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青海玛多M_(S)7.5地震矩心矩张量解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喆 许力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7-391,共5页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中国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了震级达到M7.4的地震,震中位于(98.34°E,34.59°N),震源深度为17 km。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缩写为USGS)国...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中国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了震级达到M7.4的地震,震中位于(98.34°E,34.59°N),震源深度为17 km。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缩写为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re,缩写为NEIC)也给出了相应的结果,其标定的发震时间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13秒(协调世界时:2021年5月21日18时04分13秒),震中位于(98.2548°E,34.5864°N),震源深度为10 km。震后16小时内在震中100 km范围内共发生M>4.3的余震1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玛多M_(S)7.5地震 矩心矩张量解 断层参数 体波反演
下载PDF
2021年2月13日日本本州东海岸M_(W)7.2地震矩心矩张量解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喆 许力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5-259,共5页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缩写为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re,缩写为NEIC)的测定,2021年2月13日14时7分50秒(UTC),日本本州以东发生了一次矩震级高达M_(W)7.2的地震,震...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缩写为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re,缩写为NEIC)的测定,2021年2月13日14时7分50秒(UTC),日本本州以东发生了一次矩震级高达M_(W)7.2的地震,震中位于(37.745°N,141.749°E),震源深度为49.94 km,这是截至本文发稿时最终更新的定位结果,更新前为(37.686°N,141.992°E),震源深度为54.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本州东海岸M_(W)7.2地震 矩心矩张量解 断层参数 体波反演
下载PDF
2020年6月23日墨西哥MW7.4地震矩心矩张量解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喆 梁皓 许力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4-508,I0002,共6页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缩写为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re,缩写为NEIC)的测定,2020年6月23日15时29分04秒(UTC),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发生了一次矩震级MW7.4的地震,NEI...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缩写为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re,缩写为NEIC)的测定,2020年6月23日15时29分04秒(UTC),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发生了一次矩震级MW7.4的地震,NEIC初步确定的震中(preliminary determination epicenter,缩写为PDE)位于(15.9163°N,95.9533°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地震 矩心矩张量解 断层参数 体波反演
下载PDF
千岛岛弧大震前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CMT)解一致性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43
4
作者 王俊国 刁桂苓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3,共6页
千岛岛弧地区属于全球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本文利用哈佛大学测定的千岛岛弧地区地震的矩心矩张量(CMT)解, 分析该地区震源机制的一致性特征, 提出利用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的一致性参数a进行地震预测的思路. 研究结果表明, MW... 千岛岛弧地区属于全球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本文利用哈佛大学测定的千岛岛弧地区地震的矩心矩张量(CMT)解, 分析该地区震源机制的一致性特征, 提出利用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的一致性参数a进行地震预测的思路. 研究结果表明, MW≥7.5 地震之前,都有一致性参数a降低的现象, a的低值起始的时间在发生大震之前的10 多天至110 多天,a的低值截止的日期距大震在30多天至2 天. 相互之间虽然并不完全一致, 但是差别不大.这种现象的稳定性, 尚需时间的检验, 但是设想在长达数百公里的地区, 连续发生MW≥5.3的地震的震源机制都与构造应力场一致, 应当不是随机的现象, 而是一种具有预测意义的现象. 当积累的震例足够多时, 则有可能确定统一的评判标准和预测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岛弧地区 矩心矩张量解 一致性参数 预测意义
下载PDF
2020年6月23日墨西哥M W7.4地震震源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力生 张旭 张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012-4022,共11页
2020年6月23日15时29分04秒(UTC),在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发生了一次震级为M W7.4的地震,我们利用全球地震台网(GSN)和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盟(FDSN)台网的长周期和宽频带P波数据反演分析了这次地震的震源机制、震源时间函数以及时空破裂过... 2020年6月23日15时29分04秒(UTC),在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发生了一次震级为M W7.4的地震,我们利用全球地震台网(GSN)和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盟(FDSN)台网的长周期和宽频带P波数据反演分析了这次地震的震源机制、震源时间函数以及时空破裂过程.根据反演结果,这次地震的矩心震中位于15.96°N,95.89°W,矩心深度约为22 km;地震持续15 s左右,释放地震矩1.24×1020 N·m,相当于矩震级M W7.4;破裂过程比较简单,仅有一个走向和倾向方向尺度相当的凹凸体错动,最大位错达8.1 m,位于21 km深处.凹凸体破裂主要沿断层的滑动方向呈双侧破裂,两个优势破裂方向在地表投影的方位分别位于60°和270°左右.综合构造背景、震源位置、余震分布、震源机制以及时空破裂过程,我们相信这次地震是发生在北美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海底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海底板块朝着大约60°左右的方位运动,以大约22°的倾角插入大陆板块,造成一个凹凸体错动,形成了这次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M W7.4地震 矩心矩张量解 震源时间函数 时空破裂过程
下载PDF
从印尼苏门答腊地震和海啸看各国地震系统的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会忠 崔秋文 +3 位作者 杨大克 泽仁志玛 闻军 胡彬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2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苏门答腊地震 海啸 矩心矩张量解 震源机制解 地震台
下载PDF
2013年南斯科舍海岭MW7.8地震的多点震源机制反演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喆 许力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78-2998,共21页
2013年11月17日,在南极南奥克尼群岛北、南极板块与斯科舍板块之间发生了一次M W7.8级地震(2013年南斯科舍海岭M W7.8地震),我们利用全球分布的长周期和宽频带地震记录反演确定了这次地震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震源机制,验证了提出的一种... 2013年11月17日,在南极南奥克尼群岛北、南极板块与斯科舍板块之间发生了一次M W7.8级地震(2013年南斯科舍海岭M W7.8地震),我们利用全球分布的长周期和宽频带地震记录反演确定了这次地震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震源机制,验证了提出的一种多点震源机制反演的新方法.首先利用长周期记录的W震相反演了这次地震的矩心矩张量解并利用体波提取了视震源时间函数,同时利用台阵反投影技术从宽频带记录中获得了这次地震的高频源的时空分布,然后基于矩心矩张量解、视震源时间函数以及高频源的时空分布,实现了采用新方法对2013年南斯科舍海岭M W7.8地震的多点震源机制反演.矩心矩张量解表明,地震矩心在44.50°W/60.18°S,矩心深度19 km,半持续时间49 s,释放标量地震矩4.71×10^20 N·m,发震断层走向104°,倾角54°,滑动角8°.视震源时间函数清楚地揭示了地震矩随时间变化的方位依赖性,总体上可以将时间过程分为前60 s和后50 s两个阶段,但前60 s可细分为两次子事件.根据台阵反投影结果,这次地震为沿海沟从西到东的单侧破裂,破裂长度达311 km,可以分为5次子事件,能量释放的峰值点依次为13 s、30 s、51 s、64 s和84 s,平均破裂速度分别为0.6 km·s^-1、2.6 km·s^-1、2.3 km·s^-1、2.8 km·s^-1和3 km·s^-1.多点震源机制反演显示,5次子事件的矩震级分别为M W7.57,M W7.48,M W6.80,M W7.53和M W7.08,半持续时间依次为21 s,17 s,6 s,16 s和8 s,走向分别为95°,105°,81°,98°和98°,倾角依次为57°,49°,86°,46°和64°,滑动角-9°,1°,-17°,13°和-4°.这些在震源机制、能量释放以及持续时间方面的变化都是当地构造和应力环境复杂性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斯科舍海岭M W7.8地震 矩心矩张量解 高频源时空分布 视震源时间函数 多点震源机制反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