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拉玛依台与和丰台台址背景噪声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富安 《内陆地震》 2011年第4期379-384,共6页
通过对2010年8月初克拉玛依台与和丰台仪器对调前后台址背景噪声的计算和对比,得出,克拉玛依台仪器对调后短周期台址背景噪声RMS由24.7Counts减小到16.2Counts,远震初动波形比没换仪器前更容易辨认。这次对调仪器有助于克拉玛依台观测... 通过对2010年8月初克拉玛依台与和丰台仪器对调前后台址背景噪声的计算和对比,得出,克拉玛依台仪器对调后短周期台址背景噪声RMS由24.7Counts减小到16.2Counts,远震初动波形比没换仪器前更容易辨认。这次对调仪器有助于克拉玛依台观测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对调仪器 短周期台址噪声rms 远震初动波形
下载PDF
广西北流地震震源区短周期密集台阵背景噪声成像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强强 沈旭章 +6 位作者 王文天 许小伟 周启明 黄河 黄柳婷 吕晋妤 余占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17-2930,共14页
作为构造上较为稳定的华南地块,其地震活动相对中国西部明显偏低,但也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华南中强地震震源区深部结构对于深入研究华南板内地震成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19年发生在两广交界的北流5.2级地震是近年来华南最大的一次中强地... 作为构造上较为稳定的华南地块,其地震活动相对中国西部明显偏低,但也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华南中强地震震源区深部结构对于深入研究华南板内地震成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19年发生在两广交界的北流5.2级地震是近年来华南最大的一次中强地震,该次地震的发生也为我们研究华南地震震源区深部结构提供了理想场所.本文基于120个短周期地震仪组成的密集台阵背景噪声资料,通过互相关提取了1~5 s高频面波频散信号,然后采用面波直接反演法,对北流地震震源区进行地下6 km深度范围内浅层地壳速度结构成像.结果显示:浅层地壳剪切波速度横向变化强烈,速度分布不均匀;低速异常主要分布于三条断裂带周围;研究区存在NNW-SSE向的高速异常,该高速异常与震中区高速异常相交在水平方向上呈“L”形环绕分布于石窝断裂南东侧;震中上方为上凸形态的高速异常,这些高速异常可能为中生代花岗岩基,结合研究区现今NW-SE向的构造应力场分析:石窝断裂南西盘向南东方向运动时受到“L”形高速体阻挡,可能导致应力积累,进而引发地震.此外,这种局部异常高速体可能是华南“马赛克”结构中微陆块在上地壳中的延伸,上地壳结构的不均匀性和大尺度构造相互作用,会在局部区域导致应力积累,从而引发中强地震,这也可能是华南板内地震发生的一种重要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流地震 周期密集 背景噪声成像 高速异常 华南板内地震
下载PDF
深圳市中生代巨型花岗岩体浅部速度结构 被引量:2
3
作者 宁铄现 李世林 +1 位作者 郭震 陈永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41-4353,共13页
利用南方科技大学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深圳市布设的41个流动地震台站数据,通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得到研究区域内0.5~5 s周期范围的瑞利波相速度,并对研究区地下0~8 km深度范围内的S波速度结构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浅部速度结构... 利用南方科技大学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深圳市布设的41个流动地震台站数据,通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得到研究区域内0.5~5 s周期范围的瑞利波相速度,并对研究区地下0~8 km深度范围内的S波速度结构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浅部速度结构与地表地质构造有很好对应关系.这些在浅部呈水平展布的高速异常体与地表出露的巨型中生代花岗岩体很好对应.研究区在4 km深度以下主要存在两块高速异常体:西南部南山区和福田区沿海平原区域下方的大范围高速体和东北部神仙岭区域的高速体.地表这两块巨型中生代花岗岩体的下方,在浅部呈水平展布的高速异常体,和深部4 km以下的两块高速异常体形成了侧向连接关系.该结果刻画了深圳地区地表大面积出露的花岗岩体在地下的展布形态,显示了中生代岩浆通过主控断层上涌侵入,对地壳浅部形成改造的图像.本研究也展示了短周期密集台阵在城市地下波速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中生代花岗岩 周期 噪声互相关 层析成像
下载PDF
川藏铁路通麦‒鲁朗段浅层结构背景噪声成像 被引量:2
4
作者 花茜 裴顺平 +7 位作者 郭震 蔡福龙 丁林 薛晓添 李磊 李佳蔚 刘翰林 刘巍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47-3462,共16页
为探明川藏铁路通麦‒鲁朗段浅层地质结构特征,有效评估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风险,保障铁路设施安全运转,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波形数据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获得了浅地表高分辨率的S波精细速度结构,并结合地质调查结果,精确判断沿线断层... 为探明川藏铁路通麦‒鲁朗段浅层地质结构特征,有效评估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风险,保障铁路设施安全运转,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波形数据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获得了浅地表高分辨率的S波精细速度结构,并结合地质调查结果,精确判断沿线断层几何形态及活动特征.S波速度结构和地质调查结果显示沿线低速区和断层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断裂F1~F6较好地控制了下方低速区的几何形态.结合地质及地震资料可推断:(1)米林Ms6.9地震发震构造可能属于一条由一系列叠瓦状和背冲式断裂组成的断裂体系,该断裂体系的地震活动存在不断向北西端发育的趋势,地震危险性较高.在断裂体系北西端的拉月隧道,未来可能有较强的地震活动性.(2)嘉黎断裂南支西兴拉断裂在剖面处属于隐伏断裂,F5和F6可能都属于贡日嘎布曲分支,呈高角度W倾,强烈的壳内破碎带特征,可能与嘉黎断裂不断地高角度右旋逆冲剪切运动有关.(3)研究区密集的断裂控制着地下热流循环,高温流体的溶蚀作用加剧了构造作用中岩体的破碎程度,降低了岩体稳定性,易引发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因此,川藏铁路通麦‒鲁朗段应配备能有效应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及应急机制,保障隧道及铁路设施的正常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周期密集 背景噪声层析成像 S波速度结构 地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