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彭晓磊 宜晓茸 +2 位作者 王莹 杨延星 郝洁妮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血清miR-146a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均为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7、2.680、2.76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54和0.889,其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ABCD3-Ⅰ评分 血清miR-146a 短暂性缺血发作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头颈部CTA联合血清CTRP3、ANGPTL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吴磊 胡岗 王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联合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205例TI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联合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205例TI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发生后循环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将病人分为未继发脑梗死组(141例)和继发脑梗死组(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TRP3、ANGPTL8水平。Pearson法分析CTRP3、ANGPTL8表达与CT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头颈部CTA联合血清CTRP3、ANGPTL8对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继发脑梗死组病人血清ANGPTL8水平及CTA评分均高于未继发脑梗死组,血清CTRP3水平低于未继发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继发脑梗死病人血清CTRP3水平与CTA评分呈负相关(r=-0.405,P<0.05);继发脑梗死病人血清ANGPTL8水平与CTA评分呈正相关(r=0.428,P<0.05)。头颈部CTA联合CTRP3、ANGPTL8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高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结论:血清CTRP3、ANGPTL8水平联合头颈部CTA检测可显著提高预测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CT血管成像 补体C1q/肿瘤坏因子相关蛋白3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
下载PDF
ABCD3-Ⅰ评分结合经颅多普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福波 张丽华 +3 位作者 杨潮萍 范桂梅 李广从 王建平 《空军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78-180,184,共4页
目的探讨ABCD3-Ⅰ评分结合经颅多普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7 d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TIA患者63例,收集63例患者影像学、临床资料等,采用ABCD3-Ⅰ... 目的探讨ABCD3-Ⅰ评分结合经颅多普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7 d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TIA患者63例,收集63例患者影像学、临床资料等,采用ABCD3-Ⅰ评分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经颅多普勒资料,计算患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本组研究63例TIA患者中,ABCD3-Ⅰ低危者16例(25.39%)、中危者35例(55.55%)、高危者12例(19.04%);高危组7 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41.66%,明显低于低危组(6.25%)、中危组(22.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或轻度、中度、高度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7 d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8.69%、13.63%、50.00%,高度狭窄7 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或轻度、中度狭窄(P<0.05);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50%且ABCD3-Ⅰ评分≥4分的TIA患者7 d内继发性脑梗死率明显高于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50%中ABCD3-Ⅰ评分≥4分(P<0.05)。结论 ABCD3-Ⅰ评分结合经颅多普勒可有效提高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 d内继发脑梗死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3-Ⅰ评分 经颅多普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ABCD2评分、PAF、sCD40L、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文超 尹涛 +3 位作者 杨雪辉 王睿健 张盟盟 张明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538-1542,共5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补体1q(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补体1q(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非脑梗死患者作为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情况,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15 min、发作频率≥2次/月,以及ABCD2评分,血清PAF、sCD40L、C1q、IL-6、hs-CRP水平升高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联合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灵敏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6.81%、0.927,高于或大于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单独预测(P<0.05);ABCD2评分、血清PAF单独预测的灵敏度分别高于血清sCD40L、C1q单独预测的灵敏度(P<0.05);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单独预测的特异度高于血清C1q单独、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特异度(P<0.05),血清C1q单独预测的特异度高于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特异度(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有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15 min、发作频率≥2次/月,以及ABCD2评分,血清PAF、sCD40L、C1q、IL-6、hs-CRP水平升高均密切相关,且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血小板活化因子 可溶性CD40配体 补体1q 诊断价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三酰甘油与APOE基因多态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中的交互作用研究
5
