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儿科普图画书翻译的知识认同与多模态叙事:以《神奇校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田璐 刘泽权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140-147,共8页
少儿科普图画书是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发挥着启迪心智、激发想象、提高少儿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本文以畅销书《神奇校车:气候大挑战》为例,从翻译的知识认同视角,围绕多模态叙事的方法和特点,对其英、中文本对比分... 少儿科普图画书是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发挥着启迪心智、激发想象、提高少儿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本文以畅销书《神奇校车:气候大挑战》为例,从翻译的知识认同视角,围绕多模态叙事的方法和特点,对其英、中文本对比分析,探讨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跨语言知识传播的得失,进而提炼出少儿科普图画书翻译的有效路径,即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以及图文互动的多模态叙事手段。少儿科普图画书的翻译既要准确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根据文化语境和少儿读者的认知特点,对所涉及的人文社科知识进行加工与重构,通过明晰化、简单化、规范化等翻译策略,对译本的图文内容做出必要的补充、修改和调整;同时充分发挥图画书的多模态叙事特征,达成目标语少儿读者的知识认同,促进不同知识共同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儿科普图画书 知识认同 多模态 叙事 翻译
原文传递
知识—理念—行为:教师教育中职业认同的阶段性探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瑾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40-44,共5页
教师教育的职业认同具有内在阶段性。教师教育职业认同阶段差异性扩大,主要表现为知识定位的自我质疑、价值取向的徘徊不定、行为角色的社会矛盾,会导致话语权放弃、规划性模糊、稳定性不够、职业性弱化等问题。教师教育中的职业认同应... 教师教育的职业认同具有内在阶段性。教师教育职业认同阶段差异性扩大,主要表现为知识定位的自我质疑、价值取向的徘徊不定、行为角色的社会矛盾,会导致话语权放弃、规划性模糊、稳定性不够、职业性弱化等问题。教师教育中的职业认同应遵循有序的阶段发展规律,做到应然与实然结合、人文与理性平衡、个体与社会融合,在知识认同阶段,应充分运用正叙、倒叙与插叙等方式,开展知识深化、复盘及重现;在理念认同阶段,应加强意识的规范性、主动性、规划性;在行为认同阶段,应推进制度约束与认同,构建课堂实践双场域,形成群体协同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职业认同 知识认同 行为认同 理念认同 认同阶段 差异化
下载PDF
教师专业合作对教学效能感和职业满意度的影响:学科知识评价认同度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家辉 康红芹 胡洪强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第3期40-48,共9页
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参与“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2013+”项目的上海市3772名初中教师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考察教师专业合作对教学效能感和职业满意度的影响,并检验学科知识评价认同度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教师... 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参与“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2013+”项目的上海市3772名初中教师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考察教师专业合作对教学效能感和职业满意度的影响,并检验学科知识评价认同度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教师专业合作与学科知识评价认同度、教学效能感、职业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教师的学科知识评价认同度与教学效能感、职业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教师的学科知识评价认同度在教师专业合作与教学效能感、教师专业合作与职业满意度的关系中都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启示如下:教师在专业合作活动中需提升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增进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深入理解,以提高教学效能感和职业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合作 学科知识评价认同 教学效能感 职业满意度 TALIS
下载PDF
以知识界思想认同凝聚中国精神——评《当代中国知识界思想认同研究》
4
作者 刘振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96-97,共2页
知识界思想认同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志趣喜好、是非判断,而是关乎国家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关乎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重大时代课题,是凝聚国人价值共识、理想信念的“风向标”与引领力量。朱培丽博士的新著《当代中国知识界思想认同研究》具... 知识界思想认同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志趣喜好、是非判断,而是关乎国家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关乎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重大时代课题,是凝聚国人价值共识、理想信念的“风向标”与引领力量。朱培丽博士的新著《当代中国知识界思想认同研究》具有鲜明而突出的问题意识、独特而新颖的学术论点、高远而宏阔的研究视野、严谨而求实的叙述风格,是一部弘扬知识界爱国奋斗主旋律、凝聚思想共识和中国精神的新创获,对于团结我国知识分子投身民族复兴伟业、捍卫国家文化安全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中国精神 《当代中国知识界思想认同研究》
下载PDF
认同性危机及其辩证解决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一川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认同 知识分子身份认同 乡邮员 认同关系 认同危机 霍建起 影片 文化认同 父子 主人公
下载PDF
