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矩形封闭腔内底部弧形面加热自然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尧俊 陈彬 +2 位作者 焦守华 柴翔 杨燕华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66,共6页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安全壳上封头被设计浸没在大量冷却剂中,在严重事故发生后,安全壳内的堆芯余热通过上封头外部的自然对流排出。为了研究安全壳上封头外部自然对流换热的二维特性,利用一个矩形封闭腔装置,在底部弧形面加热及常压条件...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安全壳上封头被设计浸没在大量冷却剂中,在严重事故发生后,安全壳内的堆芯余热通过上封头外部的自然对流排出。为了研究安全壳上封头外部自然对流换热的二维特性,利用一个矩形封闭腔装置,在底部弧形面加热及常压条件下,开展了换热实验。同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法(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了弧形加热面周围的流场形态。研究发现:平均努塞尔特数(Nu)随加热功率而增大,但增长速率呈降低趋势;沿着弧形加热面向上,局部换热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在弧形面40°附近达到最低值;PIV测量结果展示了加热面周围流场形态;主流区的流动速度分层现象明显,且在X=50 mm前后的分层趋势相反,其主要源于横向速度的差异;最大流速与加热功率无关,功率主要影响主流区域的流动速度和其横向速度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封闭腔 自然对流 弧形加热面 粒子图像测速法
下载PDF
矩形封闭腔内非饱和多孔介质的传热传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晓明 刘伟 +3 位作者 危日光 朱光明 杨昆 黄素逸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1-464,共4页
本文建立了矩形封闭腔内非饱和多孔介质的二维传热传质数理模型,并对R113的蒸发相交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着重讨论了流体瑞利数Ra,介质达西数Da以及腔体冷热端温差△T的变化对其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得出一些有用的... 本文建立了矩形封闭腔内非饱和多孔介质的二维传热传质数理模型,并对R113的蒸发相交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着重讨论了流体瑞利数Ra,介质达西数Da以及腔体冷热端温差△T的变化对其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得出一些有用的可指导工程实践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封闭腔 非饱和多孔介质 传热系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封闭水平矩形腔内流体自然对流第一次逆叉形分岔的数值研究
3
作者 王小华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9-254,261,共7页
本文采用二阶全展开ETG(Euler-Taylor-Galerkin)分裂步有限元方法,对长宽比为3.5(L/B=3.5,如图1所示)的封闭矩形腔体内,三种Pr数条件下,定常层流范围内,流体自然对流叉形分岔随Rayleigh数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矩... 本文采用二阶全展开ETG(Euler-Taylor-Galerkin)分裂步有限元方法,对长宽比为3.5(L/B=3.5,如图1所示)的封闭矩形腔体内,三种Pr数条件下,定常层流范围内,流体自然对流叉形分岔随Rayleigh数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矩形腔内对应三种Pr数条件下,流体的叉形分岔的演化过程中,在第二次模态Ⅱ型叉形分岔之后,均会出现两个较小尺度涡旋合并,突变为一个较大尺度涡旋的全新叉形分岔模态。即在某临界Ra数两侧,存在定常四涡结构和定常三涡结构两个定常解支,当系统控制参数Ra越过临界值,前者被后者突发性取代,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叉形分岔的逆叉形分岔。其数值预报,则采用分半法结合流动拓扑结构及典型截面处速度扩线上鞍点的变化来确定。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的Pr数条件下,随Pr数的增加逆叉形分岔对应临界Ra数的取值也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水平矩形 自然对流 第一次逆叉形分岔 涡合并 鞍点 Pr数的影响
下载PDF
水基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在矩形腔内的自然对流传热 被引量:3
4
作者 楼彬 徐旭 +3 位作者 王文龙 王宇飞 范利武 俞自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96-2201,共6页
为了评估碳纳米管在强化传热技术中的应用潜力,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水基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在矩形封闭腔内的自然对流传热性能,由实验得到瑞利数为1.92×10^5~2.52×10^6范围内不同颗粒体积分数的纳米流体沿矩形封闭腔热流方向的... 为了评估碳纳米管在强化传热技术中的应用潜力,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水基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在矩形封闭腔内的自然对流传热性能,由实验得到瑞利数为1.92×10^5~2.52×10^6范围内不同颗粒体积分数的纳米流体沿矩形封闭腔热流方向的平均努塞尔数分布.采用瞬态热线法和旋转黏度仪测量水基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和黏度,探究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和黏度与纳米颗粒体积分数的变化关系,分析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和黏度对纳米流体自然对流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封闭腔内纳米流体沿热流方向的平均努塞尔数随着瑞利数的增加而增大,封闭腔内对流传热不断增强;与水的自然对流传热相比,在低瑞利数(Ra〈8.5×10^5)时,纳米流体自然对流传热效果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强;在高瑞利数(Ra〉8.5×10^5)时,体积分数为0.48%的纳米流体的平均努塞尔数比水大,自然对流传热得到强化,而体积分数为1.45%的纳米流体的平均努塞尔数比水小,自然对流传热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纳米流体 矩形封闭腔 自然对流
