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渝盆地主汛期短时强降水事件日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强 张亚萍 +2 位作者 何跃 刘伯骏 郭渠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4-152,共9页
利用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1980-2012年主汛期(5-9月)基本站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短时强降水事件降水量、频次和强度的日变化特征,研究了短时强降水事件日峰值位相和空间分布特征,事件极值降水日变化和持续时间等分布特征,得出以下主要... 利用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1980-2012年主汛期(5-9月)基本站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短时强降水事件降水量、频次和强度的日变化特征,研究了短时强降水事件日峰值位相和空间分布特征,事件极值降水日变化和持续时间等分布特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川渝盆地短时强降水事件开始时间的日变化上(01:00-24:00时,北京时间,下同),表现为"V"型结构下典型夜间峰值位相特征;结束时间的日变化上,表现为多个峰值型结构分布.强降水事件持续时间的日变化上,频次和降水量均呈双峰型结构,频次极大峰值出现在3h,而强度上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短时强降水事件极值开始时间空间分布上,极大频次和极大降水量出现在20:00-01:00时内,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日峰值频次结束时间主要发生在20:00-01:00时和08:00-13:00时两个时段内,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3)短时强降水事件极值降水的日变化上,降水量和频次呈现单峰型结构,白天多为短时间(2~4h)强降水事件出现极值,而傍晚开始至第二天清晨,持续2~10h强降水事件出现极值均有发生;强降水事件极值降水持续时间日变化,1~24h内呈单峰型结构,峰值出现在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短时强降水事件 频次 强度
下载PDF
铜仁市短时强降水阈值及时空分布初探
2
作者 谢仁波 何历洪 +1 位作者 符晴 代瑞华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为分析铜仁区域短时强降水极端阈值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铜仁区域内10个国家级台站2006—2022年3—11月逐日逐时降水资料,分别挑选1 h、2 h、3 h降水极值和次极值进行升序排列,基于第95个百分位的基本方法综合判定阈值,通... 【目的】为分析铜仁区域短时强降水极端阈值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铜仁区域内10个国家级台站2006—2022年3—11月逐日逐时降水资料,分别挑选1 h、2 h、3 h降水极值和次极值进行升序排列,基于第95个百分位的基本方法综合判定阈值,通过常规统计结果判定其分布特征。【结果】1 h降水量≥25 mm、2 h降水量≥40 mm、3 h降水量≥50 mm均可作为铜仁区域短时强降水的阈值。松桃是铜仁市短时强降水的高值中心,江口为次中心。西部5县和东部的万山6月份为短时强降水高发月份;东部松桃、碧江、玉屏7月为高发月份,江口以8月为主。铜仁区域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占总日数的84.4%,且67.3%的短时强降水以单站形式出现,短时强降水的局地性明显。铜仁发生短时强降水以夜间为主,江口最为明显,短时强降水夜间频数与短时强降水总频数之比达到84.9%,夜间短时强降水量与短时强降水总量之比达到86.5%,短时强降水较降水总量的夜雨性更为明显。【结论】该研究对深入了解铜仁区域短时强降水作了有益的探索,对科学制定强降水“三个叫应”指标和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T 33669-2017改进 短时强降水阈值 短时强降水事件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德安县强降水“1小时风险叫应”预警阈值和叫应流程优化
3
作者 胡园园 郭锦明 +1 位作者 陈义伟 王丹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5期74-77,共4页
利用德安国家气象观测站及其所在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近十年的主汛期逐时降水数据,采用了一系列统计方法,如相关对比分析、汇总归类等,深入探讨了强降水、累计降雨量与灾情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这些分析,我们旨在优化1小时风险叫应阈值... 利用德安国家气象观测站及其所在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近十年的主汛期逐时降水数据,采用了一系列统计方法,如相关对比分析、汇总归类等,深入探讨了强降水、累计降雨量与灾情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这些分析,我们旨在优化1小时风险叫应阈值和服务流程,从而进一步强化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优化后的服务流程将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小时风险叫应服务 历史灾情记录 短时强降水事件 叫应流程优化策略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大短时强降水的基本流型与环境参量特征 被引量:77
