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5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酰甘油与APOE基因多态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中的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爱莲 马小宏 张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349例TIA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总胆固...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349例TIA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G、APOE基因多态性,并比较不同TG水平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A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使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析TG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结果随访6个月,共45例(12.89%)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发生组TG高于未发生组(P<0.01)。发生组及TG升高患者E3/3基因型、ε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低于未发生组及TG正常患者,E3/4基因型、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高于未发生组及TG正常患者(P<0.05)。校正TIA持续时间、TIA发作频率后,TG、APOE基因型E3/3、E3/4及等位基因ε4仍是TIA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TG升高与APOE基因型E3/4在TIA发生急性脑梗死中呈正向交互作用,且交互作用符合次相乘模型。结论TG升高与APOE基因型E3/4在TIA发生急性脑梗死中呈正向交互作用,且交互作用符合次相乘模型,TG升高可增强APOE基因型E3/4对TIA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 三酰甘油 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交互作用
下载PDF
ABCD2评分、PAF、sCD40L、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文超 尹涛 +3 位作者 杨雪辉 王睿健 张盟盟 张明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538-1542,共5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补体1q(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补体1q(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非脑梗死患者作为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情况,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15 min、发作频率≥2次/月,以及ABCD2评分,血清PAF、sCD40L、C1q、IL-6、hs-CRP水平升高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联合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灵敏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6.81%、0.927,高于或大于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单独预测(P<0.05);ABCD2评分、血清PAF单独预测的灵敏度分别高于血清sCD40L、C1q单独预测的灵敏度(P<0.05);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单独预测的特异度高于血清C1q单独、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特异度(P<0.05),血清C1q单独预测的特异度高于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特异度(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有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15 min、发作频率≥2次/月,以及ABCD2评分,血清PAF、sCD40L、C1q、IL-6、hs-CRP水平升高均密切相关,且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血小板活化因子 可溶性CD40配体 补体1q 诊断价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ABCD3-I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脑梗死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尚晓斌 李冉 +2 位作者 王子凡 彭璐 张海三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目的 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ABCD3-I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价值。方法 选取117例TIA患者采用TCCS检查和ABCD3-I量表进行评估,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为金标准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以预警脑梗... 目的 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ABCD3-I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价值。方法 选取117例TIA患者采用TCCS检查和ABCD3-I量表进行评估,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为金标准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以预警脑梗死风险。比较TCCS、ABCD3-I评估风险结果与金标准的符合情况,计算二者联合评估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记录TCCS和ABCD3-I各自评估的风险亚组7 d脑梗死发生率,分析评价TCCS联合ABCD3-I预测TIA后7 d脑梗死效能。结果 TCCS联合ABCD3-I对颅内血管狭窄“无和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诊断或评估符合率分别为96.43%、89.47%、100%,TCCS联合ABCD3-I诊断或评估总符合率为95.73%(112/117),高于单用ABCD3-I评估符合率(P<0.01)。TCCS联合ABCD3-I诊断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95%CI为0.876~0.981,均大于TCCS和ABCD3-I单独诊断(P<0.01)。结论 TCCS联合ABCD3-I评估,能有效预测TIA脑梗死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短暂性缺血 ABCD3-I评分
下载PDF
血TG/HDL-C、PECAM-1、IL-19联合检测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4
作者 杜迎春 高延伦 +1 位作者 侯兵兵 姚鸣鸣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3075-3080,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白介素-19(IL-19)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7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白介素-19(IL-19)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7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53例TI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n=46)和无ACI组(n=307)。