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矩形腔内相变材料接触熔化的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文振 程尚模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2-208,共7页
对矩形腔内相变材料紧密接触熔化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努谢尔特液体边界层理论,求得了便于工程计算用的接触熔化传热过程的理论解。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吻合程度良好。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熔化 传热 边界层理论 矩形腔
下载PDF
矩形腔内接触熔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文振 郝云轩 +1 位作者 李光华 桂学文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1-3,7,共4页
对矩形腔内相变材料的接触熔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观测记录了熔化现象和规律,并进行了分析,给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接触熔化 传热 矩形腔 相变材料
下载PDF
有分散热源的矩形腔内自然对流传热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宏利 周月桂 陈钟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40-43,共4页
以电子元件的冷却为背景,对矩形腔内有不同热负荷的分散凸起热源的空气自然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在总加热功率恒定的条件下,分散热源的表面温度和换热系数仅与其自身的加热功率和换热条件... 以电子元件的冷却为背景,对矩形腔内有不同热负荷的分散凸起热源的空气自然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在总加热功率恒定的条件下,分散热源的表面温度和换热系数仅与其自身的加热功率和换热条件有关,而和其它热源的功率分配几乎无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凸起热源 自然对流换热 矩形腔 传热
下载PDF
相变材料在有限长矩形腔内接触熔化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文振 简瑞民 杨强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35,共5页
对水平矩形腔内相变材料的接触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矩形腔的长度可以小于、大于宽度,且在底面保持恒温对相变材料加热.通过边界层理论分析,求得了传热过程的熔化规律与液体边界层厚度,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讨论了矩形长度对它... 对水平矩形腔内相变材料的接触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矩形腔的长度可以小于、大于宽度,且在底面保持恒温对相变材料加热.通过边界层理论分析,求得了传热过程的熔化规律与液体边界层厚度,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讨论了矩形长度对它们的影响,给出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接触熔化 相变 矩形腔
下载PDF
热源尺寸对矩形腔内自然对流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梓斌 闵剑青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0-734,共5页
本文采用有限容积法对不同尺寸热源在水平腔体内引起的自然对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热源无因次长度ε和Rayle igh数的大小,分析了不同工况对矩形腔内流场结构和热源表面Nusselt数的影响,并对顶部冷却和侧壁冷却这两种不同边界... 本文采用有限容积法对不同尺寸热源在水平腔体内引起的自然对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热源无因次长度ε和Rayle igh数的大小,分析了不同工况对矩形腔内流场结构和热源表面Nusselt数的影响,并对顶部冷却和侧壁冷却这两种不同边界条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u数随着ε和Ra的增大而增大;侧壁冷却这类矩形腔其热源表面Nu数总体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矩形腔 热源长度 自然对流 数值研究
下载PDF
FDTD法模拟介质加载矩形腔中的场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闫丽萍 汪平 +1 位作者 华伟 江汉保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0-162,共3页
微波加热以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应用于各种领域.1986年加拿大化学家R.Gedye发现微波可以显著加快有机化学合成以后,微波在化学领域的潜力开始得到开发,现正已延伸到几乎所有的化学领域[1].近年来,微波结合聚合物材料加... 微波加热以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应用于各种领域.1986年加拿大化学家R.Gedye发现微波可以显著加快有机化学合成以后,微波在化学领域的潜力开始得到开发,现正已延伸到几乎所有的化学领域[1].近年来,微波结合聚合物材料加工领域正处于起步阶段[2].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TD法 微波化学反应 介质加载 矩形腔 场分布
下载PDF
