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回沪知青子女抗逆力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朱孔芳 刘小霞 《当代青年研究》 2010年第1期15-21,共7页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有关知青、知青子女回沪政策的相继出台,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知青子女或跟随父母,或独自一人回到上海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批根在上海,生在异地,后又到上海发展的年轻群体,在面对人生中重大生活境遇调整时明显分...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有关知青、知青子女回沪政策的相继出台,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知青子女或跟随父母,或独自一人回到上海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批根在上海,生在异地,后又到上海发展的年轻群体,在面对人生中重大生活境遇调整时明显分化,一些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稳定的工作和安定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则因种种原因而处境困难。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某区知青子女抗逆力的调查,发现回沪知青子女的抗逆力与就业呈正相关,已就业的回沪知青子女抗逆力要比未就业的人水平高,最后提出促进回沪知青子女就业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逆力 就业 回沪知青子女
下载PDF
回沪知青子女的生命历程能动性研究——基于个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章淼榕 范斌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6-193,共8页
首先揭示"回沪知青子女"群体的由来与研究现状,主张在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对这一群体的能动性开展新的研究,并将生命历程能动性定义为"个体对自身生命轨迹施加重要影响的种种努力"。通过个案研究,追溯回沪知青子女X... 首先揭示"回沪知青子女"群体的由来与研究现状,主张在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对这一群体的能动性开展新的研究,并将生命历程能动性定义为"个体对自身生命轨迹施加重要影响的种种努力"。通过个案研究,追溯回沪知青子女Xu四十年的生活史,聚焦其人生轨迹中的转折点,发现其生命历程能动性嵌入于生命跨度,形成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生命进程,生命历程能动性对轨迹的影响从直接到间接,并作用于较长时域,统合着过去、现在与未来。个体的生命历程往往处于结构与能动的张力中,因而生命历程能动性形成于结构之中:结构的制约性激发个体发挥能动性改变人生,结构的使动性为达到改变的结果提供现实的支持,结构的动态性创造了更多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沪知青子女 生命历程能动性 生命跨度 结构
下载PDF
回沪知青子女生活状况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孔芳 韩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3-36,42,共5页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始,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依照"知青子女回沪政策"从外地返回上海学习或定居的知青后代。这批原来"上海人眼中的外地人,外地人眼中的上海人"在"故乡"落地生根后,生活状况怎样?本文通过对&qu...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始,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依照"知青子女回沪政策"从外地返回上海学习或定居的知青后代。这批原来"上海人眼中的外地人,外地人眼中的上海人"在"故乡"落地生根后,生活状况怎样?本文通过对"回沪知青子女论坛"(www.hui hu.org)中的部分回沪知青子女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他们的各方面需求的满足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并在最后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回沪知青子女的生活质量应该在社会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服务政策方面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沪知青子女 生活状况 移民 需要理论
下载PDF
回沪知青子女社会融入状况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小霞 朱孔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55-59,共5页