作者 陈爱莲 马小宏 张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349例TIA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总胆固...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349例TIA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G、APOE基因多态性,并比较不同TG水平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A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使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析TG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结果随访6个月,共45例(12.89%)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发生组TG高于未发生组(P<0.01)。发生组及TG升高患者E3/3基因型、ε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低于未发生组及TG正常患者,E3/4基因型、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高于未发生组及TG正常患者(P<0.05)。校正TIA持续时间、TIA发作频率后,TG、APOE基因型E3/3、E3/4及等位基因ε4仍是TIA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TG升高与APOE基因型E3/4在TIA发生急性脑梗死中呈正向交互作用,且交互作用符合次相乘模型。结论TG升高与APOE基因型E3/4在TIA发生急性脑梗死中呈正向交互作用,且交互作用符合次相乘模型,TG升高可增强APOE基因型E3/4对TIA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 三酰甘油 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常小娜 何文进 +8 位作者 蔡炜琼 钟立清 丁庆社 代琳玉 郑美娴 邱广美 曹玉竹 卢睿 杨世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究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06—2023-04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发病7 d内临床诊... 目的探究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06—2023-04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发病7 d内临床诊断继发性脑梗死状况分为脑梗死组(n=22)与非脑梗死组(n=48),对比2组全脑CT灌注参数,经ROC曲线分析全脑CT灌注参数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最佳阈值,对比全脑CT灌注参数、DWI及两项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性,并通过Kappa值分析其一致性。结果脑梗死组CBF、CBV低于非脑梗死组,TTP、MTT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采用ROC分析获取CBF、CBV、TTP、MTT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AUC分别为0.670、0.854、0.681、0.754,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AUC为0.925。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全脑CT灌注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77.27%,特异性95.83%,Kappa值0.759;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81.82%,特异性97.92%,Kappa值0.828;两项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95.45%,特异性95.83%,Kappa值0.902,一致性较好。结论全脑CT灌注及DWI诊断TIA继发脑梗死均具有一定价值,且两项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CT灌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预测价值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吕权坤 陈龙 +1 位作者 安梦林 梁子敬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例进展为ACI的患者为试验组,130例未进展为ACI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ABCD2评分、CTP检查,比较两组ABCD2评分、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开始注射对比剂至脑组织内达到的最大峰值时间(TTP)],比较ABCD2评分低危组(9例)、中危组(16例)、高危组(5例)CTP参数,Pearson分析ABCD2评分与CTP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BCD2评分、CTP参数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效能。结果试验组ABCD2评分、TTP、MTT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BV、CBF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TTP、MTT均高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高危组CBV、CBF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ABCD2评分与TTP、MTT均呈正相关性(P<0.05),ABCD2评分与CBV、CBF均呈负相关(P<0.05)。ABCD2评分、TTP、MTT、CBV、CBF联合预测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AUC 0.967,95%CI:0.856~0.996,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一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法联合CTP参数可提高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灵敏度,弥补了单一预测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短暂性缺血发作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血清MPO、TRAF6表达水平及其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魏官 辛雁瑞 沈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882-1885,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水平及其对脑梗死(CI)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大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47例TIA病人为TIA组,同期年龄相匹配的...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水平及其对脑梗死(CI)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大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47例TIA病人为TIA组,同期年龄相匹配的147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PO、TRAF6水平。根据ABCD2评分将TIA病人分为高危组44例(ABCD2评分6~7分)、中危组52例(ABCD2评分4~5分)、低危组51例(ABCD2评分≤3分);比较不同严重程度TIA病人血清MPO、TRAF6水平。根据TIA病人是否发生CI分为CI组(57例)和非CI组(90例),比较CI组、非CI组临床资料及血清MPO、TRAF6水平差异。分析TIA病人发生CI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与健康组比较,TIA组血清MPO、TRAF6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严重程度TIA病人血清MPO、TRAF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高危组血清MPO、TRAF6水平均升高(P<0.05);与中危组比较,高危组血清MPO、TRAF6水平均升高(P<0.05)。与非CI组比较,CI组高脂血症占比、血清MPO、TRAF6水平较高,每个月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发作至就诊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症状持续时间、每个月发作次数、发作至就诊时间、MPO、TRAF6是TIA病人发生CI的因素(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PO、TRAF6预测TIA病人发生C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0.862;MPO、TRAF6联合预测TIA病人发生CI的AUC为0.945,表明MPO、TRAF6联合可提高TIA病人发生CI的临床预测价值。