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知重行 知行合一——贵州民族大学“三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琳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81-185,共5页
高校是系统化认知世界的生力军,但如何践行"认知"却始终是高校讨论的重要话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需讲究"重知重行,知行合一"。多年来,贵州民族大学积极探索、坚持开展的"三联系"活动,不失为一个... 高校是系统化认知世界的生力军,但如何践行"认知"却始终是高校讨论的重要话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需讲究"重知重行,知行合一"。多年来,贵州民族大学积极探索、坚持开展的"三联系"活动,不失为一个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重 行合一 贵州民族大学 “三联系”
下载PDF
重知更重行的儒家德育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红辉 《南方论刊》 2023年第5期40-42,共3页
儒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对中国社会影响至深至远的德育思想。儒家德育思想的首要特征在于其高扬成圣成贤的道德人格追求,从而确立了明确的德育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历代儒者就德育的内容与方法做出了不懈的探索,提出... 儒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对中国社会影响至深至远的德育思想。儒家德育思想的首要特征在于其高扬成圣成贤的道德人格追求,从而确立了明确的德育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历代儒者就德育的内容与方法做出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众多极具价值的主张。儒家在发展完善德育思想的过程中,还特别强调德育的实践性,重知更重行是儒家德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成圣成贤 积善成德
下载PDF
论《孙子兵法》的“重知”“崇变”“尚谋”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范玉秋 《管子学刊》 2003年第3期64-69,共6页
作为专门的军事学著作,如何争取战争的胜利成为《孙子兵法》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对影响战争的诸多因素详细考察的基础上,孙子提出了“重知”、“崇变”、“尚谋”的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决定战争胜负中重要作用。“知”是指对战争... 作为专门的军事学著作,如何争取战争的胜利成为《孙子兵法》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对影响战争的诸多因素详细考察的基础上,孙子提出了“重知”、“崇变”、“尚谋”的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决定战争胜负中重要作用。“知”是指对战争及与之相关的诸因素的了解和把握,既包括直观的感性认识,也有由分析、综合而来的理性判断;“谋”是指谋划、谋略,是理性智慧在战争中的具体运用;“变”是指战争中矛盾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以及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军事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变 尚谋 现代价值
下载PDF
重知厉行 以智报国——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4
作者 武文卿 《中国招标》 2015年第32期6-7,共2页
【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十年磨砺,十年成就,从成立之初依靠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成长为今日年利税总额逾亿元的国有大型咨询性企业,积极践行国有重点企业的责任,成功营造重咨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成就重咨品牌广泛的... 【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十年磨砺,十年成就,从成立之初依靠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成长为今日年利税总额逾亿元的国有大型咨询性企业,积极践行国有重点企业的责任,成功营造重咨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成就重咨品牌广泛的社会美誉度和牢固的市场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咨询 公司 有限 集团 国际 国有点企业
下载PDF
中职德育课“重知轻情”现象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露露 匡瑛 《职业教育研究》 2015年第9期53-56,共4页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主渠道的德育课,其在塑造学生个体品德时本应同时兼顾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即"重知轻情",道德情感很难...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主渠道的德育课,其在塑造学生个体品德时本应同时兼顾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即"重知轻情",道德情感很难发挥其作用。应通过建立道德共同体,引导学生、体验道德情感,从顶层设计到实际操作,将道德情感培养明确纳入德育课堂的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课 轻情 道德共同体
下载PDF
试论徽州地域文化对戴震重知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卞程秀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1-86,共6页
戴震是我国18世纪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巨擘,被后世诸多学者奉为中国"启蒙先驱"。戴震出生地徽州,18世纪以商贾兴盛、儒风帜盛、宗法礼制完备著称于世,有"东南邹鲁"之称的美誉。戴震思想重知的特色,与徽州地域文化有千... 戴震是我国18世纪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巨擘,被后世诸多学者奉为中国"启蒙先驱"。戴震出生地徽州,18世纪以商贾兴盛、儒风帜盛、宗法礼制完备著称于世,有"东南邹鲁"之称的美誉。戴震思想重知的特色,与徽州地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在学术观念史和徽州区域文化的双向中来展开对戴震重知思想形成的深层区域社会背景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思想 徽州地域文化
下载PDF
戴震哲学重知之因探析
7
作者 王艳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2,共4页
戴震的重知哲学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学术背景。从明清之际到清代中叶批判理学的视角发生了转变,戴震试图以一种不同于理学的重知方式回到儒学;考据学率先确立了知识优先和实证的原则,戴震把这些原则变成了哲学观念;科学也在一定意义... 戴震的重知哲学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学术背景。从明清之际到清代中叶批判理学的视角发生了转变,戴震试图以一种不同于理学的重知方式回到儒学;考据学率先确立了知识优先和实证的原则,戴震把这些原则变成了哲学观念;科学也在一定意义上为戴震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哲学 道德理性 识理性
下载PDF
情感育人机制让大学生“重知重情”
8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61-61,共1页
