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杨秀环 梁华杰 +3 位作者 李泉 林宗航 苏适夷 李恒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同样剂量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均治疗4周。于患者治疗前(T_(0))及治疗后1周(T_(1))、2周(T_(2))、4周(T_(3))、2个月(T_(4))、3个月(T_(5))、6个月(T_(6))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睡眠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01);观察组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57%(10/3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7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总体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 急性期 加巴喷丁 短时程神经电刺激 视觉模拟评分 睡眠质量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胡慧敏 王晓越 +4 位作者 张媛婧 张毅 李怡帆 毛鹏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究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t-SCS)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的带状疱疹病... 目的:探究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t-SCS)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的带状疱疹病人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治疗组(M组)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组(S组)。M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S组给予st-SCS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疼痛、睡眠、生活质量变化,以及并发症与疾病转归情况。结果:最终共纳入168例,其中M组90例,S组78例。两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阿森斯睡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及生活质量QL-index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01),且S组改善更加明显(P <0.05)。治疗3个月后,S组PHN的发生率低于M组(P <0.05)。结论:st-SCS可以改善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且对PH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预防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运动麻痹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慕玮瑶 史春雨 +4 位作者 吴纯 高献忠 王然 华敏 徐晨婕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治疗药物无效的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肢体运动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疼痛科门诊收治的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疱...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治疗药物无效的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肢体运动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疼痛科门诊收治的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疱疹起始后1个月内)的34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2.6岁;带状疱疹肢体麻痹累及单侧上肢21例,累及单侧下肢13例。接受st-SCS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回溯性分析,分别记录治疗前后各时间节点的疼痛程度的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疱疹累及的上肢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下肢股神经、腓肠神经在运动和感觉方面的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以及肌力评定量表(MRC)评级记录肌力变化详情。同时记录电刺激治疗周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NRS为(8.2±0.8)分,治疗后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NRS评分显著下降[(4.3±1.1)分、(2.9±1.1)分、(2.3±0.9)分、(1.9±0.9)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6.52、22.45、27.62、29.60,P<0.001)。治疗前PSQI为14.6±1.6,治疗后3个月、6个月PSQI逐渐下降(5.6±1.1、3.9±0.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5.12、32.30,P<0.001)。说明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后3、6个月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及累及下肢股神经MNCV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01),且尺神经、腋神经和股神经SNCV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MRC评分逐步提高[(36.4±2.9)分、(38.6±3.7)分、(39.7±3.9)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t-SCS可以缓解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并且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改善肌力和提高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急性期带状疱疹 运动麻痹 疼痛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全程优化护理在胸段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罗兰 余遥 +1 位作者 夏历 代恒茂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3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胸段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患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S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06-06/2023-08-06期间行tSCS术的胸段ZA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基...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胸段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患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S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06-06/2023-08-06期间行tSCS术的胸段ZA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全程优化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睡眠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感染、压疮、血栓、尿潴留、电极移位或脱出导致的手术失败。满意度由医患护三方进行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主要采用我院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现时疼痛强度(PPI),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总分,睡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全程优化护理的配合使得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tSCS术的ZAP患者应用全程优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依从性,提高手术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手术转运,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疼痛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 优化护理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引导下零射线高功率短时程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评价
5
