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D2评分、PAF、sCD40L、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文超 尹涛 +3 位作者 杨雪辉 王睿健 张盟盟 张明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538-1542,共5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补体1q(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补体1q(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非脑梗死患者作为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情况,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15 min、发作频率≥2次/月,以及ABCD2评分,血清PAF、sCD40L、C1q、IL-6、hs-CRP水平升高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联合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灵敏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6.81%、0.927,高于或大于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单独预测(P<0.05);ABCD2评分、血清PAF单独预测的灵敏度分别高于血清sCD40L、C1q单独预测的灵敏度(P<0.05);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单独预测的特异度高于血清C1q单独、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特异度(P<0.05),血清C1q单独预测的特异度高于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特异度(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有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15 min、发作频率≥2次/月,以及ABCD2评分,血清PAF、sCD40L、C1q、IL-6、hs-CRP水平升高均密切相关,且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血小板活化因子 可溶性CD40配体 补体1q 诊断价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吕权坤 陈龙 +1 位作者 安梦林 梁子敬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例进展为ACI的患者为试验组,130例未进展为ACI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ABCD2评分、CTP检查,比较两组ABCD2评分、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开始注射对比剂至脑组织内达到的最大峰值时间(TTP)],比较ABCD2评分低危组(9例)、中危组(16例)、高危组(5例)CTP参数,Pearson分析ABCD2评分与CTP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BCD2评分、CTP参数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效能。结果试验组ABCD2评分、TTP、MTT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BV、CBF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TTP、MTT均高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高危组CBV、CBF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ABCD2评分与TTP、MTT均呈正相关性(P<0.05),ABCD2评分与CBV、CBF均呈负相关(P<0.05)。ABCD2评分、TTP、MTT、CBV、CBF联合预测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AUC 0.967,95%CI:0.856~0.996,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一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法联合CTP参数可提高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灵敏度,弥补了单一预测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短暂性缺血发作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晓磊 宜晓茸 +2 位作者 王莹 杨延星 郝洁妮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血清miR-146a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均为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7、2.680、2.76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54和0.889,其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abcd3-Ⅰ评分 血清miR-146a 短暂性缺血发作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和ABCD3-Ⅰ评分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丽 王磊 +1 位作者 吴亚琴 王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结合ABCD3-Ⅰ评分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来保定市第二医院治疗的260例老年TIA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发病第2天进行临床检查及检验。将入院7 ... 目的探究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结合ABCD3-Ⅰ评分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来保定市第二医院治疗的260例老年TIA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发病第2天进行临床检查及检验。将入院7 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进展为脑梗死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ABCD3-Ⅰ评分。统计比较TIA患者ABCD3-Ⅰ评分分层与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TIA不同持续时间血清PAF水平、ABCD3-Ⅰ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PAF联合ABCD3-Ⅰ评分评价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AF水平、ABCD3-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IA患者ABCD3-Ⅰ评分分层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为0.00%、8.87%、33.91%(P<0.05)。观察组患者TIA持续时间越长血清PAF水平、ABCD3-Ⅰ评分越高(P<0.05)。PAF水平、ABCD3-Ⅰ评分、PAF水平联合ABCD3-Ⅰ评分评价患者发生脑梗死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784、0.841;敏感性分别为70.2%、68.1%、85.6%;特异性分别为57.4%、72.1%、80.9%(P<0.01)。PAF水平联合ABCD3-Ⅰ评分评价患者发生脑梗死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2个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PAF结合ABCD3-Ⅰ评分对老年TIA后进展为脑梗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小板活化因子 预测 abcd3-Ⅰ评分
下载PDF
磁共振3D-ASL技术联合ABCD_(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价值分析
5