结论:TIA病人血清MPO、TRAF6水平升高,可能与TIA疾病严重程度及CI发生相关,且MPO、TRAF6联合预测TIA病人发生CI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肿瘤坏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和ABCD3-Ⅰ评分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丽 王磊 +1 位作者 吴亚琴 王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结合ABCD3-Ⅰ评分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来保定市第二医院治疗的260例老年TIA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发病第2天进行临床检查及检验。将入院7 ... 目的探究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结合ABCD3-Ⅰ评分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来保定市第二医院治疗的260例老年TIA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发病第2天进行临床检查及检验。将入院7 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进展为脑梗死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ABCD3-Ⅰ评分。统计比较TIA患者ABCD3-Ⅰ评分分层与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TIA不同持续时间血清PAF水平、ABCD3-Ⅰ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PAF联合ABCD3-Ⅰ评分评价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AF水平、ABCD3-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IA患者ABCD3-Ⅰ评分分层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为0.00%、8.87%、33.91%(P<0.05)。观察组患者TIA持续时间越长血清PAF水平、ABCD3-Ⅰ评分越高(P<0.05)。PAF水平、ABCD3-Ⅰ评分、PAF水平联合ABCD3-Ⅰ评分评价患者发生脑梗死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784、0.841;敏感性分别为70.2%、68.1%、85.6%;特异性分别为57.4%、72.1%、80.9%(P<0.01)。PAF水平联合ABCD3-Ⅰ评分评价患者发生脑梗死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2个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PAF结合ABCD3-Ⅰ评分对老年TIA后进展为脑梗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小板活化因子 预测 ABCD3-Ⅰ评分
下载PDF
ABCD3评分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脑梗死预测价值分析
10
作者 张向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4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ABCD3评分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IA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24 h内接受ABCD3评分及MRA检查,随访TIA后7 d和... 目的:探讨ABCD3评分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IA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24 h内接受ABCD3评分及MRA检查,随访TIA后7 d和30 d内脑梗死发生率,分析ABCD3评分联合MRA对TIA近期脑梗死预测价值。结果:TIA后7 d、30 d,ABCD3评分为高危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58.62%、93.10%,高于中危组的11.90%、33.33%和低危组的7.41%、14.81%(P <0.05)。TIA后7 d、30 d,MRA检查颅内动脉为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60.00%、86.67%,高于中度狭窄组的11.63%、34.88%和正常或轻度狭窄组的4.00%、16.00%(P <0.05)。TIA后7 d、30 d,MRA检查颅内动脉狭窄> 75%且ABCD3评分> 7分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77.27%、95.45%,高于颅内动脉狭窄≤75%且ABCD3评分≤7分的患者的1.67%、20.00%(P <0.05)。结论:ABCD3评分联合MRA能提高TIA后近期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准确性,且临床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近期 ABCD3评分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血液指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涛 姜丽真 +3 位作者 张盟盟 王睿健 张明哲 张文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622-4626,共5页
目的 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97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 目的 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97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77例)和非脑梗死组(120例),统计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水平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颈动脉斑块、首次发作至就诊时间较长、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每月发作次数较多、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水平较高均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联合检测诊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敏感度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血清sCD40L敏感度显著高于ABCD2评分、血浆FIB(P<0.05);ABCD2评分特异度显著高于血清sCD40L、联合,血浆FIB特异度显著高于血清sCD40L(P<0.05)。结论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有颈动脉斑块、首次发作至就诊时间较长、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每月发作次数较多、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水平较高,同时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BG水平联合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可溶性CD40配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园园 任思勰 +1 位作者 李盼盼 张新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TIA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h内行CTP和CTA检查,根据患者发病后7d内是否发生ACI...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TIA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h内行CTP和CTA检查,根据患者发病后7d内是否发生ACI将其分为ACI组和非ACI组。对比ACI组和非ACI组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max)]及CTA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P联合CTA对TIA患者进展为ACI的预测价值。结果TIA患者ACI发生率为16.25%(13/80);ACI组CBV、CBF均低于非ACI组(P<0.05),MTT、Tmax均高于非ACI组(P<0.05);ACI组血管狭窄程度高于非ACI组(P<0.05);CBV、CBF、MTT、Tmax联合预测TIA患者进展为ACI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4.62%、88.06%和0.821,联合预测的AUC均高于单独预测;CTP和CTA联合预测TIA患者进展为ACI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100%、86.57%和0.939,联合预测的AUC均高于单独预测。结论CTP和CTA对TIA患者进展为ACI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预测价值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