下载PDF
热源尺寸对矩形腔内自然对流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梓斌 闵剑青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0-734,共5页
本文采用有限容积法对不同尺寸热源在水平腔体内引起的自然对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热源无因次长度ε和Rayle igh数的大小,分析了不同工况对矩形腔内流场结构和热源表面Nusselt数的影响,并对顶部冷却和侧壁冷却这两种不同边界... 本文采用有限容积法对不同尺寸热源在水平腔体内引起的自然对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热源无因次长度ε和Rayle igh数的大小,分析了不同工况对矩形腔内流场结构和热源表面Nusselt数的影响,并对顶部冷却和侧壁冷却这两种不同边界条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u数随着ε和Ra的增大而增大;侧壁冷却这类矩形腔其热源表面Nu数总体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矩形 热源长度 自然对流 数值研究
下载PDF
底部离散热源矩形腔内的自然对流数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苏长智 闵剑青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8-22,共5页
采用有限容积法对离散热源在水平腔体内引起的自然对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离散热源的间距W和Ra数的大小,分析了不同工况对矩形腔内空气流速、温度分布和热源表面Nu的影响,并对顶部冷却和侧壁冷却两种不同边界条件的计算结果进... 采用有限容积法对离散热源在水平腔体内引起的自然对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离散热源的间距W和Ra数的大小,分析了不同工况对矩形腔内空气流速、温度分布和热源表面Nu的影响,并对顶部冷却和侧壁冷却两种不同边界条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W、Ra和边界条件的改变对矩形腔内自然对流换热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热源 封闭矩形 自然对流 数值研究
原文传递
An equation of entransy transfer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23
7
作者 WANG SongPing CHEN QingLin ZHANG BingJi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9期3572-3578,共7页
Entransy is a physical quantity describing heat transfer ability, and heat transfer is accompanied by entransy transfer. Thermal energy is conserved in its transfer process, while entransy is dissipated because of the... Entransy is a physical quantity describing heat transfer ability, and heat transfer is accompanied by entransy transfer. Thermal energy is conserved in its transfer process, while entransy is dissipated because of the irreversibility of its transfer process. As a result, entransy transfer must have its rule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rmal energy transfer.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entransy, an entransy transfer equation is derived, which describes the entransy transfer processes of a multi-component viscous fluid subject to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and convection, mass diffus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s. The expressions of entransy flux and entransy dissipation are obtained simultaneously, and their physical mechanism is clarified. And further,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optimizing heat transfer applying the entransy transfer equation to the steady-stat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process are expounded. The minimum thermal resistance principle and the entransy dissipation extremum principle are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steady-state entransy transfer equation to the steady-stat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process. The cases of the single-component steady-stat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and the steady-state heat conduction show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化 矩形封闭腔 自然对流 数值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