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髋关节短外旋肌群解剖学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振兴 丁海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6期57-58,共2页
髋关节短外旋肌群在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准确地掌握髋关节短外旋肌群起点、走行、止点等方面的解剖学特点,可使关节外科的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能更加准确地对该肌群进行辨识与保护。通过检索相关的... 髋关节短外旋肌群在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准确地掌握髋关节短外旋肌群起点、走行、止点等方面的解剖学特点,可使关节外科的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能更加准确地对该肌群进行辨识与保护。通过检索相关的文献发现,临床上对髋关节短外旋肌群解剖结构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且髋关节短外旋肌群中各肌肉的起点、止点等在不同的个体间存在解剖结构变异。因此,对髋关节短外旋肌群的解剖学特点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本文主要是研究髋关节短外旋肌群的解剖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短外旋肌 解剖学特点
下载PDF
髓内钉手术进针点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振华 夏丹豪 +2 位作者 沈建明 王永奎 徐高磊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目的旨在髓内钉手术进针点术语的标准化,探索股骨近端可靠的骨性标志与周围软组织的解剖学关系。方法查阅关于顺行髓内钉进针点的文献,重点关注"梨状窝"和"转子窝"两个术语。选取国人成人股骨干标本130例,分析转子... 目的旨在髓内钉手术进针点术语的标准化,探索股骨近端可靠的骨性标志与周围软组织的解剖学关系。方法查阅关于顺行髓内钉进针点的文献,重点关注"梨状窝"和"转子窝"两个术语。选取国人成人股骨干标本130例,分析转子窝与大转子的关系。选取国人成人尸体下肢标本20例,观察股骨近端软组织附着,测量梨状肌、闭孔内肌和闭孔外肌肌腱相关数据。结果 (1)如果没有梨状窝则转子窝是髓内钉标准的进针点。(2)样本中3.85%的大转子完全不遮挡转子窝,76.15%的大转子包绕转子窝但不遮挡,20.00%部分遮挡。(3)梨状肌纵径和横径的均值分别为(6.74±1.21)mm和(4.29±1.37)mm,闭孔内肌纵径和横径的均值分别为(6.36±1.74)mm和(5.74±1.61)mm,闭孔外肌纵径和横径的平均值分别为(6.26±1.13)mm和(4.57±1.26)mm。(4)梨状肌附着点前、后缘距大转子后缘的距离占大转子长度的百分比分别为(57.9±8.8)%和(43.8±8.7)%,闭孔内肌的分别为(65.6±7.3)%和(52.6±6.9)%。结论所谓的梨状窝应被称为转子窝;因为大转子与转子窝不同的关系,股骨钉的进针点是可变的,转子窝不能被视为通用的进针点;肌腱的定量数据有助于优化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髓内钉 短外旋肌 转子窝 股骨近端 解剖学测量 成人
下载PDF
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章吉林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Kocher-Langenbeck (K-L)入路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恒生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将48例行改良Stoppa入路联合改良K-L入路手术... 目的探讨改良Kocher-Langenbeck (K-L)入路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恒生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将48例行改良Stoppa入路联合改良K-L入路手术治疗者设为观察组,36例行改良Stoppa入路联合传统K-L入路手术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效果、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14.660,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2.930,P=0.000),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复位效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0.449,P=0.655;Z=-0.103,P=0.918),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Z=-2.412,P=0.016),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χ~2=1.393,P=0.238)。结论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与传统K-L入路相比,保护髋外旋短肌群的改良K-L入路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局部组织损伤,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且不影响手术复位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 改良STOPPA入路 骨折复位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后方软组织不同处理方式对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戴繁林 张鹏 +3 位作者 黄晓华 赵辉 王小武 吴海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0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观察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不缝合髋关节囊和股骨外旋短肌断端对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6—2012-05进行的955例(1 009髋)THA患者,分为2组,THA术中关节囊和外旋短肌止点均缝合处理者为修复组,关节囊和... 目的观察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不缝合髋关节囊和股骨外旋短肌断端对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6—2012-05进行的955例(1 009髋)THA患者,分为2组,THA术中关节囊和外旋短肌止点均缝合处理者为修复组,关节囊和外旋短肌止点均不缝合者或因后方软组织病态、缺损等原因不能修复者为未修复组,修复组474例(498髋),未修复组481例(511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腔引流量、术后6个月内脱位数、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修复组手术时间(41.6±8.5)min,未修复组为(37.4±7.1)min,未修复组手术时间短于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修复组(n=198)术腔引流量为(139.4±11.9)ml,未修复组(n=232)为(140.7±10.7)ml,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修复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5.9±5.5)分,未修复组为(85.1±5.0)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2,P>0.05)。2组术后6个月内脱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结论 THA术后假体脱位主要与假体的位置、术肢的位置和主要肌群的肌力和张力相关,与关节囊和外旋短肌的处理方式无明显相关性。省略后方软组织修复的步骤可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囊 假体脱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