潘懋元在为《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刘向信等著)作的序文中认为,情感育人机制是指在生活层面通过对学生的关怀、帮助,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拥有健康愉悦的身心,在求知过程中体味和追求真善美。情感,是... 潘懋元在为《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刘向信等著)作的序文中认为,情感育人机制是指在生活层面通过对学生的关怀、帮助,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拥有健康愉悦的身心,在求知过程中体味和追求真善美。情感,是人格发展的诱因,是青少年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现代心理学的人才理论已经证实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机制 大学生 情感 人格发展 美好生活 现代心理学 高校育人
原文传递
注重知识 珍惜人才
9
作者 王银升 《河北学刊》 1984年第1期33-35,共3页
要实现振兴中华,振兴河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尊重知识,珍惜人才。搞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合理使用、合理流动和保护等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要实现振兴中华,振兴河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尊重知识,珍惜人才。搞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合理使用、合理流动和保护等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胡耀邦同志在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知识和知识分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推翻旧世界,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建设新世界,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而且应当说,在我们这样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决定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邓小平文选》第37页)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四化建设不仅需要千千万万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而且需要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千百万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提高经济效益都谈不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众所周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技术人才 识分子工作 科学技术现代化 专业技术人员 脑力 四化建设 合理使用 识分子问题 保护人才
下载PDF
“重知”与“重智”:方以智的智识主义思想探析
10
作者 杨爱东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15,63,共8页
方以智重视知识学问,认为知识即智慧,是开启众人智慧的关键,因而基于人的理智能力进行的认知活动即是通达智慧的活动。也因此,他对人的智性极为推崇。在“智统一切”的观点下,他对传统的“仁”“智”关系,以及“三达德”与“五常德”的... 方以智重视知识学问,认为知识即智慧,是开启众人智慧的关键,因而基于人的理智能力进行的认知活动即是通达智慧的活动。也因此,他对人的智性极为推崇。在“智统一切”的观点下,他对传统的“仁”“智”关系,以及“三达德”与“五常德”的阐释都突破前代。方以智智识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儒学近代智识主义的开端,对今天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重要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智” 智识主义
下载PDF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知更重行 入考更入脑——专访北京大学哲学系干春松教授
11
作者 曾国华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4年第14期59-61,32,共4页
“主观上认识模糊,客观上条件不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面临着如何‘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在其网站上正式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 “主观上认识模糊,客观上条件不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面临着如何‘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在其网站上正式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日前接受《中小学管理》记者专访,畅谈《纲要》出台前后的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北京大学 哲学系 教授 专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小学管理》
下载PDF
朱熹知行观的理论创进和主要特色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翰卿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7,共6页
朱熹的知行理论是在继承孔孟和二程思想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其中在知行的轻重关系上,朱熹强调以力行为重,但不以知为轻,实际坚持的是行知并重、相须互发的知行统一观。这种看法与学界一般认为程颐"知重行轻"、朱熹"行... 朱熹的知行理论是在继承孔孟和二程思想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其中在知行的轻重关系上,朱熹强调以力行为重,但不以知为轻,实际坚持的是行知并重、相须互发的知行统一观。这种看法与学界一般认为程颐"知重行轻"、朱熹"行重知轻"的观点迥异其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二程 先行后
下载PDF
部分权重信息下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模糊决策研究
13
作者 周厚贵 魏道红 曹生荣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结合直觉模糊集理论提出了处理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方法,其用直觉模糊集描述不同防护措施对于地下工程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满足和不满足程度.在属性权重部分已知的情况下,通过权重可能属性分析,建立单目标优化模型,求出目标模型的权重向... 结合直觉模糊集理论提出了处理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方法,其用直觉模糊集描述不同防护措施对于地下工程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满足和不满足程度.在属性权重部分已知的情况下,通过权重可能属性分析,建立单目标优化模型,求出目标模型的权重向量,并由此求出各方案的综合属性.根据各方案综合属性建立可能度矩阵;通过对可能度矩阵排序分析,得到各方案的排序向量;根据排序向量分量的大小对直觉模糊集进行排序,求出最佳防护方案.该方法能更好体现决策者的意愿和要求及被评价对象的真实水平或好坏程度,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模糊集 属性权部分已 施工安全决策 地下工程
下载PDF