作者 刘伟 任春慧 +7 位作者 常文轩 宫雪梅 冯晨 张晓鹏 程琳 毕博昊 穆实 朱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联合ABCD_(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确诊为前循环TIA的患者64例,完成各项磁共振检查,其中双时相3D-ASL标记...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联合ABCD_(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确诊为前循环TIA的患者64例,完成各项磁共振检查,其中双时相3D-ASL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分别为1.5、2.5 s,完成ABCD_(2)评分并进行为期90 d的随访。对3D-ASL图像进行分析,测量脑血流量(CBF)并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CBF),分析3D-ASL、ABCD_(2)评分对TIA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PLD=1.5 s CBF值、rCBF值均小于PLD=2.5 s;rCBF值与ABCD_(2)评分呈负相关;3D-ASL对TIA患者异常检出率高于MRA;3D-ASL异常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不同ABCD_(2)评分风险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D-ASL联合ABCD_(2)评分预测TIA患者90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7。结论双时相3D-ASL能够发现TIA患者细微灌注改变,反映代偿情况,可作为TIA患者进一步检查的方式,联合ABCD_(2)评分可以有效预测TIA患者90 d预后,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abcd_(2)评分 短暂性缺血发作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血液指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尹涛 姜丽真 +3 位作者 张盟盟 王睿健 张明哲 张文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622-4626,共5页
目的 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97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 目的 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97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77例)和非脑梗死组(120例),统计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水平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颈动脉斑块、首次发作至就诊时间较长、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每月发作次数较多、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水平较高均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联合检测诊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敏感度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血清sCD40L敏感度显著高于ABCD2评分、血浆FIB(P<0.05);ABCD2评分特异度显著高于血清sCD40L、联合,血浆FIB特异度显著高于血清sCD40L(P<0.05)。结论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有颈动脉斑块、首次发作至就诊时间较长、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每月发作次数较多、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水平较高,同时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BG水平联合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可溶性CD40配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ABCD3评分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脑梗死预测价值分析
7
作者 张向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4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ABCD3评分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IA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24 h内接受ABCD3评分及MRA检查,随访TIA后7 d和... 目的:探讨ABCD3评分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IA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24 h内接受ABCD3评分及MRA检查,随访TIA后7 d和30 d内脑梗死发生率,分析ABCD3评分联合MRA对TIA近期脑梗死预测价值。结果:TIA后7 d、30 d,ABCD3评分为高危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58.62%、93.10%,高于中危组的11.90%、33.33%和低危组的7.41%、14.81%(P <0.05)。TIA后7 d、30 d,MRA检查颅内动脉为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60.00%、86.67%,高于中度狭窄组的11.63%、34.88%和正常或轻度狭窄组的4.00%、16.00%(P <0.05)。TIA后7 d、30 d,MRA检查颅内动脉狭窄> 75%且ABCD3评分> 7分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77.27%、95.45%,高于颅内动脉狭窄≤75%且ABCD3评分≤7分的患者的1.67%、20.00%(P <0.05)。结论:ABCD3评分联合MRA能提高TIA后近期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准确性,且临床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近期 abcd3评分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预测价值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早期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被引量:14
8
作者 郗红艳 司志华 +2 位作者 李家承 朱建国 闫海燕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临床评分量表(ABCD2)评分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50例作为TIA组,根据ABCD2评分...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临床评分量表(ABCD2)评分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50例作为TIA组,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亚组(≤3分) 59例、中危亚组(4~5分) 48例和高危亚组(≥6分) 43例。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记录TIA各亚组患者7 d和90 d发生脑梗死情况。根据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3. 5 g/L亚组64例和<3. 5 g/L亚组86例,比较二者7 d和90 d发生脑梗死情况。应用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BCD2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及二者联合对预测脑梗死的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IA组TC、TG、CRP、Fib、D二聚体(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 077、-11. 161、-25. 537、-19. 556、-22. 560,P均<0. 01)。ABCD2评分越高,TIA患者年龄越大,且患高血压、糖尿病比例越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360、6. 341、6. 341,P <0. 05),纤维蛋白原比较为高危亚组>中危亚组>低危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 398,P <0. 01),低危亚组发生脑梗死5例(8. 5%),中危亚组20例(41. 7%),高危亚组29例(67. 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89,P <0. 001)。Fib <3. 5 g/L亚组患者发生脑梗死15例(17. 4%),Fib≥3. 5 g/L亚组患者发生39例(60. 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 130,P <0. 001)。ABCD2评分、Fib及二者联合预测TIA后7 d发生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20、0. 