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 被引量:9
1
作者 仉建国 邱贵兴 +2 位作者 于斌 王以朋 杨新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的操作技术和初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完成的10例胸腔镜下Eclipse矫形融合术病例,特发性脊柱侧凸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例,年龄11 ̄17岁,平均13.3岁。对手术...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的操作技术和初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完成的10例胸腔镜下Eclipse矫形融合术病例,特发性脊柱侧凸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例,年龄11 ̄17岁,平均13.3岁。对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进行测量,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初步矫形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5h,固定融合节段5 ̄7个(平均6.3个)椎体,每一节段手术时间0.75 ̄1.70h(平均1.1h),手术总失血量200~600ml(平均360ml)。手术前后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44.0°和16.4°,手术矫形率63.2%;手术前后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29.0°和12.9°,自动矫形率54.4%。随访6 ̄24个月,平均14.7月,随访时胸、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20.1°和19.6°,分别丢失3.7°和6.7°。手术前后主胸弯的顶椎偏距分别为28.6mm和9.6mm,腰弯的顶椎偏距分别为14.1mm和8.6mm。手术前后矢状面上胸后凸的Cobb角分别为12.3°和23.9°。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小切口美容效果,对轻中度侧凸可获得良好矫形效果,但矫形容易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前路融合 胸腔镜 内固定 矫形融合
下载PDF
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融合术后并发迟发性深部感染 被引量:5
2
作者 俞杨 邱勇 +4 位作者 朱丽华 王斌 吕锦瑜 朱泽章 李彻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3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 :评估脊柱侧弯患者后路矫形术后深部迟发性感染的发病机理 ,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 1998年 8月~ 2 0 0 2年 1月共 50 9例行后路矫形的脊柱侧凸患者 ,其中有 5例病人发生了深部迟发性感染。对深部迟发性感染距初次手... 目的 :评估脊柱侧弯患者后路矫形术后深部迟发性感染的发病机理 ,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 1998年 8月~ 2 0 0 2年 1月共 50 9例行后路矫形的脊柱侧凸患者 ,其中有 5例病人发生了深部迟发性感染。对深部迟发性感染距初次手术的时间 ,影像学资料 ,血沉 ,假关节的发生情况 ,分泌物的培养和药敏结果 ,伤口闭合类型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5例患者发生了迟发性感染 (0 .98% )。距初次手术平均时间为 19.2个月 ,病人都有窦道的形成 ,2例患者背部疼痛 ,仅有 1例患者在窦道形成前有发热史。平均血沉 55.5mm/h ,无患者发生假关节 ,培养结果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所有患者均行内置物去除 ,一期闭合伤口并最终愈合。结论 :皮下脓肿和窦道形成是迟发性感染的明确的诊断依据。人体皮肤上低毒性细菌的术中种植和金属腐蚀可能是迟发性感染的主要发生机理 ,一期闭合能使伤口早期愈合 ,短期内静脉使用抗生素 (7d) ,然后口服抗生素 (1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内固定 迟发性感染 三维矫形融合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莹 田雪 +1 位作者 佟冰渡 陈亚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8年6~9月30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同期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术后24~72h拔除伤口引流管前早期离床活动;对照组待拔除...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8年6~9月30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同期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术后24~72h拔除伤口引流管前早期离床活动;对照组待拔除伤口引流管后离床活动。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离床活动的安全性相关指标(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出院前血红蛋白、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有效性相关指标(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出院前血红蛋白及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规范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下,术后24~72h拔除伤口引流管前早期离床活动,不会增加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患者出血的风险,能减少术后住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后路矫形融合 早期离床活动 失血量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前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贤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6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颈椎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两组,其中进行前路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为治疗组,进行后路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前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颈椎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两组,其中进行前路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为治疗组,进行后路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脊柱后凸角矫正角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矫正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后路矫形融合术对下颈椎骨治疗均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2)比较而言,前路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有利于疾病恢复,情况允许时建议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路矫形融合 下颈椎骨折 预后
下载PDF
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荀传辉 曹锐 +3 位作者 徐韬 张健 梁卫东 盛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3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DS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n=21)与对照组(n=20)。...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DS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n=21)与对照组(n=20)。用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固定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后路开窗减压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的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VAS的评分和ODI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固定术治疗DS能显著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的程度,改善其脊柱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固定术 退变性脊柱侧弯 开窗减压术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联合清创术后置管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范珂 高强 +2 位作者 张留巧 焦文娟 支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联合清创术后置管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脊柱科住院的48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予...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联合清创术后置管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脊柱科住院的48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予清创术后置管引流并应用抗菌药物,研究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元活血汤口服治疗,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治疗3周后炎症因子、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变化并比较。