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混合腔内气固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玉春 王振波 +1 位作者 金有海 马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4-432,共9页
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混合腔内固相的体积分数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混合腔内的气流在切向进气的作用下得到了一定的混合加速效果,切向的高速射流有效地缩短了气固停留时... 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混合腔内固相的体积分数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混合腔内的气流在切向进气的作用下得到了一定的混合加速效果,切向的高速射流有效地缩短了气固停留时间,保证短接触反应效果。通过对两种不同混合腔结构反应器的对比计算发现,在相同入口速度条件下,结构2(切向进气管位于混合腔顶部)较结构1(切向进气管位于混合腔下部)气固停留时间短,由于切向气流的迅速作用,增加了混合腔内的湍动强度,使催化剂颗粒迅速有效扩散、增强气固接触效果而更有利于催化裂化反应的进行,更易实现短接触操作要求。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的比较表明,模型能有效地描述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lerian模型 气固两相流 短接触旋流反应器 混合特性
下载PDF
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分离腔气固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玉春 王振波 +1 位作者 金有海 马艺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9,45,共7页
采用欧拉模型对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分离腔内气固两相的分离过程。具体考察了导叶下部柱段与锥段分离空间以及排剂口附近固相体积分数的分布情况,评估气固两相在分离腔不同部位的分离效果,重... 采用欧拉模型对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分离腔内气固两相的分离过程。具体考察了导叶下部柱段与锥段分离空间以及排剂口附近固相体积分数的分布情况,评估气固两相在分离腔不同部位的分离效果,重点对比分析了固相粒径差异对流动情况以及颗粒聚集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5μm颗粒在分离腔的浓度分布规律不同于10μm和30μm颗粒,由于颗粒粒径较小易被气流携带,在分离空间以及排剂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返混,对分离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lerian模型 Fluent模型 气固两相流 短接触旋流反应器 数值模拟 分离过程
下载PDF
催化裂化用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固滑移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丽云 赵文斌 +3 位作者 仲理科 张玉春 王振波 金有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468-3475,共8页
利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分离腔内气固滑移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切向气固滑移速度的分布规律,并考察了操作参数和物性参数对分离腔内切向滑移速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分离腔内切向气固滑移速度沿径向呈&#... 利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分离腔内气固滑移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切向气固滑移速度的分布规律,并考察了操作参数和物性参数对分离腔内切向滑移速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分离腔内切向气固滑移速度沿径向呈'驼峰'分布;当气相入口速度增大或者剂气比减小时,切向气固滑移速度变小,颗粒切向速度增大,离心力增大,有利于提高气固分离效率;颗粒密度对切向滑移速度分布影响不大;颗粒粒径较大时,在排尘口易出现堵塞,不利于长周期运行;建立了截面平均切向气固滑移速度计算模型,计算值与模拟结果误差在±7.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接触旋流反应器 分离腔 滑移速度 模拟 分离 模型
下载PDF
短接触旋流反应器混合腔内离散颗粒分布特性的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振波 张玉春 徐春明 《化工机械》 CAS 2014年第3期357-360,373,共5页
应用DPM模型对新型催化裂化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的颗粒分布特性进行数值模拟,主要考察混合腔内气、固两相速度与浓度分布的基本特征.模拟结果表明:1~30μm粒径颗粒受到重力场和旋流场的作用,在混合腔内沿气流方向旋转扩散,充满整个混... 应用DPM模型对新型催化裂化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的颗粒分布特性进行数值模拟,主要考察混合腔内气、固两相速度与浓度分布的基本特征.模拟结果表明:1~30μm粒径颗粒受到重力场和旋流场的作用,在混合腔内沿气流方向旋转扩散,充满整个混合区域且逐渐螺旋下行;而50、70、100μm粒径的颗粒由于粒径相对较大,不易被气流夹带,在混合腔内的流动更为复杂,浓度分布的不均匀度增大.研究结果为新型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接触旋流反应器 DPM模型 数值模拟 分布特性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颗粒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玉春 王振波 金有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运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新型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操作参数和颗粒直径对反应器内颗粒流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气速大于基准条件会降低反应器混合腔内的气-固接触效果,而在不影响流化状态的情况下... 运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新型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操作参数和颗粒直径对反应器内颗粒流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气速大于基准条件会降低反应器混合腔内的气-固接触效果,而在不影响流化状态的情况下适当增大催化剂的质量循环流率对催化剂的均匀分布有利。在基准操作条件下,5和30μm粒径颗粒在反应器内的浓度分布梯度较大、均匀性较差,并且5μm颗粒与反应产物的分离也不彻底。因此,催化剂宜选用平均粒径为10μm左右的颗粒,既可以强化接触效果,也不会出现返混夹带现象,保证后续工艺流程的顺利进行。催化剂颗粒是否均匀分布是影响反应收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为短接触旋流反应器的工业应用及性能改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模型 短接触旋流反应器 颗粒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催化裂化
下载PDF
入口结构对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玉春 王振波 金有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9-174,共6页
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结合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不同入口结构的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考察混合腔内气相流动特点及固相浓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斜向下进气结构由于存在较大区域的颗粒屏蔽死区并且各部位浓度梯... 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结合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不同入口结构的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考察混合腔内气相流动特点及固相浓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斜向下进气结构由于存在较大区域的颗粒屏蔽死区并且各部位浓度梯度较大,不适合用做反应器入口结构型式。切向水平进气和斜向上进气结构混合腔内的气固混合效果较好,但切向水平进气结构易发生入口颗粒滞留以及混合腔顶灰环现象,斜向上进气结构混合腔内速度较小,不易实现超短接触操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接触旋流反应器 气固两相 入口结构 混合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