728、0. 875; ABCD2评分、Fib及二者联合预测TIA后90 d发生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74、0. 651、0. 823,可见二者联合预测TIA后7 d、90 d发生脑梗死价值最高。结论 ABCD2评分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越高,ABCD2评分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较单独应用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纤维蛋白原 短暂性缺血发作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黎萍 朱仁洋 董芬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7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ABCD^2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260例TIA患者,按照ABCD^2与ABCD^2F评分法分别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用ROC曲线评价2种评分...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ABCD^2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260例TIA患者,按照ABCD^2与ABCD^2F评分法分别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用ROC曲线评价2种评分方法对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根据2种评分法的危险分层(低、中、高危),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TIA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0.0%和16.1%。预测2d脑梗死风险,ABCD^2及ABCD^2F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和0.65;预测7d脑梗死风险,2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和0.62。对7d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是7d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按ABCD^2评分法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发生率:2d为1.22%、12.8%、16.98%,7d为3.66%、18.40%、30.19%;按ABCD^2F评分法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发生率:2d为0%、12.69%、16.98%,7d为1.37%、18.66%、30.19%;两种评分法各危险分层分组间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BCD^2F评分具有早期脑梗死预测价值,结合房颤的危险分层更具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2 评分 房颤 预测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BCD2评分法对TIA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10
作者 咸耀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固原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TIA患者,根据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将其分为观察组(30...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固原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TIA患者,根据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进展为脑梗死)与对照组(70例未进展为脑梗死),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ABCD2评分,比较不同ABCD2分层组DCE-MRI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ABCD2评分对TIA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rK_(ep)、rK^(trans)、rV_(e)均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ABCD2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高危组rK_(ep)、rK^(trans)、rVe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rK_(ep)、rK^(trans)、rV_(e)、ABCD2评分联合预测的灵敏度(94.16%)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BCD2评分预测可提高TIA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 abcd2评分 短暂性缺血发作
下载PDF
hs-CRP联合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被引量:22
11
作者 魏衡 余勇飞 +3 位作者 尹虹祥 周瑞 杜继臣 杨旭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1,35,共5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120例TIA患者,依据发病后7d内是否发生CI分为CI组33例和非CI组87例。记录所有纳入对象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hs-...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120例TIA患者,依据发病后7d内是否发生CI分为CI组33例和非CI组87例。记录所有纳入对象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hs-CRP浓度水平及ABCD2评分。应用单因素分析CI组和非CI组间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hs-CRP水平及ABCD2评分的差异性。进一步将所有患者以hs-CRP≤3mg/L和hs-CRP>3mg/L分两组,每组再根据ABCD2评分≤3分和>3分分为两组,以hs-CRP≤3mg/L且ABCD2评分≤3分组患者为基线组,余组分别与之比较,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短期进展为CI的发生风险。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hs-CRP、ABCD2评分和hs-CRP联合ABCD2评分预测CI的价值。结果 (1)基线资料单因素分析:CI组年龄〔(65.39±8.40)岁vs.(60.36±7.80)岁〕、hs-CRP水平〔(6.00±3.59)mg/L vs.(3.67±3.47)mg/L〕、ABCD2评分(4.64±1.27 vs.3.56±1.53)均高于非CI组(均P<0.05)。(2)Logistic回归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显示hsCRP>3mg/L且ABCD2评分>3分组短期发生为CI的风险是基线组的10.843倍(95%CI为3.428~34.298,P<0.05)和13.546倍(95%CI为3.226~56.871,P<0.05)。(3)ROC分析结果显示,AUChs-CRP=0.75,AUCABCD2=0.71,AUChs-CRP+ABCD2=0.77,均P<0.05。结论 ABCD2是一种预测TIA后短期发生为CI的简单、有效的工具,将hs-CRP与ABCD2评分联合能提高对CI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超敏-C反应蛋白 abcd2评分 预测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脑梗死的价值分析
12