比较不同时期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1)治疗3周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和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显著下降;且治疗3周后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周后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和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显著下降;治疗3周后研究组PT、APTT、PLT显著高于对照组,FIB、D-D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较治疗前研究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水平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周后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后第1周、2周、3周VA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联合清创术后置管能抑制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炎症反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疼痛,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活血汤 清创术后置管 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邹健 卢国樑 冯永洪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3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术治疗26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观察手术后腰背痛...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术治疗26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观察手术后腰背痛和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4例患者出现症状对侧的下肢痛,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全部病例随访18个月-3年,平均2.4年。全部病例无断钉、断棒,无交界性后凸。术前及术后18个月随访时进行VAS评分、JOA评分,统计结果表明术后18个月随访时评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5%,临床症状改善率80%。全部患者脊柱侧凸Cobb's角明显改善。矢状位上腰椎前凸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建,恢复并且保持了腰椎生理前凸。9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后路全节段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的纠正,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椎弓根螺钉 矫形融合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大凯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9期48-49,共2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DLS患者54例,均采取经后路责任阶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末... 目的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DLS患者54例,均采取经后路责任阶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结果显示JOA评分、VSA评分、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冠状面Cobb角、矢状位失衡及冠状位失衡水平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效果较好,并发症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 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 退变性腰椎侧凸
下载PDF
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1例
9
作者 邱田 郝延科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2期144-145,共2页
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早期未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或治疗不当,往往会发生骨折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形成后凸和(或)侧凸畸形,重力线前移和(或)侧移,造成脊柱失平衡。患者常出现持续性的腰背痛,不能久站、久坐,行走时腰腿疼加重,双下... 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早期未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或治疗不当,往往会发生骨折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形成后凸和(或)侧凸畸形,重力线前移和(或)侧移,造成脊柱失平衡。患者常出现持续性的腰背痛,不能久站、久坐,行走时腰腿疼加重,双下肢无力、麻木,严重者导致脊髓损伤,临床较为常见。单纯保守治疗难以从根本上达到纠正畸形和改善症状的目的,应早期进行积极正确的矫形治疗。笔者所在医院脊柱骨科采用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体陈旧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陈旧性骨折 后凸畸形
下载PDF
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经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陆建强 张翊 刘晶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1424-142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弯(DS)患者经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PSF)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武警海警总队医院行PSF的老年DS患者126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大量失血,分为无大量失血84例(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弯(DS)患者经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PSF)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武警海警总队医院行PSF的老年DS患者126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大量失血,分为无大量失血84例(对照组)和大量失血42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最大Cobb角、手术时间、行胸廓成形术比例、融合节段数目、椎弓根螺钉数目、失血量、输注胶体及晶体量、输注血液制品量、使用氨甲环酸比例、使用右美托咪定比例、住院时间、引流量、输血率、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18.1 kg/m^(2)、PLT≤186.5×10^(9)/L、INR≥1、最大Cobb角≥53°、手术时间≥4 h、胸廓成形术及融合节段数目≥10节段均是PFS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和右美托咪定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DS患者PSF术中大量失血与其BMI、PLT、INR、最大Cobb角、手术时间、是否行胸廓成形术、融合节段数目、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及右美托咪定等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退行性脊柱侧弯 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 大量失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术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梁雄伟 朱允滔 +3 位作者 莫飞炜 宁运乾 张翔 王家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9期39-40,43,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术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 目的:分析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术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腰椎段后凸角及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腰椎前凸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对照组,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径椎弓根截骨矫形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术用于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效果理想,在矫正腰椎畸形与改善椎体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陈旧性骨折 后凸畸形 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钉棒固定植骨融合 椎体功能
