困境,提出构建跨学科知识整体、优化跨学科知识建构拓展思维局限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等路径改进跨学科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 知识耦合 跨学科
下载PDF
知识耦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4
9
作者 于飞 刘明霞 +1 位作者 王凌峰 李雷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65,76,共13页
本文整合知识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理论,利用中国128家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企业知识耦合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及冗余资源对知识耦合与绿色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与企业绿色创... 本文整合知识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理论,利用中国128家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企业知识耦合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及冗余资源对知识耦合与绿色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与企业绿色创新呈U型关系,且存在"门槛效应";新技术领域与原有技术领域之间的知识耦合正向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冗余资源强化了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与企业绿色创新的U型关系,从而负向调节新旧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耦合视角下知识基础动态变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理论框架,本文推动了知识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理论从一般创新向绿色创新研究领域的繁衍,丰富了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企业选择合适的知识耦合方式展开绿色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耦合 冗余资源 知识基础 绿色创新
下载PDF
基于知识耦合的平面设计信息编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鹤民 张淑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2-35,共4页
分析了平面设计的信息特征,讨论了平面设计过程中的信息编码与平面设计作品解读中的信息解码关系。研究指出,平面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在于其信息传达的效率,即信息编码的优劣。在分析信息编码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知识耦合的概念... 分析了平面设计的信息特征,讨论了平面设计过程中的信息编码与平面设计作品解读中的信息解码关系。研究指出,平面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在于其信息传达的效率,即信息编码的优劣。在分析信息编码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知识耦合的概念,指出实现头脑中知识与外部知识的耦合,即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匹配是实现信息理想传达的有效方法。最后通过标志设计的优秀案例验证了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中存在的知识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设计 信息编码 知识耦合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下载PDF
产学知识耦合的协同创新效应——基于创新系统的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文静 张卫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68,共8页
本文从产学合作知识耦合视角出发,首次将产学合作与内部研发纳入统一的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以考察区域创新系统中产学合作的创新效应。本文利用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学合作知识存量显... 本文从产学合作知识耦合视角出发,首次将产学合作与内部研发纳入统一的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以考察区域创新系统中产学合作的创新效应。本文利用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学合作知识存量显著提升了所在区域企业的创新产出,但同时对企业内部研发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若干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研发强度高的区域产学合作的协同创新效应更强,反映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学合作创新效应的重要影响;随着产学合作程度的加深,其对内部研发的“挤出效应”表现出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合作 创新系统 知识耦合 创新效应 挤出效应
下载PDF
新兴技术知识耦合网络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兴 谭蒙盼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0-156,123,共8页
[研究目的]新兴技术发展在知识扩散路径上呈现出周期性的发散与收敛模式,研究其知识耦合网络中关系的形成与解散,有利于把握新兴技术实现路径。[研究方法]以自动驾驶技术为研究对象,利用专利数据库,通过关键词提取,构建了知识耦合网络,... [研究目的]新兴技术发展在知识扩散路径上呈现出周期性的发散与收敛模式,研究其知识耦合网络中关系的形成与解散,有利于把握新兴技术实现路径。[研究方法]以自动驾驶技术为研究对象,利用专利数据库,通过关键词提取,构建了知识耦合网络,并从网络结构、节点属性和知识元素关系属性,分析不同技术时期知识耦合网络形成的动力机制,利用随机指数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择优机制、传递性机制、邻近效应始终驱动知识耦合网络的形成;不同阶段择优机制作用的对象不同,随着知识进化,择优机制还受到时间效应的影响;在耦合网络形成初期,异配性知识更容易发生耦合,并通过中介效应促进知识耦合,随着知识网络流动性增强,中介效应变为负向作用,知识耦合的目标变为对知识专业化强化,同配性促进知识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技术 知识耦合 共词网络 自动驾驶
下载PDF
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德成 侯光明 《科技和产业》 2012年第8期63-66,101,共5页
推动不同隐性知识的耦合创新是重大科技工程的核心目标之一。为有效实现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创新,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界定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的科学内涵,分析隐性知识耦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微分动力学方法构建重大科技... 推动不同隐性知识的耦合创新是重大科技工程的核心目标之一。为有效实现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创新,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界定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的科学内涵,分析隐性知识耦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微分动力学方法构建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模型,研究模型解析解的渐进性;最后,基于模型分析结果,提出通过构建知识管理体系、营造隐性知识耦合创新环境和建立隐性知识耦合创新考核激励机制促进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的耦合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科技工程 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知识耦合 微分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知识耦合对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资源复合效率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咏丽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54-157,共4页
处于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零售企业能够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取较大竞争优势。而知识耦合作为整合、利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为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同时,提高资源复合效率、减少资源冗余对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也会产生一... 处于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零售企业能够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取较大竞争优势。而知识耦合作为整合、利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为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同时,提高资源复合效率、减少资源冗余对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对零售企业管理者进行数据收集,实证分析知识耦合(互补性知识耦合、替代性知识耦合)、资源复合效率对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企业互补性知识耦合与替代性知识耦合对资源复合效率和商业模式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复合效率在知识耦合与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补性知识耦合 替代性知识耦合 资源复合效率 商业模式创新 零售企业
下载PDF