回沪知青子女主要指依照知青子女回沪政策从外地返回上海学习或定居的知青后代。这个特殊的移民群体,在面对人生中重大生活境遇调整时,面临着如何适应并融入新生活环境的关键问题。本文选取上海市三个知青及其子女集中居住的区域展开社... 回沪知青子女主要指依照知青子女回沪政策从外地返回上海学习或定居的知青后代。这个特殊的移民群体,在面对人生中重大生活境遇调整时,面临着如何适应并融入新生活环境的关键问题。本文选取上海市三个知青及其子女集中居住的区域展开社会融入状况调查,发现回沪知青之女的社会融入程度与生存经历、生活满意度、社会认同度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社会融入,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沪知青子女 社会融入 精神健康
下载PDF
专科生中知青子女的心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祖荣 《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59-61,共3页
专科生中知青子女的自尊感、自立意识都很强,他们心理活动的动态性明显。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健全,生活的环境变化大,受到家庭社会的双重压力。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就要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注意与他们交流的方式... 专科生中知青子女的自尊感、自立意识都很强,他们心理活动的动态性明显。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健全,生活的环境变化大,受到家庭社会的双重压力。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就要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注意与他们交流的方式方法,要营造宽松的环境,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生 知青子女 心理特点 大学生 高校
下载PDF
回沪知青子女的相关研究综述
6
作者 司慧 《新西部》 2019年第18期83-84,共2页
本文梳理了中国知网上从1989年开始至2018年期间近30年间有关回沪知青子女研究的相关论述。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分析了回沪知青子女在上海这个新环境下产生的心态共性以及心理问题;回沪知青子女与监护人的矛盾;回沪知青子女少年犯罪也呈... 本文梳理了中国知网上从1989年开始至2018年期间近30年间有关回沪知青子女研究的相关论述。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分析了回沪知青子女在上海这个新环境下产生的心态共性以及心理问题;回沪知青子女与监护人的矛盾;回沪知青子女少年犯罪也呈上升趋势;知青子女抗逆力以及知青子女的婚姻情况。认为,当前研究应关注回沪知青子女对其子女的教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返沪 回沪知青子女 问题
下载PDF
知青自我同一性问题及对子女心理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闻天 赵旭东 缪绍疆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6-11,共6页
知青在青年时期遭遇的发展问题在上山下乡结束30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为数众多的人,尤其是知青子女。本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根据知青日记、书信及回忆录,从发展心理学中Marcia的四个自我同一性类型及Higgins关于整合"理想自我"... 知青在青年时期遭遇的发展问题在上山下乡结束30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为数众多的人,尤其是知青子女。本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根据知青日记、书信及回忆录,从发展心理学中Marcia的四个自我同一性类型及Higgins关于整合"理想自我"、"真实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角度分析知青的自我同一性问题;并进一步结合家庭治疗中Stierlin的"派遣"理论和Bowen的"自我分化"理论分析知青的发展问题是如何延续性地影响知青子女心理成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 知青子女 自我同一性 自我分化
下载PDF
简论韩少功《日夜书》的悲剧意蕴
8
作者 金怡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23-26,共4页
韩少功在花甲之年重新回归知青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日夜书》,书中塑造了诸多知青形象和知青子女形象。不管是知青下放时代的艰辛悲苦,还是知青返城后的平庸悲凉,抑或是知青子女的脆弱悲哀,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物命运都呈现出丰赡沉郁的... 韩少功在花甲之年重新回归知青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日夜书》,书中塑造了诸多知青形象和知青子女形象。不管是知青下放时代的艰辛悲苦,还是知青返城后的平庸悲凉,抑或是知青子女的脆弱悲哀,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物命运都呈现出丰赡沉郁的悲剧意蕴。《日夜书》将观照视阈延伸至知青子女一代,拓展和深化了知青题材写作。作者圆融通达的人生观,使悲剧意蕴更沉郁深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夜书》 知青 知青子女 悲剧