下载PDF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朱绍勋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4期69-69,71,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患者37例,均接受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侧凸Cobb角、Oswestry评分均明显优...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患者37例,均接受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侧凸Cobb角、Oswestry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 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林仙德 罗元标 许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9期1217-1218,共2页
目的探讨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L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DL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截骨矫形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L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DL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截骨矫形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3个月,两组的ODI、Cobb角、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的ODI、Cobb角、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治疗DLS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ODI及疼痛程度,对患者冠状位有较好的矫正作用,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前方椎体间融合 传统后路截骨矫形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椎侧凸 手术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症伴脊柱侧弯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金勇 洪少勇 +2 位作者 晋大祥 梁德 江晓兵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对伴骨质疏松症的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人行后路减压、骨水泥强化钉道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10-2009-07收治伴骨质疏松症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18例,女11例,男7例,平均年龄64.5岁,均冠状面畸形,Cobb’s角〉15&#... 目的探讨对伴骨质疏松症的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人行后路减压、骨水泥强化钉道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10-2009-07收治伴骨质疏松症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18例,女11例,男7例,平均年龄64.5岁,均冠状面畸形,Cobb’s角〉15°或合并椎体旋转半脱位以及合并椎体骨质疏松性病理性骨折。手术采取部分椎板切除,松解神经根以充分减压,骨水泥强化钉道的椎弓根长节段钉棒系统进行矫形,记录手术前后Cobb’s角、前凸角,手术前后进行ODI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或深静脉血栓等近期并发症;进行24~54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松动、融合节段假关节形成或感染等远期并发症。患者术后冠状面Cobb’s角均低于术前(P〈0.05),腰椎矢状面前凸角均高于术前(P〈0.05),ODI综合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在充分减压消除症状的基础上,用骨水泥强化钉道进行侧弯的矫形,可以获得脊柱平衡并能够避免矫形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骨质疏松症 骨水泥 矫形融合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弯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玉军 时长江 孙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47-215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弯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并对这些手术方式进行远期安全性的评估。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存在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弯伴腰椎管狭...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弯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并对这些手术方式进行远期安全性的评估。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存在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弯伴腰椎管狭窄症并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0例。根据患者术前腰椎侧弯Cobb角、侧弯椎体的稳定程度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其中4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椎管减压侧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设为试验组;其余40例患者使用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跟踪随访,通过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内固定及畸形矫正情况、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腰椎影像学检查结果、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方式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并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远期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后各时期JOA、ODI评分及VAS与其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时期两组各项指标数据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此之外,对患者术后内固定及畸形矫正情况进行随访调查发现,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均较稳定,远期安全性较高。结论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选择椎管减压侧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或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均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两种手术方法的远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椎管减压侧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 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骨科——脊柱
16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 200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手术并发症 内固定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 颈椎外科 颈椎前路钢板 脊柱侧凸 后路三维矫形融合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文斌 赵强 +2 位作者 王建武 党建军 崔文宁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ILF)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4例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ILF)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4例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2例。A组患者行MIS-TILF,B组患者行PLIF。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术前及术后3、5 d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ROS)、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术前及术后1、3个月疼痛程度(VAS)、腰椎功能(ODI)、影像学指标(腰椎前凸角、冠状面Cobb角、顶椎偏移距离)、脊髓功能[腓总神经传导速度(NCV)、潜伏期(DL)]。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A组患者血清GSH-Px、CAT水平均高于B组,ROS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3个月,VAS、ODI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A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大于B组,冠状面Cobb角小于B组,顶椎偏移距离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A组患者腓总神经NCV高于B组,DL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8%(3/52)和15.4%(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LIF手术相比较,MIS-TLIF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可改善围术期指标,缓解疼痛,恢复腰椎功能,且对氧化应激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 腰椎椎体间融合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 退行性腰椎侧弯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基于过伸位CT定位像预测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锐 于海洋 +5 位作者 张伟 柴子豪 郑国辉 胡晓明 张浩然 陆海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9-59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过伸位CT定位像预测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可行性以及相关预测指标。