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kB的表达 被引量:9
1
作者 冯春生 王虎山 +1 位作者 李凇 谭毓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3,I001,共4页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 - k B(NF- k B)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动态表达规律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 NF- k B的移位 ,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核 NF- k B的...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 - k B(NF- k B)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动态表达规律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 NF- k B的移位 ,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核 NF- k B的表达量。结果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 NF- k B明显从细胞浆移位于细胞核 ,核 NF- k B的表达量显著增加 (P<0 .0 1)。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能够引起 NF- k B的表达增加 ,进一步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损伤 发病机制 大鼠 短暂缺血 核转录因子-KB
下载PDF
基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通路探究丙泊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机制
2
作者 王岩英 周进国 +2 位作者 刘晓宁 王芳 张光信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5-461,共7页
目的:基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PKA/CREB)通路探究丙泊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缺血2 h,再灌注24 h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 目的:基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PKA/CREB)通路探究丙泊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缺血2 h,再灌注24 h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丙泊酚低(1 mg/ml)、中(2.5 mg/ml)、高剂量(5 mg/ml)组,各12只,另设含有12只大鼠的假手术组。分组后即开始给药,1次/d,共4周,末次给药12 h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法进行神经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面积;HE、Nissl染色进行神经元细胞及尼氏小体形态学观察;Tunel法进行神经元细胞凋亡检测;Elisa法检测脑组织cAM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p-PKA、p-CREB阳性细胞数及其蛋白共表达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PKA、p-PKA、CREB、p-CREB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比较假手术组大鼠的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均P<0.05),HE染色和Nissl染色可见明显的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尼氏小体破坏,脑组织cAMP、BDNF、NGF含量和PKA、p-PKA、CREB、p-CREB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模型组大鼠比较假手术组大鼠的cAMP、p-PKA、p-CREB阳性细胞数和蛋白共表达阳性细胞数也明显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丙泊酚给药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均P<0.05),HE染色和Nissl染色可见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尼氏小体破坏有不同程度改善,脑组织cAMP、BDNF、NGF含量和PKA、p-PKA、CREB、p-CREB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cAMP、p-PKA、p-CREB阳性细胞数及其蛋白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cAMP/PKA/CREB通路改善CIRI大鼠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缺血灌注损伤 神经功能 环磷腺苷 蛋白激酶A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刘磊 冯禧轩 +1 位作者 马宇莘 王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0期2129-2133,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30只8周龄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及二甲双胍组(MCAO+Met组),每组各10只。在构建大鼠MCAO模型...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30只8周龄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及二甲双胍组(MCAO+Met组),每组各10只。在构建大鼠MCAO模型前3周,MCAO+Met组行10 mg/kg二甲双胍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及MCAO组不作任何药物处理,随后参考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余下操作同MCAO组、MCAO+Met组。依据造模成功标准,在造模成功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3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数、PI3K、AKT、VEGF蛋白表达、IL-6、IL-1β及TNF-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及MCAO+Met组mNSS评分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比较,MCAO+Met组mN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及MCAO+Met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数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比较,MCAO+Met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及MCAO+Met组PI3K、AKT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比较,MCAO+Met组脑梗死体积PI3K、AKT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及MCAO+Met组IL-6、IL-1β及TNF-α水平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比较,MCAO+Met组IL-6、IL-1β及TNF-α水平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应用二甲双胍有利于神经保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VEGF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二甲双胍 缺血灌注损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硒代胱氨酸减轻小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琨 倪鸣岳 +3 位作者 王琰 孙磊 孔德焕 倪庆宾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80-885,共6页