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的血TG/HDL-C、PECAM-1、IL-19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G/HDL-C、PECAM-1、IL-19对TIA近期发生ACI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HDL-C、PECAM-1、IL-19、年龄、血压、临床症状、糖尿病和持续的时间评分(ABCD3-I)预测TIA患者近期发生ACI的效能,DeLong检验比较TG/HDL-C+PECAM-1+IL-19与ABCD3-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ACI组患者的TIA发作次数、颈动脉和颅内动脉有不稳定斑块患者占比、ABCD3-I评分分别为(4.82±1.52)次、45.65%(21/46)、23.91%(11/46)、(6.86±1.24)分,明显高于无ACI组患者的(2.00±0.61)次、29.32%(90/307)、13.68%(42/307)、(4.64±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的TG/HDL-C、PECAM-1、IL-19分别为1.23±0.12、(11.42±2.36)mg/L、(82.44±17.35)ng/L,明显高于无ACI组患者的1.08±0.10、(8.99±2.64)mg/L、(67.28±19.0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TIA发作次数、颈动脉有不稳定斑块、颅内动脉狭窄情况、ABCD3-I评分后,TG/HDL-C、PECAM-1、IL-19仍是TIA近期发生ACI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TG/HDL-C、PECAM-1、IL-19预测TIA近期发生ACI的AUC分别为0.812、0.792、0.798;TG/HDL-C、PECAM-1联合IL-19的AUC为0.930,大于ABCD3-I评分的0.830(P<0.05);三者联合的预测敏感度为93.48%,特异度为81.43%。结论血TG/HDL-C、PECAM-1、IL-19是TIA近期发生ACI的独立相关因素,与ABCD3-I评分相比,联合检测三者预测TIA近期发生ACI风险的价值较高,能为临床防治ACI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白介素-19 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常小娜 何文进 +8 位作者 蔡炜琼 钟立清 丁庆社 代琳玉 郑美娴 邱广美 曹玉竹 卢睿 杨世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究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06—2023-04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发病7 d内临床诊... 目的探究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06—2023-04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发病7 d内临床诊断继发性脑梗死状况分为脑梗死组(n=22)与非脑梗死组(n=48),对比2组全脑CT灌注参数,经ROC曲线分析全脑CT灌注参数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最佳阈值,对比全脑CT灌注参数、DWI及两项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性,并通过Kappa值分析其一致性。结果脑梗死组CBF、CBV低于非脑梗死组,TTP、MTT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采用ROC分析获取CBF、CBV、TTP、MTT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AUC分别为0.670、0.854、0.681、0.754,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AUC为0.925。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全脑CT灌注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77.27%,特异性95.83%,Kappa值0.759;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81.82%,特异性97.92%,Kappa值0.828;两项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95.45%,特异性95.83%,Kappa值0.902,一致性较好。结论全脑CT灌注及DWI诊断TIA继发脑梗死均具有一定价值,且两项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CT灌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晓磊 宜晓茸 +2 位作者 王莹 杨延星 郝洁妮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血清miR-146a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均为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7、2.680、2.76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54和0.889,其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ABCD3-Ⅰ评分 血清miR-146a 短暂性缺血发作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头颈部CTA联合血清CTRP3、ANGPTL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磊 胡岗 王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联合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205例TI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联合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205例TI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发生后循环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将病人分为未继发脑梗死组(141例)和继发脑梗死组(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TRP3、ANGPTL8水平。Pearson法分析CTRP3、ANGPTL8表达与CT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头颈部CTA联合血清CTRP3、ANGPTL8对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继发脑梗死组病人血清ANGPTL8水平及CTA评分均高于未继发脑梗死组,血清CTRP3水平低于未继发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继发脑梗死病人血清CTRP3水平与CTA评分呈负相关(r=-0.405,P<0.05);继发脑梗死病人血清ANGPTL8水平与CTA评分呈正相关(r=0.428,P<0.05)。头颈部CTA联合CTRP3、ANGPTL8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高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结论:血清CTRP3、ANGPTL8水平联合头颈部CTA检测可显著提高预测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继发 CT血管成像 补体C1q/肿瘤坏因子相关蛋白3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吕权坤 陈龙 +1 位作者 安梦林 梁子敬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例进展为ACI的患者为试验组,130例未进展为ACI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ABCD2评分、CTP检查,比较两组ABCD2评分、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开始注射对比剂至脑组织内达到的最大峰值时间(TTP)],比较ABCD2评分低危组(9例)、中危组(16例)、高危组(5例)CTP参数,Pearson分析ABCD2评分与CTP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BCD2评分、CTP参数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效能。结果试验组ABCD2评分、TTP、MTT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BV、CBF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TTP、MTT均高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高危组CBV、CBF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ABCD2评分与TTP、MTT均呈正相关性(P<0.05),ABCD2评分与CBV、CBF均呈负相关(P<0.05)。ABCD2评分、TTP、MTT、CBV、CBF联合预测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AUC 0.967,95%CI:0.856~0.996,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一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法联合CTP参数可提高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灵敏度,弥补了单一预测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短暂性缺血发作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及预防手段