方法以2017年3月—2020年3月符合选择标准的31例成人脊柱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26例;年... 目的探讨基于过伸位CT定位像预测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可行性以及相关预测指标。方法以2017年3月—2020年3月符合选择标准的31例成人脊柱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26例;年龄30~77岁,平均62.5岁。均接受后路截骨长节段融合固定矫形术治疗;最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e,UIV)位置:T_(5)1例,T61例,T_(9)13例,T_(1)012例,T_(11)4例;最下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e,LIV)位置:L13例,L_(2)3例,L_(3)10例,L_(4)7例,L55例,S13例。基于手术前后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术前过伸位CT定位像,获得脊柱矢状面序列,分别测算以下指标。①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局部后凸Cobb角(local kyphosis Cobb angle,LKCA),计算上述指标术前不同体位差值(回复值);②脊柱后凸柔韧度;③过伸位矢状面垂直轴(hyperextension sagittal vertical axis,hSVA);④T_(2)~L5过伸位C_(7)-椎体矢状位偏移(hyperextension C_(7)-vertebral sagittal offset,hC_(7)-VSO),记为hC_(7)-节段;⑤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末次随访时近端交界性后凸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末次随访时根据PJA判断患者是否发生PJK,分为PJK组和非PJK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融合节段数量、合并冠状面畸形例数、骨密度T值、UIV位置、LIV位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矫形截骨分级以及相关影像学测量指标差异。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节段椎体的hC_(7)-VSO,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其预测PJK发生的准确性。结果3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52个月,平均30.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PJA为1.4°~29.0°,平均10.4°;其中8例(25.8%)发生PJK。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融合节段数量、合并冠状面畸形例数、骨密度T值、UIV位置、LIV位置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截骨矫形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测量示,PJK组LL回复值以及T_(8)~L_(3)椎体hC_(7)-VSO高于非PJ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过伸位TK、过伸位LL、过伸位LKCA、TK回复值、LL回复值、脊柱后凸柔韧度、hSVA以及T_(2)~T_(7)、L_(4)、L5椎体hC_(7)-VS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T_(8)~L_(3)椎体hC_(7)-VSO进行ROC曲线分析,结合ROC曲线下面积与敏感度、特异度综合评估得出最佳预测指标为hC_(7)-L_(2),阈值为2.54 cm,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0.9%。结论术前过伸位CT定位像可用于预测成人脊柱畸形患者后路截骨长节段融合固定矫形术后PJK的发生,如患者T_(8)~L_(2)椎体hC_(7)-VSO过大提示术后PJK发生风险较高,其中最佳预测指标为hC_(7)-L_(2),阈值为2.5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位CT定位像 成人脊柱畸形 长节段融合固定矫形 近端交界性后凸
原文传递
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对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范润东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2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对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2015年8月-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82例,对照组给予骨突切除和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治疗,观察组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 目的:探讨与分析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对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2015年8月-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82例,对照组给予骨突切除和距下关节原位融合术治疗,观察组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记录2组治疗疗效与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中、术后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引流时间、引流量、切口干燥时间与切口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天、2天与3天的血清CRP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对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能持续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具有很好的应用安全性,且能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 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建申 孙晶晶 +3 位作者 孙玉娥 刘玥 顾小萍 马正良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002-1008,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后路矫形术(PSF)术中大量失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PSF的1896例AIS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术中...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后路矫形术(PSF)术中大量失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PSF的1896例AIS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术中失血量分为大量失血组[估计失血量(EBL)/估计血容量(EBV)≥30%]和非大量失血组[EBL/EBV<30%]。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术中大量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896例行PSF的AIS患者中,男298例、女1598例,年龄(14.5±1.7)岁,其中633例(33%)发生术中大量失血。与PSF术中大量失血相关的因素有:性别、术前体质指数(BMI)、术前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术前Cobb角、手术持续时间、固定融合节段数、置椎弓根螺钉数、术中是否行胸廓成形术、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术中是否使用右美托咪定;其中独立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长≥4 h(OR=4.311,P<0.001)、融合节段数≥10个(OR=4.044,P<0.001)、术中行胸廓成形术(OR=2.174,P=0.019)、术前BMI≤18.1 kg/m2(OR=2.094,P<0.001)、术前PLT≤186.5×10^(9)/L(OR=1.480,P=0.009)、术前INR≥1(OR=1.531,P=0.003)和术前Cobb角≥53°(OR=1.306,P=0.036);而术中使用氨甲环酸(OR=0.770,P=0.047)和右美托咪定(OR=0.653,P=0.008)则是术中大量失血的保护性因素。此外,大量失血组在术后住院时间(P<0.001)、术后切口引流量(P<0.001)、术后异体血输血率(22.7%比14.3%,P<0.001)、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90.3%比80.7%,P<0.001)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次数(P=0.006)均高于非大量失血组。结论手术持续时间较长、融合节段数目较多、BMI较低、术前PLT较低、术前INR较大、术前Cobb角较大及术中行胸廓成形术均是AIS患者行PSF术中大量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和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术中大量失血的风险,术中大失血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 术中大量失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