4
作者 陈元昭 俞小鼎 陈训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55,共12页
为了了解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重大短时强降水(小时雨强≥50 mm)发生的环境特征,利用珠三角地区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探空资料、卫星资料等分析研究了近7年(2007—2013年)68个重大短时强降水事件的环境流型、T-lnp图形态和关键物... 为了了解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重大短时强降水(小时雨强≥50 mm)发生的环境特征,利用珠三角地区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探空资料、卫星资料等分析研究了近7年(2007—2013年)68个重大短时强降水事件的环境流型、T-lnp图形态和关键物理参数,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重大短时强降水天气流型主要有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北部湾低压型、冷(式)切变线型和热带云团型等5种;不同类型、不同季节出现的频率不同。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和北部湾低压型的大多数过程T-lnp图温度廓线和湿绝热线很接近,整层水汽含量丰富,对流有效位能(CAPE)大致呈"瘦弱"的狭长形形态;冷(式)切变线型温湿廓线呈上干下湿分布,CAPE大致呈较"胖"的狭长形;热带云团型温度廓线和湿绝热线很接近,CAPE形态较"胖"。850~500 hPa间温差△T_(85)都较小,一般在21~23℃,大气层结接近于湿中性层结,呈现弱的条件不稳定层结,表明大多数过程中有利于重大短时强降水发生的环境条件的关键点不是强对流预报中常关注的"高空冷空气的侵入",而是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地面露点一般在23~25℃,暖云厚度在4100 m以上;大多数重大短时强降水发生前大气可降水量都在57 mm以上,其中台风型最大,其次是西南季风型、北部湾低压型、热带云团型,冷(式)切变线型最小,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北部湾低压型CAPE一般小于1500 J·kg^1,属于比较温和的CAPE值,冷(式)切变线型、热带云团型平均CAPE≥1700 J·kg^(-1);对于所有类型对流抑制能(CIN)≤50 J·kg^1;除热带云团型外,大多数过程出现了低空急流;五种流型配置下,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大多处在弱到中等的0~6 km深层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北部湾低压型和热带云团型处在弱的0~6 km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冷(式)切变线型大多数过程处在中等强度的0~6 km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可以将流型配置方法(分型)、重大短时强降水对应的关键环境参数以及根据箱线图展示的参数范围设定适宜的阈值的方法相结合,为珠三角地区显著强降水预报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短时强降水事件 天气流型配置 T-lnp图形态 关键环境参数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2010—2019年浙江暖季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沈晓玲 黄海迅 章丽娜 《气象科技》 2022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利用2010—2019年浙江省暖季(5—9月)1426个国家站和区域站小时雨量数据和NCEP 1°×1°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浙江省暖季短时强降水、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域性短时强降水事件,结果表明:(1)近10年暖季短时强... 利用2010—2019年浙江省暖季(5—9月)1426个国家站和区域站小时雨量数据和NCEP 1°×1°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浙江省暖季短时强降水、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域性短时强降水事件,结果表明:(1)近10年暖季短时强降水频次呈增多趋势,降水强度变化平稳;8月(上旬)降水频次最多,9月(中旬)强度最强;16:00—19:00降水频次最多,16:00、20:00强度最强;降水频次、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易产生在沿海地区的山脉分布处。(2)近10年暖季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年际变化大,但变化趋势平稳;8月(下旬)降水频次最多,9月(中旬、下旬)降水强度最强;16:00降水频次最多,12:00降水强度最强;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空间分布也与地形相关,沿海多于内陆。(3)区域性短时强降水事件可分为冷切型、暖切型、热带气旋型、高空槽型、副高控制型5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极端短时强降水 区域性短时强降水事件 暖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