9
作者 白美玲 赵福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3-0046,共4页
在老年疾病中,脑缺血、脑梗死均为常见脑血管疾病,且两种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在这种情况下,临床上针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干预重视度非常高,所以临床上还需要认真分析其中的危险因素,然后结合疾病特点,积极地制... 在老年疾病中,脑缺血、脑梗死均为常见脑血管疾病,且两种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在这种情况下,临床上针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干预重视度非常高,所以临床上还需要认真分析其中的危险因素,然后结合疾病特点,积极地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更好的降低疾病的危险,更好的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和对患者的损伤。因此,本文首先对相关疾病进行了概述,然后探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手段,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短暂性缺血 危险因素 预防手段
下载PDF
血浆ApoA1/ApoB比值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脑梗死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10
作者 张蕊 张志勇 张晋霞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94-59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比值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脑梗死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21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或急诊科住院治疗的147例TIA患者。根据7 d内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血浆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比值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脑梗死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21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或急诊科住院治疗的147例TIA患者。根据7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5例)和无脑梗死组(82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ApoA1、ApoB水平,计算ApoA1/ApoB比值;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ApoA1/ApoB比值对TIA后早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IA后早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脑梗死组比较,脑梗死组高脂血症史(52.44%比69.23%)、脑卒中史(36.59%比55.38%)、颅内动脉狭窄(21.95%比38.46%)及脑缺血持续时间≥30min比例(51.22%比73.85%)、甘油三酯[(1.27±0.48)mmol/L比(1.65±0.53)mmol/L]、空腹血糖[(5.43±1.52)mmol/L比(6.05±1.65)mmol/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血浆ApoA1水平[(1.35±0.32)g/L比(1.07±0.30)g/L]及ApoA1/ApoB比值[(1.52±0.34)比(1.03±0.31)]显著降低,ApoB水平[(0.85±0.23)g/L比(1.04±0.27)g/L]显著升高(P均<0.001)。血浆ApoA1/ApoB比值预测TIA后早期脑梗死的敏感度为86.15%,特异性为82.93%,曲线下面积为0.884(95%CI 0.821~0.931,P<0.001),截断值为1.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脑卒中史、颅内动脉狭窄、空腹血糖>6.1 mmol/L、脑缺血持续时间>30 min为TIA后早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8~6.613,P<0.05或<0.01),而ApoA1/ApoB比值>1.33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005,P<0.001)。结论:TIA后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poA1/ApoB比值显著降低,其是影响TIA后早期脑梗死的因素,且对TIA后早期脑梗死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载脂蛋白A-Ⅰ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血清MPO、TRAF6表达水平及其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魏官 辛雁瑞 沈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882-1885,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水平及其对脑梗死(CI)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大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47例TIA病人为TIA组,同期年龄相匹配的...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水平及其对脑梗死(CI)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大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47例TIA病人为TIA组,同期年龄相匹配的147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PO、TRAF6水平。根据ABCD2评分将TIA病人分为高危组44例(ABCD2评分6~7分)、中危组52例(ABCD2评分4~5分)、低危组51例(ABCD2评分≤3分);比较不同严重程度TIA病人血清MPO、TRAF6水平。根据TIA病人是否发生CI分为CI组(57例)和非CI组(90例),比较CI组、非CI组临床资料及血清MPO、TRAF6水平差异。分析TIA病人发生CI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与健康组比较,TIA组血清MPO、TRAF6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严重程度TIA病人血清MPO、TRAF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高危组血清MPO、TRAF6水平均升高(P<0.05);与中危组比较,高危组血清MPO、TRAF6水平均升高(P<0.05)。与非CI组比较,CI组高脂血症占比、血清MPO、TRAF6水平较高,每个月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发作至就诊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症状持续时间、每个月发作次数、发作至就诊时间、MPO、TRAF6是TIA病人发生CI的因素(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PO、TRAF6预测TIA病人发生C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0.862;MPO、TRAF6联合预测TIA病人发生CI的AUC为0.945,表明MPO、TRAF6联合可提高TIA病人发生CI的临床预测价值。结论:TIA病人血清MPO、TRAF6水平升高,可能与TIA疾病严重程度及CI发生相关,且MPO、TRAF6联合预测TIA病人发生CI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肿瘤坏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HR-MRI在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吴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8期1391-1393,1412,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脑梗死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TIA的80例患者,根据其症状持续时间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分为脑梗死组(n=37,...