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从《绿化树》到《饥饿的山村》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娇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以前,1959-1961年的大饥荒书写成为当代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之一,其中右派知识分子的"饥饿"体验更是受到作家的关注。本文仅就张贤亮的《绿化树》和智量的《饥饿的山村》两部描写"右派"在饥荒年代农村... 20世纪80年代以前,1959-1961年的大饥荒书写成为当代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之一,其中右派知识分子的"饥饿"体验更是受到作家的关注。本文仅就张贤亮的《绿化树》和智量的《饥饿的山村》两部描写"右派"在饥荒年代农村生活的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文本对饥荒生活的呈现方式和对女性的态度,进而探讨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以及在80、90年代不同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 《饥饿的山村》 饥饿记忆 知识分子身份认同
下载PDF
学生课堂从众心理的表现及应对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5期40-43,共4页
课堂从众心理的背后是学生主动让渡学习控制权的习得性无助。在从众性学习中,学生注意力流失,存在不学、少学、浅学、被动学的深度学习缺位,主要表现为源自学生思维游移的课堂沉默、源自学生“同群效应”的自动化思考以及源自学生“责... 课堂从众心理的背后是学生主动让渡学习控制权的习得性无助。在从众性学习中,学生注意力流失,存在不学、少学、浅学、被动学的深度学习缺位,主要表现为源自学生思维游移的课堂沉默、源自学生“同群效应”的自动化思考以及源自学生“责任分散”的随大流现象。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重视注意力控制,激活自我认知加工;面向异质性知识认同,促进深度学习;创设平行任务课堂,重建认知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课堂 从众心理 思维游移 同群效应 责任分散 自动化思考 注意力 知识认同 任务课堂
下载PDF
“人民”认同的历史重省——“文革”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历史性源起研究之一 被引量:5
8
作者 何言宏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身份认同 “反思”小说 “右派作家” 知青作家 “伤痕” 张承志 文学知识分子 国家意识形态 民粹主义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认同主流文化的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桂兰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1,共5页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不仅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举足轻重,而且对其他社会群体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的认同路径主要有教育认同、舆论认同、体验认同、职业认同、活动认同等方面...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不仅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举足轻重,而且对其他社会群体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的认同路径主要有教育认同、舆论认同、体验认同、职业认同、活动认同等方面。教育认同是知识分子认知和接受主流文化的主导性路径,舆论认同是知识分子认知和接受主流文化的日常性路径,体验认同是知识分子认知和接受主流文化的实践性路径,职业认同是知识分子认知和接受主流文化的独特性路径,活动认同是知识分子认知和接受主流文化的集中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主流文化认同路径
原文传递
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俐俐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4,共5页
主持人语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理论话语和研究方法 ,已经对文学研究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文学中的文化身份研究 ,是迎头对应文化研究的挑战 ,而又运用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从新的路径进入文学的明智选择。文化身... 主持人语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理论话语和研究方法 ,已经对文学研究形成强有力的挑战。文学中的文化身份研究 ,是迎头对应文化研究的挑战 ,而又运用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从新的路径进入文学的明智选择。文化身份的命题是在后殖民理论的平台上被提出 ,并被移用到文学研究中来的。文化身份研究从文艺美学来说 ,是肯定主体性的美学价值和文学存在合理性的 ,从文学研究的外延来说 ,是语境式研究和文本式研究相结合的。因此可以融合进社会学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方法、原型批评方法、文本分析方法等诸多文学研究方法 ,可以融文学的背景研究和文学的文本研究为一体。本专题各篇文章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问题。王宁教授的《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 ,准确地描述了全球性文化研究对文学形成的挑战 ,并且充满信心地指出 ,引入文化身份问题 ,运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王宁还提出在引入文化身份研究中建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如果将王宁教授的论文看作是一种呼唤 ,那么 ,王一川教授的《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刘俐俐教授的《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乔以钢教授的《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则是对这一呼唤的回应。我们惊喜地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意识 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知识分子身份认同
下载PDF
Exploring social movement concepts and actions in a knowledge uptake and sustainability context: A concept analysis
11