作者 王伟 宫秀群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6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9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后7 d内是否发生脑...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9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后7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基线资料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IA后早期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价NLR联合ABCD2评分对TIA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132例患者中,在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18例,占比13.6%。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糖尿病、ABCD2评分≥4分、NLR是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NLR、ABCD2≥4分、糖尿病是TIA早期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TIA后脑梗死风险的AUC为0.745,ABCD2评分预测TIA后脑梗死风险的AUC为0.665,NLR联合ABCD2评分预测TIA后脑梗死风险的AUC为0.790。结论:NLR联合ABCD2评分是预测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简单、有效的工具,将NLR和ABCD2评分联合能提高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MRA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丽 戴海琳 +3 位作者 唐旭 杨月君 孙坤钰 余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究ABCD2评分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8例TI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ABCD2评分及MRA检查,TIA发病7 d内进行头颅MRI检... 目的探究ABCD2评分联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8例TI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ABCD2评分及MRA检查,TIA发病7 d内进行头颅MRI检查,统计脑梗死发生率。结果ABCD2评分低危组脑梗死发生率为4.69%(3/64),中危组为43.33%(13/30),高危组为64.29%(9/14),中危组和高危组高于低危组(P<0.001),中危组和高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颅内动脉正常或轻度狭窄组脑梗死发生率为10.87%(5/46),中度狭窄组为20.51%(8/39),重度狭窄组为56.52%(13/23),重度狭窄组高于正常或轻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P<0.001和P=0.004);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于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患者,以及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8.998)、低密度脂蛋白(LDL)≥2.6 mmol/L(OR=15.656)、症状持续时间≥60 min(OR=11.145)均为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0.023、0.002)。结论ABCD2评分法预测脑梗死风险准确性较高,进一步结合MRA检查能提高预测准确性。高血压、LDL、症状持续时间是影响TIA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磁共振血管造影 abcd2评分 诊断价值
下载PDF
ABCD2评分、ESRS+HSSS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维帅 谭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HSSS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32例首发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分别进行ABCD2评分和ESRS+HSSS评分,根据评分进行危险性分级(高、中、低危),分别... 目的探讨ABCD2评分、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HSSS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32例首发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分别进行ABCD2评分和ESRS+HSSS评分,根据评分进行危险性分级(高、中、低危),分别观察两种评分下高、中、低危患者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ABCD2评分和ESRS+HSSS评分预测TIA后7天发展为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ABCD2评分低、中、高危患者TIA后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31.37%(16/51)、59.09%(39/66)、66.67%(10/15),两两比较P均<0.05。ESRS+HSSS评分低、中、高危患者TIA后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1.88%(14/64)、74.14%(43/58)、80.00%(8/10),三者比较P均<0.05。ABCD2评分预测TIA后7天内发生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9,ESRS+HSSS评分为0.816,两者比较P<0.05。结论 ABCD2评分、ESRS+HSSS评分均可作为TIA发作后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指标,且前者的预测价值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评分 HSSS评分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惠允 李亚斐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70-572,共3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2011年11月—2013年10收治的TIA患者121例,其中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者35例作为卒中...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2011年11月—2013年10收治的TIA患者121例,其中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者35例作为卒中组,未发生者8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ABCD2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的差异,及其预测患者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价值。结果卒中组患者ABCD2评分高于对照组[(6.1±1.2)分VS.(4.2±1.6)分],高危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4.3%VS.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hs—CRP水平为(23.71±4.56)mg/L,高于对照组的(11.48±3.88)mg/L(P〈0.05);TIA患者hs—CRP水平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56,P〈0.05);以患者血清hs—CRP作为预测TIA患者在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0.79~0.93),以16.78mg/L为cut—off值,其预测TIA发生急性脑卒中的敏感度为80.7%、特异度为60.8%。结论近期发生急性脑卒中的TIA患者ABCD2评分及血浆hs.CRP均显著升高,ABCD2评分及hs-CRP检测可作为预测TIA患者近期发生脑卒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ABCD3-V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源 郝晨光 +2 位作者 马建华 雷晶 王海虹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ABCD3-V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TIA患者212例,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BCD3-V评分对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根据ABCD... 目的:探讨应用ABCD3-V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TIA患者212例,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BCD3-V评分对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根据ABCD3-V评分,所有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2例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27例(12.7%)。ABCD2、ABCD3与ABCD3-V评分法预测TIA后7 d内脑梗死风险的AUC分别为0.671、0.729、0.808。高危组脑梗死的发生率大于低危组与中危组(P<0.01,P<0.05),中危组脑梗死的发生率大于低危组(P<0.01)。ABCD 3-V评分与7 d内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r=0.945,P<0.01)。结论:ABCD3-V评分法能有效地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3-V评分