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脑梗死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TIA的80例患者,根据其症状持续时间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分为脑梗死组(n=37,急性脑梗死)和TIA组(n=43,TIA),入院后均行HR-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HR-MRI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情况[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TIA组患者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均显著低于脑梗死组(P<0.05)。ROC曲线中,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鉴别诊断两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0、0.783、0.759,敏感度分别为79.07%、76.74%、69.77%,特异度分别为72.97%、75.68%、75.68%。结论:HR-MRI检查显示TIA患者动脉斑块的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均低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为临床鉴别诊断高危TIA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高危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头颈CTA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3
作者 朱晓艳 陈玲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3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作后近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本院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40例纳...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作后近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本院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40例纳入脑梗死组,未发生脑梗死者40例纳入非脑梗死组,所有患者均于TIA后接受CTA检查,分析CTA检查对TIA患者近期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TIA症状持续时间≥10 min、TIA发作时单侧肢体无力比例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CTA检测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大于非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构成比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A患者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TIA症状持续时间长、TIA发作时单侧肢体无力、头颈动脉狭窄程度高、头颈部不稳定斑块是近期脑梗死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TIA患者CTA检测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类型联合预测评估近期脑梗死发生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0.794-0.950)],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70.00%。结论CTA可有效检测TIA患者头颈动脉斑块类型及狭窄程度,反映TIA发作后近期脑梗死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CRP、FIB联合PDW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康海燕 陈自达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7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联合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永春县总医院收治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联合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永春县总医院收治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将其分成发生组(n=36例)和未发生组(n=6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CRP、FIB以及PDW,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CRP、FIB联合PDW对于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预测是否会发生脑梗死的价值。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作至入院时间、TG、血CRP、FIB和PDW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发作至入院时间、TG血CRP、FIB和PDW(P<0.05)。③ROC曲线分析显示:血CRP、FIB联合PDW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血CRP:AUC=0.769,95%CI为0.673~0.865,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50、0.734。FIB:AUC=0.789,95%CI为0.659~0.884,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528、0.937。PDW:AUC=0.716,95%CI为0.617~0.814,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33、0.578);且联合预测AUC(0.899)高于单个变量的AUC,提示联合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价值和准确度更高。结论:血CRP、FIB联合PDW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血CRP、FIB联合PDW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准确度高于单个变量,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 血CRP FIB 预测价值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张立峰 王文军 吴杰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86-0189,共4页
分析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我院中选择1800例TIA患者做样本,对其执行CTP以及CTA检查。结合患者住院后实际情况,进行患者是否产生ACI的划分,形成ACI组和非ACI组。实现两组... 分析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我院中选择1800例TIA患者做样本,对其执行CTP以及CTA检查。结合患者住院后实际情况,进行患者是否产生ACI的划分,形成ACI组和非ACI组。实现两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max),血管狭窄程度,不同诊断下判定患者进展为ACI的预测结果分析。结果 两组对比上ACI组在脑部情况CBV、CBF指标均较非ACI组低,而MTT、Tmax较非ACI组高(P<0.05);血管狭窄程度ACI组高于非ACI组(P<0.05);执行CTP以及CTA均可在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上呈现出较好的表现,但联合诊断下诊断符合率更高(P<0.05)。结论 TIA进展为ACI各指标会呈现出明显变化,为帮助TIA患者更好地掌握自身情况,及时发现其进展至ACI的情况,实施CTP联合CTA诊断效果更加突出,值得临床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短暂性缺血 急性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2
16