目的:探讨硒代胱氨酸(SeC)对小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tFC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阻塞昆明小鼠大脑中动脉1 h后拔除,制作tFCI/R模型。通过多普勒血流监测和神经功... 目的:探讨硒代胱氨酸(SeC)对小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tFC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阻塞昆明小鼠大脑中动脉1 h后拔除,制作tFCI/R模型。通过多普勒血流监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筛选手术合格小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eC治疗组和tFCI/R模型对照组;另选20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小鼠经历手术全程而不阻塞大脑中动脉)。SeC治疗组小鼠给予术后0 h、24 h、48 h各1次腹腔注射SeC溶液(2 mg/30 g);模型组和Sham组小鼠给予同样方式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24 h、48 h、72 h每组各随机抽取6只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行为学测试;之后所有小鼠麻醉处死取脑,行氯代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湿-干重法测脑水肿程度变化,Tunel-DAPI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活性caspase-3和PARP表达,并检测小鼠脑组织GSH、GSH-Px表达情况。结果:Sham组小鼠未见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术后24 h、48 h、72 h的tFCI/R组Zea Longa评分[(3.67±0.52)分,(3.33±0.52)分,(2.17±0.41)分]均比Sham组[(0.50±0.55)分,(0.67±0.52)分,(0.33±0.52)分]显著提高(t=10.26,8.86,6.81,均P<0.05),而SeC治疗组评分[(2.50±0.55)分,(1.67±0.82)分,(0.83±0.75)分]则比tFCI/R组显著降低(t=3.74,4.19,3.84,均P<0.05)。行为学评测结果与Zea Longa评分一致。术后72 h TTC染色显示:与tFCI/R组[(24.69±2.25)%]比较,SeC治疗组[(11.89±1.64)%]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P<0.05);Sham组无梗死灶形成。湿-干重测量显示:与Sham组相比,tFCI/R组左侧脑组织含水量[(85.87±1.36)%]明显增加(t=8.73,P<0.05),SeC治疗组左侧脑组织含水量[(81.06±1.07)%]与tFCI/R组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P<0.05)。Tunel-DAPI染色、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eC处理显著下调了caspase-3和PARP的裂解,从而抑制了神经元凋亡。脑组织GSH含量检测证实,与tFCI/R组[(64.69±2.15)%]比较,SeC治疗组GSH含量[(85.83±1.46)%]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9,P<0.05)。脑组织GSH-Px活性检测证实,与tFCI/R组[(38.74±1.93)%]比较,SeC治疗组GSH-Px活性[(49.12±1.13)%]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P<0.05)。结论:SeC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凋亡,对tFCI/R诱导的脑损伤发挥了有效的神经保护作用,据此推测SeC在脑卒中的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代胱氨酸 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西格列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抗凋亡作用
5
作者 康宁 解燕昭 +2 位作者 石源源 虞武 杨梅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61-666,共6页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SIT)在非糖尿病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时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脑缺血60 min后实施再灌注。SIT按低剂量(40 mg·kg^(-1))、高剂量(80 mg·kg^(-1))在手术前口服给药3d,术后再...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SIT)在非糖尿病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时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脑缺血60 min后实施再灌注。SIT按低剂量(40 mg·kg^(-1))、高剂量(80 mg·kg^(-1))在手术前口服给药3d,术后再次给药。术后24 h检测小鼠神经功能、梗死体积和脑水肿,通过Western blot评估Bcl-2和Akt的蛋白表达,RT-qPCR评估Bax和Bcl-2的转录水平。SIT对血-脑脊液屏障(BCFB)通透性的影响通过伊文思蓝渗出和Claudin-5的蛋白表达来测量。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SIT可减轻CD-1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24h后的肢体功能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SIT显著增加Bcl-2和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ax、上调Bcl-2的基因表达。减少小鼠脑组织伊文思蓝渗出并增加Claudin-5的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SIT在非糖尿病小鼠的脑I/R急性期,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保护BCFB,具有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抗凋亡有关。这些发现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西格列汀 抗凋亡通路 血-脊液屏障
下载PDF
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改进及评价 被引量:116
6
作者 刘亢丁 苏志强 +1 位作者 李毅平 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7-89,共3页
参照Koizumi和Longa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并予以改进:(1)根据大鼠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测得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的内径和颈总动脉(CCA)... 参照Koizumi和Longa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并予以改进:(1)根据大鼠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测得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的内径和颈总动脉(CCA)分叉部至MCA起始部的距离,选择3-0单尼龙线(直径0.20~0.249mm)代替Koizumi法覆以硅胶的4-0单尼龙线(直径0.15~0.19mm)及Longa法单4-0尼龙线,插入深度18.5±0.5mm。(2)仅在线栓进入时暂时夹闭翼腭动脉(PPA),并不结扎,以防止ICA内血栓形成,致再灌注时血流受阻。该模型成功率高达92%,稳定性强,是较理想的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本文阐述了制作方法及应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阿魏酸钠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周琴 廖维靖 +4 位作者 杨万同 胡小琴 程明高 任兰芬 毕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变化。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变化。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右旋糖苷标记血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缺血后7d脑血浆灌注量,脑血管形态和脑微血管直径的变化。结果:阿魏酸钠治疗组在术后2d、7d、14d的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两组脑梗死体积均在术后第7d达到高峰,SF组梗死体积在各个时间点上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F组脑含水量在术后2d高于缺血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随后逐渐下降,到术后14d低于缺血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d,SF组脑血浆灌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直径<3μm的血管约占47%,新生血管增多,呈不规则迂曲形态。