双矩形腔静压滑动轴承高速时的油膜润滑特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艳芹 张志全 +3 位作者 冯雅楠 孔鹏睿 孙吉昌 孔祥滨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针对静压轴承运行过程中因工作转速(尤其是较高转速)的变化和内部流体受压摩擦发热导致油膜变薄,进而影响机械加工精度和运行可靠性的问题,采用动网格技术探索变黏度条件静压轴承高速时的油膜润滑特性.该研究方法针对新型Q1-205双矩形... 针对静压轴承运行过程中因工作转速(尤其是较高转速)的变化和内部流体受压摩擦发热导致油膜变薄,进而影响机械加工精度和运行可靠性的问题,采用动网格技术探索变黏度条件静压轴承高速时的油膜润滑特性.该研究方法针对新型Q1-205双矩形腔静压推力轴承,建立了轴承油膜润滑特性理论分析模型,采用C语言编辑了用于控制边界层网格运动及变黏度的UDF程序,利用有限体积法仿真分析了该型号轴承在80、100、120、140、160、180和200 r/min高转速下的油膜动态性能,揭示出高转速下膜厚变化对油腔温度、压力、流速、封油边处流量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设计试验测试了一定载荷下不同转速时的油膜厚度、油腔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并对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加以验证.研究发现,高速下的静压轴承随着油膜厚度减小,油膜温度升高加快,其黏度下降导致高速运转下润滑油变稀,形成的动压不足以补偿压力损失的压降,导致低膜厚下工作转速升高油腔内压力值反而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轴承 矩形腔 动网格 油膜厚度 高转速
下载PDF
不同深宽比矩形腔双壁反向驱动蠕流涡结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士华 张立翔 +1 位作者 徐天茂 武亮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90,共6页
研究了不同深宽比二维矩形腔双壁反向驱动流的流动结构.采用微分求积法计算分析了深宽比从0.15到6.6变化对矩形腔蠕流涡结构的影响,给出了涡演化过程中的临界深宽比、流型及其分岔图.当深宽比在0.15至0.7之间变化时,腔内涡结构沿横向分... 研究了不同深宽比二维矩形腔双壁反向驱动流的流动结构.采用微分求积法计算分析了深宽比从0.15到6.6变化对矩形腔蠕流涡结构的影响,给出了涡演化过程中的临界深宽比、流型及其分岔图.当深宽比在0.15至0.7之间变化时,腔内涡结构沿横向分布并随深宽比增加子涡逐步合并;当深宽比大于0.7时,随着深宽比增大,腔内流动结构沿纵向展开并且漩涡数量逐渐增多,具有周期性和自相似的变化特征,外围大涡的形成来源于中间区域新涡的生成和演化;在不同的深宽比条件下,腔内流动始终呈现对称的涡结构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腔驱动流 涡结构 蠕流 深宽比
下载PDF
内嵌镜像对称矩形腔楔形金属狭缝阵列的宽带增强透射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功利 郑龙 +3 位作者 王宏庆 杨宏艳 邓进丽 李琦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5-509,514,共6页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内嵌镜像对称矩形腔长度、宽度及其位置对楔形金属狭缝阵列结构透射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此结构形成的光子晶体结构所产生的能带可以调控禁带,不仅在短波长范围存在明显的传输禁带,而且在长波长范围具有...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内嵌镜像对称矩形腔长度、宽度及其位置对楔形金属狭缝阵列结构透射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此结构形成的光子晶体结构所产生的能带可以调控禁带,不仅在短波长范围存在明显的传输禁带,而且在长波长范围具有较好的增强透射,表明这种内嵌镜像对称矩形腔进一步破坏了类法布里-珀罗腔共振条件,更有利于短波长范围表面等离激元能量局域在腔内,同时提高长波长范围的透射率。矩形腔位置是影响传输禁带和透射特性的主要因素,其越接近中心位置,禁带越宽,透射率越高;矩形腔厚度主要影响禁带宽度,厚度为140nm时,禁带宽度可达236nm;矩形腔长度主要影响透射特性,长度为260nm时,透射率可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光学 镜像对称矩形腔 楔形金属狭缝阵列 时域有限差分法 增强透射
下载PDF
矩形腔反向驱动流流型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士华 张立翔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0-1174,共5页
研究了矩形腔双壁等速反向驱动流涡结构特性。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远离边界的二维不可压缩流动线性退化奇点进行了分析,分别获得了正形四阶和正形六阶的局部流型和分岔;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深宽比矩形腔上下壁反向驱动低... 研究了矩形腔双壁等速反向驱动流涡结构特性。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远离边界的二维不可压缩流动线性退化奇点进行了分析,分别获得了正形四阶和正形六阶的局部流型和分岔;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深宽比矩形腔上下壁反向驱动低雷诺数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涡结构演化过程中的临界深宽比、流型及其分岔图。数值模拟结果揭示出随深宽比的增加,腔内流型具有周期性和自相似性的变化特征。由鞍点和中心构成的局部流型在低雷诺数流动中是实际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腔驱动流 奇点 分岔 涡结构
下载PDF