下载PDF
磁共振3D-ASL技术联合ABCD_(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价值分析
13
作者 刘伟 任春慧 +7 位作者 常文轩 宫雪梅 冯晨 张晓鹏 程琳 毕博昊 穆实 朱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联合ABCD_(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确诊为前循环TIA的患者64例,完成各项磁共振检查,其中双时相3D-ASL标记...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联合ABCD_(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确诊为前循环TIA的患者64例,完成各项磁共振检查,其中双时相3D-ASL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分别为1.5、2.5 s,完成ABCD_(2)评分并进行为期90 d的随访。对3D-ASL图像进行分析,测量脑血流量(CBF)并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CBF),分析3D-ASL、ABCD_(2)评分对TIA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PLD=1.5 s CBF值、rCBF值均小于PLD=2.5 s;rCBF值与ABCD_(2)评分呈负相关;3D-ASL对TIA患者异常检出率高于MRA;3D-ASL异常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不同ABCD_(2)评分风险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D-ASL联合ABCD_(2)评分预测TIA患者90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7。结论双时相3D-ASL能够发现TIA患者细微灌注改变,反映代偿情况,可作为TIA患者进一步检查的方式,联合ABCD_(2)评分可以有效预测TIA患者90 d预后,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ABCD_(2)评分 短暂性缺血发作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衡 冷茹冰 郭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sC)、纤维蛋白原(Fib)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71例TIA患者作为研究组,发病后第7天按照是否...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sC)、纤维蛋白原(Fib)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71例TIA患者作为研究组,发病后第7天按照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16例)和非脑梗死组(5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血清CRP、CysC、Fib水平,并分析血清CRP、CysC、Fib对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CRP、CysC、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CRP、CysC、Fib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CRP、CysC、Fib、三者联合预测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766、0.740、0.88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20 mg·L^(-1)、1.25 mg·L^(-1)、4.95 g·L^(-1)、19.837,约登指数分别为0.500、0.500、0.438、0.722,在最佳临界值点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50.0%、50.0%、43.8%、81.3%,特异度分别为100.0%、100.0%、100.0%、90.9%。结论TIA患者血清CRP、CysC、Fib水平呈高表达,且血清CRP、CysC、Fib联合对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C反应蛋白 血清胱抑素C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灰阶中位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王丽敏 韩东明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灰阶中位数(GSM)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进展为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56例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是否有TIA病史分为TIA组和非TIA组...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灰阶中位数(GSM)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进展为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56例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是否有TIA病史分为TIA组和非TIA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体积、厚度及GSM的差异,比较TIA组中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颈动脉斑块体积、厚度、GSM及ABCD2评分;记录TIA患者随访1年内脑梗死的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SM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TIA组患者GSM明显低于非TIA组(t=2.638,P<0.05);TIA组中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发作次数患者颈动脉斑块GSM及ABCD2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2.271~3.324,P<0.05);与TIA组中1年内未发生脑梗死患者比较,1年内发生脑梗死患者GSM明显降低,ABCD2评分明显升高(t=3.494、2.43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GSM及ABCD2评分预测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5及0.739。结论TIA患者颈动脉斑块GSM显著降低,且与病情加重、1年内进展为脑梗死有关,GSM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与ABCD2评分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灰阶中位数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预测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贾颖 江荣才 +1 位作者 王毅 安硕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5-1046,共2页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后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在首次脑梗死发病前1周内有2~3次同侧的TIA发作,发作持续5~30min的患者30例(TIA组);选取同期无TIA发作的脑梗死患者3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后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在首次脑梗死发病前1周内有2~3次同侧的TIA发作,发作持续5~30min的患者30例(TIA组);选取同期无TIA发作的脑梗死患者3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TIA组患者入院时轻度和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分别为22例和8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和16例。TIA组脑梗死体积为(6.81±2.46)cm3,对照组为(10.39±4.53)cm3;TIA组Ⅰ级预后和Ⅱ级预后分别为24例和6例,对照组分别为16例和14例,上述3个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IA可减轻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损害,减少脑梗死的体积并改善预后,可能与其能诱导人脑产生缺血耐受,对后继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缺氧缺血 预后 缺血耐受 神经保护
下载PDF