作者 Doris Grinspun Katherine Wallace +21 位作者 Shelly-Anne Li Susan McNeill Janet Elaine Squires Jesús Bujalance Maryanne D’Arpino Gina De Souza Nataly Farshait John Gabbay Ian D.Graham Alison Hutchinson Kim Kinder Celia Laur Tina Mah Julia E.Moore Jennifer Plant Jodi Ploquin P.Jim A.Ruiter Daphney St-Germain Margie Sills-Maerov May Tao Marita Titler Junqiang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CSCD 2022年第4期411-421,共11页
Objectives:To share a concept analysis of social movement aimed at advancing its application to evidence uptake and sustainability in health-care.Methods:We applied Walker and Avant method to clarify the concept of so... Objectives:To share a concept analysis of social movement aimed at advancing its application to evidence uptake and sustainability in health-care.Methods:We applied Walker and Avant method to clarify the concept of social movement in the context of knowledge uptake and sustainability.Peer-reviewed and grey literature databases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for relevant reports that described how social movement action led to evidence-based practice changes in health and community settings.Titles,abstracts and full texts were reviewed independently and in duplicate,resulting in 38 included articles.Results:Social movement action for knowledge uptake and sustainability can be defined as individuals,groups,or organizations that,as voluntary and intrinsically motivated change agents,mobilize around a common cause to improve outcomes through knowledge uptake and sustainability.The 10 defining attributes,three antecedents and three consequences that we identified are dynamic and interrelated,often mutually reinforcing each other to fortify various aspects of the social movement.Examples of defining attributes include an urgent need for action,collective action and collective identity.The concept analysis resul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Movement Action Framework.Conclusions:Social movement action can provide a lens through which we view implementation science.Collective action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e concepts less frequently canvassed in implementation science literature e can lend insight into grassroots approaches to uptake and sustainability.Findings can also inform providers and change leaders on the practicalities of harnessing social movement action for realworld change initiatives.By mobilizing individuals,groups,or organizations through social movement approaches,they can engage as powered change agents and teams that impact the individual,organizational and health systems levels to facilitate knowledge uptake and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ctive action Collective identity GRASSROOTS Implementation science Knowledge-to-action MOBILIZATION Social movement action
下载PDF
魁北克与法国(1870-1914):一场关于传统性和现代性的跨洋对话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晨茗(译)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19年第2期19-29,91-92,共12页
本文旨在研究1870年至1914年间法裔加拿大知识分子群体通过学术对话、文化传播和集体想象等方式构建出的多种法国形象。研究表明,法裔加拿大人心目中的法国形象反映出上述特定时期内的思想潮流并鼓舞魁北克政治、文化和宗教界人士积极... 本文旨在研究1870年至1914年间法裔加拿大知识分子群体通过学术对话、文化传播和集体想象等方式构建出的多种法国形象。研究表明,法裔加拿大人心目中的法国形象反映出上述特定时期内的思想潮流并鼓舞魁北克政治、文化和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们对法国的看法具有两面性,这种矛盾就是旧制度法兰西和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对立。而以上两种相互冲突的视角为知识分子所用:他们针砭时弊、畅想未来,在法兰西民族内部讨论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地位究竟孰高孰低。总之,在该段时期内,无论是教皇权力至上主义者还是共和自由派,无论是法国还是魁北克的学者,都加入这场跨洋对话并构成一张知识分子对话网络。该对话机制硕果累累:人们的观点碰撞会加强对法兰西形象的挖掘;身份认同的探索会为未来打开视野;民族轮廓的勾勒会让法国或者魁北克认识到自身的政治意图,让法兰西民族掌控立法权,满足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行为主体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法语区 魁北克 法国 知识分子与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2002年《文艺争鸣》总目录
13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2002年 《沧浪之水》 研讨会综述 知识分子身份认同 中国文学 钱理群 文艺 知识分子与革命 经典文学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