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唯方法论主义到问题与方法论的统一——改革开放30年教育学方法论研究的知识论立场探寻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澍 柳海民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4,共6页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学方法论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研究者以研究范式问题作为争论的焦点探讨了教育学的理论前提,以学科独立性问题作为争论的焦点深化了教育学发展的学科意识,以多元化方法论的启示拓展了教育学发展的理论资源。但...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学方法论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研究者以研究范式问题作为争论的焦点探讨了教育学的理论前提,以学科独立性问题作为争论的焦点深化了教育学发展的学科意识,以多元化方法论的启示拓展了教育学发展的理论资源。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唯方法论主义的研究倾向,造成方法论与问题的断裂。教育学方法论研究的恰当知识论立场是问题意识和后果意识,即遵循方法论研究的本体论立场、问题具有方法论研究的逻辑先在性、在问题的解决中检验方法论的有限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方法论主义 知识论立场 教育学方法论
原文传递
基础教育改革30年:知识转型与立场更迭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19,共5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就改革的进程来说,经历了"立足本土——批判现实"的知识论立场、"面向世界——应答挑战"的知识论立场,以及与之伴随"复杂性表征——现代性及其超越&qu...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就改革的进程来说,经历了"立足本土——批判现实"的知识论立场、"面向世界——应答挑战"的知识论立场,以及与之伴随"复杂性表征——现代性及其超越"的知识论立场。这种立场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取得的成就的发展轨迹,践行了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立场 转型 基础教育 改革开放
下载PDF
“义”“意”辨
3
作者 张江 《新华文摘》 2024年第20期86-89,共4页
“义”与“意”,是人类认知与阐释的核心概念。面对经典及全部文本,阐释者认知与阐释的基本目的是把握对象的义与意。在汉语言文字体系中,义与意之间区别明显,说明与阐释义与意的方式、路径差异甚大。特别是义与意的相互蕴含与冲突,造... “义”与“意”,是人类认知与阐释的核心概念。面对经典及全部文本,阐释者认知与阐释的基本目的是把握对象的义与意。在汉语言文字体系中,义与意之间区别明显,说明与阐释义与意的方式、路径差异甚大。特别是义与意的相互蕴含与冲突,造成理解与阐释的困境。义与意的获取目标不同,取义者侧重知识论立场,取意者侧重价值论立场,双方各执一词以致对立,造成整体完备的阐释链条断裂,甚至是阐释观念、方法,以致学科之间的深刻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者 理解与阐释 链条断裂 路径差异 知识论立场 核心概念 人类认知 价值论
原文传递
“事实”与“案件事实”概念之再探讨
4
作者 舒国滢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11期111-112,共2页
事实问题是在各个学问领域持续受到关注的基础性问题之一,构成几乎所有学科(哲学、逻辑学、自然科学、历史学、法学、文学等)专业领域探究的重点。然而,事实并不是一个自明的概念,各个学科均从不同的知识论立场分门别类地(甚至彼此分离... 事实问题是在各个学问领域持续受到关注的基础性问题之一,构成几乎所有学科(哲学、逻辑学、自然科学、历史学、法学、文学等)专业领域探究的重点。然而,事实并不是一个自明的概念,各个学科均从不同的知识论立场分门别类地(甚至彼此分离地)探究此一概念,以不同的角度、特定的视域和“区分、划界的方式”去考察现实世界中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性问题 案件事实 不同的角度 逻辑学 知识论立场 自然科学 历史学 分门别类
原文传递
当代生存问题的可能解答与合理解答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立新 卢艺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24,共7页
在科学技术和资本的推动下,当代人过上了繁华丰裕的物质生活,当代生活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变化但当代人的生存问题仍然让人担忧。在提问方式、指导理念、思想进路等方面,当代思想界形成了对人的生存问题的诸种可能解答,实质上不过是立足于... 在科学技术和资本的推动下,当代人过上了繁华丰裕的物质生活,当代生活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变化但当代人的生存问题仍然让人担忧。在提问方式、指导理念、思想进路等方面,当代思想界形成了对人的生存问题的诸种可能解答,实质上不过是立足于知识论立场的满足于应然层面的抽象思考,无助于人的生存问题的真正解决。唯有充分释放人性中的积极因素,我们才能发现人类生存问题的合理解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资本 知识论立场 有个性的个人 人类社会
原文传递
以哲学的方式推进《资本论》哲学研究——兼及“柯尔施问题”的“活动论”解
6
作者 高云涌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2,44,共6页
国内哲学界关于《资本论》哲学性的确证方式大体上有两种:"应用论"的确证方式和"视域论"的确证方式。将《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等同于"哲学知识"研究至今仍然是难以拨去的思想迷雾。马克思... 国内哲学界关于《资本论》哲学性的确证方式大体上有两种:"应用论"的确证方式和"视域论"的确证方式。将《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等同于"哲学知识"研究至今仍然是难以拨去的思想迷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全部理论活动(包括哲学活动和科学活动)从结构上看存在活动方式与活动结果(各种具体的思想观念)之分。《资本论》中的科学(实证)活动不是自足的,其得以展开的前提——基本范畴和原则是由哲学(思辨)活动提供的;同样,哲学(思辨)活动也不是自足的,反思思想最终是为了构成更合理的(关于世界的)思想。也就是说,在马克思那里,并不存在哲学活动与科学活动谁取代谁的问题,但却存在哲学活动的结果能否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条件的问题。当下相关研究应在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的基础上,以哲学的提问方式、表征方式和思想方式进一步推进《资本论》哲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方式 《资本论》 哲学活动 哲学的知识论立场 柯尔施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