双矩形腔静压推力轴承内部流场动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艳芹 权振 +3 位作者 冯雅楠 孔鹏睿 孙吉昌 孔祥滨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113,共5页
以Q1-205型双矩形腔静压推力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动态仿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6种入口流速和3种工作转速工况油膜厚度变化对静压轴承的速度场、涡度及压力场进行了分析。采用动网格技术得出不同工况参数下膜厚与... 以Q1-205型双矩形腔静压推力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动态仿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6种入口流速和3种工作转速工况油膜厚度变化对静压轴承的速度场、涡度及压力场进行了分析。采用动网格技术得出不同工况参数下膜厚与封油边流量、涡度、油膜压力关系曲线,揭示了油膜性能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油腔内的低速区和高涡度区集中分布于逆流侧封油边处,且油膜厚度越小集中现象越显著,随着入口流速增大,油腔压力升高,低膜厚下高速时由于压力损失严重使得腔内压力随工作转速的增加而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腔静压轴承 速度场 动网格 涡度 压力场
下载PDF
极端工况双矩形腔静压推力轴承动态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晓东 袁腾飞 +2 位作者 李代阁 曲航 郑旭航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9-907,共9页
静压推力轴承动态特性受润滑油黏度、油膜厚度和油腔面积等因素影响,极端工况运行过程中经常承受阶跃载荷或正弦载荷作用,突加载荷将导致静压推力轴承动态特性改变,表现为轴承的抗冲击能力和恢复平衡所需时间的变化.为获得高速重载微间... 静压推力轴承动态特性受润滑油黏度、油膜厚度和油腔面积等因素影响,极端工况运行过程中经常承受阶跃载荷或正弦载荷作用,突加载荷将导致静压推力轴承动态特性改变,表现为轴承的抗冲击能力和恢复平衡所需时间的变化.为获得高速重载微间隙极端工况条件下双矩形腔静压推力轴承动态特性,分别在不同油膜厚度、不同润滑油黏度以及不同油腔尺寸条件下对双矩形腔静压推力轴承的动态性能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了阶跃载荷作用下润滑油黏度、油膜厚度和油腔面积对轴承动态性能的影响,揭示了油膜动态变化规律,探究了正弦载荷作用下双矩形腔静压推力轴承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润滑油黏度、油膜厚度和油腔尺寸变化对其动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润滑油黏度越大、油膜厚度越小、油腔面积越大突加载荷作用下润滑油膜抵抗冲击的能力越强,旋转工作台受到突加外力作用下恢复至平衡状态所用时间越短.双矩形腔静压推力轴承油膜具有较大的阻尼系数,轴承具有极强的抵抗正弦加载作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工况 矩形腔静压推力轴承 动态特性 阶跃载荷 正弦载荷
下载PDF
矩形腔的等倾干涉原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国全 《物理与工程》 2017年第6期45-50,53,共7页
依据波动光学关于光的干涉的原理,具体而详细地分析了一种能产生等倾干涉现象的矩形腔干涉装置,推导并讨论了该结构发生等倾干涉的条件及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理论推导与实验结果相互印证,文中讨论了这一等倾干涉原理在光学技术的各领域... 依据波动光学关于光的干涉的原理,具体而详细地分析了一种能产生等倾干涉现象的矩形腔干涉装置,推导并讨论了该结构发生等倾干涉的条件及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理论推导与实验结果相互印证,文中讨论了这一等倾干涉原理在光学技术的各领域,尤其是在二维微位移光学传感方面的应用前景,并强调了其对光学干涉理论的教学实践与教研内容的扩充与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 等倾干涉 光学干涉 干涉圆环 矩形腔 光学谐振
下载PDF
基于插铣法和宏程序的矩形腔铣削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庭俊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分析了插铣法的特点和用途,指出了插铣法加工矩形腔的宏程序编制过程。利用插铣法和宏程序进行矩形腔铣削,大大节省了数控加工时间,对数控机床加工功能的扩充起了很大作用。
关键词 插铣法 宏程序 矩形腔 铣削
下载PDF
矩形腔十字裂缝天线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鲁加国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随着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一种能适合机载和地面移动载体卫星通信的天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该种天线要求具有宽频带、圆极化和电扫描跟踪等特性。矩形腔十字裂缝天线就是这种天线理想的辐射单元之一。基于矩量法的分析途径 ,本... 随着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一种能适合机载和地面移动载体卫星通信的天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该种天线要求具有宽频带、圆极化和电扫描跟踪等特性。矩形腔十字裂缝天线就是这种天线理想的辐射单元之一。基于矩量法的分析途径 ,本文提出了计算矩形腔十字裂缝天线的数值方法 ,给出天线单元的输入阻抗、增益和轴比等辐射特性的数值结果 ,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量法 输入阻抗 十字裂缝天线 矩形腔 卫星移动通信