作者 刘亚洋 李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4-1139,共6页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引导下零射线高功率短时程(HPSD)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症状性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18...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引导下零射线高功率短时程(HPSD)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症状性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于肺静脉隔离的HPSD射频导管消融术,其中零射线组(n=90)通过ICE引导,对照组(n=90)使用X线,术后随访1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围术期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时的房颤消融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似。零射线组与对照组的冠状静脉窦电极放置时间、消融时间、手术总时间、双侧肺静脉单圈隔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零射线组的房间隔穿刺时间[(7.12±2.26)minvs.(6.33±2.18)min]和左心房建模时间[(5.72±2.31)minvs.(4.98±1.96)min]均明显缩短(P均<0.05)。两组的肺静脉隔离即刻成功率均为100%。在围术期和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心包穿孔或填塞、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左心房食道瘘、心肌梗死、死亡等并发症。术后1年时,对照组和零射线组的房颤消融成功率相似(84.4%vs.86.7%,log-rankP=0.405)。结论:ICE引导下零射线HPSD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症状性阵发性房颤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心腔内超声 零射线 射频导管消融 高功率短时程
下载PDF
高功率短时程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杜辉 马艺波 +1 位作者 王怡 易甫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6-59,64,共5页
高功率短时程(high power short duration,HPSD)消融较传统的消融方法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放电时间与透视时间,降低了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HPSD消融不仅能维持较高的手术成功率,而且不会造成食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 高功率短时程(high power short duration,HPSD)消融较传统的消融方法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放电时间与透视时间,降低了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HPSD消融不仅能维持较高的手术成功率,而且不会造成食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具有高效、安全、操作难度低等特点。近年来,90 W、4 s的极高功率短时程(very high power short duration,vHPSD)消融也逐步进入临床诊疗,初步展现出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新术式的开发与杂交手术的广泛应用,HPSD消融或将成为房颤节律控制的主要手段。本文对HPSD消融的临床应用及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导管射频消融 高功率短时程消融 极高功率短时程消融 食管损伤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田文海 陈峰 张唐馨 《医师在线》 2023年第4期82-84,共3页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是通过植入体内的起搏器系统发送弱电脉冲至脊髓,阻断脊髓向大脑传递的疼痛信号,从而达到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目的,使患者身体机能恢复。目前临床上将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用于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幻肢疼痛、带状疱疹后...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是通过植入体内的起搏器系统发送弱电脉冲至脊髓,阻断脊髓向大脑传递的疼痛信号,从而达到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目的,使患者身体机能恢复。目前临床上将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用于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幻肢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头面部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因周围神经系统局部或多发性损伤所致,表现为针状疼痛、灼烧样疼痛,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年来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国内外文献,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综述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媛婧 杨阳 +1 位作者 王稳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419,共6页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oster-associated pain,ZAP)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疼痛性质多样,给病人带来情感、睡眠及生命质量的损害,社会负担愈发严重。临床上治疗ZAP方法多样,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作为一种治疗ZAP的新方式,在临床上应用广...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oster-associated pain,ZAP)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疼痛性质多样,给病人带来情感、睡眠及生命质量的损害,社会负担愈发严重。临床上治疗ZAP方法多样,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作为一种治疗ZAP的新方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ZAP的相关文献,从作用机制研究、病程、疼痛类型、术式选择、治疗天数、参数程控等方面介绍了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目前治疗ZAP的现状、进展以及仍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临时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消融指数指导下高功率短时程消融对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后食管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建英 魏飞宇 范洁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434-438,共5页
射频导管消融是心力衰竭合并房颤及症状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方案,环肺静脉隔离是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基石。解剖位置上食管毗邻左心房后壁,因此,左心房后壁消融时有发生食管损伤的风险,严重时会引起致命性的心房食管瘘。如何降低房颤消融术... 射频导管消融是心力衰竭合并房颤及症状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方案,环肺静脉隔离是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基石。解剖位置上食管毗邻左心房后壁,因此,左心房后壁消融时有发生食管损伤的风险,严重时会引起致命性的心房食管瘘。如何降低房颤消融术后食管损伤的发生率已成为目前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现总结国内外关于消融指数指导下高功率短时程与低功率长时程消融对房颤射频消融中食管损伤的差异,为减少房颤导管消融食管损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射频导管消融 食管损伤 消融指数 高功率短时程消融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静 刘鎏 +4 位作者 王珺楠 郭文帅 闫苒苒 陈阳 孙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8-267,共10页
目的:评估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zoster-associated neuralgia,ZAN)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1日就诊于山东大学... 目的:评估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zoster-associated neuralgia,ZAN)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1日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确诊为ZAN并接受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并使用Lasso回归筛选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C指数评估模型。结果:共纳入91例病人,st-SCS治疗后,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显著减低,病人睡眠质量改善,普瑞巴林及加巴喷丁的平均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长病程(course,OR 7.0232,95%CI 1.2551-39.299,P=0.0265)、高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P,OR 1.6808,95%CI 1.0513-2.6874,P=0.0301)、合并冠心病(OR 4.089,95%CI 1.1238-14.9440,P=0.0326)是影响短时程电刺激治疗ZAN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SCS可以缓解难治性ZAN病人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平均用量,改善睡眠质量,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长病程(course)、合并冠心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inophil percentage,EOP)是影响st-SCS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C指数为0.767,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说明本研究所制模型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 临床疗效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短时程SCS与背根神经节PRF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对比