先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军 湛彦强 +2 位作者 张金平 许杰 张苏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脑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同侧TIA,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TIA组和N-TIA组,将2组人群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odified Edinburgh-Scan...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脑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同侧TIA,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TIA组和N-TIA组,将2组人群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odified Edinburgh-Scandinavia Stroke Scale,MESSS)评分进行比较;同时观察TIA组患者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其发作与后继脑梗死间隔时间等因素对脑梗死体积和MESSS的影响。结果先发TIA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和MESSS评分均显著低于N-TIA组(P<0.05)。TIA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TIA与脑梗死间隔时间等因素均对脑梗死体积和MESSS评分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先发TIA有可能对后继脑梗死患者的脑细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特定的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其与脑梗死特定的间隔时间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缺血耐受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与脑缺血预适应及后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艳洁 于文霞 +2 位作者 王彦 王冬梅 王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0期3335-3336,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缺血预适应及后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591例,按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过梗死相关性TIA分为无TIA组406例和有TIA组185例,有TIA组根据TIA持续时间分为≤10 min组(35例...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缺血预适应及后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591例,按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过梗死相关性TIA分为无TIA组406例和有TIA组185例,有TIA组根据TIA持续时间分为≤10 min组(35例)、〉10-20 min组(86例)、〉20-60 min组(40例)和〉60 min组(24例)4个亚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进行评定,预后分析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标准(ADL)进行评定,分析TIA持续时间与缺血预适应及后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0-20min组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比率81%,Ⅰ级预后比率81%,与无TI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10 min组、〉20-60 min组、〉60 min组和无TIA组患者中重度神经缺损程度比率较高;Ⅰ级预后比较≤10 min为60%,〉20-60min组62%,〉60 min组58%,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TIA发作持续时间与缺血预适应及后继脑梗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缺血预适应 预后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间隔时间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常莉莎 张云鹤 +2 位作者 王大力 张江 赵晓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到后继脑梗死发生的间隔时间与后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入院脑梗死患者658例,其中有同侧TIA的患者122例,根据TIA与脑梗死间隔时间分为1周、2—4周和4周以上。比较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到后继脑梗死发生的间隔时间与后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入院脑梗死患者658例,其中有同侧TIA的患者122例,根据TIA与脑梗死间隔时间分为1周、2—4周和4周以上。比较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病程1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有TIA史且间隔时间小于1周组患者神经功能轻度缺损比率(96%)、Ⅰ级预后比率为(80%)均明显高于无TIA史组及有TIA史且间隔时间2~4周和4周以上者(P〈0.01,〈0.05)。结论TIA的神经保护性与TIA发作间隔时间有一定关系,对后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的TIA与脑梗死的间隔期应该不超过1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缺血耐受现象 间隔时间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前循环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20
作者 李素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61-163,共3页
研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接诊的100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脑梗死类型划分为单纯脑梗死组(n=7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前循环脑梗... 研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接诊的100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脑梗死类型划分为单纯脑梗死组(n=7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前循环脑梗死组(n=30),选择同期健康人群50例为健康组,对比单纯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前循环脑梗死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率、脑梗死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3组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结果 END发生率对比,单纯脑梗死组显著低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NIHSS评分两组入院时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对比,单纯脑梗死组显著低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mRS评分出院时对比,单纯脑梗死组显著更低(P<0.05);脑梗死体积对比,单纯脑梗死组显著更低(P<0.05);入院后第2天hs-CRP水平对比,单纯脑梗死组显著低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随访1d、3d、7d及14d时NF-κB表达水平对比,单纯脑梗死组均明显低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随访1d、3d时NF-κB表达水平对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前循环脑梗死组、单纯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降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END风险,能够实现远期预后的改善,考虑与有效拮抗NF-κB介导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前循环 预后 预后影响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