领导者要防止“失重”
14
作者 仇润喜 《求知》 1996年第12期26-28,共3页
一、什么情况下容易"失重""失重",主要指领导者在思想方法、工作作风、言谈举止、接人待物等方面的一种失调、失控现象。轻者如发火失态、手足无措,重者如脱离群众、违章违纪等等。那么,领导者在什么情况下容易&qu... 一、什么情况下容易"失重""失重",主要指领导者在思想方法、工作作风、言谈举止、接人待物等方面的一种失调、失控现象。轻者如发火失态、手足无措,重者如脱离群众、违章违纪等等。那么,领导者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失重"?——得意时。或小有成绩,或偶受表扬,或职务提升,或办成了一两件事情,便不免沾沾自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理论修养 知重
下载PDF
浅析朱熹的知行关系与当代大学生活的链接
15
作者 季小燕 《科教文汇》 2013年第25期15-16,共2页
知行关系是处理"知"和"行"关系的一门学问,是传统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一环,由此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成为了中国哲学家尤其是古代哲学家最重视的问题之一。朱熹的知行关系理论比较系统完备地解释了知行的基本含义... 知行关系是处理"知"和"行"关系的一门学问,是传统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一环,由此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成为了中国哲学家尤其是古代哲学家最重视的问题之一。朱熹的知行关系理论比较系统完备地解释了知行的基本含义以及二者的动态互动关系,在众多家的知行关系理论中作用和贡献较大。那么,朱熹的知行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朱熹的知行观对大学生涯有何种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如何挖掘其中的内涵以为我们大学生活的指导和借鉴,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先行后 轻行 行互动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四重要义
16
作者 王斌 《唐都学刊》 2022年第1期61-66,共6页
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独立,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新时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包含“知情意行”四重要义:一要深化对“中华民族为何最有理由自信”这一重... 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独立,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新时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包含“知情意行”四重要义:一要深化对“中华民族为何最有理由自信”这一重大问题的认知,二要从历史和现实中感知“文运与国运相连”的发展规律,三要在理念和方法上坚持处理好“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关系,四要将内化于心的中国精神和中华文化践行于伟大的青春奋斗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 文化自信 情意行”四要义
下载PDF
为吕渭源同志《课堂教学与智力培养》的重版谈点认识
17
作者 王道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135-136,共2页
吕渭源同志的《课堂教学与智力培养》一书,是一本颇有见地的教学论著作。我认为,这本书有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首先,这本书所讨论的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课题。我们知道,我国教育工... 吕渭源同志的《课堂教学与智力培养》一书,是一本颇有见地的教学论著作。我认为,这本书有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首先,这本书所讨论的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课题。我们知道,我国教育工作长期存在重知识轻智力、重教育者灌输轻受教育者主动学习的弊病,严重地妨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而这本书则正是为了克服这种弊病撰写的。其次,本书作者在研究问题时不是不加分辨地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别人的东西,特别是注意总结我国自己的教育经验,其中包括我国的历史遗产,因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比较切合实际,论述也具有中国特色。在我看来,本书作者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对教育界的风气来说,也是有针对性的,切中时弊的,值得珍视,值得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培养 渭源 课堂教学 切中时弊 历史遗产 个性心理品质 教育经验 教学论 当前教育
下载PDF
论朱熹重行不轻知的知行观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翰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101,共5页
知行观上的先后轻重问题,朱熹通过阐明"行重知要"、增益"格物致知"、强调"致知力行不可偏废"等,继承二程且有重大发展,由二程的知本、知重而行不为轻,演绎发展成为力行为重、知不为轻,或者说行重知亦重... 知行观上的先后轻重问题,朱熹通过阐明"行重知要"、增益"格物致知"、强调"致知力行不可偏废"等,继承二程且有重大发展,由二程的知本、知重而行不为轻,演绎发展成为力行为重、知不为轻,或者说行重知亦重的行知并重、相须互发的知行统一观,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理学儒学以修养工夫论为特色的知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行观
原文传递
困学苦旅 重知厉行——基于“走近名师”栏目“学养与教养”的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准能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0年第11期50-51,共2页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走近名师”栏目,以自我叙事方式展现了部分中学历史学科名师的精彩人生及所取得的不俗成就。从2008年第1期到2010年第8期,先后介绍了“困学苦旅”的李惠军、“突破思想的边界”的王雄、“重知厉行”的李明海、...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走近名师”栏目,以自我叙事方式展现了部分中学历史学科名师的精彩人生及所取得的不俗成就。从2008年第1期到2010年第8期,先后介绍了“困学苦旅”的李惠军、“突破思想的边界”的王雄、“重知厉行”的李明海、“承担起历史教育的使命”的戴加平等名师的成长故事。他们大多不但年富力强,具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与非凡的资历,而且所蕴含的大气、底气、灵气、人格魅力、专业功力及引领张力也是非常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名师 栏目 教养 学养 2010年 2008年
原文传递
试析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及其对策 被引量:5
20
作者 孔明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价值多元化的困惑、重知主义倾向的影响、不合理的德育评价制度的误导、德育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致使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校德育工作 价值多元化 德育评价 主义倾向 教师素质 学科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