下载PDF
矩形腔内有分散平齐热源熔化的数值模拟
16
作者 蒋宏利 魏铜生 +3 位作者 余战英 陈钟颀 徐通模 惠世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5-39,共5页
利用焓法求解了矩形空腔内有3个分散平齐热源的熔化问题,考虑并分析了加热功率和过冷度对熔化界面形状和热源表面温度的影响,并把计算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它们符合得比较好.计算和实验结果都显示,矩形空腔内的分散平... 利用焓法求解了矩形空腔内有3个分散平齐热源的熔化问题,考虑并分析了加热功率和过冷度对熔化界面形状和热源表面温度的影响,并把计算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它们符合得比较好.计算和实验结果都显示,矩形空腔内的分散平齐热源对工质的熔化过程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平齐热源 熔化 矩形腔 数值模拟 电子设备
下载PDF
开孔矩形腔中场分布的数据模型化初步研究
17
作者 李磊 赵翔 +2 位作者 闫丽萍 周海京 黄卡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62-164,共3页
为快速估算开孔矩形腔中的电磁场分布,本文提出一种数据模型化方法,对开孔矩形腔的全波分析数据结果进行模型化处理,即通过提取腔内场分布数据的特征参数,来重建场分布情况的原貌。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结果和全波分析结果吻合较... 为快速估算开孔矩形腔中的电磁场分布,本文提出一种数据模型化方法,对开孔矩形腔的全波分析数据结果进行模型化处理,即通过提取腔内场分布数据的特征参数,来重建场分布情况的原貌。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结果和全波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虽然是基于全波分析计算所得数据,但这些数据的计算过程可以预先进行,因此场分布数据的重建时间可以做到非常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矩形腔 数据模型化 全波分析 特征参数
下载PDF
弹性板/矩形腔耦合声场的响度分析
18
作者 贺岩松 沈旺 +2 位作者 徐中明 李耀光 李传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04-108,共5页
利用有限元结合间接边界元的方法分析弹性板/矩形腔耦合系统的内声场,通过与实验对比,验证了这种结构-声耦合法在预估板-空腔耦合系统声振特性的可行性。运用ISO532B响度计算标准的算法,分析封闭腔内不同位置测点处的特征响度变化规律,... 利用有限元结合间接边界元的方法分析弹性板/矩形腔耦合系统的内声场,通过与实验对比,验证了这种结构-声耦合法在预估板-空腔耦合系统声振特性的可行性。运用ISO532B响度计算标准的算法,分析封闭腔内不同位置测点处的特征响度变化规律,讨论参与耦合的弹性板厚度及边界条件对闭腔内声响度的影响。最后,以响度作为声品质的评价指标,通过参数化滤波的方法对闭腔内不同位置的测点的各特征频带进行处理,找出对人耳主观感觉影响较大的频率范围,从而为进行闭腔噪声控制和声品质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声耦合法 弹性板/矩形腔 特征响度 边界条件 参数化滤波
下载PDF
H^-在矩形腔中的光剥离截面(英文)
19
作者 唐田田 朱子亮 姚建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127,共7页
根据半经典闭合轨道理论研究了矩形腔对氢负离子的光剥离进程的影响,利用反射定律分析矩形腔中与光剥离截面相联系的剥离电子运动的闭合轨道,推导出该体系下的光剥离截面公式,在线性极化光的作用下,研究了腔的尺寸对光剥离截面的影响,... 根据半经典闭合轨道理论研究了矩形腔对氢负离子的光剥离进程的影响,利用反射定律分析矩形腔中与光剥离截面相联系的剥离电子运动的闭合轨道,推导出该体系下的光剥离截面公式,在线性极化光的作用下,研究了腔的尺寸对光剥离截面的影响,并将其与麻志君等用量子力学方法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矩形腔的存在及其大小对光剥离截面中由闭合轨道相联系的返回波与波源函数发生干涉引起的振荡有很大影响,且振荡曲线随着矩形腔的尺寸变化明显;当激光极化方向沿着x轴或者y轴时,半经典方法与量子力学方法的结果一致,当激光极化方向沿着z轴时,由于矩形腔在z轴上对光剥离截面不作用,采用半经典方法光剥离截面与无场的情况相同,但是采用量子力学方法,其结果中却出现振荡,表明半经典方法研究此体系结果更准确.研究结果可对研究负离子光剥离以及外腔中的电子输运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 光剥离 截面 闭合轨道理论 矩形腔
下载PDF
矩形腔中反应注射充模过程的数值模拟
20
作者 张政 张素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1 引言 反应注射充模(RIM)是由聚氨酯工艺发展起来的新型塑料成型方法,它具有模腔压力和进料温度低、节能、模具设备简单和产品性能优良等众多优点,特别适于生产大型塑料制件。近年来国际上已大量开展相关过程的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 1 引言 反应注射充模(RIM)是由聚氨酯工艺发展起来的新型塑料成型方法,它具有模腔压力和进料温度低、节能、模具设备简单和产品性能优良等众多优点,特别适于生产大型塑料制件。近年来国际上已大量开展相关过程的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以发展此一成型工艺的CAD/CAE工作。本文拟在过去对热注射充模(TIM)过程的流动和传热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外近年在RIM数值模拟方面的成就,对典型的端面进料矩形腔内RIM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注射充模 传热 数值模拟 塑料 成型 矩形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