知识耦合视角下区域科学-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水平的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武华维 王超 +3 位作者 许海云 巩永强 夏冬 董振飞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98,8,共9页
[目的/意义]有效评价区域科学-技术-产业(STI)协同创新水平对于制定针对性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在知识耦合理论的基础上,以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活动为知识主体,三类创新活动中的知识内容为耦合对象,主... [目的/意义]有效评价区域科学-技术-产业(STI)协同创新水平对于制定针对性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在知识耦合理论的基础上,以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活动为知识主体,三类创新活动中的知识内容为耦合对象,主题词为表征的知识元素作为知识内容的特征交集载体,通过量化的知识元素交集来评价区域STI协同创新的水平,以中医药领域31个省(市)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STI彼此之间的知识关联水平不高;进一步利用耦合系数计算发现大部分省市STI三者整体的知识耦合度高,但是各省市知识内容宽度分布在很低的水平;因此,利用协同创新水平函数测度发现中医药领域STI协同创新水平不高,而且多数的省市的协同创新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耦合 科学-技术-产业 协同创新 知识元素 评价
下载PDF
打开制度压力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黑箱——知识耦合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于飞 胡泽民 袁胜军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利用128家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在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了制度压力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以及企业知识耦合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规制压力和模仿压力均对绿色创新有正向影响,但时效性存在差异。另外... 本文利用128家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在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了制度压力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以及企业知识耦合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规制压力和模仿压力均对绿色创新有正向影响,但时效性存在差异。另外,规制压力和模仿压力还可以通过知识耦合的中介传导作用影响绿色创新。具体而言,规制压力和模仿压力均会促进企业实施两类知识耦合,但影响效果存在差异;企业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与绿色创新呈U型关系,而新旧技术领域之间的知识耦合与绿色创新呈倒U型关系。本文丰富了制度压力、知识管理与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压力 知识耦合 绿色创新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筑好巢搭好桥: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信任与组织双元学习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萧萧 朱桂龙 王中和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8-66,共9页
组织双元学习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企业与学研机构能力不匹配而产生的结构化困境是困扰企业组织学习的核心议题。基于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视角,探讨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组织双元学习的作用机制以及信任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耦... 组织双元学习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企业与学研机构能力不匹配而产生的结构化困境是困扰企业组织学习的核心议题。基于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视角,探讨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组织双元学习的作用机制以及信任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与组织双元学习关系的中介作用。基于226份产学研合作配对数据构建理论模型,利用层次回归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认知信任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情感信任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同时,信任类型与组织双元学习方式匹配相对应,情感信任对探索式学习具有显著影响,认知信任对利用式学习具有显著影响;仅认知信任在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与组织学习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耦合 认知信任 情感信任 探索式学习 利用式学习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的三螺旋知识耦合系统的协同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玉宁 朱学芳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1-197,202,共8页
[目的/意义]从协同学研究视角揭示和证明三螺旋知识耦合系统作为学科交叉测度工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过程]以医学主题词表中"疾病(C)""精神病学和心理学(F)"和"现象和过程(G)"三个类别分支为入口,... [目的/意义]从协同学研究视角揭示和证明三螺旋知识耦合系统作为学科交叉测度工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过程]以医学主题词表中"疾病(C)""精神病学和心理学(F)"和"现象和过程(G)"三个类别分支为入口,选取乳腺肿瘤(Breast Neoplasms)、焦虑抑郁(Depressive Disorder and Anxiety Disorders)和免疫(Immunity)作为实证案例,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描述和呈现由主题指纹所映射的知识空间的演化特征,运用互信息理论和方法量化和验证三螺旋知识耦合系统的协同性特征。[结果/结论]三螺旋知识耦合系统的子系统双边互信息均大于零,三边互信息均为正值,三元子系统呈现"右螺旋"的知识结构演化状态,验证了三螺旋知识耦合系统具有协同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旋知识耦合系统 互信息 信息熵 耦合 协同
下载PDF
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异质性知识耦合探讨 被引量:25
19
作者 谢坤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36-38,共3页
跨学科教学中的异质性知识耦合表现为差异化互动、碎片化整合以及创新性应用。跨学科教学并不是使用异质性知识来指涉相同对象,而是促使不同学科在解释相同问题时具备差异化表达路径的黏合可能。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要注意建构知识的价... 跨学科教学中的异质性知识耦合表现为差异化互动、碎片化整合以及创新性应用。跨学科教学并不是使用异质性知识来指涉相同对象,而是促使不同学科在解释相同问题时具备差异化表达路径的黏合可能。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要注意建构知识的价值取向,解决学科知识从原本完整知识体系中剥离出来的零散、刻板和悬浮化问题,构建学生连续统一的认知印象,通过提供学生看待知识的新角度、新思维和创新应用方式,推动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验证,这是跨学科教学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 异质性知识 差异性互动 碎片化整合 知识耦合
下载PDF
知识耦合对高新技术企业接力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康鑫 张鑫静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5-53,共9页
创新资源的稀缺性与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传统创新范式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知识耦合使得创新链上不同知识资源禀赋的企业合作成为可能。文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构建出以知识耦合为自变量、接力创新为因变量的分析框架,并... 创新资源的稀缺性与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传统创新范式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知识耦合使得创新链上不同知识资源禀赋的企业合作成为可能。文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构建出以知识耦合为自变量、接力创新为因变量的分析框架,并将知识共同生产和知识隐匿程度纳入该分析框架,探究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共同生产在知识耦合与接力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即知识耦合对知识共同生产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共同生产对接力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隐匿程度对知识耦合与接力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知识隐匿程度越强,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的正向影响较小,反之较大。研究结论对于提升知识管理对创新绩效的融合度、发掘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的内在影响路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企业开展非常规创新活动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耦合 接力创新 知识共同生产 知识隐匿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