结论:SF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小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损伤 血管生成 阿魏酸钠 缺血 缺血灌注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fos表达及高压氧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曹义战 李金声 +4 位作者 王伯良 仲月霞 晋兴 陆将 何保健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75-378,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IR)的影响。方法 应用鼠脑中动脉 (MCA)栓塞方法 ,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组织学方法 ,观察了MCA阻塞 1h ,再灌注 4、11、2 3、71h脑血管渗漏面积、...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IR)的影响。方法 应用鼠脑中动脉 (MCA)栓塞方法 ,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组织学方法 ,观察了MCA阻塞 1h ,再灌注 4、11、2 3、71h脑血管渗漏面积、神经元坏死程度、中性白细胞浸润及c -fos癌基因表达的变化 ,应用HBO分别治疗 1、2、3、5次后观察各时间点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常压纯氧组和IR组相比血管渗漏面积范围、神经元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 ;而HBO组和IR组相比血管渗漏面积和神经元损伤数目在再灌注 71h(治疗 5次后 )分别减少了 12 2 8% (视交叉平面 )和每 5个高倍 (× 4 0 0 )视野 11 36个 (视前区 )、8 94个 (纹状体内侧区 )、14 2 5个 (皮层区 ) ,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中性白细胞在MCA阻塞后 5h出现 ,2 4h达高峰 ,以后逐渐减少。HBO治疗后 5h即开始降低 (P <0 0 5 )。 12~ 2 4h明显降低 ,峰值减少幅度最大 (P <0 0 1)。吸 10 0 %纯氧组与IR组相比无显著差异。③缺血后c-fos原癌基因在梗死区皮层、纹状体、视前区均有明显表达 ,持续 12~ 2 4h后开始减弱 ,72h基本消失。HBO治疗后 ,各时间点c -fos癌基因在上述区域的表达均明显减弱。结论 HBO可明确缩小大鼠急性局灶性IR损伤的血管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损伤 治疗 高压氧 缺血 FOS癌蛋白 血管通透
下载PDF
基因芯片分析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铁军 邱彦 +2 位作者 芮耀诚 李廷昭 张卫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9-563,共5页
目的 :用基因芯片分析补阳还五汤 (BYHW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基因表达影响 ,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以博星公司定制的包含 5 12条大鼠的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 ,研究脑缺血 2h再灌注 2 4h的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 ,并观察补阳还... 目的 :用基因芯片分析补阳还五汤 (BYHW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基因表达影响 ,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以博星公司定制的包含 5 12条大鼠的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 ,研究脑缺血 2h再灌注 2 4h的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 ,并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因表达影响。结果 :脑缺血 2h再灌注 2 4h的大鼠脑组织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 14 9条 ,其中 6 9条基因表达上调 ,80条表达下调 ;脑缺血同时灌胃BYHWT大鼠脑组织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 31条 ,其中 2 5条基因表达上调 ,6条表达下调。结论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许多基因表达变化都有调节作用 ,是其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补阳还五汤 缺血 缺血灌注 大鼠 基因表逆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5
10
作者 林海 刘煜 +3 位作者 李柱一 林宏 王者晋 苗建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7期968-969,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中药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IL-6、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IL-6表达在12h时显著增高(P<0.05);实验组在再灌...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中药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IL-6、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IL-6表达在12h时显著增高(P<0.05);实验组在再灌注6h时表达显著增高(P<0.05),12h时仍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TNF-α缺血早期表达即增高,再灌注12h时最显著,而实验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TNF-α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L-6可能作为一种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内生拮抗剂,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川芎嗪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的表达,使IL-6的表达提前,可能是川芎嗪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缺血 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川芎嗪 缺血
下载PDF
蝙蝠葛酚性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继发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晓娟 郭莲军 +1 位作者 曲玲 吕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61-665,共5页
目的 研究蝙蝠葛酚性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继发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缺血 2h后 ,将线抽出实行再灌注 ,观察蝙蝠葛酚性碱对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白细胞的粘附与浸润... 目的 研究蝙蝠葛酚性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继发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缺血 2h后 ,将线抽出实行再灌注 ,观察蝙蝠葛酚性碱对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白细胞的粘附与浸润、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和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影响。结果 蝙蝠葛酚性碱可明显抑制ICAM 1的表达 ,减轻白细胞的粘附与浸润 ,降低缺血侧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的MPO活性和NO含量。