11
作者 姜一春 毛东方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CS)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5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SCS组(67例)和PRF组(68... 目的对比分析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CS)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5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SCS组(67例)和PRF组(68例),SCS组患者行短时程SCS治疗,PRF组患者行背根神经节PRF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以及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SCS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PRF组(t=12.192、5.338、7.018,P均<0.001),IL⁃10水平明显高于PRF组(t=2.623,P=0.010);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SCS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RF组(t=9.209、9.677、13.268,P均<0.001);治疗后3个月,SCS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明显低于PRF组(t=2.105,P=0.037);治疗后3个月,SCS组患者中显效61例、好转5例、无效1例,明显优于PRF组患者的显效54例、好转6例、无效8例(Z=-2.010,P=0.044);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或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与背根神经节PRF相比,短时程SCS治疗PHN,可明显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睡眠质量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臭氧疗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机械痛阈值、炎症因子的影响
12
作者 韩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22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 SCS)联合臭氧治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患者机械痛阈值、疼痛程度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灯塔医院收治的NP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目的:探究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 SCS)联合臭氧治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患者机械痛阈值、疼痛程度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灯塔医院收治的NP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t SCS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臭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机械痛阈值、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机械痛阈值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 SCS联合臭氧能有效治疗NP,提升患者的机械痛阈值,缓解患者疼痛,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臭氧治疗 机械痛阈值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综合护理措施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3
作者 朱才溢 管华 +2 位作者 张梦如 朱文静 黄金金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1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综合护理措施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38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 目的:观察短时程脊髓电刺激联合综合护理措施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38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并辅助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疼痛症状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止痛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个时间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神经痛应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减轻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辅助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提升疾病恢复效果,值得认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综合护理
下载PDF
短时程光照对小鼠SCN和LHB谷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李佳逸 金巧玲 +1 位作者 王烈成 程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06-1312,共7页
目的探究短时程光照对视交叉上核(SCN)和外侧缰核(LHB)谷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7(3.5 h/3.5 h光暗循环)建立短时程光周期模型组和T24(12 h/12 h光暗循环)正常光建立对照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对SCN和LHB脑区... 目的探究短时程光照对视交叉上核(SCN)和外侧缰核(LHB)谷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7(3.5 h/3.5 h光暗循环)建立短时程光周期模型组和T24(12 h/12 h光暗循环)正常光建立对照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对SCN和LHB脑区关键受体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包括谷氨酸能受体、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受体以及下游信号分子。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T24相比,T7下SCN在授时因子时间(ZT)1、ZT 5的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亚型2(GluR2)的表达增多(P<0.05,P<0.01),T7组GluR2总体表达比T24组增多(P<0.01),而LHB中T7组GluR2总体表达比T24组减少(P<0.01),与T24光周期相比,T7光周期下SCN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型2(NR2B)的总体表达上升(P<0.05),T7光周期下LHB的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蛋白激酶(P-ERK)的总体表达上升(P<0.05)。结论T7光周期会导致SCN中GluR2和NR2B表达增多、LHB中GluR2受体表达降低及P-ERK的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光照 外侧缰核 视交叉上核 谷氨酸受体
下载PDF
外周神经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研析
15
作者 俞振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62-0065,共4页
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治疗方法,观察具体的治疗有效性。方法 本文纳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治疗的研究疾病患者,共40例。遵照随机分组方式平均分为参比组和实验组,20例/组,治疗方案依次为外周神经脉冲射频... 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治疗方法,观察具体的治疗有效性。方法 本文纳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治疗的研究疾病患者,共40例。遵照随机分组方式平均分为参比组和实验组,20例/组,治疗方案依次为外周神经脉冲射频、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分析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治疗有效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经过治疗前,2组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20例的疼痛程度低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20例的睡眠质量与参比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0例的治疗有效性与参比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0例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 在为研究患者治疗时,外周神经静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均可发挥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但后者的并发症发生更少,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脉冲射频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 睡眠质量 治疗有效性