下载PDF
滕肖澜上海叙事的日常性与反日常性
9
作者 曲亭亭 《上海文化》 CSSCI 2022年第7期16-24,共9页
自2001年发表处女作《梦里的老鼠》开始,在滕肖澜二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她绝大多数的小说都关于上海。作为知青子女,滕肖澜曾跟随插队的父母在江西过活。为了能够稳妥地回到上海这座曾经属于她的城市,滕肖澜在中考时以全年级第一、超出... 自2001年发表处女作《梦里的老鼠》开始,在滕肖澜二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她绝大多数的小说都关于上海。作为知青子女,滕肖澜曾跟随插队的父母在江西过活。为了能够稳妥地回到上海这座曾经属于她的城市,滕肖澜在中考时以全年级第一、超出重点线五十多分的高分报考了上海民航中专,斩断自己考取复旦的梦想。回上海的选择是凝重的,甚至是残忍的。那些年少时无数个灯下苦读的夜晚,无数次雄心勃勃的誓言,无数次拼尽全力的坚持都通通葬送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性 中考 创作历程 中专 知青子女
原文传递
阴翳礼赞
10
作者 项静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36,共2页
默音的小说适合冬日暖阳下静静地阅读,调动了生活世界中的角角落落,来汇聚成一种裹挟人的感觉,它不是引路人,也不是模仿者,而是并肩而行的朋友,尽管自始至终是压抑的感觉,你也能感受到有人与你一起分担、交流。压抑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给予... 默音的小说适合冬日暖阳下静静地阅读,调动了生活世界中的角角落落,来汇聚成一种裹挟人的感觉,它不是引路人,也不是模仿者,而是并肩而行的朋友,尽管自始至终是压抑的感觉,你也能感受到有人与你一起分担、交流。压抑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给予的,赵辉是上海知青子女,从云南回上海念高中,他是小说的主角,却不是一开始就立在舞台中央的,他是从暗室中显影出来的。小说开头写他对上海的印象是一种嗅觉冲击,清洁和文明的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路人 模仿者 冬日暖阳 人的感觉 知青子女
原文传递
离开小镇的夏天
11
作者 路明 《当代学生》 2020年第18期13-15,共3页
初中快毕业时,我的面前有两条路。外公外婆希望我回上海,两个舅舅也赞同。他们的理由是:我将来总要回上海的,早一点适应比较好。何况,比起竞争惨烈的江苏,上海的高考总归会划算一点。知青子女回沪是个敏感话题,涉及住房、户口等一系列... 初中快毕业时,我的面前有两条路。外公外婆希望我回上海,两个舅舅也赞同。他们的理由是:我将来总要回上海的,早一点适应比较好。何况,比起竞争惨烈的江苏,上海的高考总归会划算一点。知青子女回沪是个敏感话题,涉及住房、户口等一系列现实纠葛。很多人家为此闹得鸡飞狗跳,甚至对簿公堂。我们家没有。我很幸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公外婆 两条路 敏感话题 高考 知青子女
原文传递
好书大家读
12
《新读写》 2020年第11期31-31,共1页
《出小镇记》作者:路明出版:译林出版社对迁居城市的小镇青年来说,如果城市是"巢",那小镇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孩子眼中关于成长与变迁的故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平静的江南小镇里,来了一群被时代裹挟的上海人,以及随父母迁... 《出小镇记》作者:路明出版:译林出版社对迁居城市的小镇青年来说,如果城市是"巢",那小镇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孩子眼中关于成长与变迁的故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平静的江南小镇里,来了一群被时代裹挟的上海人,以及随父母迁徙的知青子女、厂矿子弟。少年奔波于小镇与上海之间,像反复的练习。有一天,他们离开小镇,奔赴各自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九十年代 译林出版社 知青子女 江南小镇 小镇青年 命运
原文传递
小小轨道里的百年巨变
13
作者 叶明奕 王巍峰(指导) 《新读写》 2022年第2期12-12,共1页
我是一名出生在上海的"零零后",爸爸妈妈都是出生在外地的"八零后"知青子女。小时候,我常跟着父母乘坐高铁穿梭于两地之间,对火车和铁路有着别样的感情。空闲的时候,妈妈常带我去大柏树附近的1876老站创意园逛街、... 我是一名出生在上海的"零零后",爸爸妈妈都是出生在外地的"八零后"知青子女。小时候,我常跟着父母乘坐高铁穿梭于两地之间,对火车和铁路有着别样的感情。空闲的时候,妈妈常带我去大柏树附近的1876老站创意园逛街、玩耍、看书,一待就是一下午。1876老站创意园真是一个奇妙的地方:锈迹斑斑的铁轨,不远处是轨道交通3号线高架桥,两条轨道交相呼应,百年历史的厚重沧桑顿时涌上心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迹斑斑 交相呼应 大柏树 创意园 百年历史 八零后 知青子女 高架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