结论 蝙蝠葛酚性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后的炎性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 1表达 ,减轻白细胞的粘附与浸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葛酚 大鼠 缺血 灌注损伤 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治疗时间窗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蔚 朱遵平 +4 位作者 刘建新 叶和杨 曾靖 黄贤华 赖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治疗时间窗。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 (MCAO)局灶性脑缺血 2h再灌注 2 4h模型 ,分别在缺血开始 3h、4h、5h和 6h腹腔注射给药 ,再灌注 2 4h ,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脑水肿...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治疗时间窗。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 (MCAO)局灶性脑缺血 2h再灌注 2 4h模型 ,分别在缺血开始 3h、4h、5h和 6h腹腔注射给药 ,再灌注 2 4h ,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脑水肿、脑梗死范围。结果 :缺血开始后 3~ 4h给药 ,大鼠神经功能行为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 ,脑梗死体积缩小 ;缺血 5h时三七总皂苷经腹腔注射 ,疗效下降 ;缺血开始后 6h给药无明显作用。结论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治疗时间窗不超过 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大鼠 缺血 灌注损伤 有效治疗时间窗 神经功能 水肿
下载PDF
绞股蓝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曹晓勍 张岫美 +2 位作者 魏欣冰 王立祥 刘慧青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9-502,共4页
目的 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NO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测定脑亚细胞器内NO含量的变化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亚细胞器... 目的 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NO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测定脑亚细胞器内NO含量的变化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亚细胞器内NO含量显著升高 ,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显著降低。绞股蓝总皂苷能显著降低脑亚细胞器内NO含量 ,升高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结论 绞股蓝总皂苷通过降低NO的毒性 ,发挥保护脑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绞股蓝总皂苷 一氧化氮 缺血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不同体重KM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甄毅岚 王亚男 +4 位作者 李晟 董金龙 盛汝祥 史开宇 董六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9-44,I0005,共7页
目的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影响该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KM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9 g,分别将雌雄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不同体重实验组(n=80)。其中实验组按小鼠体重分为以下8组:A组(♂,20~24 g)、... 目的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影响该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KM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9 g,分别将雌雄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不同体重实验组(n=80)。其中实验组按小鼠体重分为以下8组:A组(♂,20~24 g)、B组(♂,25~29 g)、C组(♂,30~34 g)、D组(♂,35~39g),E组(♀,20~24 g)、F组(♀,25~29 g)、G组(♀,30~34 g)、H组(♀,35~39 g),每组10只。线栓栓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用单丝尼龙线(直径0.128~0.180 mm),液体石蜡处理浸泡后,从右侧颈总动脉进线,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时拔出线栓,并对模型进行评价,采用的主要观察指标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结果同假手术相比,不同体重实验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神经行为功能异常,TTC染色脑组织显示出明显的梗塞灶。与C、D组相比,A、B两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显著性增加(P<0.01);与G、H组相比,E、F两组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也显著性增加(P<0.01,P<0.05)。雄性KM小鼠与雌性相比,成模率较高且死亡率相对较低。此外,A组与E组相比,其行为学评分显著增加(P<0.01);B组与F组相比,小鼠行为学评分以及脑梗塞体积显著增加(P<0.01)。结论体重在25 g左右的雄性KM小鼠制备模型成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适合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缺血 灌注模型 线栓法 体重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对神经行为及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瑞坦 朴翔宇 +2 位作者 蔡鸣 李研 罗斯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4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对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及脑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对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及脑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清洁级)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0mg/kg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30mg/kg丹参多酚酸)、依达拉奉组(6mg/kg)各16只,对比各组大鼠术后24、48、72h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术后24h的脑梗死体积;测定各组大鼠72h后的脑组织中SOD、GSH-Px等指标。结果:术后24h,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梗死体积均小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梗死体积均小于低剂量组(P<0.05);术后24、48、72h,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小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小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组织中SOD、GSH-Px、BDNF、GDNF均高于模型组(P<0.05),而MDA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组织中SOD、GSH-Px、BDNF、GDNF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MDA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减少梗死面积,达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缺血 灌注损伤
下载PDF
SD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40
16