下载PDF
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蕊 孙明洁 +1 位作者 于洋 陈付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1-836,共6页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纳入确诊PHN病人40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A组,n=20)与脉冲射频术组(B组,n=20),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纳入确诊PHN病人40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A组,n=20)与脉冲射频术组(B组,n=20),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点:术前、治疗后3天、10天、1月、2月、3月的治疗效果及相关炎性因子变化,记录两组病人并发症(气胸、穿刺部位血肿、神经损伤)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手术时间、手术费用、药费、化验检查费、住院总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简化麦吉尔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均降低(P <0.05),睡眠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 IL) IL-1β均低于治疗前(P <0.05);IL-8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射频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药费明显高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P <0.05),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明显低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P <0.05)。结论:两种介入手术均可有效缓解PHN病人临床症状,相关疼痛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射频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脉冲射频 炎性因子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短时程眶上神经电刺激治疗三叉神经Ⅰ支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妍 赵梦楠 +3 位作者 韩杰 奚奇 于雪 宋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80-583,共4页
目的:观察短时程眶上神经电刺激与眶上神经阻滞对亚急性三叉神经I支分布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亚急性三叉神经I支分布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分成A组和B组,A组行间断眶上神经阻滞,B组给予短时程眶上神经电刺... 目的:观察短时程眶上神经电刺激与眶上神经阻滞对亚急性三叉神经I支分布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亚急性三叉神经I支分布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分成A组和B组,A组行间断眶上神经阻滞,B组给予短时程眶上神经电刺激,评价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VAS评分和PSQI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在治疗后1天、1周、2周、4周、8周、12周疼痛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1天B组病人VAS评分较A组明显降低(P<0.05),且1周、2周、4周、8周、12周时差异仍然显著;两组病人治疗后12周PSQI评分均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B组病人睡眠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短时程眶上神经电刺激和眶上神经阻滞均可缓解亚急性三叉神经I支分布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且眶上神经电刺激临床效果优于眶上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眶上神经电刺激 眶上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下载PDF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功能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贾凡 周逸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短时程的突触可塑性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对实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突触的短时程可塑性能够加强突触传递的确定性 ,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 ,形成神经活动的时间、空间特性 ,形成并调节皮层丘脑网... 短时程的突触可塑性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对实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突触的短时程可塑性能够加强突触传递的确定性 ,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 ,形成神经活动的时间、空间特性 ,形成并调节皮层丘脑网络的同步振荡 .突触的短时程可塑性可能也参与了注意、启动效应、睡眠节律和学习记忆等神经系统高级功能的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 短时程可塑性 神经系统 信息处理 信息传递
下载PDF
小鼠脊髓背角Ⅰ层-PAG投射神经元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文娟 赵芝威 +3 位作者 杜祎康 肖梅梅 解柔刚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脊髓背角Ⅰ层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aductal gray,PAG)投射神经元在双脉冲刺激下表现出来的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特点。方法:选取18~21 d C57/Bl6小鼠,脑立体定位注射2.5%Di I(100 nl)至PAG,2~3 d后制备400~650μm带... 目的:研究小鼠脊髓背角Ⅰ层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aductal gray,PAG)投射神经元在双脉冲刺激下表现出来的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特点。方法:选取18~21 d C57/Bl6小鼠,脑立体定位注射2.5%Di I(100 nl)至PAG,2~3 d后制备400~650μm带背根的脊髓薄片,孵育1 h后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Di Ⅰ阳性标记的脊髓背角Ⅰ层向PAG投射(spino-PAG)神经元,在判断其为单突触传递后,给予时间间隔为110 ms的双脉冲刺激诱致刺激外周C纤维诱发的C-e EPSCs,观察其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特点。结果:(1)应用脑立体定位注射技术向PAG注射荧光素Di Ⅰ后可在脊髓背角Ⅰ层检测到逆行标记的神经元,提示该神经元为向PAG投射的神经元(spino-PAG投射神经元)。(2)在给予脊神经背根时间间隔为110 ms的双脉冲刺激后,脊髓背角Ⅰ层spino-PAG投射神经元发生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短时程突触可塑性改变。其中,52.8%(28/53)的神经元表现为短时程的双脉冲易化(paired-pulse facilitation,PPF),其PPR的平均值为1.76±0.18;47.2%(25/53)的神经元表现为短时程的双脉冲抑制(paired-pulse depression,PPD),其PPR的平均值为0.61±0.05。结论:双脉冲刺激脊神经背根诱致C-e EPSCs可使脊髓背角I层spino-PAG神经元呈现短时程易化和短时程抑制的突触可塑性特征,提示这种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可能在痛信息的传递和敏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投射神经元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 突触传递易化 突触传递抑制 小鼠
下载PDF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玮 李东风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1-337,共7页
突触可塑性是神经系统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也是神经系统实现其功能的重要保障。按照持续的时间划分,突触可塑性可分为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和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包括短时程增强和短时程压抑两种类型。与长时程突触可塑性不同... 突触可塑性是神经系统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也是神经系统实现其功能的重要保障。按照持续的时间划分,突触可塑性可分为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和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包括短时程增强和短时程压抑两种类型。与长时程突触可塑性不同,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神经递质释放概率的变化,其往往决定神经回路的信息处理和反应模式,不仅直接参与了对输入信号的识别和处理,而且还可对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的表达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传递 短时程可塑性 长时可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