作者 袁国祥 朱慧琴 +1 位作者 徐薇 龚自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 6 6例 TIA患者进行 10年追踪观察 ,分梗死组与非梗死组 ,治疗组与非治疗组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0年间 TIA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 6 6例 TIA患者进行 10年追踪观察 ,分梗死组与非梗死组 ,治疗组与非治疗组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0年间 TIA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TIA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间歇期 ,梗死组分别多于、长于、短于非梗死组 ,前者 P <0 .0 5 ,后二者均 P <0 .0 1。治疗组脑梗死发生率低于非治疗组 (P <0 .0 5 ) ,而高于对照组 (P<0 .0 1)。发生脑梗死年限治疗组迟于非治疗组 ,而早于对照组 (均 P <0 .0 5 )。结论  TIA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信号 ,应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齐亚超 肖向建 +3 位作者 段瑞生 岳月红 靳玮 闫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416-3418,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首发脑梗死患者128例,将其中合并TIA者49例作为观察组,无TIA者79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首发脑梗死患者128例,将其中合并TIA者49例作为观察组,无TIA者79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分级;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水平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TIA有助于减少继发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其机制可能与耐受缺血有关;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纤维蛋白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BCD^2评分结合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宏顺 王志红 +1 位作者 芮汉臣 夏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分析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和30d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08年12月-2009年10月住院的119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MRA检查结果。按Johnston提出的7分ABCD2评分法进... 目的分析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和30d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08年12月-2009年10月住院的119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MRA检查结果。按Johnston提出的7分ABCD2评分法进行评分,随访TIA后7d和30d内脑梗死发生率。采用直线回归分析ABCD2评分与TIA后短期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ABCD2评分对TIA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进行预测的准确度;采用2χ检验分析不同ABCD2评分、MRA表现与TIA后短期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TIA后50例(42.0%)患者在TIA后30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29例(24.4%)发生于7d内。ABCD2评分与TIA后7d和30d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P<0.001)。ABCD2评分预测7d发生脑梗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0.839)高于30d(0.697)。低危(≤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分)TIA患者间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后7d和30d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与<50%的患者相比明显增加(P<0.05)。ABCD2评分<4分、颅内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7d脑梗死发生率23.7%,30d脑梗死发生率44.7%,ABCD2评分<4分、颅内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分别为0%和17.6%,前者发生脑梗死风险明显增高(P<0.05)。结论 ABCD2评分法预测7d发生脑梗死风险的准确性较高,进一步结合MRA检查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ABCD^2评分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春良 刘宏顺 +1 位作者 顾莹辉 樊帆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和ABCD2评分结合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颅内动脉MR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采用ABCD2评分及ABCD2+DWI+MRA评分对182例TIA患者进行评定,观察TIA后2 d、7 d和30 d内的脑梗死...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和ABCD2评分结合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颅内动脉MR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采用ABCD2评分及ABCD2+DWI+MRA评分对182例TIA患者进行评定,观察TIA后2 d、7 d和30 d内的脑梗死发生率。采用ROC曲线评估ABCD2及ABCD2+DWI+MRA评分对TIA后脑梗死风险的预测准确度。结果本组56例(30.8%)患者于30 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42例(23.1%)发生于7 d内,19例(10.4%)发生于2 d内,均无脑出血发生。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与高危组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DWI异常患者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者(均P<0.05)。30 d时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P<0.05)。伴DWI异常及颅内动脉狭窄≥50%的低危组患者各时间点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DWI正常和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均P<0.05)。ABCD2+DWI+MRA评分预测TIA第2 d、第7d及第30 d的脑梗死率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ABCD2评分(均P<0.001)。结论 ABCD2评分结合DWI和MRA能进一步提高预测TIA后发生脑梗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新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区别 被引量:15
20
作者 钟建国 袁振洲 +2 位作者 朱记军 罗容 肖佩荣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新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区别。方法对41例传统定义的TIA患者(其中按TIA新定义24例诊断为TIA,17例为脑梗死)进行临床资料搜集和头颅CT、MRI检查。结果新定义TIA组的症状持续时间[(18±6.5)... 目的探讨新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区别。方法对41例传统定义的TIA患者(其中按TIA新定义24例诊断为TIA,17例为脑梗死)进行临床资料搜集和头颅CT、MRI检查。结果新定义TIA组的症状持续时间[(18±6.5)min]、肢体无力和失语的比率(45.8%,0%)均明显小于脑梗死组[(55±10.6)min,76.5%,29.4%](P<0.05~0.001),两组颈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定义TIA组头颅CT和常规MRI发现异常分别为10例(41.7%)和24例(100%),脑梗死组分别为6例(35.3%)和14例(82.4%),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定义TIA组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均无脑部高信号影,脑梗死组DWI均有脑部局灶高信号影,位于皮质5例,皮质下12例。结论新定义TIA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短,肢体无力和失语的比率低,DWI无脑部高信号影。DWI可区别TIA与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