作者 龚彪 李长清 黄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索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按照文献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中动脉。结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 目的探索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按照文献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中动脉。结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无法正确插入颈内动脉。除了用血管夹夹闭颈总、颈内动脉外,直接在颈总、颈内动脉套上一根丝线牵拉,既有助于手术分离,又有助于控制出血;遇到栓线插入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有效地消除颈内动脉痉挛,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预先在颈总、颈内动脉套线,可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出血。插线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SD大鼠 线栓法 缺血/灌注
下载PDF
电针督脉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曲怡 张立德 +6 位作者 才丽平 蒋宁 夏淑杰 孙红 山岩 田国伟 林庶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期218-220,共3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在分子水平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大脑中动脉埋线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取受损脑组织提取总RNA。用...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在分子水平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大脑中动脉埋线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取受损脑组织提取总RNA。用大鼠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检测电针"水沟"、"百会"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相比,有17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5个基因表达增高,60个基因表达下调;电针组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相比,有7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6个基因表达增高,48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参与了针灸抗损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缺血灌注 基因芯片 中动脉闭塞
下载PDF
七氟醚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夏明 董海龙 +1 位作者 谢克亮 熊利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评价在缺血后期及再灌注早期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醚行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剂量依赖性。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吸氧组和0.5、1.0、1.5MAC七氟醚后处理组,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 目的评价在缺血后期及再灌注早期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醚行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剂量依赖性。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吸氧组和0.5、1.0、1.5MAC七氟醚后处理组,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阻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120min后再灌注72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七氟醚后处理组于再灌注即刻的前20min和后10min给予不同浓度七氟醚吸入。再灌注后的24、48和72h行神经功能评分(NDS),并于最后一次评分后测定脑梗死容积比。结果0.5、1.0和1.5MAC组的脑梗死容积比分别为0.39±0.03,0.31±0.03和0.24±0.03(P<0.05),明显小于对照组0.53±0.05(P<0.05)。吸氧组为0.51±0.05,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个时间点七氟醚后处理组NDS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吸氧组。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缺血后期和再灌注早期吸入0.5、1.0和1.5MAC七氟醚行后处理均具有脑保护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缺血 灌注损伤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和脑组织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兴顺 耿德勤 +6 位作者 卜渊 葛巍 程言博 王润泽 刘永海 沈霞 曾因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小时,再灌注48小时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再灌注开始前,治疗组经腹腔注入EPO(3000 U/Kg);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小时,再灌注48小时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再灌注开始前,治疗组经腹腔注入EPO(3000 U/Kg);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48小时后断头取脑。制作 HE切片;以2%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FC)对脑片进行染色;经图像分析仪计算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同时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海马 CA_1区神经细胞减少(25.7±1.16)%,缺血组减少(31.2±1.49)%;治疗组与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比缺血组明显缩小(P<0.01)。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比缺血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EPO能够显著降低脑组织含水量,抑制脑水肿,缩小脑梗死体积及减少神经细胞坏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大鼠 缺血 梗死体积 组织水肿 灌注损伤
下载PDF
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学和梗死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萍 李倩 +3 位作者 王菊英 王龙梓 张岫美 刘兆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9期38-39,共2页
近年研究表明,黄芩苷(BC)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还有抗氧化、促凋亡以及Ca2+通道阻滞作用,且在脑脊液中浓度高,可明显减轻内毒素导致的脑水肿.我们通过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BC对缺血性脑损伤的... 近年研究表明,黄芩苷(BC)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还有抗氧化、促凋亡以及Ca2+通道阻滞作用,且在脑脊液中浓度高,可明显减轻内毒素导致的脑水肿.我们通过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BC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寻找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黄芩苷 大鼠 梗死体积 治疗 行为学 损伤 抗氧化 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