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旧年代剧对于知青记忆的书写路径——以《人世间》为例
1
作者 莫英凡 万丽萍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7期85-88,共4页
2022年年初,《人世间》在央视的播出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多次占领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位置,引发线上线下的广泛讨论,并有多家主流央媒进行报道。在2022年11月落下帷幕的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中,《人世间》获得四项大奖。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 2022年年初,《人世间》在央视的播出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多次占领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位置,引发线上线下的广泛讨论,并有多家主流央媒进行报道。在2022年11月落下帷幕的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中,《人世间》获得四项大奖。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创新地提出怀旧年代剧的概念,以弥补学界对于怀旧电视剧和年代剧之间厘定不清的现状。通过对该剧中知青记忆的研究,总结该剧中存在的插队知青和兵团知青两条知青记忆的书写路径,并对这两种知青书写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与共性,揭示知青记忆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剧 知青记忆 《人世间》 怀旧
下载PDF
再现·表现·还原——论韩少功小说对“知青”记忆的抒写方式
2
作者 刘小微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2-17,共6页
纵观韩少功30多年来的写作历程,"知青"记忆始终是其小说的"根"素材。对于这些记忆的抒写方式呈现出由记忆再现式抒写,到对记忆的表现式重构,再到碎片式记忆状态还原的写作姿态。不断更新的思想和对新的文学形式的... 纵观韩少功30多年来的写作历程,"知青"记忆始终是其小说的"根"素材。对于这些记忆的抒写方式呈现出由记忆再现式抒写,到对记忆的表现式重构,再到碎片式记忆状态还原的写作姿态。不断更新的思想和对新的文学形式的不断探索,是韩少功新时期以来的创作不断地给读者带来"惊讶"和惊喜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知青记忆 寻根文学 跨文体“读物”
下载PDF
“归去来”:回望与凝眸——论韩少功的知青经验及其创作流变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小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5-69,共5页
从文学创作来看,韩少功对于知青经验的书写经历了从纯粹的控诉批判到对知青生活的美好回忆与怀念再到保持一定距离的历史反思与审美观照的发展过程。韩少功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知青经历的反哺,知青经验深刻影响着他的写作思维与... 从文学创作来看,韩少功对于知青经验的书写经历了从纯粹的控诉批判到对知青生活的美好回忆与怀念再到保持一定距离的历史反思与审美观照的发展过程。韩少功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知青经历的反哺,知青经验深刻影响着他的写作思维与文学话语谱系的建构,但也使他的创作陷入了一定的艺术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知青经验 知青记忆 回望 创作流变
下载PDF
试论“文化寻根”与“知青”作家的身份建构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雪丽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知青"作家经由"文化寻根",远离了"政治反思"的主流话语,走向乡村和民间,重获对历史和现实言说的权力,从而建构了自我身份的合法性。但是,个人的乡土"记忆"在提供给"寻根派"写作资... "知青"作家经由"文化寻根",远离了"政治反思"的主流话语,走向乡村和民间,重获对历史和现实言说的权力,从而建构了自我身份的合法性。但是,个人的乡土"记忆"在提供给"寻根派"写作资源的同时,也使他们距离真实的历史渐行渐远。不管他们是以温情的目光重建自我的"历史"记忆,还是以精英姿态彰显自我的"启蒙"情怀,这种剥离了"个体"的真实历史境遇和拒绝历史承担的群体式身份认同,也构成了对"自我"和"群体"真实"身份"的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寻根 知青记忆 身份建构
下载PDF
法国华人作家笔下的知青书写——以程抱一、戴思杰为例
5
作者 陈思宇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9-41,共3页
在脱离了母语写作的法国华人作家中,程抱一与戴思杰在小说中重现了属于他们的"知青记忆"。以"文革"为背景,独特的"跨文化身份"使他们采用更为客观成熟的历史意识审视这段特殊时期,并挖掘特定年代知识青年... 在脱离了母语写作的法国华人作家中,程抱一与戴思杰在小说中重现了属于他们的"知青记忆"。以"文革"为背景,独特的"跨文化身份"使他们采用更为客观成熟的历史意识审视这段特殊时期,并挖掘特定年代知识青年的"人性光芒",表现了海外华人作家在中西方文化间的灵性求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 华人作家 知青记忆 “文革”
下载PDF
从欧洲中心主义向中国历史情境的回归——论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1
6
作者 曲竟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70-72,共3页
由法文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改编的同名电影,不再以西方视角窥视中国"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删除了不必要的政治议论,弱化了法兰西文化背景的启蒙和女权思想,文明主题不再突出,知青记忆则成为叙事中心。这当然是为了... 由法文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改编的同名电影,不再以西方视角窥视中国"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删除了不必要的政治议论,弱化了法兰西文化背景的启蒙和女权思想,文明主题不再突出,知青记忆则成为叙事中心。这当然是为了符合电影审查制度的要求,同时也是小说作者兼导演为回归故土而做出的文化立场的必要调整。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损害了小说的艺术完整性,造成了阅读的"间离"感,因而电影的相应改编也是一种艺术提高和趋附市场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 电影改编 法兰西文化 文明主题 知青记忆
下载PDF
知青叙事中被湮没的知青“科学实验”
7
作者 朱盛镭 《青年学报》 2018年第2期92-96,共5页
知青文献中有关"科学实验"的叙事较少或较零碎。而事实上,即使在上山下乡的艰苦劳作中,仍有一些有理想信念的知青在探索"科技"文明的曙光。不论插队知青,还是农场知青,他们在上山下乡过程中开展的科学实验,都为农... 知青文献中有关"科学实验"的叙事较少或较零碎。而事实上,即使在上山下乡的艰苦劳作中,仍有一些有理想信念的知青在探索"科技"文明的曙光。不论插队知青,还是农场知青,他们在上山下乡过程中开展的科学实验,都为农牧业生产做出了贡献,这些知青叙事中被湮没的"科技"记忆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记忆 科学实验 上山下乡 知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