下载PDF
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患者脑梗死预测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晓明 吴卫文 陆丽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95-2396,共2页
目的运用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方法观察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情况并比较其差异性。方法采用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对8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危险分层,观察各组7 d内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7 ... 目的运用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方法观察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情况并比较其差异性。方法采用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对8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危险分层,观察各组7 d内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7 d内进展为脑梗死22例(27.5%);其中低危组(0~3分)发生率5.26%(1/19);中危组(4~5分)22.86%(8/35);高危组(6~9分)50%(13/26);不同危险分层TIA患者7 d内脑梗死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方法观察颈动脉系统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情况在临床上是可行的,其危险分层差异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TIA) abcd2评分 颈部血管彩超
下载PDF
头颈CTA联合ABCD^2评分量表对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吕铁钢 刘佳 郝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5期62-65,70,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成像(CTA)联合ABCD^2评分量表对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2例TIA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ABCD^2评分法、CTA评价方法及CTA联合AB...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成像(CTA)联合ABCD^2评分量表对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2例TIA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ABCD^2评分法、CTA评价方法及CTA联合ABCD^2评分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头颈MRI弥散加权检查判断TIA是否发展为脑梗死,记录TIA后7 d内出现脑梗死的比例。结果 ABCD^2评分法中,高危组脑梗死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危组及低危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8.394,P<0.01);头颈CTA提示:存在脑血管狭窄者脑梗死发生率与其狭窄程度有关,依次为重度>中度>正常/低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231,P<0.05);CTA联合ABCD^2评分中,低危脑梗死发生率为9.5%,明显低于高危脑梗死发生率(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56,P<0.05);ABCD^2评分预测1年后脑梗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3(95%CI:0.606~0.794,P<0.05),CTA联合ABCD^2评分为0.801(95%CI:0.740~0.842,P<0.05)。结论 ABCD^2评分能够有效地预测患者出现TIA后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如再结合头颈部CTA检查,能够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对于椎基底动脉TIA患者脑梗死的预测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头颈CT血管成像 椎基底动脉 短暂性缺血发作 预测价值
下载PDF
ABCD^2评分结合头颈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守华 赵振华 雷惠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结合头颈CT血管成像(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5例TIA患者临床和CTA检查资料,按Johnston提出的ABCD2评分法进行评分,分为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3组;按CT... 目的探讨ABCD2评分结合头颈CT血管成像(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5例TIA患者临床和CTA检查资料,按Johnston提出的ABCD2评分法进行评分,分为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3组;按CTA检查结果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23例(18.4%)在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低危组与中危组、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6.9%、21.1%、37.9%)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外动脉狭窄≥50%组脑梗死发生率31.2%(39/125),显著高于动脉狭窄<50%组(P<0.01)。ABCD2评分<4分、颅内外动脉狭窄≥50%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20.0%(25/125),显著高于ABCD2评分<4分、颅内外动脉狭窄<50%组(P<0.01)。结论 ABCD2评分是预测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有效方法,进一步结合头颈CTA检查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宗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TIA继发脑梗死患者71例(A组),根据ABCD2评分法将患者分成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三组,观察1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比较高、中、低危组继发...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TIA继发脑梗死患者71例(A组),根据ABCD2评分法将患者分成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三组,观察1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比较高、中、低危组继发脑梗死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ES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另择脑梗死1周前无TIA者80例(B组),比较两组MES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结果ABCD2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95%CI)为0.701。高、中、低危组之间的MES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标准是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该评分的高低可能与缺血耐受无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abcd2评分 预测 缺血耐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